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號名稱】“千艦海軍”計劃
【英文名稱】Thousand -Ship Navy
【發起者】海軍
【行動時間】美國海軍約翰·摩根中將最早提出;
2004年4月美國西太平洋艦隊司令詹姆斯·法戈上將正式提出;
2006年11月美海軍作戰部長邁克爾·馬倫上將向布什總統彙報“千艦海軍”構想;
2007年下半年正式實施
【目的】強化海洋安全,使海洋公共利益能夠爲各國所共享
【背景】
進入21世紀後,隨著世界格局逐漸走向多元化,國際安全形勢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2001年“9.11”事件後,恐怖主義和跨國威脅已經成爲危及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因素。面對新的挑戰,美國海軍開始積極實施轉型計劃,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美國海軍認爲,在全球範圍內打擊恐怖主義以及向遭受自然災害的地區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是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要將其徹底解決需要付出長期而艱苦的努力。要順利完成這項艱巨任務,需要動用數量極爲龐大的艦船,單憑一國之力根本無法完成,因此美國近年來一直呼籲咨國共同組建全球海上安全網絡。
“9.11”事件使美國意識到當今的全球安全環境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並促使美國開始參與到全球安全體系的構建中來。在此背景下,美國提議建立一種維護國際安全的新途徑,重點解決那些危及自由國家和平與安全的跨國威脅。與恐怖主義相比,跨國威脅的危害更大,因爲許多跨國威脅有著相同的根源,而且它們之間的關系常常是盤根錯節、緊密相聯,對各國間爲實現共同繁榮與和平而展開的交流與合作造成了普遍的危害。
爲了順應全新的局面,美國海軍重新調整了戰略指導方針,將“跨國威脅與全球反恐戰爭、穩定行動、國土防衛以及地區和全球性沖突”,一起列爲美國海軍未來所面臨的5大主要任務。未來,美國海軍將指揮一支擁有千艘艦船的艦隊去應對新的挑戰,處理更爲複雜的突發性事件,執行範圍更爲廣泛的海上任務。
與以往相比,如今各國的安全都與全球安全緊密相聯、息息相關。全球化進程不可避免地把各國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以相互依存和互信爲基礎的國際合作已經成爲國家繁榮的先決條件之一,因此爲實現共同的安全,各國必須加強彼此間的合作。促進和鞏固全球海上安全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因素,因爲海上航行自由是任何國家經濟保持長期良好發展勢頭的重要保證。海上安全對于國際貿易、商業和人員流動的正常進行,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維護全球公海、沿海、海灣以及港口地區的安全是各國實現繁榮的基石。同樣,任何國家、組織或個人如果宣稱要中斷、破壞或威脅海上安全,都將被視爲是向全球共同利益的挑戰。在這種形勢下,對海洋實施有效管轄,保衛各國的海洋利益,使之免受各種威脅的侵害,已經成爲世界上所有依靠海上交流來發展經濟、維護安全的國家所高度重視的問題。
