前幾天,話題#中國家長開始送孩子前往泰國留學#莫名其妙上了熱搜,引發話題的是澎湃新聞的一篇文章《中國家長開始送孩子去泰國讀書,但卻發現尋不來桃源》。文章寫得不知所雲,但在“潤”學流行的當下迅速引發了不少關注和討論,一度升至熱搜榜第四名。
先不說內容,看看標題,“中國家長開始送孩子前往泰國留學”,至少早在十多年前,泰國就出現了一批前來讀書的中國小留學生。至于“桃源”,我不知道記者要表達什麽意思,對于在泰留學的家庭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桃源,或許就在泰國,或許還在國內,或許會在將來更大的世界……
微博評論區的留言讓人哭笑不得,“出去混幾年,以華僑生身份參加高考,400分上清北”,“在那邊待上幾年,回來變人妖了吧”,“泰國?是去學習如何跪拜泰王嗎?”“再差也得選個歐美學校吧,去泰國留學,莫不是腦子進水了?”“肯定是國內混不下去了,孩子讀高中升大學無望的那批人。”“跑到一個哪哪都不如中國的地方去讀書,還美其名曰與國際接軌,接個鬼啊?”……諸如此類的留言,不一而足。
對于這些言論,既不值得解釋,也不值得反駁。解釋多了,總有人說你是“自我感覺良好”;反駁多了,又說你是“崇洋媚外,沒有文化自信”。
那就說說我家的留學故事吧。
泰北因他農玖湄潘步道,亞洲十大最美步道之一
(一)
2020年8月30日,我帶著女兒踏上前往泰國留學之路。長沙黃花機場值機櫃台前,一家三口緊緊擁抱在一起,眼睛裏淚光閃爍。
出發之前,我帶著老母親橫跨湘黔兩省自駕,遊山玩水整整九天。臨到要出國了,母親依依不舍,嘴裏一直念叨著“父母在,不遠行……”聽得我鼻子一酸。我不停地安慰母親,“清邁也不遠,長沙每天都有一趟往返清邁的航班,航程兩個半小時,過不了多久就回來看您……”但我其實心裏也沒底,國際疫情形勢不明朗,“過不了多久”到底會是多久?我沒有答案。
清楚地記得,遞交辭職報告的那天是7月19日,內容無非感謝芒果台感謝老板感謝同事雲雲。寫之前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要告別工作了20年的芒果台,從忙碌的電視人變身一枚無業遊民,要下定決心絕非一件易事,不過真到了遞報告的時候,內心反而輕松了許多。那天老板不在台裏,我和他打了個電話。雖然早在4月我就告訴了他准備出國的事,但老板顯然沒想到我會在全球疫情那麽嚴重的時候真的一走了之,老板說,“我給你三個月時間,你好好想清楚,三個月之後你出去了,我祝福你,你要是出不去,老老實實回來上班……”
清邁因他農國家公園裏的網紅瀑布
2020年要出國比登天都難——當然,實際情況是兩年之後的今天更難——這是題外話。泰國于4月26日宣布“封國”,孩子雖然收到了清邁國際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各種公證書雙認證都早已完成,但泰國駐華大使館和所有總領館都不再受理任何簽證申請,何時恢複,沒有答案。
漫長的等待在7月1號看到了曙光,泰國宣布面向包括留學生在內的11類人員開放入境申請,于是,學校立即向泰國教育部、外交部爲我們申請簽證資料,我們立即啓動申請簽證和入境許可(COE)。然後又是漫長的等待,在各種小道消息漫天飛的日子裏等待。終于,8月27日下午,我接到昆明總領館的電話,有航班了,可以預訂泰國政府指定的撤僑航班——9月2號南航CZ3081,廣州飛曼谷。
巧合的是,就在當天上午,女兒原本應該就讀的中學,初一新生開學軍訓,我去學校給女兒辦理休學手續,順便看了一眼女兒所在的班級,跟班主任說明下情況。這是長沙市內有名的重點中學之一,學位一位難求,女兒在4月份通過小升初提前批微機派位派中了這所中學。放棄這麽好的學校去泰國留學,爲什麽?值不值?這是後話,先不展開。
因他農國家公園裏的苗族村梯田
8月30日,我帶著女兒出發了,長沙飛昆明,做核酸;8月31日,拿到核酸證明,前往總領館拿護照、簽證和COE;9月1日,昆明飛廣州;9月2日,廣州飛曼谷;9月2日至16日,曼谷酒店隔離;9月17日,曼谷飛清邁。長沙和清邁之間本來只需要兩個半小時的直飛航程,我們輾轉飛了四程,曆時19天。
