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一切雕飾後,人類真正需要的建築,並不是四四方方的水泥盒子,因爲人們不僅僅需要遮風擋雨,還需要心靈的安甯和詩意。
——隈研吾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風韻和情致;每寸土地,都流動著扣人心弦的故事。那些最接地氣的文化,那些滲透風骨的精髓,通通體現在當地人和建築身上。人文的核心究竟是什麽?一直以來,衆說紛纭,但有一點是可以貫穿人文始終的——人應當以怎樣的姿態棲居在大地上。上一期我們盡攬了新馬時尚購物的魅力,這期【新馬漫遊記】讓我們伴著南洋溫柔的海風,一起漫步走進這片多種族曆史交融的景觀之中,探索人文之美吧~
圖片來源: RAVINDRAN AL JOHN SMITH ravijohnsmith / Alamy Stock Photo
馬六甲基督教堂位于馬六甲荷蘭城(The Dutch Square),建于1753年,以荷蘭式建築風格打造,是當年荷蘭人爲紀念殖民馬六甲100年而興建的。之後英國人接管馬六甲,試圖把這座教堂轉變爲英國式建築物,所以在教堂內加了一座風標和鍾塔。
圖片來源: 51tbh.com
馬六甲的教堂非常之多,但這個教堂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再加上紅色亮眼的外牆,所以很自然地成爲了馬六甲的著名地標。
圖片來源: suronin / 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 51tbh.com
聖保羅教堂位于馬六甲,始建于1521年,與聖保羅城堡一同由葡萄牙人建造,是歐洲人在東南亞修建的最古老教堂。又因著名的傳教士聖方濟埋葬于此,所以教堂前豎立著聖方濟神父的雕像。
圖片來源: The Poor Traveler
圖片來源: Natalia Lukiianova / Alamy Stock Photo
聖地亞哥古城門位于馬六甲。15世紀,因馬六甲蘇丹拒絕了葡萄牙人的不平等貿易要求,葡萄牙人便以武力占領了馬六甲,並修建了A’Famosa城堡來防衛蘇丹軍隊的進攻。其中的聖地亞哥古城門是進入葡萄牙A’Famosa古堡四大通道的其中一條。但是後來葡萄牙又被荷蘭擊敗,馬六甲易主,城堡也隨之被重建、擴大。
圖片來源: ExpatGo.com
隨後英國入侵,堅固厚實的城堡差一點令英國軍隊全軍覆沒,所以在英國勝利之後,英國人決定毀掉這座城堡。後來因多方幹涉,聖地亞哥古城門才得以保留。
圖片來源: blog.wenxuecity.com
三保廟位于馬六甲三寶山。1409年明朝皇帝將漢寶麗公主嫁給馬六甲蘇丹和親,馬六甲蘇丹便將此山送給公主作爲其住所。三保廟是爲紀念明朝三寶太監鄭和到訪馬六甲而建。
圖片來源: Wikimedia
寺旁有一口三寶井,又稱漢寶麗古井,爲公主隨從所開挖,是當時馬六甲的主要淡水源。
圖片來源: Heritage Sixteen
極樂寺據說是東南亞最大的佛教寺廟,堪稱槟城最著名的寺廟之一。極樂寺位于亞依淡 (Air Itam),該地區的山(稱作鶴山,即Crane Hill)一直以來都被視爲風水寶地,擁有建立寺廟所需的“風水”。
圖片來源: Heritage Sixteen
寺廟始建于 1893 年,建築靈感來自椰腳街 (Pitt Street) 廣福宮 (Goddess of Mercy Temple) 的住持法師。滿清光緒皇帝批准建此寺廟,並欽賜石碑和 7萬卷皇家佛經。山頂上有一個寶塔,還有一尊全世界最大的室外觀音像。另一個不得不提的是寺內高30米,共7層的萬佛寶塔。塔的設計十分奇妙,塔身素白,塔頂建築風格爲緬式,中層爲泰式,而底部則爲中式。
圖片來源: Asia Web Direct
聖喬治教堂位于槟城,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英國教堂。遠瞰白色的尖塔教堂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而大理石地板及一排排造型美麗的渾圓支柱讓教堂看起來格外優雅。