全球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對各國政治、軍事和經濟産生了很大影響,使得我們必須對不斷變化的安全環境保持高度的關注。加強經濟和安全方面的國際合作已是大勢所趨。動態的安全前景將更加有賴于各國爲了各自的繁榮、安全乃至于全球的穩定而組織起來,在處理地區安全事務中統一協調行動。在許多方面,“全球地域化”這流行于環保領域裏的口號,同樣也可以很好地被應用到安全領域中來。各國必須聯合起來,建立一個穩定的安全環境,從而使國家、地區乃至全球都能得以繁榮、有序地發展。
對未來的安全形勢做出准確的預測,是個難度極大的挑戰,甚至有人認爲這是項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許多國家已經發現其安全面臨著多種威脅的挑戰,這些威脅包括海盜、走私、毒品交易、非法移民、盜竊、販賣人口和奴隸、環境汙染、貿易阻斷、武器擴散(包括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政治和宗教極端主義以及恐怖主義。這些威脅雖然並不是造成大規模地區或全球性沖突的主要根源,但日益猖獗的海上非法行爲日積月累,就會引發嚴重的政治和經濟危機,從而埘全球經濟體中各國的和平與繁榮造成嚴重的沖擊。雖然各國的國情有很大的差別,而且各國在哪些問題是本國最大威脅的認知上,也存有很大分歧,但可以肯定地說,他們都無法回避上述這些問題,因爲這些問題都是他們日前或未來必須要認真應對的挑戰。
如今,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海上安全的影響,因此海洋安全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
首先目前全球有22億人居住在距離海岸不到100公裏的區域內;
其次,廣闊的海域內航行著5萬多艘大犁船只,其運載量占全球運輸總量的80%;
第三,每年大約有19億噸的石油運輸是通過海運的,約占全球石油總産量的60%。
除此之外,海上遊船乘客人數也與13俱增,2004年有1050萬人乘坐遊輪,比2003年增長了火約10%,而2005年遊船乘客已突破1100萬。
由于越來越多的人依賴和利用海上運輸,所以海上跨國威脅也越來越受到各國的廣泛重視,這些威脅主要包括:
海盜他們像城市裏的犯罪團夥一樣,當政府的行政能力和信任度降低的時候他們就出來大肆謀財害命;
團夥犯罪他們把廣闊的海域當作他們犯罪和運送贓物的安全溫床和高速通道;
走私販賣人口走私販賣人口是現代版的奴隸販賣,給受害者及其家人帶來了無盡的悲傷和痛苦;
毒品交易它是使全球無數青少年身心健康倍受摧殘的萬惡之首;
大多數國家所面臨的這些跨國威脅都具有多面性和複雜性的特點,因此應該聯合瀕海國家,建立聯合組織以便能夠有效地對其加以應對。
鑒于目前世界海上安全角勢每況愈下,有幾項緊急措施必須盡快實施首先,日趨嚴峻的海上安全角勢如今已然成爲一個國際問題,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合作才能加以解決其次,公海不屬于任何國家的主權範圍,任何國家都無權將公海上的資源據爲己有,並對跨國威脅的主要活動場所——公海海域實施單獨的管轄,因此各國只有緊密合作,才能來將這些危及全球安全的跨國威脅徹底根除。這樣的合作還能在其他突發事件中獲益。在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的救援行動過程中,衆多參與國爲了完成共同的目標,所進行的精誠合作獲得了圓滿的成功。這種國際合作模式爲有效地動員國際社會,成立一個應對目前以及未來安全挑戰的國際性組織,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範例。
2006年11月,美海軍作戰部長邁克爾·馬倫上將向布什總統彙報了一個以反恐爲名的“千艦海軍”構想。布什對此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並稱將大力支持。