9月18日,女兒前往學校報到。彼時學校已經開學一個月,女兒一直在上學校的網課,效果不好,感覺也沒學到啥東西。
國際學校是全英文授課,絕大部分老師來自歐美國家。第一天放學回來,我問女兒能不能聽懂,她說能聽懂百分之八十以上。本來我們最擔心孩子難以闖過語言適應關,聽她輕松回複,石頭終于落地。
清邁國際學校裏的學生樂團參加新年音樂會
(二)
一晃兩年。
我們沒有去尋找“桃源”,按照國際學校的學制、課程,按部就班的學習,按時成長。
女兒讀的是美制學校,開放包容,隨性自由,鼓勵創新創造,重視團隊合作。主科有英語語言文化(相當于國內的語文)、數學、科學(相當于國內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天文等內容)、世界曆史地理與文化(相當于國內的曆史、地理、政治)、計算機科學;副科有體育、音樂、藝術和健康等。泰語是必修課,但是占比很小,孩子們基本上只學一些日常生活用語。學校高年級可以選修一門外語,女兒學校就有選中文、西班牙語、日語可供選擇。
清邁國際學校裏的學生舞蹈隊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的數學教學大綱是大大超前美制的,美制數學的教學內容差不多要晚于國內中小學3-5個年級,所以女兒目前雖然已是8年級(美制初三),但是數學課程的很多內容已經在小學階段就已學過。所以有家長開玩笑說,在國內讀完小學,數學的老本起碼可以吃到10年級。
女兒在小學階段數學一直學得很吃力,思想壓力很大,雖然班主任對她關愛有加,開了不少“小竈”,但女兒依然屬于“學渣”之列,用她自己的話說“學渣就是學得不夠紮實”。然而,到了這邊國際學校後,女兒的數學成績卻長期處于“學霸”之列,6年級入學測評即“達到或超過8年級水平”。女兒找回了自信,爲了保持數學“學霸”的位置也很努力,産生了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我和夫人看在眼裏,喜在心裏。對于做父母的來說,我們完全不在意這裏的數學教學內容“落後”國內幾年,我們看中的是美制數學有其獨特的教學方式,寓教于樂,重視實踐應用,善于邏輯思維啓發,鼓勵團隊合作完成課題。比如,今年上半年7年級要舉行趣味運動日,有好幾個運動項目,美國來的數學老師就給孩子們出題,如何科學合理的排出人員對陣表,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比賽項目,這其中既有小組團體賽,也有個人PK賽。女兒運用所學的排列組合知識,率先完成了老師交辦的任務。
清邁國際學校的孩子們正在表演話劇
女兒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進步很快,尤其是聽說能力,在全英語的教學環境中,聽和說既是“生存”技能,也是社交技能,這個家長不用擔心。需要加強的是讀和寫,初中英語課程要求孩子們大量閱讀小說,藍思值至少在1000以上。
英語寫作是大部分大齡出來的英語非母語國家孩子的弱項,詞彙量少,語法錯誤多,想像力不夠豐富,而且經常習慣性地把口語寫進書面語。我女兒申請學校的時候,英語寫作的題目是“一個電閃雷鳴的暴雨之夜,一道閃電過後,一位女巫進到你的家裏,她告訴你,她可以預測你未來的職業。請根據上述故事前提,描寫你與女巫的對話。”女兒從小愛讀《哈利波特》和《黑暗物質》,中、英文版本都有讀過,讀小學時有些作文寫著寫著就寫成了“哈利波特體”和“黑暗物質體”,想像力豐富,所以這樣的題目剛好是“掉進嘴裏的肉”,駕輕就熟,所以她申請學校沒有遇到什麽困難,一次就申請上了,身邊好幾位孩子先後申請了兩三次。盡管如此,英語閱讀和寫作依然是女兒平時重點加強的學習內容。
傳統馬車依然穿梭在南邦府的大街小巷
女兒最大的優勢是中文。國內的基礎教育抓得紮實,語文字、詞、句都要求一一背誦過關,作文也是反複練習一步步提高,所以在國內讀完小學後出來,我們不用擔心孩子把母語丟了。我和女兒把各自的中文藏書(其中絕大部分是世界文學名著、名家代表作)
美制國際學校八年級開學典禮
從國內寄到了清邁,前前後後寄來了五百多本,這些書足夠滿足女兒未來幾年的閱讀需求了。