圖片來源: Justgola
此教堂是由英殖民政府下令罪犯于1818年建立而成,其入口處設有一座紀念遮篷,用以紀念萊特最初抵達槟城時的景象。
圖片來源: RICHARD F. EBERT
康華利斯堡是17 世紀末期以孟加拉總督查爾斯命名的,並且是槟城喬治市內極具特色的曆史遺迹之一。城堡與濱海大道(Esplanade)及維多利亞紀念鍾樓(Victoria Memorial Clock)毗鄰。
圖片來源: KeongDaGreat / Shutterstock
城堡內仍然矗立著一個世紀前修建的設施,例如囚室、彈藥庫、燈塔和多台青銅大炮等,其中一台荷蘭炮名爲 Seri Rambai,年代可追溯到 1603 年,當地還流傳著關于它的有趣故事,據傳聞婦人觸碰過就能多子多福。
圖片來源: klia2.info
圖片來源: Kclau Photography
具有超過百年曆史的柔佛古廟,座落在新山直律街,背山面海,居高臨下,雄視新山市區。傳說它由十九世紀柔佛州著名港主陳旭年等先賢倡建。
圖片來源: HUSTLE
圖片來源: HUSTLE
雖然沒有碑記可考其年份,但廟中現存有兩件文物:匾額和銅鍾,前者書“同治庚午”(公元1870年),後者刻有“同治乙亥年”(公元1875年),說明了柔佛古廟最少已有一百廿六年的曆史。每年農曆正月廿日衆神出巡,一連三天之遊神盛會,爲新山市年年循例舉行之盛事。
圖片來源: ExpatGo.com
皇家阿布巴卡博物館位于柔佛州新山,建成于 1866 年。已故的蘇丹阿布巴卡 (Sultan Abu Bakar) 曾在此執政,故此處亦稱大皇宮 (Istana Besar Johor)。博物館采用文藝複興建築風格,在一位歐洲建築師的監管下,由本地工匠建造。皇宮最初的家具爲英國制造,是已故的蘇丹阿布巴卡于 1866 年訂購。皇宮于1982 年成爲皇家阿布巴卡博物館。時至今日,仍有國事慶典與官方活動在此舉行。
圖片來源: Agoda
透過博物館中展示的珍貴銀器、首飾和紀念品,可以一睹王室家族的奢華生活。此處還有蘇丹阿布巴卡統治時期的皇室家族畫作。
圖片來源: Flickr
圖片來源: Pinterest
此公園是新加坡一座重要的曆史地標,它最早稱爲“Bukit Larangan”(馬來語“禁山”之意)。公園地處新加坡中心地帶,靠近著名的烏節路 (Orchard Road) 購物區及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此公園見證了古代馬來皇族統治下的新加坡,也是二戰時期英國殖民政府的重要據點。
圖片來源: laymanslondon.com
公園主要景點包括:見證了新加坡從轉口貿易港演變爲國際海運中心的海運角 (Maritime Corner)、19 世紀修建的堡壘遺迹 — 堡壘之門 (Fort Gate)、 香料園 (Spice Garden)、東盟雕塑園 (ASEAN Sculpture Garden) 以及碉堡 (Battle Box) 等等。
圖片來源: Wikipedia
新加坡總統府位于烏節路。總統府主樓原是總督府(Government House),在1867年至1869年間建造,由海峽殖民地第一位總督Harry Ord提出興建,作爲總督官邸。這座建築有寬大的百葉窗與走廊,將馬來房子的設計元素,融入歐式風格。日治時期,這裏被日軍用作遠征部隊總部。除了將一些房間改爲日式布置以及毀掉有英國國徽的物件,總督府原貌大致得以保存。戰後,英國殖民政府重獲總督府所有權。
圖片來源: Visit Singapore Official Website
總統府園地會在幾個特定的假日,開放給民衆參觀,一般是在春節正月初二、開齋節(Hari Raya Puasa)、屠妖節(Deepavali)、五一勞動節與新加坡國慶日(8月9日)之前的一個星期天開放,並會邀請團體到場表演文娛節目。開放時間一般是上午8時30分至傍晚6時。新加坡公民與永久居民可免費進入總統府園地,其他人則須付2新元入門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