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總統拜登即將對亞太國家展開密集公關活動,其主要目的是針對中國,以及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拜登預計將在5月20日至21日訪問韓國,隨後于22日至24日訪問日本。在此期間,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于5月23日舉行會晤,並宣布成立“印太經濟架構”IPEF,以對抗中國主導的RCEP。報道稱,IPEF將由美國主導,參與國家可能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印度、韓國和東盟成員國等。
早在去年10月召開的東亞峰會上,拜登就曾提出IPEF構想,試圖謀求亞太經濟合作領域的主導地位,彌補特朗普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所犯下的過失。
在拜登看來,隨著中美競爭持續加劇,中美貿易戰遲早會再次上演,所以美國有必要建立一個不包含中國的供應鏈。與此同時,亞太地區的經濟、貿易和人口規模正在不斷上漲,已經占到全世界份額的一半以上,而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巨大,美國必須和中國爭奪亞太地區的經濟主導權。
以上兩點是拜登提出IPEF構想的主要動機。爲此,他還給IPEF制定了6大重點發展目標,分別是:貿易便利化、數字經濟和技術標准、供應鏈彈性、脫碳和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和勞工標准。今年2月初,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又將這6大目標歸納爲4大談判“支柱”,即“公平和有彈性的貿易、供應鏈的彈性、基礎設施和脫碳,以及稅收和反腐敗”。其中,前一個“支柱”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負責,後三個“支柱”則由美國商務部負責。對于這些“支柱”,IPEF成員國可以選擇全部參加,也可以選擇部分參加。
從最新公布的消息來看,拜登政府似乎暫時還不願涉及貿易方面的談判,所以他只准備帶商務部長雷蒙多前往日本,以便在IPEF宣告成立後,立刻召開IPEF成員國部長級會議。
對此有分析指出,這實際上反映出了IPEF的一個硬傷,那就是基本上沒給成員國提供什麽“甜頭”,比如更多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以及降低關稅等。這就使得IPEF與RCEP、CPTPP等自由貿易協定相比,非常地沒有吸引力。
而拜登政府之所以要這麽做,主要是因爲美國國內擔心,如果美國參與到CPTPP等自由貿易協定中,就可能導致美國企業被海量廉價商品擊垮,進而造成嚴重的失業問題。事實上,當年特朗普政府退出TPP,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這種考慮。
如今拜登政府雖然又搞了個IPEF,其實也無非是“新瓶裝舊酒”,只在氣候變化、環保、數字經濟、勞工標准等方面大書特書,真正涉及到各國核心利益的貿易問題卻僅有只言片語。面對如此吝啬的美國,已經有了RCEP和CPTPP的亞太國家自然對參與IPEF興趣寥寥。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就指出,數字貿易、勞工和環境標准等條款,與各國的經濟和政治利益是背道而馳的,美國很難說服這些國家簽署一個如此高標准的協議。更何況,IPEF並非是由美國參議院批准的條約,而是僅僅基于總統的行政命令。一旦美國總統換人,新一屆政府可能就會抛棄這一協議,所以參與國對IPEF能否長期運行表示懷疑。另外,那些與中國有著深厚貿易關系的國家是否願意加入反北京聯盟也還不清楚。
CSIS對此委婉地表示,“IPEF有希望,但如果它要促進美國的經濟和戰略利益,成爲其它地區倡議的可信替代方案,並被盟友和夥伴視爲美國對該地區的持久承諾,就需要精心設計和管理”。換而言之,美國推動IPEF成立倒不是什麽難事,但能否發揮預期作用就很難說了。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還將在5月12日至13日召開“美國東盟峰會”,與東盟國家領導人舉行線上會晤。盡管美國方面強調,此次峰會不涉及IPEF的談判事宜,但在外界看來,拜登肯定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向東南亞國家施壓的機會,要麽逼東盟反俄,要麽逼東盟反中,兩者必有其一。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世界其他主要地區,關于親中還是親美的站隊鬥爭都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東南亞的態度還不明確,因此未來該地區恐將成爲中美競爭最激烈的戰場。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在今年2月發布的“東南亞態勢”年度調查顯示,高達61.5%的人擔心東盟國家將成爲大國競爭的博弈場,而“淪爲大國代理人”也是東盟成員國最擔心的三大問題之一。
由此可見,接下來東盟成員國勢必會經曆一段十分左右爲難的時光。東盟能否保持穩定,不發生內部分裂,不淪爲外部勢力的打手,將極大地考驗東盟國家領導人的政治智慧。(文/南洋大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