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4日,新加坡感染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爲108例,但新加坡的中小學和不少高校目前仍正常開學。那麽,新加坡教育部爲何決定“不停課”?又是如何確保師生的健康與安全?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不僅是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對疫情防控過程中,如何阻斷病毒傳播、維持正常生産生活秩序的一次挑戰。由于此次疫情具有傳染性強、潛伏期長等特征,隔離成爲最有效的防控手段。因此,疫情對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産生了巨大的影響。當前,是否複學、能否複學,牽動著億萬家庭。
截至3月4日,新加坡感染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爲108例。但新加坡的中小學在1月29日複課,不少高校也先後如期正常開學,學校的教學秩序並未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而受影響。那麽,新加坡教育部爲何決定“不停課”?新加坡學校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來確保師生的健康與安全?新加坡的一些做法或許能爲我國大中小學日後的複課提供借鑒。
疫情防控
建立並完善應急機制,提高周期性疫情的應急處置能力
自疫情開始,新加坡教育部的態度是暫時不考慮關閉學校。從疫情防控綜合治理來看,新加坡教育部認爲,把孩子留在家中,感染的風險可能會更大,因爲很多家長工作,孩子在家中無人照顧。一些年紀稍大的孩子則會進行戶外活動,增加了感染風險,不利于孩子成長。另外,關閉學校會讓大家心生恐慌,幹擾大家正常的生活秩序。
學校是新加坡政府重點關注的地方之一,一是由于學校人員密集,確實存在集體感染疾病的風險;二是由于很多學生特別是低齡學生還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身體素質和免疫系統並不是特別完善。爲此,新加坡教育部和新加坡公立大學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加強新冠肺炎的防範工作,做好深度清潔以及科學防控知識的普及,將傳染的風險降至最低。
一向在危機管理方面受到國際肯定的新加坡,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卻遭到不小的質疑。這也要求我們辯證審慎地去看待和分析新加坡在疫情期間正常開學的條件基礎和系統原因,有選擇地借鑒新加坡的經驗。
新加坡自1960年出現首例出血性登革熱(又稱“骨痛熱症”)病患,至今已成爲登革熱流行區,其政府運用各種方法綜合防控登革熱疫情、建立並完善應急機制的有效之舉,爲提高周期性疫情的應急處置能力、降低疫情對社會的綜合影響提供了較爲成熟穩定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礎。
因此,新加坡政府選擇如期開學,是基于疫情防控的實踐經驗和機制運行的有效性與合理性。但其基礎一方面在于長期構建的公共衛生系統和社會健康大教育體系;另一方面在于疫情應急處理下的學校防控管理的嚴格有序。
長效機制
構建社會防控和健康大教育體系,提高民衆自覺性與認同感
新加坡成功的登革熱控制管理,得益于新加坡政府每年進行的公衆教育,這種教育使得公衆對登革熱及其危害、防治措施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新加坡利用社區資源和基層治理,通過合作共治關系的建立,對社區成員進行相關的衛生教育。國家環境局還與學校建立夥伴關系,成立青年環境衛士組織(Youth Environmental Guardians,YEG),借由招募學生義工,教授其相關知識,並與社區管理者進行家戶拜訪,教育居民登革熱防治相關事項。社區作爲一種在地性和持續性都較強的內生力量,其在社區治理和服務供給上有著強有力的明顯優勢,並對社區議事協商、居民自治和志願服務等都有著重要意義。通過發動社會組織結構中的社區力量來預防登革熱,雖然成效較爲緩慢,卻是推動登革熱防治的必由之路。
除此之外,充分調動民營企業對病媒防治的企業社會責任。新加坡1998年將病媒防治業納入管理,公共場所事業主,如學校、工地、商業場所、公寓等,需自行與病媒防治的民營企業簽訂病媒防治合約,國家環境局區辦公室負責監督。除了政府委托進行的噴藥滅蚊工作外,其余滅蚊工作均由病媒行業的民營企業提供。國家環境局僅負責提供殺蟲劑,剩下噴藥滅蚊的各項用品均需企業自行配備。凡從事病媒防治的公司及個人均需持有專業證照,取得證照需經過國家環境局專業知識課程訓練,管理人員需訓練滿38.5小時,工作人員需訓練滿20小時,經測驗及格;再經過病媒防治協會進行技能訓練,考試及格才頒發證照。若無照執行工作一旦被查獲,則公司及個人將被處罰4000新加坡元(折合人民幣約20081元)。
新加坡共有兩個層次的宣傳伊蚊防治教育,一是國家通過媒體宣傳,二是特定目標人群的宣傳。根據地域、種族、年齡、文化的不同區分目標群體並采取不同方案,目標群體包括學生及其父母、租屋業主、外來人員、出境旅客和植物愛好者等。例如,針對學齡前兒童的登革熱宣傳是通過藝術的方式,組織他們在課堂上動手參與並學習登革熱預防措施,並在某基金會幼兒園中開展。教授者通過畫出可以積水的地方,如花盆、魚缸和浴室的圖片,然後給孩子們發放畫著蚊子的貼紙,請他們在認爲會滋生蚊子的地方粘貼這些貼紙,這樣能夠更加形象生動地幫助孩子們發現潛在的蚊子滋生地,也更加容易讓孩子們接受。
