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公司 MeaTech 3D 研制出了迄今爲止最大的實驗室培育牛排,重近 110 克。
牛排由取自活牛組織樣本的真正脂肪和肌肉細胞制成,不使用任何大豆或豌豆蛋白,煮熟後會産生令人愉悅的烤痕。
▲ 成品. 圖片來自:MeaTech 3D
制作流程結合了細胞生物學、組織工程科學和精密生物打印技術:
首先從組織樣本中分離牛幹細胞並進行繁殖,在達到足夠的細胞質量後,幹細胞被配制成與 MeaTech 3D 生物打印機兼容的「生物墨水」,再將其放入 3D 生物打印機,打印出來的「肉」在孵化器中成熟,幹細胞分化爲脂肪和肌肉細胞,進而發展爲脂肪和肌肉組織。
▲ 制作流程. 圖片來自:MeaTech 3D
該公司表示,這種牛排「看起來、嘗起來、聞起來和摸起來都和養殖品種一樣」。
但我們並不能親自品嘗。這塊「世界最大」牛排,在觀感和尺寸上確實更像「肉」。2018 年左右,在實驗室中生産的肉更像肉末,通常用于漢堡等「非結構化」産品。
與之類似的是,據每日郵報,今年 8 月,科學家們用幹細胞培育了世界第一條 3D 打印的和牛牛肉,他們說它有大理石花紋,看起來就像真的一樣。
▲ 3D 打印和牛牛肉. 圖片來自:dailymail
MeaTech 3D 在新聞稿中寫道,目標是開發一種真正替代傳統牛排的産品,最大限度地提高「基于細胞的成分」而不是非肉類成分。
愛範兒曾在首杯細胞培育咖啡的文章羅列用動物幹細胞制造肉的好處:培育環境百分百可控,無菌也無汙染;在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的同時保護水源和土地;提取幹細胞的手術對牲畜造成的痛苦很小。
▲ 細胞培育咖啡. 圖片來自:VTT
然而,細胞培養肉的生産可能需要大量能源,如果不是來自低碳來源,則可能會造成大量排放。
在世界範圍內,細胞培養肉已然成爲趨勢。除了牛肉,雞肉、豬肉甚至鲈魚魚片都在被各地公司以細胞培養方法制作。MeaTech 3D 自身也在開發豬肉和雞肉的細胞系。
不過,口感和經濟成本就另當別論了。培育一片薄牛肉需要大量肌肉纖維細胞,2018 年另一個以色列團隊 Aleph Farms 推出的人造牛肉,一小塊的原型成本爲 50 美元,但味道還需要完善。
▲ 圖片來自:Eat Just
在這個方面,MeaTech 3D 或許也向前走了一步。歐洲美食研究所的 Seren Kel 指出,3D 打印能夠創造更複雜的産品,這些産品可以真實地再現傳統肉類的味道、質地和口感。
但成本始終是個問題。據衛報,3D 打印現在很普遍,MeaTech 3D 尚未證明其技術可以擴大規模並以合理的成本生産牛排;另一家致力于實驗室肉類的公司 Meatable,希望通過創建連續繁殖的細胞系,消除從動物身上重複提取起始細胞的需要。
就算我們想試試,牛排不會很快出現在我們的餐桌,從研制到上市有幾年時間需要等待。
▲ 圖片來自:Eat Just
2020 年底,細胞培養肉首次獲得了監管機構的批准銷售。在當時,由美國 Eat Just 生産的「雞塊」通過了新加坡食品局的安全審查。該産品也比傳統雞肉貴得多,Eat Just 表示,它在營養上與傳統肉類相同,而且最終會更便宜。
Aleph Farms 首席執行官 Didier Toubia 曾指出,盡管創造了一種免屠宰的牛排,他們並不打算取代傳統飼養的草飼牛,「我們不反對傳統農業。今天的主要問題是集約化的工廠化養殖設施,這些設施效率非常低,汙染嚴重,並且已經失去了與動物的關系」。
▲ 圖片來自:unsplash
有行業內的公司認爲,相比植物性肉類替代品,實驗室培育肉是最有可能讓肉食者擺脫傳統來源的産品;全球咨詢公司 AT Kearney 的 Carsten Gerhardt 則表示,培養肉將取代切塊的傳統肉類,更便宜的植物性産品更有可能取代漢堡和香腸。
但必須承認,培育肉不太可能在幾年內成爲主流,除非它與傳統肉類的成本相匹配。隨著生産過程從實驗室轉移到可擴展的商業設施,成本或許會下降。Seren Kel 認爲,需要政府投資數十億美元用于研究和商業化。
▲ 參考資料:
1.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10290369/Worlds-largest-lab-grown-steak-weighing-nearly-four-ounces-3D-printed.html
2.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0/dec/02/no-kill-lab-grown-meat-to-go-on-sale-for-first-time
3.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1/dec/08/worlds-largest-lab-grown-steak-unveiled-by-israeli-fi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