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爲城用,城以港興,上海之所以能夠獲得如今的國際大都市地位,港口對這座城市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
開埠至今已步入第175個年頭的上海港,位于中國大陸東海岸的中部、“黃金水道”長江與沿海運輸通道構成的“T”字型水運網絡的交彙點,前通中國南、北沿海和世界各大洋,後貫長江流域及江、浙、皖內河、太湖流域。公路、鐵路網縱橫交錯,集疏運渠道暢通,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自然條件優越,腹地經濟發達。
現在,負責這座百年老港公共碼頭運營的是上港集團(600018),其是2003年1月由原上海港務局改制後成立的專營港口及相關業務的大型專業化集團企業。2005年6月,上港集團經整體改制,成立了股份制公司,2006年10月26日在上交所上市,成爲全國首家整體上市的港口股份制企業,目前是我國大陸地區最大的港口類上市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公司之一。
一直以來,上港集團將上海港的區位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2017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萬標准箱,連續八年穩坐年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一,主要經營指標居行業前列。自2006年整體上市12年來,上港集團淨利潤已增長近四倍至115億元,穩居行業榜首。
嚴俊現爲上港集團總裁,他自畢業至今,圍繞著碼頭事業一幹就是近三十年,也見證了上海港近三十年的飛速發展,談起世界第一大集裝箱港的崛起之路、如何科技強港、如何服務國家戰略,他如數家珍。
在“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中,上海港作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與長江經濟帶江海聯運的重要樞紐,將形成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物流路徑,成爲引領長三角,帶動長江流域,輻射全國的“龍頭”。肩負新使命,上港集團正在謀劃新的創新發展之路。
日前,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采訪團走進上港集團,證券時報社常務副總編輯周一對話上港集團總裁嚴俊,請他分享對港口業的理解與上港集團的發展之道。
堅持科技強港核心技術均“中國智造”
采訪:證券時報常務副總編輯周一(圖左)
嘉賓:上港集團總裁嚴俊
周一:上港集團自2006年上市至今,在踐行高質量發展這一條路上有哪些經驗?
嚴俊:上港集團多年來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公司母港集裝箱吞吐量自2010年起連續八年位居世界第一,並跨入了4000萬標准箱(TEU)的新階段,主要經營指標居行業前列。
要談經驗,感受最深的主要有幾方面:首先,一個港口的發展要和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相契合。上海港地處整個中國海岸線的中端,如果把中國海岸線形象地比喻成一張弓,那長江便是一支箭。上海港近幾年發展最大的優勢是來自于整個區域經濟對港口的支持。整個長三角腹地,包括長江流域集中了中國外向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其中衆多外貿企業爲港口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貨源。地理位置和經濟腹地的優勢成爲上海港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
其次,要堅持科技強港。去年12月10日,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開港試生産,作爲全球最大的單體全自動化碼頭,作業岸線長約2350米,共有7個集裝箱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初期爲400萬標准箱,遠期爲630萬標准箱。根據規劃,洋山四期最終將配置26台橋吊、120台軌道吊、130台AGV(自動導引運輸車),整體作業能力爲全球第一。
同時,洋山四期使用的核心技術均爲“中國智造”,包括采用了國內企業自主設計制造的橋吊、軌道吊和AGV等自動化裝卸設備。在最爲核心的控制系統方面,采用由集團下屬的軟件公司自主開發的全自動化碼頭智能生産管理控制系統(TOS系統),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並且,洋山四期本身還是零排放的綠色碼頭,使用的橋吊、軌道吊、AGV均采用電力驅動等。
第三,集團擁有一支有凝聚力和戰鬥力的員工隊伍。上海港是個百年老港,有了這樣一支技術、操作、能力達到一定水准的員工隊伍,也才能取得這樣的成就。
最後,作爲上海市國資委旗下實現整體上市的國有控股企業,整體上市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法人治理機制,決策機制也更爲完善。
周一:公司已是國內行業的第一,在全世界也處于領先,從全球範圍看,有沒有對標的同行企業?
