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惠來縣位于廣東省揭陽市西南部沿海,是揭陽市重要的沿海縣和海上交通門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自然資源豐富,素有“海濱鄒魯”之稱,也是“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十大文化地理坐標”之一。全縣陸地面積1253平方公裏,海域面積7689平方公裏,島嶼9個,111.53公裏的海岸線,常住人口約104萬人。旅居港澳台和海外僑胞20多萬人,是廣東省著名僑鄉。惠來特色農業發展較好,荔枝種植面積達1.6萬公頃,産量近4萬噸,鳳梨種植面積約6萬畝,年産量近10萬噸;龍蝦、鮑魚、石斑魚、海膽等名珍海鮮産量也較高。惠來沿海經常出現海市蜃樓,惠來神泉鎮是我國三處海市蜃樓出現地之一,由于三處出現海市蜃樓之地僅兩處在沿海,因此,素有“北有山東蓬萊,南有廣東惠來”的美稱。旅遊資源特色主要表現爲優質的濱海旅遊資源,豐富多彩的山地文化和生態環境,濃郁的民俗文化和建築景觀。我縣交通十分便利,“深汕高速”貫穿惠來全境,並在惠來縣設有4個出入口,“揭惠高速”的建成通車,使惠來縣與揭陽市區形成“一小時經濟圈”。已建成通車的“廈深鐵路”在惠來設有高鐵站,“汕汕高鐵”建設將于2023年竣工通車,並在惠來設有首發車次的高鐵站,正在規劃建設的“廣東濱海旅遊公路(揭陽惠來段)”也即將開工建設。
惠來人傑地靈,近代以來,惠來出了很多名人。有“嶺南四名臣”之一的謝正蒙、抗日名將翁照垣、行善濟世的“活佛”宋禅祖師、國際象棋大師許銀川、奧運冠軍傅海峰、博士生導師畫家林若熹等。
惠來縣行政區域圖
一、注重品牌,文化旅遊業創建全面突破
惠來縣是廣東省沿海地區縣,惠來縣以濱海旅遊資源爲重點,大力發展濱海旅遊業。至目前,惠來縣擁有4家國家3A級旅遊景區、2家星級酒店和3家國內旅行社以及3家加盟的營業網點。由于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接待遊客人數約484.72萬人次,旅遊收入約27.3億元。
此外,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主要有:隆江豬腳、隆江綠豆餅、靖海豆輯、靖海朥方酥、惠來海鮮、神泉魚丸、神泉蝦棗、神泉魚面、客家擂茶等。
文物保護單位方面,省級6處:大南山革命石刻標語、靖海古城牆、澳角炮台、赤山古院、堡內古寨、海角甘泉;市級1處:文昌閣;縣級32處(名單略)。
非物質文化遺産方面,國家級1項:木雕,省級12項:英歌舞(神泉英歌)、獅舞(高跷虎獅)、鶴舞、九鳄舞、靖海景屏(民俗)、抛鑼(民俗)、竹溪樓日曆、中醫正骨療法(康甯堂骨傷療法)、中醫正骨療法(蔡氏中醫正骨)、糕點制作技藝(隆江綠豆餅制作技藝)、打火醮(民俗);市級14項:潮州音樂、潮劇、惠來漁歌、舞魚、紙影戲、石雕、恒之堂(胎病中醫療法)、糕點制作工藝(靖海豆輯制作技藝)、菜脯手工技藝、彬彬保健藥酒秘制配方、貝雕、鐵草堂大膏藥制作技藝、塘田卷章、三角插塑等。縣級21項:李氏針灸療法等。
二、優化布局,文旅資源戰略格局凸顯
惠來縣旅遊資源在空間分布上呈“總體分布均衡,特色區域相對集中”的特點,大致可分爲五大類:
第一大類:濱海特色旅遊資源主要有:石碑山航標燈塔、靖海古炮台、靖海古城牆、澳角古炮台、神泉港等海絲遺迹,有客鳥尾石筍區、海市蜃樓奇觀、海角甘泉和“獨腳聯”、惠來海濱度假村、金海灣綜合開發項目、東方夏威夷國際旅遊度假區(在建)、靖海綠洲灣度假村等景點景區。
第二大類,紅色革命旅遊資源主要有:大南山革命石刻標語群(惠城鎮鹽嶺村鹽嶺徑)、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師攻城指揮部(東隴鎮苗海村)、中共東江特委和中共惠來縣委駐地舊址(惠城鎮林樟村、五福田村、鹽嶺村)、潮普惠三縣農民暴動指揮部舊址(林樟村)、周恩來革命活動舊址(神泉鎮烏石庵)、彭湃和許玉罄故居(華湖鎮美園村)、賀龍亭(溪西鎮)、郭沫若住宿舊址(神泉鎮海邊)、古大存辦公舊址(葵潭鎮新德庵)、潮普惠蘇區銀行舊址(惠城鎮普陀岩)、抗日名將翁照垣故居“將軍第”(葵潭鎮區)、大南山革命紀念館(林樟村)等。
第三大類,宗教禅修養生旅遊資源有:黃光山佛光寺、榕石永福禅寺景區、百花尖景區(“百花領袖”是“惠來八景”之首)、城隍廟、神泉天後宮(媽祖廟)、赤松觀龍藏洞黃大仙廟、雙髻泥紫雲觀、天福寺、西來古寺和虎頭岩、清水岩、銘湖岩、仙井岩、普慧岩、西山岩“六大古岩寺”等。
第四大類,鄉村旅遊資源有:國家級傳統村落有隆江鎮孔美村(宋代);省級傳統村落有仙庵鎮京隴村(宋代)、鳌江鎮新林村(宋代)和新李村(宋代)、惠城鎮河田村(明代);省級古村落有華湖鎮堡內古寨(明代)等;著名漁村有神泉鎮澳角村(宋代)、靖海鎮資深村(明代)等;有東港公園、金石湖生態園康養旅遊區、紅山春濕地休閑度假區、將軍湖生態茶園觀光區、龍翔谷生態園、靖海鎮資深文化公園、惠城鎮石古村農業生態休閑觀光區(籌建)、靖海鎮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區(在建)、周田鎮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籌建)和前詹鎮美麗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等。第五大類,民俗文化與建築景觀旅遊資源有:惠來富有潮汕特色的民俗活動主要有:工夫茶、營神賽會、賽龍舟、出花園、打火醮等;園林景觀、建築景觀主要有:縣城葵陽公園、葵潭鎮世铿院、東港鎮東港公園、葵潭鎮大庚園、葵潭鎮錦華公園、惠來黃氏總祠等。