美國海軍于2007年下半年發布一份題爲《21世紀海上戰略》的戰略報告。據美國軍方透露,馬倫上將提出的“千艦海軍”計劃,將成爲這份戰略報告的重中之最。
2006年9月23日,美國第一艘瀕海戰鬥艦“自由”號下水
【行動經過】
“千艦海軍”計劃的最終目標是爲了強化海洋安全,使海洋公共利益能夠爲各國所共享。海洋安全的最高目標,主要有兩個:
一是提高海洋意識,強化人們在海洋對本國安全、經濟以及環境影響方面的認知;
二是強化海軍對海上和沿海地區危機或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
或許對這種海上安全模式最爲簡單的理解,就是把安全看成是一種進口或出口商品,即擁有安全的地區向稀缺地區自願輸出安全。事實上,所謂的出口或進口商品,就是海上安全或安全協助,兩者緊密相聯,密不可分。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都無法單槍匹馬地肩負起維護公海安全的職責。這一目標過于龐大,不僅需要將各國的內部資源有效地整合起來,也需要各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構建維護海洋安全、成對跨國威脅爲目標的平台。事實上,擁有千艘艦船的海軍是一個自發的網絡系統,它一方面提高了各國保護海洋安全的反應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各國對海上安全監控的敏感程度。如今,這樣的一個海上安全網已經初露端倪。在上述那些利害關系和基本原則的驅動下,這一網絡已經基本形成,並朝著自發、有序的方向繼續向前發展。
目前全球幾個安全網絡體系,如東歐的“黑海協調組織”,裏海的“裏海護衛隊”和馬六甲海峽的“反海盜組織”,就是極好的例子。然而,如何將那些獨立的國家有效地組織起來,是個極大的難題,不僅要了解這些國家的利益交叉點在哪裏,也要清楚他們各自能爲這個業已形成的海上安全網絡體系做出什麽樣的貢獻。構建一個地區或全球性的海上安全網絡,並不一定要千篇一律地遵循某一固定模式。打造一支既能進行遠洋作戰,又能執行海洋法任務的全能海軍,將會在維護海洋安全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意味著每個國家都可以通過有效的途徑對海上安全有所貢獻。
各國海軍,毫無疑問既是“千艦海軍”的主要貢獻者,也將是其主導者。總的來說,也只有這些海軍具備在世界上所有港口、領海以及整個公海海域內,展開行動的能力。然而,各國由于國情的不同,其海軍能力也千差萬別,因此只有當他們自願地在海上行動中組合在一起時,才能發揮出了集體協同行動的優勢,從而有利于構建符合各自地區和局部利益的海上安全網絡體系。設計一個既能滿足各國利益,又能讓各國海軍自願加入進來的全球海洋安全網絡,最爲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海上安全機制,能夠高效地應對未來安全角勢下的跨國挑戰。
但是,那些自願加入“千艦海軍”計劃的同家,其海軍艦艇數量根本無法滿足這一計劃的龐人需求,因此還必須將全球範圍內的船舶工業包括進來。船舶工業能爲全球“鄰國監控”計劃提供標准化的傳感器,志願加入該計劃的國家能夠對鄰國的安全狀況實施監控,一旦發現非正常情況可以及時地向鄰國有關當局通報。該計劃應用于海上,可以對全球各海域的艦船和人員進行有效的格合行加以利用,使人們能夠及時地了解到自身的安全狀況。這一模式,不僅可以擴大巡邏海域的監視範圍,還可以有效地彌補各國及其海軍在情報和信息方面的不足。
