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有三個月了,主戰場從中國轉移到歐美。
疫情也是一面照妖鏡,映照出人心善惡、品行高低。
01:疫情下的西方老人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一名70多歲的英國老人,因爲政府的封鎖政策,擔心買不到食物和藥品,絕望之下最終選擇自殺,並且在臨死前殺死了自己的妻子。
在疫情更嚴重的西班牙,那裏的老人得不到政府和醫院的幫助,只能上網發視頻求助。
意大利也很是悲情,由于醫療物資短缺,醫護人員只能按照年齡,優先搶救那些年歲較低的人。短短幾周內,許多人失去了自己的爺爺奶奶,病毒殺死了一代人。
曾經看過哈佛大學公開課:《公正》,第一節有這樣的思想實驗:如果選擇必須殺死1人或者殺死5人,你會怎麽選?
最終教授也沒有告訴人們答案。
但是當事情真實發生,卻是那麽殘酷,因爲事關生死。
有尊老敬老傳統的中國人,不免感歎:果然西方社會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擁護者,居然讓這樣殘暴的現實出現。
其實,這並不新鮮,早在疫情之前,西方社會的老人,尤其是那些收入不高的老人,已經讓人唏噓不已了。
今天就以日本爲例,來看看那些收入不高老人的心酸境況。
02:所謂“長壽”的噩夢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日本人的生活還是不錯的,即便是老年人也會得到很好照料。但是這本書:《老後破産:所謂‘長壽’的噩夢》,戳穿了這一想象。
曾經的公司職員、出租車司機、建築公司老板娘……人到老年,養老金不夠用,只能節衣縮食,爲了不給親朋好友添麻煩,主動斷絕聯系,即便生病也只能熬過去,不肯就醫,許多人無緣社會,孤獨而死。
更多的人過起了悲慘的老年漂流生活,難聽一點就是流浪,甚至铤而走險,犯一些輕罪,入獄養老。
有幾個案例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簡直可以讓當代中國年輕人引以爲戒。
中年創業,蹉跎之下“老後破産”
第一個案例是居住在東京的、83歲高齡的田代先生。
當記者拜訪他的住所,看到是一幢50多年曆史的木質公寓,房間不到10平米。
因爲年歲已大,田代先生沒精力打掃,導致屋子裏亂糟糟的,髒衣服堆成了小山,洗碗池裏也是沒洗的鍋碗瓢盆。
田代先生說:自己兢兢業業、認認真真工作一輩子,可萬萬沒想到老年生活會這樣。每個月只有6000多人民幣養老金,交完房租、水電費、保險之後,只有可憐巴巴的1200元。
爲了節省生活費,田代先生夥食費是省了又省,平時午飯一個飯團就解決了。
爲了省更多錢,他連電都不用了,衣服都是手洗,夏天即便天再熱,也只能開窗通風降溫。家裏沒有電視,只有一個古董收音機。
有人會問:他晚年生活這麽窮,是因爲年輕時揮霍無度嗎?
當然不是,曾經的田代先生,他在一個啤酒公司工作,上了12年班,從普通職員一直做到管理崗。然而他有一個夢想,就是開一家屬于自己的啤酒店。
于是40歲一過,田代先生從公司辭職,開始創業。創業需要啓動資金,他把存款和退休金全都拿了出來,不夠的話就借款。結果大形勢不好,日本從1990年代以後就經曆“失去的30年”,田代先生的居酒屋破産倒閉。
這期間,田代先生一心撲在工作上,沒有結婚生子,父母也早已去世,即便有兄弟姐妹,也是好幾十年不聯系,田代先生一個人過著這樣的日子。
曾經生活富裕,也有可能陷入“老後破産”
有人會說:田代先生是個例吧,他創業失敗,自然養老金就會受影響,那一般人不至于陷入此等窘況吧。
NHK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了這個案例,青年、中年時富足,到了老年也有可能陷入慘況。
菊池女士就是這樣。
菊池女士年輕的時候,和丈夫一塊兒到東京打拼。不久之後兩人結婚生子,丈夫還經營一家建築公司。年輕時的菊池女士,一邊幫助丈夫做經理,一邊撫養獨生子,日子過得忙碌而充實。
1960年代,當時日本還很少有人有私家車,菊池一家就買了車到處自駕遊,這段經曆是菊池女士寶貴的回憶。
但是不幸接踵而來。
獨生子大學畢業後就在一家運輸公司上班,40多歲的時候猝死,據說是過勞死。獨生子一直沒有結婚生子。
“兒子健在的時候,菊池女士從來沒有爲自己的晚年擔心過,萬一有什麽事,有兒子呢,總會有辦法的,但是兒子的意外去世,讓她失去了老年的依靠。”
兒子走後,多虧丈夫的支撐,菊池女士才活了下來,但是幾年前丈夫又去世,生活就天翻地覆了。菊池女士失去了丈夫的養老金,而她身體一向不太好,年輕時曾經患有結核病,現在有嚴重的風濕病。
經常去醫院看病吃藥,加上請護工費用,這些都是無底洞,菊池女士只好減少護工上門照顧的次數,全靠自己艱難度日。
更悲慘的是,因爲日本老齡化速度加快,養老負擔增加,不得不日漸減少養老金投入。菊池女士同時也發現了自己養老金數目的減少,她不禁大聲喊了起來:“少了?是500日元,還是1000日元?!不管多少,對我來說都是大數目啊!”