嚴俊:對港口企業來講,和我們類型相同的主要有新加坡港務集團(PSA),和記黃埔(HPH),馬士基碼頭(APMT),還有迪拜世界(DPworld)。
根據對標比較,這幾年在整個資産規模、淨資産收益率、港口作業效率等指標上,上港集團基本上處在前三位。另外,資産規模、港口主業的盈利能力等其他指標也均在同行中名列前茅。
建“互聯網+”平台公司謀轉型
周一:公司淨利潤從2016年的60多億躍升到了2017年的110多億元,未來如何繼續保持這樣的盈利能力?
嚴俊:要保持持續的盈利能力,面臨了諸多挑戰。總體來看,近年來上港集團在業務布局上的戰略是“鞏固主業,適度多元”。隨著公司的發展,我們認識到,光靠碼頭主業來支撐集團的可持續發展是不夠的,在整個産業鏈的縱向和橫向,都有很多和碼頭相關的産業可以去耕耘,例如縱向可以去做一些航運、物流鏈倉儲等相關産業,橫向則可以做一些其他産業的開拓。
上港集團需要在其他領域,包括在業務創新方面多動腦筋,可能新的利潤增長點也能夠不斷湧現。例如,我們現在依托互聯網+技術做了一些平台建設,隨著客戶需求的不斷變化、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致力于打造三個平台。一是以設備交接單、電子化爲契機的覆蓋全産業、全過程的平台建設,客戶從門點開始,到裝箱、運輸、報關等所有信息都錄入到這個平台,來進行業務的申報、集裝箱的進港、海關查驗、裝船,直至離開碼頭。整個過程中,客戶都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看到貨物狀況,所生成的産業鏈上所有的數據可以爲各方所用。二是集卡預約平台建設,主要是來解決通過公路進入上海港的集裝箱集疏運方式,建成後可以像打車軟件一樣對集卡進行預約,使集卡的使用效率最高,有效降低它在道路上行駛、等待的時間,從而降低排放,使社會成本降低、社會效益提高。三是推進長江支線服務平台建設,去年上海港4023.3萬標准箱的集裝箱吞吐量中,有約四分之一的箱量來自于長江流域,該平台建設是希望實現客戶托付集裝箱就如同買機票一樣便利,打開網站、平台,根據客戶自己的需要,可自主選擇方案。這三個平台的建設也將會爲上港集團今後的利潤、效益增長起到重要作用。
當然,我們也不會排除對一些和港口相關或者好項目的投資。總體看,要持續穩定地維持在百億元以上盈利,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周一:國內沿海的很多省份港口資源在整合,上港集團對國內外港口資源有沒有一些整合的思路?
嚴俊:我們和其他兄弟省市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一是上海港本身就以集團的形式完成了整合,上海對外港口經營集裝箱業務就是上港集團。其次是我們對長江流域的重視。上港集團有長江、東北亞、國際化三大戰略,其中長江戰略從2001年開始實施。經過近二十年努力,和長江流域主要的中心港口都建立了一定的投資關系,例如對九江港務持股比例已超90%。另外,還參與了多地的碼頭建設。這樣的整合也是突出了長江經濟帶既是對上海的支持,同時上海也對長江經濟帶整個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引領作用,所以說整個長江經濟帶和上海港是密不可分的關系。
周一:從公司角度看,目前在成本這一塊,有沒有面臨一些上漲的壓力,比如土地、勞動力、資金等各方面成本,是否有措施來對沖成本上漲壓力?
嚴俊:應該說成本上漲是一個必然趨勢,比如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物料成本。上港集團主要從幾個方面來應對:一是提高勞動生産率;二是,運用科技手段來降低成本,以洋山四期和臨近的盛東公司做比較。盛東公司有3000米岸線,洋山四期是2350米岸線,雖然有650米差距,但是兩者在人工成本上的差距非常明顯。盛東目前工作人員約1000人,而洋山四期在編人數僅約220人,在機械全部到位情況下員工也基本在300人左右,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當然,初期購置設備、開發軟件有成本,但用十年、二十年時間跨度來衡量,成本會明顯下降,而且與傳統碼頭相比,作業效率也具備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三是我們還要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盡可能地把管理扁平化,優化決策流程來降低成本。
上海港吞吐量有望達到約4500萬標准箱
周一: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新科技對于傳統工作崗位替代在全球很多行業表現得越來越明顯。上港集團跟國外自動化碼頭相比,差異在哪裏?