通過快速便捷的同內海運,美國船舶工業在國家面臨突發性危機時,能夠及時地加入到國家旗下,因此也可以被納入到“千艦海軍”計劃中來。與之相類似的是,民用後備空運部隊已經是一支與美國空軍並駕齊驅的空中力量,當出現國家緊急情況時,民用後備空運部隊可以對民用空中力量進行軍事化調度。美國高效的後勤保障能力將爲這一模式的順利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增強盟國應對全球性危機或突發性事件的能力。私營企業與美國海軍所建立的夥伴關系,對美國的造船業來說,也是件頗具意義的大事,可以人大增強美國船舶工業的買力。
美國政府中有些人已經意識到了巡邏艦的重要價值,因爲建造大量的巡邏艦,可以以優惠甚至更低的價格出售給盟國海軍,以便增加盟國在海上尤其是偏遠海域,建立安全體系所需的艦船數量。這一計劃既能有效提升一些弱小國家的海軍實力,提高海上安全網中各盟國的協同行動能力,也能對海上安全産生戰略性的影響,彌補海上安全中的另一個漏洞,對那些非法或懷有危險目的的海洋開發者産生威懾作用。正如前面探討的海上高速運輸船一樣,這些巡邏艦船也能極大地增強美國造船上業基礎的實力。
綜上所述,這樣一個自發性的海上網絡所擁有的艦船數量,極有可能遠遠超過1000艘。同時,我們也支持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艦船也能加入進來,成爲海上安全網絡的監控者,從而增強盟國海軍對海上危機或突發性事件的反應能力。
美國海軍三支航母戰鬥群進行聯合演習
【後續】
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海軍,都具備在本國領海和專屬經濟區以外海域執行任務,維護海上安全的能力,因此完全可以勝任維護公海安全的職責。除此之外,這些海軍通常也有能力爲其他國家,甚至包括偏遠國家提供安全協助。以往,這些國家自願向那些地理化置重要、面積大或偏遠的海域提供安全支持。美軍150特遣隊在紅海以及霍爾木茲海峽所展開的軍事行動,北約在地中海地區代號爲“積極努力”的軍事行動(Active Endeavor),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3國共同在馬六甲海峽的打擊海盜行動,就曾在國際上獲得過廣泛的支持。
除了提高本國領海的安全自由度外,許多國家還可以爲那些接受安全援助的國家進一步提供海上安全支持,履行其海域安仝職責。這種安全合作上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打擊毒品交易、海盜、人口走私和恐怖主義;
執行海洋法任務建立海洋意識履行出入境檢查和海上緝捕的法律程序;
在支持國和受援國達成共識的前提下,進一步貫徹落實地區海上安全方案。
【關聯性】
“千艦海軍”計劃屬于戰略行動計劃,在計劃制定的時候沒有任何子行動計劃。但是在行動正式實施後,不斷有軍事行動出現在“千艦海軍”計劃的體系之內。
但是,“千艦海軍”計劃的子行動與關聯行動基本資料不全,僅有上文的“積極努力”行動。
美國海軍戰艦進行艦炮射擊訓練
【影響】
有些國家積極對其他國家進行安全援助的關鍵,是因爲受援國有接受安全援助的意願。提高各國對本國沿海和領海的安全防護能力,完全符合各國的圍家利益。
然而,接受安全援助有可能要觸及到受援國的主權,因而時常會遭到受援國的抵制,因此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是項極爲棘手的難題。盟國、友邦以及其他鄰國的斡旋和影響,可以有效地打消受援國的疑慮,從而有利于打破僵局,使受援國樂于接受安全援助。
美軍作戰小隊進行反恐作戰演練
【評論】
“千艦海軍”計劃是自“大白色艦隊”計劃:“胡蘿蔔加大棒”邏輯的成人禮與開場秀後美國海軍最大的規模的、基于和平的軍事戰略行動。“千艦海軍”計劃並不僅僅是爲了打擊全球恐怖主義,維護海上安全,其背後還蘊藏著極爲深遠的戰略意圖……