養老金減少,但是醫療費用、護工費用、消費稅等各種物價和服務的價格上漲。
菊地女士說:“一點一點的,這像軟刀子殺人一樣啊。反正是要殺,幹脆一刀殺了算了,不想什麽長壽了。太殘酷了,要是這樣也不想活了。”
即便有孩子,也會陷入“老年破産”
前面兩個案例,一個沒有孩子,一個孩子去世,陷入悲慘也不算奇怪,那有孩子的,是不是就能有一個好的晚年,也不盡然。
千代女士就是這樣。
千代女士85歲,她還要照顧臥床不起的丈夫,丈夫87歲。這樣的情況,可以靠兩人退休金勉強度日,問題出在兒子身上。
千代女士與丈夫有一個兒子,幾年前公司裁員,兒子失業就一直在家,一家人靠著本來捉襟見肘的養老金得以生活。
兒子不願意出去找工作,經常把自己關在屋子裏,外出時也不和父母說話。
這算冷漠型的。
有的孩子會虐待父母。
NHK記者調查時,發現一戶人家經常傳出哭聲,敲門時發現一個中年男人,醉醺醺的。調查記者問:“您的母親身體情況怎麽樣?”這位中年男人用身體堵門,就是不想讓人看清屋內的狀況。
這對母子常年生活在一起,記者猜想:可能,失業卻把這個家給毀了。如果兒子虐待母親,這件事絕對不能容許。但是另一方面,或許兒子自己也是社會的受害者,在這個社會,他難以找到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
慘況一直這樣下去:“這個兒子就靠母親的養老金這樣生活下去嗎?兒子找不到工作,一直喝酒,母親流淚規勸,這樣的母愛太讓人心酸。但是當老母親一去世,兒子也會失去父母的養老金,他也會陷入‘老後破産’的境況。”
有不孝子,也有主動照顧母親的。
澤田先生選擇主動照顧母親,他自己經營一家寵物店,但是當他55歲那年,母親得了老年癡呆,爲了照顧母親,他不得不經常關閉寵物店。
這樣一幹就是近5年,母親安享晚年,壽終正寢。而他發現自己的寵物店早已關門大吉,自己也患了腦血栓,出去找工作也沒人要。
爲了謀生,他把房子賣了,但是賣房得來的錢也不斷減少,他一直歎著氣,現在他還不到領取養老金的年紀,澤田先生甚至想過自己死在街頭的場景。
03:尾聲
這些案例是日本超高齡社會的一個縮影。
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整個人口數的27%(2018年數據),排名全球第一。日本政府的養老負擔日漸嚴重。
日本的年輕人也說日本經濟發展不起來,就是因爲老年人消耗太多社會資源,他們手中有太多錢不敢花、不敢投資。都怪這些人。
這種情緒之下,我們可以發現日本年輕人,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發明一個充滿惡意的詞彙“老害排除裝置”。
他們甚至開始暢想一個沒有老人的美好世界。
但是老齡人口增加是老年人的錯嗎?不是的。
老齡人口增加,本身就是社會發展的産物。是人類理性、醫療進步、科學發展的證明。
在現代社會發展的情況下,不出意外,每個人都會變老,相信那些日本年輕人也不願意變老之後,也會遭受這樣的態度和社會白眼吧。因爲每個人年輕時都工作,是爲社會做貢獻的。
人之所以爲人,就是有人性的存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