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昨日新增新冠肺炎1433宗確診,包括13宗輸入個案、1420宗本地個案,當中735宗經核酸檢測確診、698宗爲快速測試平台呈報,至今香港累計共1193023宗確診。
此外,香港當局由4月8日起一連3日推展全民快速檢測行動,至今3日合共有3128宗個案經快速測試陽性平台呈報。
無論如何,多檢測肯定比不檢測好,多用快測,香港定可更好控制疫情,市民生活必可更快複常,試問何樂而不爲?
昨新增1433宗確診個案
港府昨日公布,由今日起,旅客經由陸路出入境管制站或香港國際機場離境前往內地或澳門時,在2019冠狀病毒病特別檢測安排下須接受的額外快速核酸檢測,將改以鼻咽拭子收集檢測樣本(原以鼻腔和咽喉合並拭子采樣)。港府發言人表示:「新安排是爲了進一步預防本地個案輸出往內地或澳門,以配合國家的抗疫工作。」
全民快測3日陽性呈報3128宗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日表示,香港當局由4月8日起一連3日推展全民快速檢測行動,至今3日合共有3128宗個案經快速測試陽性平台呈報。張竹君指,在此3日間網上呈報平台接獲的快測陽性個案較原先走勢多數百宗,大多爲沒有病征個案,相信港府的措施有助減輕病毒在社區蔓延。
香港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表示,再有多52名患者離世,分別爲29男23女,年齡介乎47至106歲,其中48人爲長者、29人居于安老院舍。而前日離世的患者中,有29人沒有接種疫苗、8人已打2針、15人已打1針。由于數據滯後,當局公布再有7名女病人離世,年齡介乎85至98歲。
港府前日圍封多幢大廈進行強檢行動,其中葵湧華荔邨喜荔樓發現16宗陽性檢測個案和7宗檢測結果爲不確定的個案、天水圍天瑞(二)邨瑞豐樓發現8宗陽性檢測個案,防護中心會安排跟進。而港府昨日圍封粉嶺祥華邨祥豐樓、沙田水泉澳邨修泉樓進行強制檢測。
若學生忘記快測可校內做
另外,全港中小學及幼兒園最快本月中起分別分階段複課,學生和教職員須每日早上進行快速測試,檢測結果呈陰性才可返校。香港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表示,學校須于每日早上10時前向衛生署呈報所有學生的檢測結果,並且要有清晰紀錄。
若學生抵校時發現忘記做快測,不能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學校會通知家長接學生回家,但如獲家長同意,亦可安排在學校補做快測。她又說,每日進行快速測試的安排可能會令學生早上上學時較匆忙,提醒家長盡早協助學童適應;學校亦可以考慮以寫手冊、拍照等方式讓學生呈報,相信校方有經驗去處理檢測安排和人手調動等工作。
疫情減退社會逐步複常
香港當局陸續推
慶回歸25周年活動
此外,隨著疫情減退,香港社會逐步恢複正常。香港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昨日(12日)表示,正籌辦推出多項慶祝回歸25周年活動。香港環保署轄下鄉郊保育辦公室(鄉郊辦)亦推出慶回歸活動,包括探索偏遠鄉郊活動,市民即日起可參加網上導賞團。另外,港鐵由周五起加密班次,下周二起班次回複至疫情前水平。
在昨日的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陳積志表示,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港府以「砥砺奮進廿五載 攜手再上新征程」爲主題,在香港、內地及海外籌辦多項大型慶祝活動。歡迎及鼓勵各界團體舉辦活動,共慶回歸25周年。隨著疫情由穩定至逐步減退,有關慶祝活動會陸續推出。
擬本地遊團做快測放寬至30人
另外,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在財委會上透露,正探討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加強「本地遊」的防疫措施,導遊需要打齊3針,但如果團友事先做快速檢測,可考慮放寬每團最多30人的限制。
邱騰華坦言短期內不會有海外遊客,但兩個主題樂園在去年疫情緩和時,本地旅客數目都創新高,填補不少業務空間,希望在防疫的大前提下,可以盡早恢複通關。
【商報時評】快測具實效 爭取更高效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一連三天的自願快測有了總結,共收到3128宗陽性個案呈報。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認爲,快測行動成功找到數百宗無病征個案,能夠阻止病毒在社區蔓延,呼籲市民善用政府派發的快測包,亦可自行購買快測包。
先厘清一點:快測有效抑或無效?數字說明,措施成功識別數千陽性患者,亦即切斷了數千條社區傳播鏈;當考慮到,新冠病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五波疫情之一發不可收拾僅源于個別輸入個案,就明白到切斷傳播鏈絕對多多益善,繼而得出快測有效而非無效的唯一結論。接下來的問題是:快測高效抑或低效?從成本效益分析,快測既是方便快捷、價格低廉,市民只須花少許時間配合便成,另外還識別數百無病征患者,若無快測行動相關隱性傳播鏈不易找出;在權衡投入與回報之後,措施實在難言低效。
或曰,早前推算社區存在約3萬名患者,即意味快測行動所收到的呈報數僅及十分之一?不必諱言,任何自願行動皆無法保證全民參與,今次便不排除有人並無進行快測,又或快測陽性之後並無如實呈報,故單憑呈報數字分析難免會低估當下疫情。惟另一方面,推算數字同樣未能作准,箇中亦可能高估了患者人數。「估估下」如何作准?圍封強檢狀況或可提供端倪:昨日兩幢大廈共3070人的強檢結果,共發現24宗陽性個案,即陽性率由此前一度高達20%顯著減至0.8%,而最新確診大廈名單也降至不足6000幢,占全港住宅大廈數目的一成左右;若以上述兩組最新數字計算,則目前陽性患者數目約爲數千人。
無論如何,多檢測肯定比不檢測好,有鑒首輪自願快測取得成效,當局宜積極研究加推,並爭取快測行動更加高效。在時機上,周五開始的一連四天複活節長假,病毒傳播風險難免較平日爲高。在出席聚會時先檢測,以確保自己身體無恙,實是護己護人的應有之義,相信無人希望身邊人中招;在長假期後,不論市民自發性多快測,抑或由政府呼籲全民自願快測,亦可防範新一波疫情爆發。同一道理,也適用于下月的勞動節和佛誕假期等。
局方還可加強快測誘因。例如在研究效法新加坡讓市民到檢測站進行快測之余,以檢測站作爲派發新一輪快測包的分發點,市民在領取快測包時既須即場進行檢測。做法除可吸引市民進行快測,兼可更好核實及呈報快測結果,及減省快測包的包裝和分發人手,從而進一步推高快測行動的成本效益。另外,參照安心出行和疫苗通行證的做法,賦予快測陰性者更大的便利,亦可達到鼓勵使用之效。許多市民上班前已須進行快測,加上學生上課前亦將每日快測,凡此種種均意味快測將會日漸普及,勢成爲如口罩般有力的日常抗疫工具。事實上,核酸檢測乃准確檢測的金標准,而新興抗原快測的好處則在成本效益高;理工大學昨日宣布成功研發便攜式檢測儀,且標志著不斷的科研將令檢測日益普及。說到底,多用快測,香港定可更好控制疫情,市民生活必可更快複常,試問何樂而不爲?
記者丨何加祺 李銘欣
實習編輯丨怡婷
校對丨姚卓玲
審核丨雨杉 Ori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