實際上,美國和美國海軍不僅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單獨爲廣闊的大洋提供安全支持或安全援助。一個國家及其海軍自願爲公海安全所做的貢獻,直接取決于該國在該海域的利益,而且其利益的大小還將對該海域的安全等級起到決定性作用。與之相似的是,應該鼓勵那些無法對本國海域實施有效管轄的國家和海軍接受安全援助,並消除他們的疑慮,因爲這樣做符合他們的利益,並不會削弱或影響他們的主權。
隨著體系中成員國執行海洋法的能力、海上封鎖能力以及國防力量的不斷提高,他們也將爲維護公海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當各國爲了共同的目標和利益聯合起來時,其各自的力量也將會隨之而提高。確立地區領導權以及構建互信的夥伴關系,是解決地區安全問題的關鍵,這一點在幫助夥伴國提高軍事裝備和軍事訓練水平的問題上效果尤爲明顯。如果各國能在處理各自的領海安全問題上發揮出更爲積極的作用,那麽國際社會就可以向那些更需要安全援助的國家傾注更多的精力。
美國和國際社會需要建立“千艦海軍”,因爲保持海上力量的高適應力、存在力和良好的狀態在維護海洋安全的過程中,起著極爲重要的作用。與發動戰爭或進行大規模安全行動相比,各國在保證海上日常安全方面所花費的開支要小得多。
“千艦海軍”計劃並非是由1000艘懸挂美國國旗的老舊艦船組成,而是由“自由國家”聯合起來發揮集體力量,所自願組成的一個全球海上安全網絡,它將極大地改善和提高各國海上安全的等級。美國海軍將在其中扮演極爲特殊的角色,不僅將爲全球聯合艦隊招募夥伴國,也將進一步地把全球造船工業中的龍頭企業吸納進來,但是如果沒有那些瀕海國家的強力和持續性的支持,美國海軍也將孤掌難鳴,難以有所作爲。這個全球安全體系不僅可以提高海上安全水平,而且還能有助于推動成員國的經濟增長和政治發展最終,成員國能各自從安全環境的改善中受益,而且這種全球聯合也將會大大減少不穩定因素的威脅,因爲“千艦海軍”將時刻密切監視全球海域的風吹草動。
“千艦海軍”計劃出籠後,國內大多數人都盲目诟病,以爲計劃很難實行,其實不然。“千艦海軍”計劃的一個重點就是打造國際海上聯盟,而事實上這樣的海上聯盟雛形早就存在。馬倫稱,這種“千艦海軍”的概念將是“全球海上合作,海軍部隊、海岸警衛隊、海事部門、港口運營機構、商船和許多其他政府及非政府機構共同合作,解決海上發生的問題和威脅”。作爲這種概念的操作實例,目前在海灣和從紅海到印度洋的水域,共有45艘美國和盟國軍艦,其中1/3來自美國的盟國,本月在那裏派有艦只的就包括澳大利亞、巴林、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巴基斯坦和英國。所以“千艦海軍”不是空穴來風,更不是什麽空中樓閣,而是以現實存在爲基礎提出的宏大計劃和方略。“千艦海軍”不過是將現實中的種種操作予以系統化和制度化,此前存在的所有與美國相關的軍事條約和組織,以及各種雙邊海事協定,都將成爲該計劃的現實基礎。
“千艦海軍”是一種軍事上的多邊協作體制,是以美國利益爲主導和依歸的軍事體系。事實上美國在奪取全球霸權的道路上,一直就存在多邊和雙邊兩條路徑,而且美國的戰略也經常在多邊和單邊之間搖擺不定。多邊途徑意味著美國要聯合衆多的盟國一起壟斷世界權益,這意味著美國在獲取最大一份利益的時候,其它盟國也在跟美國一塊分享,美國不僅無法獨占,而且不能罔顧其他盟國的利益和訴求。這就使得美國無法爲所欲爲,而且處處受到盟國的牽制和掣肘,讓美國很是不爽。單邊體制意味著美國將靠一己力量打天下,這樣打下來的天下自然就全是美國的了。但單邊體制一個巨大的危害就是,不僅會同盟國處處産生摩擦,甚至最終會化友爲敵,而且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美國也承擔不起。一方面想稱霸世界,另一方面又力有不逮,這就使得美國時而與盟國合作,時而又推開盟國單獨行事。
