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位于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因位于中國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細長部分叫馬來半島。馬來群島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共有20000多個島嶼,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帝汶、文萊和菲律賓等國。
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分別爲: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印度尼西亞、東帝汶,面積約457萬平方公裏。其中只有東帝汶不是東盟成員。
進入2022年以來,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東南亞各國的外貿快速恢複,尤其是越南的表現更爲搶眼,3月份貨物貿易出口達340.6億美元,增幅高達45.5%,超過深圳,接近廣東全省出口額,創造了一個越南奇迹,似乎正在挑戰中國全球供應鏈地位,要逐漸成爲新的世界工廠。
李嘉誠也看好越南經濟發展,從英國套現千億後,打算大手筆投資越南。近期,旗下長江實業集團與日本歐力士集團,泰國越南本地合作夥伴萬盛發集團,與越南胡志明市官員會面,洽談在胡志明市投資事宜。
實際上,越南是東南亞經濟的縮影,目前整個東南亞經濟都在崛起過程中,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及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使得東南亞國家成爲了全球産業鏈,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産業的一塊價值窪地,不斷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
2021年,東南亞各國的互聯網平台經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趨勢,誕生了19家獨角獸公司,今年仍保持著快速增長態勢,今年,東南亞獨角獸企業淨增6家,總估值增長了30%,與其相比,中國獨角獸企業淨增9家,總估值增長了9%。
東南亞獨角獸企業主要産生于消費互聯網化金融科技領域,占比爲70%。2021年東南亞互聯網經濟報告顯示,東南亞2021年互聯網經濟規模得到了進一步擴大,達到了174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49%,預計2025年有望達到3630億美元。
與中國正在進入老齡社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東南亞的主要6個國家中,58%的人口年齡在34歲以下。隨著經濟增長和中産階級人口數量的增加,東南亞各國消費市場的潛力逐漸凸顯出來,這就爲獨角獸等創業公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東南亞國家的電商和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尤爲迅速,絕大多數獨角獸公司都來自于這兩個行業。肌肉科技是東南亞最熱門的行業之一,2021年,風投公司約1/3的資金都投向了金融科技企業,比2020年翻了3倍。
據預測,2020-2025年,全球數字錢包將從28億個增長到48億個,而東南亞將成爲世界上數字錢包增長最快的地區。由于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中唯一的一個發達國家,擁有多所世界排名領先的名牌大學,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由此誕生了Grab,Lazada和Sea三家獨角獸巨頭。
Grab的創始人陳炳耀,是一位出生于馬來西亞的80後華裔,曾就讀于哈佛大學,Grab類似于東南亞的Uber,是東南亞網約車和送餐平台公司,隨後又進入了金融支付和消費信貸領域。Sea的創始人李小東出生于天津,就讀于斯坦福。
Sea被視爲東南亞的騰訊,從遊戲進入電商領域後,大力開拓市場,在數字銀行和消費信貸領域有著龐大的用戶群體,如果按照市值計算,Sea可以在中國公司中排名第5。
新加坡已經連續多年穩居全球最具競爭力國家排名前三,今年2月15日,美國傳統基金會發布了2022年《經濟自由度指數》,新加坡以84.4分被評爲全球經濟最自由的國家,這已是新加坡連續3年在該項排名中蟬聯榜首。
事實上,新加坡已經成爲全球人才彙集的亞洲中心,美國的亞馬遜、蘋果和谷歌,中國的阿裏巴巴和字節跳動,都在新加坡設立了區域總部。
從客觀環境上看,東南亞地區的創業生態越來越活躍,部分創業者的成功,激勵了其他的創業者,形成了一股創業熱潮。根據Asia Partners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末,有近6000名東南亞公司創始人或CEO來自學院公司。
也就是說,這6000名創業者擁有互聯網大廠的工作經驗,並從大公司的打工者轉變爲創業公司的CEO。這一創業趨勢的良性循環,將會進一步推動東南亞創業生態的發展,從而培育出越來越多的公司創始人、聯合創始人和CEO。
伴隨著越來越多創業公司的誕生和成長,東南亞地區的百萬富翁的數量一直在持續增長,2021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僅新加坡的百萬富翁人數就已從2020年的27萬增長到2022年的43萬,增長率爲62%。
而財富的不斷增長,將成爲促使他們繼續創業的最大動力,由此可見,未來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發展,前景可期!
然而,與東南亞各國相比,中國獨角獸企業雖然在數量上遠遠超過東南亞,達到了174個,東南亞僅有26個,而且東南亞企業所獲得的風投資金總額,也僅爲中國的1/6,但其增速卻是中國的2倍,這不得不讓人們看到東南亞國家未來的發展潛力。
不得不承認,在投資方面,資本的靈敏度是最高的,衆所周知,資本都是逐利而行的,當前世界各地的産業資本正在大量湧入東南亞地區,資本這些動向充分說明,它們看好這一地區的發展前景,對東南亞的未來充滿信心。這不,精明的商人李嘉誠也看准這一時機,果斷出手投資越南了。
事實上,中國的風投資金也沒閑著,自然不會錯過這一波,借東南亞經濟成長而從中獲利的機會。在我國的創投圈中,就有著“二次下南洋”之說,我國的互聯網巨頭騰訊和阿裏巴巴已經參投了多家東南亞獨角獸企業。
與此同時,它們還借此機會成功地輸出了中國的商業模式,將其觸角潛移默化地伸向了這些國家。在最近5年東南亞地區的並購交易中,來自中國的資金排名第二,僅次于新加坡。
筆者認爲,對于中國來說,東南亞國家的崛起,並非壞事,而是利大于弊,正所謂“危中有機”。中國作爲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隨著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的簽訂,將會給中國創造出許多新的發展機遇,未來這一貿易體系中的90%以上的貨物最終實現零關稅。
許多人擔心東南亞國家的崛起,將會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因爲中國是全球制造業體系最爲完整的國家,目前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取代中國這一地位。
中國要成爲發達國家,産業升級所造成的低端制造業轉移遲早都會發生,而東南亞國家恰好承接了中國轉移出去的這一部分勞動密集型制造業。中國與東盟各國處于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雙方在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層次上有著很大差別,因此,在産業結構、市場、資源等方面均有著很強的經濟互補性。
結語
綜上,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應抓住東南亞經濟崛起這一契機,發揮自身優勢,更加廣泛地開展與東盟各國的經濟合作,將東南亞作爲中國海外的新市場和創投標的,相互取長補短,最終實現互利共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