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威尼斯,顯得遙不可及,
雖然在圖像裏看到它時
它還跟你踏上時一模一樣,
最主要的場景,好像從17世紀
就幾乎沒有改變過模樣
此刻,2022年第59屆雙年展
“夢想之乳”正在進行……
這是雙年展創辦100多年以來,
除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外
唯一一次推遲……
閉上眼睛,那片碧波蕩漾的瀉湖,那聖馬可廣場上的紅磚尖塔和金色裝飾的穹頂,那穿行于小河中的貢多拉和穿著條紋衫的船夫,那臨河的一棟棟拜占庭風格的秀美建築物,那白色的裏亞托橋,那條條小巷中帶著指路意味的木板路,那彩色的布拉諾島和以玻璃工藝聞名的穆拉諾島,那片陽光,那縷微風,那哒哒的腳步聲,仿佛就在昨天。
多少世紀以來,威尼斯憑著巨大財富建造的豐饒城市風景和不斷被闡述的美吸引著人們。來到這裏,真實和虛構融合交織,思緒飄蕩,遊人既走在當下也隱約走在故事裏——
人人都可以借此編織屬于自己的一段夢想,放在未來和希望的一頭,護住身心。
卡納萊托的畫
感謝18世紀的卡納萊托畫下那麽多無與倫比的威尼斯景致,還有提埃波羅那些賞心悅目的大型壁畫,感謝約翰·拉斯金用《威尼斯之石》探討威嚴的建築,托馬斯·曼讓《死于威尼斯》的故事發生于此,更不用說數不清的電影和電視劇把這裏作爲重要情節的發生地。
2022年4月23日
因疫情延後一年舉辦的第59屆
威尼斯藝術雙年展
La Biennale di Venezia
“夢想之乳”
THE MILK OF DREAMS
向公衆開放
整個雙年展將持續到11月27日
想想三年前的58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當時藝術家們關注的還是人的獨立和自足,誰也想不到,如今世界局勢和人際關系已經發生了劇變,藝術是否還能和從前一樣慰藉心靈、彌合裂痕甚至給予我們熱情、希望和勇氣?
“夢想之乳”
共80個國家參展,
包括喀麥隆、納米比亞等5個首次參展國,
數量比往年略少。
這是自1895年創立以來,
除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
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唯一一次延後主辦。
從參觀人數看,56、57屆雙年展均達到了60萬人次以上,雖然旅行限制給實地觀展增加了困難,但從去年獨立舉辦的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觀衆數量維持在疫情前30萬人次這一點看,本屆藝術雙年展觀衆人數也許會爆出個大熱門,畢竟人們離開迷人的威尼斯太久了。
“夢想之乳”這個主題別有來源,但借以指稱威尼斯本身毫無違和。
本屆藝術雙年展的主題“夢想之乳”的靈感來源于生于英國、1950年代生活在墨西哥的超現實主義女藝術家利奧諾拉·卡靈頓(Leonora Carrington),她在一本名爲“夢想之乳”的小筆記本記上通過想象的多棱鏡構思了一個奇特的異化世界,在那裏,誰都可能變形幻化爲另一個人甚至物。
超現實主義女藝術家 超現實主義女作家-利奧諾拉·卡靈頓(Leonora Carrington)
卡靈頓描繪了一個自由、充滿可能性的世界。雙年展設立了三大主題區域:“身體及其變形的表現”;“個人與技術的關系”;“身體與地球的聯系”,正是希望借此帶領觀衆進行一場想象和思索之旅,探索人類肉體變形的可能性和對自身的定義。
策展人塞西莉亞認爲
本次開幕克服了
巨大的困難和不確定性,
參展作品記錄和反應
這個曆史性交口的時代特征,
人人都懷念兩年多來失去的東西:
行動自由、旅行、聚會,
保持差異、容忍和交流。
”
當今最流行的一些技術概念也在雙年展中得以呈現,雖然區塊鏈、元宇宙之類的名詞並沒有被明確提出,一些藝術家將從自己的角度對此進行诠釋。雙年展主席羅伯特·西庫托(Roberto Cicutto)贊賞塞西莉亞的主張“她構想的新和諧是一種迄今爲止令人難以想象的解決方式:去人類中心化,最終萬物共存,新的對話形成物之間新的聯盟,這些物甚至包括機器産品。”