三、發展全域旅遊,推進文化旅遊事業健康發展
1.開展全域旅遊深調研,推進全域旅遊工作。深入各地開展“全域旅遊”專題調研,摸清了旅遊資源及相關領域、行業發展情況的家底,形成較全面、客觀、夯實的調研報告,爲縣委縣政府開展全域旅遊工作提供決策參考,聘請專業規劃設計公司編制全域旅遊總體發展規劃,並于2020年9月28日在惠來縣華湖鎮惠園公園落成典禮同時舉行全域旅遊啓動儀式。
2.推進旅遊重大項目建設,打造惠來現代濱海休閑旅遊區。一、惠來縣東方夏威夷國際旅遊度假項目,計劃投資100億元以上,以建成國家5A級生態旅遊度假示範區爲目標,集文化旅遊、主題展覽、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生態農莊于一體。2016年以來共投入資金5億元,用于周邊景觀綠化、體驗中心裝修和酒店地下室建設等;二、惠來金海灣綜合開發項目,計劃投資50億元,初步規劃高爾夫生態度假區、濱海娛樂區、濱海度假區、遊艇俱樂部、高端保健養生區、公共服務區、水上運動區、民俗文化展示區8個組團,將致力打造一個集運動、休閑、保健、旅遊、度假、商務等爲一體的生態社區。至目前已投入資金5億多元,用于園區內公寓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三、靖海客鳥尾旅遊度假項目,計劃投資10億元,目前投資方正在修訂規劃設計方案。該項目是集濱海旅遊度假、海上娛樂、生態休閑、旅遊觀光、文化體驗、汽車露營、科普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旅遊項目。建成後將分爲綜合服務區、濱海休閑區、濱海度假區、北回歸線文化體驗區、生態休閑區等,將建設星級燈塔酒店、海洋文化博物館、海水浴場、遊艇碼頭、攝影基地、康養中心、鹽田科普基地、特色美食街及海蝕地貌地質公園等,目標是打造成爲國家4A級綜合旅遊景區。四、靖海石碑山公園濱海度假區項目,計劃投資 20億元,位于靖海鎮石碑山燈塔附近,規劃面積2000畝,建設用地面積500畝。該項目依托“亞洲第一燈塔”石碑山燈塔(領海基點公園),劃分有一帶(濱海風情帶)、三區(主題娛樂區、文化體驗區、康養區)、兩軸(沙灘風情軸、康養文化軸),結合潮汕文化特色,打造集康養休閑、愛國主義教育、兒童遊樂園、高端酒店群、濱海水上運動、文化體驗等爲一體的綜合性康養旅遊觀光度假區。五、神泉灣海濱文旅康養綜合開發項目,擬由深圳信和集團計劃投資100億元建設,位于神泉鎮蘆園灣至沃角灣附近,規劃面積3000畝,建設用地面積1500畝,設計以旅遊康養爲主題,形成“一軸兩區三帶四大組團”的規劃格局,采用唐宋風格,建設生活社區、康養區、國際學校等,由濱海旅遊帶組織,串聯西邊粵東新城和東側的臨港産業園,購物中心、美食中心、會展中心片區三大節點,聯系著四個潮汕地區片區和一個旅遊度假片區,形成“一帶三心五片區”的規劃發展定位。六、惠來縣大南山紅色革命紀念公園項目,計劃總投資15億元,規劃面積約100平方公裏,跨越5個鎮10個行政村,項目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以區域革命史的視角,充分挖掘大南山紅色文化,推進紅色文化與鄉村文化、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率先構建統率大南山紅色文化發展空間大格局,建設“一碑一園一基地一路一廣場”五大載體,實施保護紅色遺産大體系、構建統率整體大格局、打造區域革命大載體、塑造紅色文化大情懷、形成鄉村振興大産業、扶持革命老區大交通、形成推廣營銷大計劃七大任務。七、神泉灣高端文旅項目,計劃總投資180億元,規劃面積1萬畝,建設用地面積近2000畝,利用神泉灣臨海的生態本底,依托龍江半島,發展高端旅遊業,建設神泉灣夢幻“海市蜃樓”高端濱海遊憩區。重點建設浪漫沙灘海上樂園、高端俱樂部、休閑商業街、風情度假村等項目,並配套産業旅遊和濱海運動旅遊項目等。
3.完善服務功能配套建設,夯實旅遊産業基礎。一、不斷完善通往各景區景點的道路建設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二、世铿院景區投入450萬元,用于建設售票房、遊客服務中心、木雕石雕翻新和網絡服務等功能配套,建成了揭陽首家“智慧景區”,配備了專業管理服務團隊,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對外開放。三、惠來海濱度假村計劃投入資金1.2億元,擴大建設規模及景區面積,規劃建設海洋館和遊艇碼頭,提升景區檔次和服務功能,爭取申報省級旅遊度假區。