在新加坡,登革熱防控被認爲必須由政府、社區、社會組織和個人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實現從源頭杜絕其傳播,而不僅僅主要依賴政府。因此,新加坡很注重國民的健康教育,在2001年成立健康促進局,以近1億新加坡元(約合4.7億人民幣)的年度預算推動國民健康和疾病預防,運用大衆傳播方式,將健康相關的信息通過印制一些健康教材,例如小冊子、宣傳單、海報或展覽方式呈現。在登革熱的防控中,新加坡政府每年都會進健康教育,將宣傳單、橫幅、應急知識小冊子以及登革熱應急包派發到各個市民家中,在小區門口同樣挂有4種語言(英、中、馬來西亞和淡米爾文)的登革熱預警通知,並且組織志願者在周末上門爲市民演示如何在家中消除蚊子。
新加坡自建國以來,共開展了幾十次全國性的社會教育運動,經常利用大衆媒體對全民實行普遍的清潔、綠化美化家園的教育,在政府部門、學校和其他單位,都把“遵守法律、遵守公德、愛護公物、爲社會做貢獻、爲國家增光彩”作爲重要的教育內容。因此,通過政府一系列的公衆教育措施,能夠有效地提高社會對登革熱疫情的重視和對政府防控工作的理解,動員一切民衆力量參與到防控中。更爲重要的是,新加坡公民在長期的教育以及嚴厲的執法框架下,形成了整體水平很高的公共衛生素養。
學校管理
中小學暫停大型團體活動,錯開學生休息時間,校內課後活動分小組進行
新加坡教育部公布的“加強學校防範措施”的公告,以及正常開學的決定,是基于衛生部對新冠疫情的評估判斷。新加坡衛生部在疾病暴發應對系統中,已經將風險評估黃色升級爲橙色,橙色預警則表示爲疾病嚴重並容易人傳人,但還沒普遍擴散,這種情況仍在控制之中。因此,新加坡教育部針對幼兒園、中小學和高校分別制定了不同的防控措施,同時也頒布了普適性的防控通用要求,盡量減少學生大量聚集。
新加坡學校在疫情期間有嚴格的清潔機制,而且孩子有戶外運動課程,可以運動,曬太陽增強免疫力。新加坡學校要暫停大型團體活動和社區活動,如運動會、集會、露營和大型慶祝會;新加坡衛生部進一步加強現行規定,以保護學校的學生和教職員工。暫停一切校外活動和校際活動。這些活動包括全國學校運動會以及其他活動,如學習旅行。這些額外措施旨在幫助學校盡量減少學生與公衆的接觸,避免學生在學校之間的接觸。與學校、家長和社區合作,推出一套教育計劃,教學生如何預防病毒傳播。敦促師生繼續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包括經常用肥皂洗手,咳嗽或流鼻涕時戴口罩以防感染他人,生病時及時看醫生,完全康複後才返回學校。
新加坡要求中小學錯開學生休息時間,校內課後活動分小組進行;推出教材幫助學生了解病毒的傳播,並教導他們如何預防病毒。新加坡全島各處的幼兒園准備好溫度計、消毒液和口罩,要求幼兒園在幼兒入園前就做好消毒檢查。戴上手套和口罩的職員會先詢問幼兒的出境旅遊記錄,再幫他們及家長測量體溫,對雙手進行消毒。大型團體和社區活動,如集會、短途旅行、實地考察和群衆慶祝活動均暫停;繼續對所有幼兒、工作人員和來訪者進行健康檢查和體溫篩查。增加幼兒和工作人員的體溫測量頻率。
此外,新加坡公立大學在校區內公共區域進行定期清潔和消毒,保障整體環境安全;在校區內安置消毒洗手液;在前台爲身體有恙的學生提供免費口罩;對教職工進行疫情防治培訓,一旦發現學生或者教師有疑似病症,可進行及時處理;在校區可見處陳列政府頒布的預防新型肺炎手冊,告知學生基本知識;強制實行每日入校人員體溫檢查,並要求所有學生以及來訪者填寫出入境記錄申報表等,提升公共服務和管理。對于教學和考試的要求也非常嚴格。
新加坡的大學要求所有從中國返回新加坡的學生和學校職員,在返新後必須強制申請14天的缺席假,執行14天的自我隔離。一些高校的部分課程轉爲在線教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規定超過50名學生申請的課程可實施在線教學。南陽理工大學也取消了部分課程的面對面授課環節;嚴格執行校園疫情信息公開。有確診病例的學校須公布該病例的確診過程、信息、行程及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強預防措施,以保護學校及所在社區。最近與該確診病例接觸的學生、教師和工作人員將獲得14天的缺席假,所在學校的課外活動也暫停兩周並立即生效。學校將開設更多的輔導性的小班額課程,來替代講座式課程。
對違反14天缺席假和隔離令的學生,包括違反隔離令、生病(咳嗽、喉嚨痛、氣喘、發燒、感冒)時卻不看醫生,或有缺席假卻繼續上課者,新加坡的大學會采取嚴厲的處罰措施。例如,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官方網站上表示,違規學生將面對該校紀律委員會的調查,可能面對更長的停學期。重犯者可能停學一個學期或更長,甚至有可能被開除。
上述新加坡政府長短結合、急緩相融的疫情防控措施,對于我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攻堅時期,如何指導學校教育的有序有效開展和綜合治理,具有一定的參考性。但新加坡由于其體制制度、國土面積、城市規劃、人口規模、公共衛生系統等特殊性和基礎性,又與我國這次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情況大不相同。因此,將新加坡在疫情防控和教育治理過程中的經驗與做法,有選擇地本土化吸納,才更具有適切性。
對于疫情的防控,不能夠只著眼于某一次公共衛生事件暴發,更應該從長遠著手,通過政府、社會、學校、社區、企業、社會組織和家庭合力共治下的大教育體系,分類精准施策,各擔其責,構建以學校爲社區文化的中心,以兒童作爲公共教育的起點,激發企業及社會組織等力量在教育中的有效整合,不斷輻射聯結,從而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和公共衛生意識。疫情危急時,不慌張、不焦慮、不盲目,科學從容理地對待政府主導的綜合治理和教育治理。
(作者單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與改革研究所)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06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