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局部地區蔓延之際,博鳌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成爲世界首場以線下會議爲主的大型國際會議,令海南省瓊海市的一方小鎮處在各國媒體的聚光燈下。在前兩日的會議中,數字貨幣、RCEP、5G、人工智能頻頻成爲熱詞,引發線上線下嘉賓的熱烈討論。4月20日,在年會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發表主旨演講,將會議氣氛推向最高潮。
今年的會議無疑是在一個特殊的時刻召開的。習近平指出,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上升。人類社會面臨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無減,實現普遍安全、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但與此同時,習近平認爲,世界多極化趨勢沒有根本改變,經濟全球化展現出新的韌性,維護多邊主義、加強溝通協作的呼聲更加強烈。“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亞太地區已開始全面複蘇,預計今年的經濟增速爲7.6%,超過全球6%的預期增速。其中,中國經濟今年預計增長8.4%,成爲全球經濟複蘇的重要引擎,並且從現在到2026年,中國對全球GDP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將超過四分之一。
意大利前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傑拉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經過新冠疫情,全球經濟“東升西落”的趨勢會更加明顯。他說,去年,歐元區萎縮了7%-8%,今年可能略有複蘇,但顯然全球經濟重心將重新回到亞洲——在1800年以前,亞洲尤其是中國一直在世界經濟中屬于支配地位。“就經濟規模而言,亞洲將重拾過去的主導地位。”
世界政治格局將朝哪個方向行進?習近平表示,全球治理應該符合“變化了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世界前途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不能把一個或幾個國家制定的規則強加于人,也不能由個別國家的單邊主義給整個世界“帶節奏”。“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
習近平宣布,中方將在疫情得到控制後即舉辦第二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爲促進亞洲和世界文明對話發揮積極作用。“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經曆了疫情洗禮,各國人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要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反對任何形式的‘新冷戰’和意識形態對抗。”
本屆年會是在中國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中國經濟實現穩健複蘇的背景下召開的。習近平在會上重申,要加強疫苗研發、生産、分配國際合作,提高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讓各國人民真正用得上、用得起。據悉,中國企業已經在印度尼西亞、巴西、阿聯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共建“一帶一路”夥伴國開展疫苗聯合生産。
本屆年會的主題是“世界大變局:共襄全球治理盛舉 合奏‘一帶一路’強音”。作爲中國向世界提供的公共産品,過去8年來,“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不斷擴大。截至今年1月底,中國已與17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205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習近平表示,“一帶一路”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所有感興趣的國家都可以加入進來,共同參與、共同合作、共同受益。
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納紮爾巴耶夫在開幕式上說,2013年,習近平在哈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爲哈打開了機遇之窗。該國現已建成涵蓋11條跨境公路、5條跨境鐵路的交通運輸大通道。“如今,從亞洲任意地點經哈薩克斯坦將商品運至北歐國家只需兩周時間。即使在2020年疫情之下,途徑哈薩克斯坦的中歐班列貨運量仍增長超過60%。‘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在弘揚先進合作理念和推進全球化事業中彰顯生機與價值。”
從“帳篷論壇”到“東方達沃斯”
今年恰逢博鳌亞洲論壇成立20周年。聯合國前秘書長、博鳌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在開幕式上深情地說,“20年前,論壇創始人設想成立一個亞洲論壇,讓亞洲在面對亞洲金融風暴等危機時團結一致、共克時艱。他們認爲,亞洲經濟一體化是抵禦沖擊的最佳緩沖和推動亞洲發展的強勁動力。在過去20年中,我們一直努力將他們的願景變爲現實,這是一段漫長、艱辛但值得的旅程。”
回顧論壇的成長曆程,中國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對記者說,從20年前的“帳篷論壇”到如今的“東方達沃斯”,博鳌亞洲論壇已經成爲頂級的國際性論壇。談到論壇的現實意義,他說,論壇爲各界人士提供了一個吸納各方聲音的交流平台,通過溝通和交流,凝聚大家對亞洲未來發展的共識,並將這種共識傳播開來。
隨著亞洲在全球經濟中的分量越來越重,與會嘉賓提出的“博鳌方案”、“博鳌共識”都在吸引著世界的目光。盡管受到情的影響,今年的參會嘉賓陣容仍然強大,共有40位政要和前政要,74位部長級官員和前官員,幾十位國際組織領導人和負責人參會。
在開幕式上,文萊、智利、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老撾、韓國、新加坡、斯裏蘭卡、越南、孟加拉國、柬埔寨、馬耳他、蒙古國、新西蘭的國家領導人以及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等國際組織負責人應邀以視頻方式發表了致辭。
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在以“打造後疫情時代國際合作新格局”爲主題的分論壇上表示,後疫情時代全球將出現一些新趨勢,面對這些新趨勢,阿羅約期待中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發揮領導作用,特別是在WTO改革、環境治理、數字治理和衛生健康四個方面。“隨著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會增加與中國的互動。二十年前的中國,GDP不到美國的15%,現在中國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而且很快將成爲最大經濟體。”
打造四大夥伴關系
習近平表示,在後疫情時代,中方將同各方繼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我們將建設更緊密的衛生合作夥伴關系,更緊密的互聯互通夥伴關系,更緊密的綠色發展夥伴關系,更緊密的開放包容夥伴關系,爲人類走向共同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盡管全球經濟已經出現複蘇態勢,但各國的複蘇步伐卻出現嚴重差距,發展中國家將遭受疫情更嚴重的沖擊。朱民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除中國以外的廣大新興市場國家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太大的財政刺激空間。同時,這些國家還容易受到美國貨幣政策溢出效應的沖擊。“世界會出現一個雙軌的、不平衡的發展,我覺得這個態勢已經形成,而且會繼續下去。”
據IMF估算,相對于疫情大流行前的預測,2020-2024年人均GDP的平均損失預計在低收入國家爲5.7%、在新興市場爲4.7%,而在發達經濟體將僅爲2.3%。這些損失正在影響著國際社會多年來的減貧成果,約有9500萬人在2020年因爲新冠疫情陷入極端貧困。
習近平表示,中方將本著開放包容精神,同願意參與的各相關方共同努力,把“一帶一路”建成“減貧之路”、“增長之路”,爲人類走向共同繁榮作出積極貢獻。”他援引世界銀行有關報告稱,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有望幫助全球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有關把“一帶一路”建成“減貧之路”、“增長之路”的新提法令人耳目一新。受新冠疫情沖擊,很多發展中國家經濟遭遇重創,按照聯合國的估算,近1億人將陷入極端貧困。雖然中國提前10年“達標”,但全球貧困狀況依然嚴峻,一些國家貧富分化加劇,要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困難重重。
至于中國如何讓“一帶一路”建成“減貧之路”,王義桅指出,中國可以積極分享自己的脫貧致富經驗,從“要想富先修路”到精准扶貧、永久脫貧,再到跨境電商扶貧,從而增強沿線國家的造血功能和發展內生動力。他強調,“減貧之路”將是未來很多國家非常關心的話題,因爲如果貧困問題解決不了的話,世界的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並引發政局動蕩、恐怖襲擊、社會危機等一系列問題。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