四、大南山八國風情園累計投入資金1.3億元,建成白象廣場、風情園大門、迎賓大道、四面佛、兒童樂園、遊客中心、停車場、索橋等配套設施,爲提高景區知名度,著力把八國風情園建設成爲區域性的旅遊景區,景區引入“廣東領智研學旅行服務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研學基地,配套了國防教育裝備、茶廠、教室等研學設施。近期,景區與廣東省惠來商會合作,計劃投入資金2.8億元建設“南山康養之家”項目。五、爭取縣財政資金460萬元對葵陽公園進行改造升級,並在園內配套展示惠來曆史人文景觀雕塑6座,完善公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功能配套,進一步提升公園的文化品位。六、著力建設旅遊廁所。積極籌集資金500多萬元,新建和改擴建旅遊廁所共50座,進一步改善了旅遊公共服務功能。七、鼓勵民間資本開辦旅行社,強化服務和管理。新成立旅行社兩家、營業網點三家,引進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落戶惠來設立營業網點,既方便了惠來人的出境旅遊,同時也爲惠來的旅遊業帶來更多的外地客源,拓寬惠來旅遊市場。
四、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1)精心規劃設計精品旅遊線路
惠來縣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爲引領,注重突出鄉愁文化特色,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結合實際,精心設計了“紅、藍、綠”三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分別是:“不忘初心,情系大南山”惠來紅色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海市蜃樓,濱海神韻”惠來濱海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傳統園林建築,鄉土民俗文化”惠來綠色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其中“海市蜃樓,濱海神韻”惠來濱海鄉村旅遊推薦線路被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入選廣東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並將鄉村旅遊和濱海旅遊緊密結合起來,串珠成鏈,形成了第四條旅遊線路,即:“海絲遺迹,濱海鄉村”惠來鄉村旅遊精品線路,進一步的滿足遊客多樣化的文化旅遊需求。
(2)大力發展農業生態旅遊
近年來,惠來縣充分利用山海資源優勢,以推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爲主線,堅持“適應性、觀賞性、經濟性”原則,以旅遊內涵爲主題對惠來縣南藥(康美)現代農業産業園、惠來縣鳳梨現代農業産業園等現代農業産業園區進行規劃設計,把農業發展、農藝展示等融爲一體,不斷增強農業觀光旅遊點的集聚輻射功能,打造集親子遊樂、農業休閑、研學教育、生態度假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生態旅遊觀光園。
五、加大文化旅遊宣傳和招商引資力度
近年來,舉辦了惠來海洋(開漁)旅遊文化節活動,促進本地和周邊市、縣旅遊業界交流互動,提升惠來旅遊的知名度。完成旅遊形象歌曲的錄制和旅遊形象宣傳片的拍攝工作,並積極組織旅遊企業參加每年一次的廣東國際旅遊産業博覽會,對惠來特色旅遊資源進行宣傳推廣,增強惠來旅遊特色資源品牌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與此同時,惠來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渠道推介惠來優質旅遊資源和項目,吸引社會資本投資開發惠來旅遊。組織旅遊企業參加在廣州舉行的廣東旅遊産業投融資對接會,篩選“靖海客鳥尾石筍區旅遊度假項目”和“神泉灣旅遊度假項目”參加在深圳舉行的惠來縣經濟合作洽談會,向鄉賢和外界大力宣傳推介旅遊項目。
六、獲得的相關榮譽稱號
惠來縣先後獲得“全國水産品百強縣”、“國家商品糧生産基地縣”、“中國荔枝之鄉”、“中國能源工業大縣”等榮譽稱號。
七、惠來縣部分旅遊景區景點和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産介紹
(一)部分旅遊景區景點介紹
1.葵潭世铿院
惠來世铿院位于惠來葵潭鎮廣汕公路北側,緊鄰廣汕公路和普惠高速公路出口,交通便捷。
世铿院占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建築規模宏大,工程精工細作,是潮汕民宅建築藝術又一顆燦爛明珠。世铿院的祠宇是三進相依,九座“四點金”合一。院中畫棟雕梁,金鑲玉,別具氣派,極盡天工。青磚綠瓦,木刻石雕,長廊貫通,古色古香。世铿院分前後兩部分,前部分有石雕九龍吐珠,八駿騰空,雕刻公益堪稱鬼斧神工,栩栩如生,活龍活現,前埕東西長廊壁上可有數百幅名家書畫,中間有“八駿馬圖”雕塑和“九龍鯉魚”噴水池,四周規模壯觀的280幅大理石碑林,雕刻著葉選平、馬萬琪、啓功、沈鵬、孫轶青、關山月等全國各地以及港、澳、台地區名人家無償贈送的278幅丹青墨寶,該院收藏名書名畫共500多幅。
