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朝陽少俠
黑格爾曾說:曆史上重大事件都出現過兩次。馬克思補充道:一次以悲劇形式出現,一次以笑劇形式出現。
20年前“9・11”之後,阿富汗塔利班在喀布爾兵敗如山倒,是阿塔的悲劇、美國的笑劇。20年後“9・11”紀念日來臨前,美軍在喀布爾倉皇撤離,反轉成阿塔的笑劇、美國的悲劇。
2001年9月11日,4架飛機被恐怖分子劫持,其中兩架撞上紐約世貿中心的雙塔。該襲擊造成2996人死亡,這是有史以來發生在美國本土的規模最大的恐怖襲擊。
2021年8月,美國宣布完成從阿富汗撤軍。這是數千名阿富汗人湧入喀布爾卡爾紮伊國際機場跑道,試圖追逐並登上正要起飛的美軍C-17運輸機。
2021年9月11日,美國總統拜登赴紐約市、賓夕法尼亞州尚克斯維爾鎮和位于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的五角大樓,出席“9・11”事件20周年紀念儀式。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小布什、克林頓夫婦亦前往“9・11”襲擊現場參加紀念活動。
重大事件往往催生時代變革,正如鴉片戰爭帶來“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五四運動成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端。如今,美軍在阿富汗慘遭大混亂、大潰敗,激發的是國際社會的大討論、大反思。“喀布爾時刻”能否開啓新的“覺醒年代”?
美軍不辭而別,阿富汗前政府不戰而降,給習慣對美國言聽計從的盟友體系一記當頭棒喝。
一方面,盟友們深感:美國不可信、不可靠。
從與塔利班的私下談判,到喀布爾機場的撤離安排,再到撤軍可能引發的難民問題,盟友們始終被蒙在鼓裏,從未被美國提點照顧,甚至還要被美國強行“攤派”接收難民。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說,美國和北約盟友在阿富汗要“共進退”。實際上,美國是想進則進、想退則退,盟友的利益從來都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另一方面,盟友們驚覺:美國實力不如想象。
西方媒體筆下的塔利班有如茹毛飲血的“山頂洞人”,然而“山頂洞人”卻硬生生逼退了武裝到牙齒的美國大兵。所謂“天選之國”再次暴露出“紙老虎”本質。
英國前首相特蕾莎・梅率先質疑:“我們一定要追隨美國嗎?”與美國同文同種的英國尚且如此,相信類似“靈魂拷問”也將在更多的美國盟友心頭響起。
無論是“霸權穩定論”“良性霸權論”,還是“民主和平論”“曆史終結論”“文明沖突論”,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的骨子裏還是零和博弈、霸權思維和強權邏輯,越來越難以適應當今世界多極化的現實。這些理論指導下的美國對外政策,早已從根子上潰爛不堪。
同時,美國奉行“絕對安全觀”,將削弱潛在對手、維護全球霸權作爲首要安全目標,不擇手段制造矛盾、沖突甚至戰爭,結果越打越亂,始終走不出“他們爲什麽恨我們”的困境。窮兵黩武是帝國的通病,而美國已經病入膏肓。
眼下,屢屢碰壁的美國依然在走“集團政治”和“對抗外交”的老路。正當白宮爲阿富汗焦頭爛額,美國副總統哈裏斯卻跑到新加坡、越南汙蔑中國“脅迫他國”,鼓動國際社會向中國“施壓”。
2021年8月23日,美國副總統哈裏斯訪問新加坡,與以她名字命名的蘭花合影。
2021年8月26日,美國副總統哈裏斯訪問越南國家衛生和流行病學研究所,迎接美國向越南提供的疫苗。
然而哈裏斯們似乎忘了,早在二戰初期,面對日本大軍壓境,麥克阿瑟從東南亞落荒而逃,無情抛下菲律賓等一衆盟友供日軍宰割。“喀布爾時刻”只會再次勾起東南亞國家的痛苦記憶。
難怪新加坡和越南兩國都對哈裏斯不冷不熱。新加坡外長維文直稱,新加坡不想被利用,不會成爲被用來推進消極議程的稻草人。越南總理和外長更是在哈裏斯來訪前後重申與中國的“同志加兄弟”情誼,表示不會與任何國家結盟對抗其他國家。
當地時間2021年9月11日,越南總理範明政在河內會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時表示,越方將對華關系作爲對外政策頭等優先。
在美國敘事中,20年前遠征阿富汗的初衷,不僅是爲了報“9・11”之仇,更是要以“民主”取代宗教極端主義。若真如此,又爲何要一走了之,徒留遍體鱗傷的阿富汗自生自滅?