策展人塞西莉亞·阿萊馬尼(Cecilia Alemani)
首位策劃雙年展的意大利女性,
雙年展曆史上的第五位女性策展人
面對經曆著巨變的時代潮流和越來越多的年輕觀衆,雙年展大量啓用了年輕藝術家、女性和非二元性別藝術家。同時,依然堅守環境可持續,延續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的標准,所有活動和展覽均以“碳中和”爲目標。
場地Venues
展覽的主展區一如既往分布于威尼斯主島東部相對臨近的兩個展點:拿破侖花園(Giradini)和軍械庫(Arsenale),除了主場館和國家館,另外還穿插布置了五個猶如時間膠囊般的小型曆史片段集合,供觀衆參考、回憶,通過比較了解新舊藝術作品的來龍去脈。
交通
專程前往的觀衆無論居住在主島或者臨近的島外陸上,都可以選擇乘坐ACTV水上巴士到達這兩處展場。而順便參觀的遊客,只需離開人頭簇擁的聖馬可廣場,沿瀉湖海岸向東步行兩公裏不到,看著海景經軍械庫外圍,最終抵達拿破侖花園這個秀麗安靜的場所。
拿破侖花園是19世紀初拿破侖排幹主島東段間的一片沼澤建造的公園,一面臨瀉湖,因遠在島盡頭而遊客少至,公園裏設有包括中央館在內的30座永久場館,其中一些是由著名的現代建築師設計的,比如在威尼斯留下不少作品的意大利建築師卡洛斯·斯卡帕,有興趣的話可以還可以去學院美術館看看。
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瑞士、芬蘭等國家館分布于此,另外還有一座屬于東道主的威尼斯館,而意大利以及中國、新加坡、土耳其等國的館則位于軍械庫。
軍械庫
據傳建于12世紀初的威尼斯共和國時代,原來是一處船塢,當時的商船以及各種武器彈藥和航海用品均在這裏分區制造和組合,猶如今天的産業鏈聚集地,同時這裏也是船隊的港灣。
一些標准化部件的通行使得造船效率極高,鼎盛時期甚至一天就能拼裝出一條船!
威尼斯共和國的財富來源主要是依靠海上力量支撐的商貿活動,其核心競爭力就在于軍械庫。
因此,共和國在軍械庫四周建造了帶城齒的高牆以防外界窺探,這裏成了名副其實的城中城,16世紀的時候附近的聖弗朗西斯教堂就因此被勒令將面向軍械庫的鍾塔上的窗洞全部封砌起來。就在那個世紀末,伽利略還曾被聘爲軍械和造船設備顧問。
之前只有最尊貴的客人才能受邀並在陪伴下參觀軍械庫的內部,其中最有名的要屬大詩人但丁了。1321年初,他作爲拉韋納的大使前往威尼斯的時候想必參觀了此地,雖然在歸途中染上三日瘧以至于回去半年後就不幸去世,但他對軍械庫的描述永遠留在了《神曲·地獄篇》的第21節。那三句詩如今被镌刻在石板上置于軍械庫主入口大門左側,右側則是詩人的銅質胸像。
另一位到訪的名人則是法王亨利三世,1574年他遊覽威尼斯時順帶參觀了軍械庫,當天威尼斯人特意展示了一天內造船的驚人技術,想必是要對喜歡插手意大利諸城邦和教皇國之間事務的法國人展示一下共和國的肌肉吧。
不過,1797年拿破侖還是打敗了威尼斯共和國,然而軍械庫的造船使命並沒有落幕,拿破侖破壞的部分後來先後在法國和奧匈帝國統治時期得以重建更新,以適應新航海技術的要求,新的的塔門得以建造,意大利建國後,還從英國引進了先進的起重機。
如今,雖然這裏還是作爲意大利海軍基地,軍械庫的大部分區域已不適應現代造船業的需求,這一帶設施經現代化改建後成爲了威尼斯的城市防洪指揮中心,部分作爲固定的雙年展展覽場所,另外還有一個古船保護中心。
說來說去,威尼斯哪裏都留下了一道道曆史的印記,即使是軍械庫這樣傳統意義的工廠集合,如今也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的彙聚、生發之地之一。每年4-11月人們得以自由地出入這塊曾經保守了五、六百年秘密的神秘場所,與五湖四海懷有夢想的人們交流、共情。
擡頭向門邊的詩人但丁致意吧,那700多年前的《地獄篇》展現的卓越想象力,既承載著荷馬《伊利亞特》《奧德賽》的一貫磅礴氣勢,又啓發了一代代後繼的藝術創作者。
“夢想之乳”是多意的,它是文明的記憶,也必是文明的未來。
(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