世铿院後部分主建築九院合一,廳堂畫棟雕梁,金鑲玉,石雕石柱,別具氣派,極盡天工,廳堂及四廂刻有數百幀詩、詞、聯、匾額,東西長廊懸挂有匾額、楹聯,琳琅滿目,皆是珍品;屋頂分別雕塑有各類具有江南潮汕一袋民居民俗的屏景,十八支豎立的大理石柱刻有十二肖相動物,各種動物形象逼真,呼之欲出;幽靜的花圃,花樹掩映,草木繁榮,富有生機;世铿先生及其慈母石雕像後面圍牆壁之間的7幅石雕,刻錄著林世铿先生從童年到成爲傑出企業家的艱難創業曆程。
惠來世铿院設計新穎,結構嚴謹,布局合理,景點錯落有致,範圍之大及其工藝精細,內容豐富,堪稱集傳統建築藝術與文化藝術之大成,是傳統建築藝術與現代藝術的結晶,是旅遊觀光的一大勝地。
2.惠來海濱度假村
惠來海濱度假村位于神泉鎮澳角村、華家村附近,主要以濱海旅遊觀光爲主,是當地的一大支柱産業,景區建成有六大功能區:中心接待區-旅館、餐廳、商務會所;康體運動區-海濱遊泳浴場;海濱休閑區-垂釣中心、露營營地及棧橋;海鮮食區-海鮮美食城及燒烤區;此外,還有古炮台遊賞觀光區和行政辦公管理區。主要建設媽祖石雕像、千米海濱長廊、中心廣場,海濱浴場、海水遊泳池、海景賓館、詠春海鮮碼頭餐廳、購物中心等。整個景區現已初具規模,是一個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商務洽談的絕佳勝地,成爲揭陽濱海旅遊的一枝新秀。年接待人數約50萬,旅遊總收入1000多萬元,爲推動惠來旅遊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惠來海濱度假村于2020年被評爲“惠來新八景”之一。
3.廣東大南山八國風情園
八國風情旅遊度假區位于惠來縣大南山華僑管理區境內,2007年經廣東省旅遊局旅遊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實地考察和論證,規劃定位爲“八國風情旅遊度假區”。經近10年時間的投資興建,完成路、水、電、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建造了四面佛廣場、新加坡魚尾獅、巴厘島遊客中心、東南亞餐廳、越南茶苑、緬甸康怡園、文萊船宮、觀光茶園、櫻花園及遊覽區會所等配套設施。度假區內可容納80人入住。別具特色的東南亞餐廳可容納300人同時就餐,逢節假日還有東南亞特色舞蹈表演。具備了吃住、休憩、觀賞等旅遊度假的基本功能。這裏,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是一個天然大氧吧。置身景區,別有一番悠然心態。
4.惠來縣錦铧公園
錦铧公園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葵潭鎮長春社區“葫蘆寨”,由旅港同胞黃錦铧先生獨資捐建的永久性、社會性、公益性公園,也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
錦铧公園于2003年11月26日奠基興建,公園占地面積100畝。總投資一億元人民幣,工程于2008年10月竣工。爾後陸續完善配套了公園面前休閑廣場、停車場及公園周邊環園道路,占地面積178畝。錦铧公園設計新穎,充分利用水土資源、自然環境的自然特有特點,采用簡潔、古樸、休閑的設計手法,結構嚴謹、布局有序、錯落有致,是傳統建築藝術與現代文化藝術的結晶,是古典式建築與現代建築藝術的交輝相應,是旅遊觀光的一處勝地。
錦铧公園景點有:萃雅苑、駿逸苑、麒麟踏寶等千姿百態的石雕動物,雕刻工藝堪稱鬼斧神工、栩栩如生;有攬勝長廊及民俗建築群,廳堂畫棟雕梁,金鑲玉啄,木雕屏景,別具氣派,長廊蜿蜒綿長,匾額、楹聯琳琅滿目;以羅漢松、花犁、坡壘、桂花等100多種名貴花木的幽靜景觀林,花樹掩映,草木茂盛,勃勃生機;有大廣場、籃球場、健身器材等休閑場所。
5.惠來縣金海灣植物園
項目位于惠來縣仙庵鎮,由惠來金海灣爾夫球俱樂部有限公司、惠來金海灣民俗文化村有限公司、惠來金海灣海濱俱樂部有限公司、惠來金海灣植物園有限公司聯合開發。項目總占地面積約5500畝,計劃總投資超過50億元,現已投入10多億元,上繳稅收5000萬元左右。
該項目距離縣城25公裏,汕頭市區50公裏,深圳市區250公裏,緊臨深汕高速仙庵出入口處,交通十分方便;環境優雅,風景迷人,生態良好。該項目初步規劃爲8個組團,分別由高爾夫生態度假區、濱海娛樂區、濱海度假區、遊艇俱樂部、高端保健養生區、公共服務區、水上運動區、民俗展示區組成。該社區的建設將按照著眼長遠、立足當前、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以高爾夫球會爲依托,以原有20萬株生態林爲基本,以3公裏長的海岸線爲引線,突出生態、綠色、環保理念,致力打造一個集運動、休閑、保健、旅遊、度假、商務等爲一體的生態社區。高爾夫項目1997年已取得國家審批經營高爾夫批文,建有18洞國際標准高爾夫球場及球場配套設施。
6.惠來縣濱海荷花主題公園