從小布什的“給阿富汗人提供實現理想的途徑”,到奧巴馬的“這些漫長的戰鬥終會迎來負責任的結局”,再到特朗普的“我們要撤了”,最後到拜登的“美國在阿富汗的任務從來也不應該是國家建設”,美國的真實目的大白于天下:政治算計大過民主理想,霸權利益高于責任使命。
視頻加載中…
4位美國總統如何看阿富汗戰爭
當年,聯合國安理會要求塔利班移交本・拉登,但從未同意美國一賴20年。事實上,美國入侵阿富汗後3個月就基本達成了消滅“基地”組織的預定目標,本沒有理由再拖下去。
根據媒體披露的消息,奧巴馬政府也曾一度打算退兵,但最終因美國軍工複合體的“綁架”而作罷。軍工複合體是美國最大的利益集團,由國防部、中央情報局、武器承包商、退役軍官等群體組成。
美國軍工複合體是大發戰爭財的超級利益集團
在他們的鉗制下,美國保有巨額軍事開支,每年撥給情報機構850多億美元預算,在全球維持800個軍事基地。在美國政壇上,活躍著4000多個軍工複合體的遊說集團。爲了滿足這只龐大戰爭機器的胃口,美國必須不斷尋找外部敵人,制造恐懼,挑起事端。
正是在軍工複合體的操縱下,阿富汗戰爭才被拖延了20年。這20年裏,美國狂燒2.313萬億美元,其中2.02萬億美元落入了洛克希德・馬丁等軍火巨頭的腰包。此外,美國軍工企業還在阿富汗搶走了難以計數的礦産資源。
美軍引以爲傲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F-35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代表性産品。該公司在廣告中自誇“世界上最先進的海軍現在有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
美國在阿富汗20年,無數阿富汗平民慘遭屠戮,上萬美軍士兵患上戰爭創傷,唯獨軍工複合體賺得盆滿缽滿。美國鼓吹的“民主”從來都不是人民做主,而是統治階級和壟斷資本做主。
美國對他國許下的“民主夢”絕非美夢,而是幫助美國企業開辟市場,搶奪資源,拓展美國私利。這恰恰是最大的不民主,是專制、是霸權、是極權。從阿富汗撤軍只是美式民主敗局的“上半場”,未來美國可能遭遇多米諾骨牌式潰敗。
20年間,美國利用“國際反恐聯盟”攫取的政治紅利已消耗殆盡。特朗普政府時期,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國際社會已經意識到不能再依賴美國這個“世界警察”。“喀布爾時刻”後,對美國的抱怨和不滿漸漸轉化爲行動,“脫美”思潮正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胎動。
美國自诩的“世界燈塔”已黯淡無光
在東亞,韓國政客高呼“自力更生”,日本政府乘機宣傳增加防務預算,台灣當局更是惶惶不可終日,擔心“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國民黨急忙重申“不獨”立場、呼籲重啓兩岸對話,民進黨也自我打臉鼓吹台灣要“靠自己”。
在歐洲,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顧問博雷利呼籲歐盟必須自力更生,還要組織歐洲聯軍以防下一次“喀布爾時刻”。法新社認爲,“喀布爾時刻”讓人們重新開始探討歐洲獨立自主發展的行動方向。
在非洲,尼日利亞總統布哈裏投書撰文,表示非洲歡迎的是建設者,而不是軍隊。塞內加爾媒體認爲非洲國家應當認清域外大國面目,減少對他國軍事依賴,還寫下這樣一句評論:“發展道路只能靠自己探索,民族命運只能靠自己掌握,國家建設只能靠自己動手。”
“花了20年,美國成功把阿富汗政權從塔利班換成了塔利班。”短短一句調侃,印證的卻是真理:訴諸戰爭解決不了矛盾分歧,求同存異、和合共生才是解決當今全球性問題的唯一出路。然而美國依然偏安一方枯井,用二元對立、非黑即白的世界觀審視不同制度、不同文明。
在美國眼中,阿富汗人是“落後的野蠻人”,阿富汗是燙手的“失敗國家”。可是在恩格斯眼中,“阿富汗人是勇敢、剛毅和愛好自由的人民”。在毛澤東眼中,“阿富汗是一個英雄的國家”。
跨過“美利堅治世”下的迷霧,國際社會“覺醒年代”的破曉已在眼前。
“牆推倒了就是路。”以人爲壑,則處處是高牆。與人爲善,則處處是坦途。一個和平穩定的阿富汗完全可以是發展機遇、合作夥伴,而不是非接受“民主改造”不可的異教徒。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看清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