這邊很多孩子小學低年級,甚至學前班、幼兒園階段就出來了,沒有接受過系統的中文啓蒙教育,家長自己教又覺得力不從心,所以一些家長陷入了對孩子母語學習的焦慮,到處找中文老師,到處求買帶拼音注音的中文繪本,希望能給孩子補上母語這一課。另外有一些中國家長就幹脆放棄了孩子的母語教育,讓孩子專心學好用好英語。
(三)
作爲全職陪讀爸爸,我能做的不外乎三件事。一是做好生活後勤保障,自我認爲我的廚藝是拿得出手的,也愛做飯,所以父女倆的一日三餐基本都是我來保障,吃得幹淨放心,女兒從小脾虛挑食,到了清邁也能時時吃上家鄉的味道。二是與孩子媽媽一起,做好女兒的成長引路人,青春期的女生叛逆心強,心事多,情緒波動大,這對我的挑戰很大,要學的知識還很多。三是引領孩子保持健康體魄,開闊視野,這方面我要講的故事很多,在下一篇文章會重點寫到。
全球最大書展“大壞狼”書展來到泰國清邁
至于在輔導孩子的學習方面,我已經完全沒這個能力了,當然,也著實沒有這個必要。我也是個碩士文憑,在媒體行業浸淫20年,但是拿起女兒那一本本重達幾公斤的全英文教材,我已明顯力不從心。我那點可憐的英語,一是來自大學的老本,二是工作期間出國做項目和做涉外項目時的積累,在泰國對付日常生活基本沒有問題,學校開一對一的老師家長見面會也能勉強對付,不過也就這半吊子水平了。國際學校的家長如果完全不懂英語,確實會有很多不便。
國際學校鼓勵孩子獨立思考,也提倡孩子們共同完成一些重要的projects。在處理學習和與學校相關的事情時,學校鼓勵孩子與包括校長在內的任何老師自由平等地及時溝通,這一點讓我們非常開心。有幾次女兒遇到了一些自認爲很重大的事情,她就直接給校長寫郵件希望面談,預約時間,校長都在第一時間給予了回複,很快就約了女兒見面,見面地點有時在辦公室,有時在操場,有時就在餐廳找個座位就坐下來聊。
國際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從來不在乎學生的家長是誰,做什麽工作,擔任什麽職務,家庭收入多高,住什麽小區,開什麽車……在國內,女兒從讀幼兒園起,我們不知填了多少次家庭成員情況登記表,在這裏,沒人在意。所有家長在校長和老師的眼裏只有一個身份:parents,或者guardians。
女兒先後有兩位交往不錯的閨蜜,一位是韓國人,一位是法國人。她和閨蜜相互學習語言,她向她們學韓文,學法文,也教她們學中文,無話不說。遺憾的是,因爲轉學,和韓國閨蜜分開了,法國閨蜜也回法國學習了。至今她和她們依然在社交媒體上保持密切的互動。
女兒和小夥伴一起徒步穿越南邦府坤丹火車隧道
8月初開學,女兒升入8年級,也就是美制的初三。雖然沒有國內同齡孩子的生地會考和中考壓力,但是開學後女兒最大的感受就是“作業量多了,作業的難度增加了。”英語閱讀要寫論文,科學作業要團隊完成,世界曆史要完成大量的閱讀和課後題,數學每天要刷題,計算機作業要大量動手實踐,女兒經常很晚還在趕作業,有時周末也要趕作業。去年我聽到一個剛升入9年級(美制高一)的男孩說,高中的作業量和難度相比初中要增加數倍。所以國外的國際學校並不輕松,學校對學生的學業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
國際學校舉辦的冬季嘉年華創意集市
學校的大學升學指導也提前到了8年級(以前10年級),女兒開始有意識地尋找感興趣的專業和大學。今年上半年學校畢業27個孩子,分別進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芬蘭、荷蘭、日本、韓國、中國、中國香港、新加坡、泰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有不少大學是女兒學校曆屆畢業生申請成功率最高的,學校升學指導老師在這方面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
距離大學還有5年,希望女兒繼續保持嚴謹、認真、創新的求學精神,朝著心目中理想的大學努力前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