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猴痘病毒顆粒的電子顯微圖像,樣本來自2003年猴痘疫情期間被感染的人類皮膚。左邊是成熟的、橢圓形病毒顆粒,右邊是未成熟的、新月形和球形病毒。供圖:CDC/CYNTHIA S. GOLDSMITH/SCIENCE SOURCE
作爲天花的“近親”,猴痘的爆發引起了公共衛生官員的注意,不過一些國家所掌握的疫苗可以控制這種病毒。
撰文:PRIYANKA RUNWAL
今年5月7日,英國專家證實,發現首例猴痘病例;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流行病學家Andrea McCollum和同事立即開始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人類感染猴痘很罕見,尤其是中非和西非以外的地方;在那裏,猴痘病毒在動物間傳播,主要發生在密林地區。自2018年以來,在以色列、新加坡、英國和美國等非疫情流行國家,只出現了8例確診,而且全都與旅行有關;5月7日的這名患者也是這樣,他曾去尼日利亞旅行。
但不少國家出現了與非洲旅行無關的病例,敲響了警鍾,McCollum說:“我們從未觀察到猴痘出現這類現象,這特別令人擔憂。”
從5月13日到24日,歐洲、北美、澳大利亞以及以色列至少16個國家報告稱,有250多例確診和疑似猴痘病例。這些感染似乎由西非的病毒株造成。它會引發類似流感的症狀,接著臉上出現疹子,並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這些疹子從紅色斑點變成充滿膿液的水疱,最終結痂並脫落。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症狀會在幾周之內自行消失,但約3%的病例致命。與之相對應的剛果盆地猴痘毒株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近10%的感染者死亡。作爲猴痘病毒的近親,天花病毒的致死率更是高達30%,所幸1979年已被消滅。
5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傳染病流行病學專家Maria Van Kerkhove在線上公開問答中說:“(猴痘)與新冠有很大的不同。傳染發生于密切身體接觸、皮膚與皮膚接觸過程中。”新冠病毒通過微小的飛沫傳播,而猴痘的傳播沒有這麽容易。
“這次局面可控,”Van Kerkhove說。感染者有潛在的抗病毒藥物,風險最大的人(即與感染者密切接觸的人)有疫苗。“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疫苗),”她說。
幸運的是,到目前爲止,雖然多國爆發猴痘,但尚無死亡病例。然而,這次疫情的起源和傳播原因仍是個謎。
McCollum說,還有很多問題懸而未決。
一起來看看目前已知的情況吧。
病例情況
自5月7日那名患者確診以來,非疫情流行國家的猴痘病例有所增加。
現在,公共衛生官員正在追蹤和搜尋病例之間的聯系,尋找線索。這也有助于他們找到無症狀或有輕微症狀的未確診病例。
目前已確診的病例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歐洲,尤其是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大部分感染者是男性,很多自認爲是男性,並與男性發生性關系。5月23日,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位重要顧問表示,這次疫情爆發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和比利時最近兩場狂歡活動期間,男性之間的性行爲。
猴痘如何傳播?
在5月23日的在線公開問答中,世界衛生組織艾滋病、肝炎和性傳播感染項目的顧問Andy Seale說,雖然猴痘可以通過性接觸傳播,但它不是性傳播感染。所謂性傳播,通常要求精液或陰道分泌物中攜帶傳染性病毒,目前沒有證據能證明這一點。
這種疾病並不僅限于與男性發生性行爲的男性。“任何人都可能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猴痘,”Seale說。
猴痘通過感染者攜帶病毒的體液傳播,比如唾液或尿液。被攜帶病毒的液體汙染的被單和衣服也是潛在的傳染源。
當前疫情傳播範圍較廣,流行病學家和病毒學家正試圖了解這種病毒的人際傳播能力是否有所增強。一些專家在研究從感染者身上獲取了病毒的基因序列,以確定是否存在突變,導致目前傳播的病毒變得比之前更具傳染性。他們還檢查了猴痘病毒是否存在于精液或陰道分泌物,且具有傳染性,從而確定這並不是一種性傳播疾病。
有針對猴痘的疫苗和治療方法嗎?