惠來濱海荷花旅遊度假區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前詹鎮溝疏村,項目占地面積約24萬平方米,距離縣城約14公裏,距離揭陽市區約86.1公裏,一個小時到達高鐵站,一個半小時圈到達潮汕機場,縣區公交直達,交通十分便利。景區分兩期工程,一期以荷花觀賞及親子遊樂爲主。主要有采摘園、觀光小火車、水上碰碰船、音樂噴泉、荷花觀賞、5D影院、生命安全教育中心、中小學戶外拓展基地、農家樂餐廳、旋轉木馬、彎月飄車、迷你大擺錘、四人蹦極、網紅秋千、室內碰碰車、海盜船、卡丁車賽道、兒童樂園等設施項目。二期以海邊度假爲主,擁有著全粵東最長海岸線及最幹淨的沙灘,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位于“金獅嘴喉”海崖邊的觀景台是觀賞日出日落的最佳地點,輕奢帳篷酒店是親子度假、情侶約會的最佳體驗。
景區設計以人爲本,以親子遊、趣味研學拓展、海上遊樂戶外體驗酒店、特色餐飲,刺激遊樂項目體驗爲主。在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的同時,融入了産業發展,提升了産業價值,不僅爲當地的美麗鄉村旅遊發展添磚加瓦,也爲廣大遊客營造一個舒適的休閑度假聖地。
惠來濱海荷花旅遊度假區現已成爲縣內人民休閑、旅遊觀光的好去處,是揭陽市現代農業的新地標,粵東地區生態旅遊觀光的新景點。
7.愛心公園
葵潭愛心公園位于揭陽市惠來縣葵潭鎮長春社區庵藤埔至候地山一袋,離鎮區約2公裏的荒山丘陵地段。總面積442畝,分原野園區約400畝和廣場園區約42畝。原野園區主要種植生態綠化林木;廣場園區計劃建設愛心樓(管理處)及文體設施。現已種植綠化樹80多個品種4.5萬株,綠化率90%。
8.大南山革命紀念公園
爲緬懷偉大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2009 年 12 月惠來縣人民政府批准在林樟村建設惠來大南山革命紀念公園,並由原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親筆題字,公園目前已建成革命紀念館主展樓並投入使用。大南山革命紀念館占地面積約2000多平方米,包括主展樓、管護室、接待室、館前廣場等,建築面積 1500 平方米,布展內容 1050 平方米。紀念館主要展出革命戰爭時期周恩來、彭湃、徐向前等革命家在惠來開展革命活動時的珍貴史料。該館現已成爲粵東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之一,近年來到該館參觀、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幹部群衆絡繹不絕。
大南山革命紀念公園周邊擁有豐富的紅色人文資源和自然生態資源。紅色人文資源方面,有全國唯一的大南山石刻革命標語、中共東江特委、潮普惠三縣暴動會議舊址、潮普惠南人民行政委員會舊址、中共東江特委印刷廠舊址、彭湃辦公舊址、許玉馨同志臥室等一批革命遺址遺迹;自然生態資源方面,有水庫、石洞、溪流、果林、茶園等資源,“老尖湖茶”馳名海內外。
9.東港公園
東港公園位于惠來縣東港鎮東港村,沈海高速旁邊,距沈海高速東港出口約200米,是集紀念、遊覽、娛樂于一體的人文景觀公園。
走進大門,仿佛進了北京故宮,公園大門仿中國古城樓樣式建造,遠望如長龍盤踞,近看如猛虎蹲臥,氣勢雄偉。
園區主體建築有“僑梧紀念塔”,塔高38.8米,用廬山石頭雕刻梁山泊108將壘砌而成,有“粵東第一塔”之稱。“林氏紀念館”主要爲紀念東港曆史人物清朝兵部侍郎林僑梧,館前有“九曲廊橋”,兩邊曲橋如長龍臥波。“恭儀樓”是一幢北派宮廷式風格的建築物,有長廊、牌坊、九曲橋,亭台樓閣環繞,莊嚴大氣,一系列古建築群盡收眼底。更有附近水域“老洋上”水庫支流“虎爬壁”溪在公園中蜿蜒穿過,小橋流水,是休閑垂釣的好地方。公園東側有“植物公園”,移植有各種古樹木以及各式各樣花木,西側有“百果園”種植各種時令水果,形成一個融人文、水文、綠化的生態公園,整體布局十分巧妙。
公園裏面還建有籃球場、網球場,健身器材等體育設施,可供遊客休閑賞玩之余鍛煉身體。
10.黃光山旅遊風景區
黃光山是一個鍾靈毓秀之地。四周山脈綿延,群山相擁,疊巒奇景,怪石林立,腳下的龍溪河川流不息,極目南海,水天一色。
黃光山山門由六根圓形水泥柱組成,貼著赭石色的條形瓷磚,上面挂著彩旗,橫額嵌著“佛光靜境”四個大字。山門右側有一天然湖,波光如鏡,清可鑒人,乃山泉水聚積而成,水質甘醇,名爲洗心湖,也稱放生池。觀黃光山上佛光寺投影于洗心湖,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佛光禅寺猶如蓮花般綻放于景色幽美的山間。
黃光山有大雄寶殿,殿內奉三如來石雕皆高5.3米,稱“三寶佛像”,近旁奉伽葉、阿難二侍者石雕像,各1米多高,兩旁是十八羅漢石雕。有天王殿、鍾鼓樓、藏經閣、觀音閣、大悲閣、地藏殿、萬佛塔、念佛堂、舍利塔、長廊、五百羅漢塑像。現方丈傳正大師高瞻遠矚,爲發展惠來縣宗教事業,古寺修建,重建,擴建一新,開辟進寺登山水泥路兩條,各分東西。建築具有南閩特色,氣勢雄偉,規模壯觀。各殿堂樓閣,雕梁畫棟,石刻浮雕精湛,造型生動,內容豐富。當代旅遊專家陳傳康教授曾贊美黃光山“深山藏古刹,福地有洞天”。