嚴俊:世界上現有的自動化碼頭,主要工藝類似,根本的區別有三點,一是規模,現在國外已經投産的自動化碼頭基本都是單船作業,雙船作業較少。洋山四期目前可以做雙船作業,今後雙船作業將成爲常態,並實行三船。從單船到雙船,再到三船,整個處理的信息量要成幾何級數增長,對系統的處理能力、硬件要求都不一樣。二是,我們的系統是自主開發,自由度、響應度均存在優勢。三是,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的設計,是按照上海港港口中轉比例較高的特點來進行平面設計,對效率提升起了決定性作用。
周一: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公司是否還有新增碼頭吞吐能力規劃?
嚴俊:上海港目前碼頭能力是適應整個港口吞吐量需求的。去年集裝箱吞吐量爲4023.3萬標准箱,初步判斷,在洋山四期全部投入運營後,吞吐量有望達到約4500萬標准箱。
另外,我們將進一步挖掘潛力,在現有碼頭的基礎上,把一些泊位利用率提高。
周一:當前,世界經濟和貿易仍然呈現放緩趨勢,全球化進程受阻、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擡頭、港航市場持續低迷等諸多因素也使港口主業面臨考驗。公司對此如何看?
嚴俊: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貿易全球化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如何解決貿易爭端我們非常關心,我們相信兩國領導人的智慧。
世界經濟貿易增速放緩,低速增長將成爲常態,未來支持港口業務高速增長的市場環境已不複存在。港口吞吐量仍將保持增長,但增速會有所下降。港口市場競爭環境與方式的變化,更多將依靠技術進步,創新驅動成爲港航業轉型發展的主要動力,多元發展、互聯網、大數據應用是趨勢。
周一:去年6月,同盛集團將上港集團15%股權協議轉讓給中遠海運集團,後者成爲公司第三大股東。之後,上港集團與中遠海運集團共同啓動對東方海外的430億元全面要約收購,請您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嚴俊:和中遠海運集團的股權合作,中遠海運集團受讓15%上港集團的股權,是基于中遠海運集團和上港集團存在戰略趨同性。中遠海運每年在上海港貢獻的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是第一。
去年,上港集團下屬子公司與中遠海運集團下屬子公司向東方海外全體股東發出收購要約。我們希望借助中遠一起走出去,強強聯合,相信未來雙方還會有更多的合作。
通過創新來回報投資者
周一:公司是2003年改制、2006年實現整體上市,到現在已有12年了,上市以來,經營得也很好,目前公司市值約1500億,累計分紅超過300億,給投資者帶來不錯的回報。上市給公司帶來了哪些積極的影響?公司國企改革探索方面有哪些思路?
嚴俊:上市應該說是上港集團這些年在國企改革、法人治理結構優化的一個重要體現。首先,對企業的影響,就是要求企業管理更規範,企業的所有一舉一動,都可以通過報表、對外的公告真實披露在市場面前。其次,上市後,公司融資渠道、手段更爲豐富了。第三,對公司管理上的要求更高,管理層級更趨于扁平化。第四,對于從業人員、管理者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後,上港集團在2015年實施了員工持股計劃,成爲上海國有控股企業中首家推出員工持股計劃的上市公司,這讓企業員工深切體會到了作爲企業主人翁的感受,對于企業來說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周一:上港集團現在有約25萬名股東,股東對公司的發展貢獻很大。請您對公司股東說幾句話。
嚴俊:上港集團的發展離不開方方面面的支持,其中最直接的支持是來自于股東,我們希望不斷地通過技術創新、業務創新,來增加企業的盈利能力,爲投資者帶來更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