布什政府上台後就力主通過單邊體制推行霸權,911恐怖襲擊爲布什提供了絕佳的口實,美國以反恐的名義入侵阿富汗,然後又不顧國際社會和盟友們的反對悍然侵入伊拉克。美國攻打伊拉克幾乎以自己的力量爲主,僅僅42天付出二三百人的傷亡就占領了伊拉克的全境,確確實實展現了美國不可一世的軍事霸權力量。然而打天下易坐天下難,以美國的超霸軍事實力,居然無力擺布占領下的伊拉克,不僅付出了十幾倍于戰時的傷亡代價,而且軍備預算更像個無底洞。現在的伊拉克更像是美國的另一個越南夢魇,單邊霸權體制令美國嘗盡了苦頭。正是在此背景之下邁克爾·馬倫上將提出了“千艦海軍”構想,並讓已焦頭爛額的布什欣喜若狂。
“千艦海軍”計劃雖是多邊協作體制,但毫無疑問是以美國爲主,也是以美國霸權利益爲前提的。換句話說,“千艦海軍”計劃是美國人提出的,並且是由美國人主導的,所以“千艦海軍”是美國的。當然在“千艦海軍”的規章和制度裏美國是不會這樣說的,但放眼全球唯一擁有全球海洋軍事力量的只有美國,那些通常只在本國海邊巡弋的各國海軍不依賴美國依賴誰?早在2005年8月“千艦海軍”計劃尚未公布之前,馬倫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一次演講中就向聽衆公開表示,“我們要建一支以我們爲主要力量、多個國家參與的國際艦隊”。“千艦海軍”計劃的本質就是,美國需要各國海軍的協助,各國海軍不得不仰賴美國海軍的領導和指揮,各國海軍從加入“千艦海軍”計劃之始就注定了對美國的依從。
表面上“千艦海軍”是面向全球敞開懷抱,但事實上由于該計劃操縱于美國之手,誰可以加入誰將被拒絕于門外都將是美國一家說了算。這樣凡是加入“千艦海軍”計劃的國家將只能是美國的盟國或准盟國,象中國俄羅斯這樣的國家通常是被拒絕于門外的。當然,如果中俄兩國非要加入,美國也很難一口拒絕,但提出的加入門檻肯定會相當的高,就像中國加入WTO談判中屢遭美國敲詐一樣。
既然“千艦海軍”計劃是美國的,加入之後又不得不淪爲從屬地位,那爲啥還非得加入呢?有人還會據此類推稱加入者必然稀少,“曆史脈動”以爲不然。事實上,國際上不乏樂意以美國爲主自己爲從並進而狐假虎威獲取一國私利的國家,譬如英國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亞等國。但是,單有這些國家還不夠,美國還需要籠絡更多的國家跟隨自己。現實世界裏,美國盡管還是唯一的超級大國,可是無論經濟還是科技文化美國都不再擁有絕對優勢,而唯一維持絕對優勢的只有軍事。而軍事又是以經濟爲基礎的,況且單憑無與倫比的軍事力量仍然無法獨霸世界。爲了更好地發揮自身的軍事優勢,美國便試圖籌建或擴大各種軍事聯盟。譬如美國就嘗試著將北約改造成全球軍事同盟,但由于歐盟害怕卷入與其他世界大國的戰爭以及擔心歐盟的份量被大大稀釋,因而對美國的野心不大支持。
美國也曾醞釀過亞洲版的北約,雖然日本對此積極推動,但是由于其他國家擔心卷入同中國的戰爭一直猶豫不決。怎樣才能發揮自身優勢建立遍布世界的美國主導的軍事組織呢?反恐戰爭爲美國尋找到了良好籍口,以反恐的名義建立全球海軍艦隊的計劃便趁機出台。反恐意味著全球合作,以恐怖分子爲假想敵就避免了各國的猶豫不決,目前來看日本印度和韓國都已積極響應,未來也肯定會有更多的國家加入其中。這樣一個表面和主旨上不同大國爲敵的松散的軍事組織,誰率先加入其中誰就能依仗著美國的勢力加強自己,而與其存在競爭關系的鄰國實力自然就會相應衰減,此消彼長一目了然,而且立竿見影。可以預期只要美國善于挑動相互競爭國家的神經,就能迫使有關國家爭先恐後地加入其中,“千艦海軍”計劃是不愁沒有國家買單的。
那麽建設“千艦海軍”國際框架具體對美國會有什麽實利呢?