黃光山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便是山頂的“佛光大佛”。據《佛光寺》一書記載,該處原爲一塊山頂平地,寺內僧衆及山下村民常于夜間看見該處發出奇異亮光,堅信是佛陀降臨,護佑衆生。1994年在傳正大師倡議和發動下動工興建,曆經兩年竣工。佛像高28米,石雕佛像腳下160片蓮花瓣組成底座,由白色麻石雕刻而成,佛像慈祥莊嚴,矗立于山頂,周圍48尊各2米多高的石雕佛像環繞四周。佛光大佛像前漢白玉石雕香爐,精工細琢,工藝獨特,堪稱石雕工藝之瑰寶,潮汕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11.靖海客鳥尾石筍旅遊區
客鳥尾石筍奇觀旅遊區位于惠來縣靖海鎮客鳥尾,規劃面積3000畝,其中陸地丘崗1200畝,沙灘900畝,水面900畝,該旅遊區面向浩瀚南海,沙灘廣闊平坦,沙粒細軟潔淨,防風林帶綠樹成蔭,景色迷人;岸邊丘崗,經長期的風吹浪擊,形成一片極具科研和觀賞價值的海蝕奇觀,臨崖眺望,宛如一根根沖天石筍,峥嵘挺秀怪石嶙峋,千姿百態,似飛禽,如走獸。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之形成一片壯觀的海濱石林,堪稱一絕。登上海石巅峰遠眺南海,海天一色,一望無垠,令人心曠神怡,胸境頓開。觀海浪擊石,浪花四濺,蔚爲壯觀,可以說,客鳥尾石筍奇觀區,既是觀賞價值極高的風景區,又是進行海蝕地貌研究,開展海洋國土教育和自然生態環境教育的極具意義的旅遊勝地。
12.五福田紅色村
五福田村位于惠城鎮西北部,是全縣海撥最高(達580多米)、最僻遠的革命老區村,這裏距離縣城30公裏,也是相對貧困村。全村總面積6平方公裏,山地面積8600畝,現有人口213戶1320人。
五福田村是大南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是東江縱隊和潮普惠農民革命暴動的軍事團部指揮部所在地,周恩來、徐向前、彭湃、古大存等衆多革命先輩都在這裏留下足迹。
2018年,五福田村被省委組織部納入“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建設。市委、縣委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多次深入五福田村調研、指導,惠城鎮認真按照上級要求,圍繞紅色革命文化主線,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突出“紅色+綠色”“革命精神+曆史傳統”“自然生態+紅色文化”相結合,統籌“紅色村”建設、精准扶貧、新農村建設等資金,實施五福田“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美麗鄉村建設工程項目,把五福田打造成集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風廉政教育爲一體的示範教育基地和紅色生態旅遊區,帶動老區人民奔康致富,促進老區發展。五福田“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美麗鄉村建設工程,計劃總投資4000多萬元,分三期進行建設,一、二期工程入口牌坊、紅星廣場、東江特委曆史展覽館、油菜花園等;三期項目建設崇廉湖、廉潔文化館等。
紅星廣場位于五福田村入口區,總面積約5900平方米,綠化率達35%。被毛主席稱爲“農民運動大王”、中國農民運動領袖的彭湃塑像矗立廣場正中央,高2米。廣場以彭湃爲切入點,介紹彭湃生平、彭湃書信、創作歌謠和彭湃革命事迹,設置軍民魚水情雕塑群,讓人們感受到蕩氣回腸的英雄氣慨,在休閑歇息的同時接受革命教育。
東江特委曆史展覽館是大南山“一園一碑一路一門戶一基地”的“五個一”體系的”一基地”,占地面積55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00平方米。方案布局由潮汕四點金演化而來,主體立面用巨大的黨旗景觀,寓意東江特委在中共黨史的崇高地位。牆體用紅磚體現紅色政權,正立面兩側用石頭浮雕體現革命堅韌精神。廣場用“大南山精神”標志,體現地域特征,整體風格具有莊嚴的社會主義美學特色。室內按革命火種、燎原之勢、先驅足迹、東江號角、烈士風采、遺址故居、黨性光輝、砥砺前行八大板塊布展,講述大南山革命根據地的曆史故事。展覽館室內布局利用潮汕建築“光廳暗房”的設計手法,巧妙的利用暗房的因素增設燈光營造氛圍,打造出革命時期艱辛又壯烈的意境,讓人們在參觀的過程中更加深刻的體會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
(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1.鹽嶺大南山革命石刻標語