不是所有猴痘患者都需要住院;很多人居家隔離三周後,無需治療就能好轉。英國等國家建議,與感染者密切接觸的人隔離21天。在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因爲有疫苗,所以無需隔離。
2019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了巴伐利亞北歐公司(Bavarian Nordic)的猴痘疫苗Jynneos,它可以預防猴痘,或減輕嚴重程度。另一支針對天花的疫苗ACAM2000也投入了使用。英美兩國爲治療或可能接觸過感染患者的醫護人員提供Jynneos疫苗。美國疾控中心建議接觸後四天之內接種兩劑疫苗。
然而,還沒有治療猴痘的藥物得到批准。2018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了一種針對天花的口服抗病毒藥物Tecovirimat,但沒有數據表明它對這兩種感染有效。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有另外兩種治療方法:抗病毒藥物西多福韋和單克隆抗體牛痘免疫球蛋白。
猴痘與新冠的區別
新冠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會導致新冠肺炎,而猴痘病毒是DNA病毒。它的基因編碼約有20萬個遺傳單位,相比之下新冠病毒的基因組要小得多,只有約3萬個單位。在5月23日的在線公開問答中,世界衛生組織的天花秘書處負責人Rosamund Lewis說,這種DNA病毒通常不會變異,而且相對穩定,不太可能産生變種。
這兩種病毒的傳播方式也有所不同。當感染者說話、打噴嚏或咳嗽時,新冠病毒會通過飛沫在空氣中迅速傳播。猴痘不容易通過空氣傳播,通常需要與感染者或被他們汙染的衣物、被褥密切接觸。
猴痘簡史
1958年,猴痘病毒在丹麥首次被發現,研究人員注意到食蟹猴出現了類似痘的皮疹,因此將之命名爲猴痘;這些猴子來自新加坡,被安置在動物研究機構。在之後的十年裏,美國出現了更多病例:從亞洲進口的圈養猴子爆發猴痘,但在亞洲卻沒有發現猴痘。這些靈長類動物被認爲是猴痘病毒的偶然宿主。
根據記錄,人類首次感染猴痘是1970年:在剛果赤道省,一個9個月大的嬰兒最初被認爲患有天花。這種疾病近乎被消滅,類似猴痘。1985年,世界衛生組織在西非和中非農村記錄到310例猴痘病例,大多數在剛果。
這是促使科學家尋找猴痘病毒的主要源頭。1985年,科學家在剛果北部,對包括猴子、齧齒類動物和蝙蝠等383只野生動物進行調查,在兩只西非松鼠的血液樣本中,發現了針對猴痘的抗體。西非松鼠是一種日間活動的齧齒動物,很可能被獵殺並食用。其中一只松鼠出現了皮疹,研究人員成功從它的組織中分離出一種猴痘病毒,與人類身上看到的病毒相似。
2012年3月,另一組研究人員在科特迪瓦的塔伊國家公園,從白枕白眉猴身上分離出病毒;2020年,又從西部黑猩猩體內分離出病毒。最近,另一項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議)發現,有證據證明生活在剛果盆地的鼩鼱和一些齧齒動物身上,存在這種病毒。
雖然齧齒動物被懷疑是猴痘的主要宿主,但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這些被獵殺或被作爲寵物的動物會把病毒傳播給人類,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的疾病生態學家Joachim Mariën說。
2003年,美國爆發猴痘疫情,這是非洲以外首次出現疫情,讓我們得以了解這種病毒如何從動物傳播給人。伊利諾斯州、印第安納州、堪薩斯州、密蘇裏州、俄亥俄州和威斯康星州六個州至少37人在接觸或撫摸被感染的土撥鼠後患病。事實證明,這些齧齒動物很可能是與睡鼠和岡比亞巨囊鼠在一起時,感染了猴痘病毒,伊利諾斯州的一家經銷商從加納進口了這些動物。
爲什麽猴痘患者人數上升?
在中非和西非部分地區,病毒肆虐,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猴痘患者人數一直在上升。2022年的一項研究估計,在過去50年裏,全球確診和疑似病例人數至少增加了10倍。主要是在剛果,2000年到2019年記錄的人數超過2.8萬人;40年後,2017年,尼日利亞再度出現猴痘。
猴痘病例不斷升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天花被消滅。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被消滅,不再接種天花疫苗。但研究人員證實,這種已停産的天花疫苗(會産生副作用)面對猴痘能提供85%的保護。2010年,剛果中部的一項研究發現,沒有接種的人比接種疫苗的人患猴痘的風險要高近乎5倍。
森林砍伐不斷升級,也讓更多的人接觸到了病毒。爲了種植園和農業發展清理林地,會讓人類更接近被感染的野生動物,增加病毒跨物種傳播的風險,就像埃博拉病毒一樣。
2014年的一項研究記錄了剛果盆地猴痘病毒株的一個版本,它缺失部分基因,而這個基因可能與病毒實現人際傳播有關。
“我們知道,必須密切關注猴痘這種疾病,因爲它可能會變成一種流行病,”比利時熱帶醫學研究所負責研究猴痘病毒的傳染病專家Laurens Liesenborghs說:“然而,現在的情況非常奇怪。”
這次猴痘爆發是由更具傳染性的病毒引起的嗎?
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這種病毒經過進化,是否更容易在人類之間傳播?猴痘病毒屬于DNA病毒,這意味著通常會失去或獲得使之更具傳染性的基因,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病毒學家Gustavo Palacios說。
根據最近從葡萄牙、比利時和美國三名猴痘患者身上提取的病毒基因序列,他表示,沒有證據顯示有這樣的基因增刪。事實上,葡萄牙的基因組序列草圖與2018年和2019年從尼日利亞輸入以色列、新加坡和英國的序列非常接近。比利時熱帶醫學研究所的病毒學家Philippe Selhorst告訴我們,從比利時患者體內提取的基因序列與葡萄牙的很相似,這說得通,因爲這個比利時人最近去過葡萄牙。
但爲了辨別猴痘基因組成的微小變化,研究人員需要對更多患者的病毒DNA測序,並對比整個基因組區域,這次的基因組序列可能與之前疫情的不一樣。問題是,如果發現變異,那麽這些變異是否是病毒感染人類的根源。
而Selhorst擔心,即使病毒尚未發生變化,但隨著疫情持續時間越來越長,病毒可能有更多的機會變異。
雖然猴痘的傳染性不如新冠病毒,但Selhorst說:“動物宿主身上的病毒在越來越多的人之間傳播,這絕不是一件好事。”
(譯者:sky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