首先,美國可以自由使用更多國家的港口和設施,使美國戰時的加油停靠和各種後勤補給有了保障;
其次,美國將更好地了解加入國及其鄰國的地理和軍事情報,從而爲美國發動的各種戰爭提供絕佳的情報服務;
再次,通過“千艦海軍”夥伴國相互之間的交流,美國可以更好地推銷自己的海洋軍事裝備,不僅能大大地擴張自己的軍火市場份額,還能通過美式裝備的供給掌控和影響相關國家的政治和軍事的戰略走向;
第四,通過有選擇的招徕和排斥某些國家,可以有助于構建對某些大國的戰略包圍圈。假如印度和東盟以及日韓等國加入,中國顯而易見地就會在戰略上處于孤立狀態,無論軍事還是外交都會處處被動;
第五,一旦“千艦海軍”雛形得以成型,就會擁有很強的磁吸效應,不少國家就會慢慢地朝它靠攏。然後“千艦海軍”組織就會在美國的率領下不斷修訂目標和擴展組織內容,一個與北約相媲美的海洋軍事組織或准軍事組織就會躍然而出,“千艦海軍”又將成爲北約之外的美國另一個霸權工具。
“是恐怖主義威脅催生了‘千艦海軍’這一構想”,這句話好像挺有道理。據美國情報機構披露,阿富汗戰爭爆發時,“基地”組織僅有7000人,現在已增至7.2萬人。反恐戰爭美國打了整整5年,恐怖主義勢力卻越發壯大,恐怖主義襲擊的範圍也大爲擴展,這不能不令美國大爲吃驚。但是,恐怖主義的襲擊目標大都局限于陸上,而且也多以民用目標爲主,與軍隊尤其是海軍根本就不相幹。
如果美國試圖領導全球反恐的話,理應提出個全球“百萬警察部隊”之類的構想,怎麽反而是“千艦海軍”呢?要知道恐怖分子不是海軍部隊或海洋戰士,他們只是基本局限于陸上的恐怖組織,用海軍來打擊恐怖分子豈非是南轅北轍?所以,反恐只不過是“千艦海軍”的一個漂亮借口,這件漂亮外衣裏面裝的正是美國稱霸世界的真實野心。但是即便這樣,也會有不少國家追隨美國的,因爲打著反恐旗號漁一國私利的國家不在少數,這恐怕才是“千艦海軍”能夠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分析人士認爲,美軍的”千艦海軍”計劃未來在具體操作方面還是會有選擇的重點。而這一重點在今年年初公布的規劃美軍未來20年建設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中已經體現得很清楚了。該報告提出要加強美軍在亞太地區的海上作戰力量,要求約六成的潛艇部署在太平洋,確保11艘航母中的至少6艘能夠隨時在太平洋地區展開戰鬥。
英國《簡氏國際海軍》認爲,這一地區將會是美海軍在推行”千艦海軍”構想時重點考慮的地區。因爲這一地區既有美海軍認爲需要重點關注的國家——中國和俄羅斯,也有馬六甲海峽這樣對美戰略利益至關重要的海上航道。《簡氏國際海軍》還稱,今年5月,美海軍在日本沖繩島進行了持續7天的反恐演習,參演國包括文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等國的海上力量,其主要目的就是展示馬倫的”千艦海軍”的理念。據稱,這幾個國家均是美海軍在推行”千艦海軍”時優先考慮的對象。但分析人士也指出,要想讓這些國家真正接受美軍的”千艦海軍”構想,必然會涉及到他們自己的戰略利益,很多是他們無法接受的。美軍要想實現這項宏偉計劃恐怕並不是那麽簡單。
【代號說明】
“千艦海軍”計劃,是由美國西太平洋艦隊司令詹姆斯·法戈上將于2004年4月所提出。
美海軍發言人向媒體發表談話稱,所謂的“千艦海軍”,並不是美國海軍要再建1000艘戰艦,其真正的含義是要聯合世界上所有能聯合的海上力量,共同應對海上威脅,形成一個國際海上聯盟。
法戈上將通過赤裸裸的炫耀龐大的海軍力量,向任何觊觎和視圖損害美國利益的勢力發出恐嚇信號。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請勞動您寶貴的小手指,或關注、或評論、互收藏、或轉發,這將成爲堅定“曆史脈動”爲您地提供各類行動計劃不竭的強大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