鹽嶺大南山石刻標語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惠城鎮鹽嶺村西北面,沿潮、普、惠之間的古道鹽嶺小徑兩側山崖峭壁綿延分布。在鹽嶺村境內的有10條,镌刻于最顯眼的天然摩崖巨石上,是在中共東江特委和潮普惠縣委組織下,由翁千1930年至1932年鑿刻的,內容有“准備奪取全廣東政權”、“實行全國總暴動,建立全國蘇維埃政權”、“婚姻自由,男女平權”等。它是大革命時期彭湃同志率領農民尖串隊在這裏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氣勢磅礴的農民暴動留下的産物,是大南山根據地革命鬥陣曆史的實物見證,具有很高的革命曆史價值。石刻革命標語于一九八五年八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爲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六年,中共揭陽市委、揭陽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爲揭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靖海古城牆
靖海古城區,唐宋時已有漁民居住,元順帝時,附近大坭都後表樓18鄉受海寇侵擾,村民遷徙至此定居,因村落分布呈卵形。明洪武二年(1369),廣東都司在此設置守禦所,隸屬于潮州衛,設千戶總兵,統兵1121名,平息寇患、安靜海疆,定名“靖海千戶守禦所”,簡稱“靖海所”。爲抵禦寇患,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奉旨建城,曆13年始成。康熙三十八年已卯(1699)重修,雍正五年丁未(1727)年又修。城牆周長501丈,牆高1丈4尺,城牆兩邊系條石壘築,中夯灰土。牆上布滿垛口,垛上有望孔,城牆頂爲跑馬道,寬約4米。古城設東、西、南、北4個城門,城門上均勒石刻牌匾:東曰“表海勝概”,西曰“靖海安瀾”,南曰“化捷趨虞”,北曰“萊鑰永固”。4個城門樓均配套建設甕城及城樓。城牆四角有突出城外並高于城牆的方形轉角台,現存東南、東北角。城內貫通四門的長十字形架幹道骨及卵形圍牆形成古城獨特的象形格局,稱爲“象城”。1952年,南城門連城牆一帶被拆除,北門、西門、東門,連同部分城牆今猶存,566米的城牆保存完好。靖海古城曆經460多年曆史的滄桑之後,至今仍保留原來的風貌,是粵東地區迄今保存較完好的古城牆遺址,對研究古建築及軍事設施以至明清城鎮規劃建設具有重要的價值。2010年5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爲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澳角炮台
澳角炮台位于神泉鎮澳角村,建于清朝康熙56年(1717),大門朝南,背山面海,四周牆體下寬上窄,外斜內直,結構穩固;牆體爲貝灰三合土夯築,對風雨有很強的抗侵蝕性;炮台頂有城堞、炮眼及供應通道,西牆特意加高加厚,爲安放大炮之處,起防禦與屏障作用;炮台頂與地面間有樓梯連接;正面牆有一炮洞,系1938年侵華日軍炮艦轟擊所留。炮台選址爲臨海高丘,視野寬闊,船只往來盡收眼底,具有攻守靈活的優勢,以至建國後的海防哨所也選址于此。炮台與溪東炮台、神泉炮台(已毀)互爲犄角,共同守衛著惠來門戶。據史料記載,炮台原駐守有專防外委1員、台兵18名,配置有炮6尊,火藥庫及營房、瞭望樓等。該炮台于2012年12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澳角炮台于2020年被評爲“惠來新八景”之一。
4.赤山古院
赤山古院位于惠來縣華湖鎮東福村內幹擾台旁,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重建,建築由赤山古院、真武廟、祠堂及厝包組成,坐北向南,赤山古院爲三間三進,面闊13.5米,真武廟爲三間兩進,面闊7.9米,一進爲魁星亭,祠堂爲三間四進,面闊16.4米,均爲灰沙夯築,兩側有厝包及青雲巷,貝灰構築,總面闊52.32米,進深42.9米,硬山頂。整座建築形制獨特,軒昂恢宏。解放戰爭時期,赤山寺是東江特委、華南遊擊隊的地下聯絡點及秘密集會地點。現寺內保存有元、明、清時期的牌匾、碑記、香爐及原始古建築的石欄杆等文物,對研究潮汕古建築及雕刻藝術具有較高的價值。2015年12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列爲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5.堡內古寨
堡內古寨位于惠來縣華湖鎮寨內村老鄉。建于清順治二年(1645年)。當時爲防倭寇侵擾而建。古寨略呈圓形,東西走向130米,南北走向128米,設東、北二門,寨門爲石磚砌築,呈拱形,外門石門框中間築凹槽,內門門框爲石築,上設瞭望台,寨牆周圍下邊約1米多爲石塊砌築,上面爲青磚砌築,寨共設有瞭望台六個,旁築石級。古寨中央地勢略高,中央有一石略呈圓形,直徑0.3米,俗稱臍石,當地村民稱古寨爲鼎寨。寨內村民多姓同居,房屋爲貝灰、瓦木構築的平房。古寨對研究清代村民聚居有較高的價值。2015年12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列爲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6.海角甘泉
海角甘泉位于南海之濱曆史悠久的美麗港城——惠來縣神泉鎮區。神泉鎮居惠來縣南端,背山面海,四季如春,風光絢麗,景色宜人。它又具有光榮的革命曆史,大革命時期,郭沫若等革命者路經此地,留下光輝足迹。作爲大文豪的郭沫若在此寫下“夜雨落臨川,將軍匹馬還,一聲傳令笛,鐵騎滿紅山”的豪邁詩句,增強了景區知名度。
海角甘泉原是宋代海灘的一個泉眼,人稱“塗泉”,其周圍水皆鹹,唯此泉水甘淳明澈,泉堀秋冬不竭。明末清初,當地神童蘇福爲之撰寫獨腳聯“抉取攜而不竭任鹵浸鹹蒸獨標平淡”。清乾隆十七年,惠來知縣王玮整治該泉井,建碑立亭于其旁,亭之右柱刻有神童之獨腳聯。清代歌詠神泉詩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産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稱。蘇福的獨腳聯,增添了海角甘泉的傳奇色彩,增加其作爲旅遊景點的吸引力。數百年來,慕名至此浏覽者紛至沓來,許多墨客紛紛至此蟬聯,他們搜索枯腸就是對不出理想的下聯,大文豪郭沫若路經此地之時也曾試對下聯,這裏留下許多名人逸事。神泉海角甘泉是一處曆史悠久、文化底蘊十分濃厚的旅遊資源。
在海角甘泉西南不遠的海面,經常在春夏之交有“海市蜃樓”出現。惠來縣海市蜃樓是全國三處海市蜃樓中最爲奇特瑰麗的一處。海市蜃樓出現之時,神泉港西的奎湖灘,在接近海面輕蒙淡霭的天幕上,聚然浮現許多神奇的景色,有時轉瞬即逝,有時曆數小時之久。海市蜃樓令人心馳神往,許多人巴望一睹蜃景。每逢出現海市蜃樓,神泉港水仙宮前人山人海,整個神泉鎮萬人空巷。
海角甘泉曆史文化蘊藏同海市蜃樓奇特的自然景觀相結合,資源共享,吸引力更強。2019年4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列爲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1.惠來文昌閣
惠來文昌閣位于惠來縣惠城鎮墩高社區葵陽公園內,始建于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重建,乾隆二年(1737)重修,平面八角,仿樓閣式三層磚石塔,高25米,周長29.76米,塔基周長41.84米,塔腔爲穿壁繞平座結構。文昌閣塔構築風格獨特,具有傳統的藝術特色。古塔對研究明代建制藝術有一定的價值。該閣于一九七九年四月被惠來縣人民政府公布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于2009年8月被揭陽市人民政府公布列爲揭陽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四)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1.資深炮台
資深炮台原稱石碑澳炮台,位于惠來縣靖海鎮資深村東一公裏處,始建于清代,距靖海炮台十裏,該炮台與靖海炮台相呼應,稱爲南北炮台,扼控靖海港,該炮台爲防倭寇而築。林則徐曾帶領清軍在海上截獲倭寇偷運的2萬多斤鴉片煙土,並在資深炮台銷毀。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後構築重點防禦工事,置設大炮六尊,營房十八間,駐專防外委一員,台兵十八名。現存炮台台基爲灰沙夯築,上面爲磚、石、灰沙混合建成,呈長方形,東西長約22米,南北約15米。該處對研究明代軍事遺址有較高的價值,該炮台于1983年10月被惠來縣人民政府公布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今年,縣委縣政府撥出專款150萬元對該文物進行保護性修複,工程現已竣工驗收。同時,該文物已申報廣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已進入公示程序。
資深炮台三面臨海,視野廣闊,是靖海鎮靓麗的一道風景線,也是靖海一處名勝遺迹。近期,我縣計劃投入643.6萬元在該炮台建設禁毒主題公園。該主題公園設計總占地面積36000平方米,分兩期工程建設,一期工程內容爲景觀,建築構件,綠化,核心濱海景觀道路,二期工程內容爲禁煙大道,濱海綠道入口路段,兩個生態停車場。
2.銘湖岩
銘湖岩創建于南宋鹹淳元年(1265),曆代有修建,1987年複建,越載獲登記開放,是惠來古八景之一,1989年1月被惠來縣人民政府列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岩洞奇特而古今聞名。
3.惠來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惠來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惠城鎮鹽嶺村南面,又名老侖洞,是一天然石洞。洞口向南,石洞深約100米。1929年至1935年,惠來縣蘇州維埃政府轉移至此地,各辦公人員都集中于此辦公,指導開展革命鬥爭。但由于敵人的第二次圍剿,山洞受破壞,各級人員轉移別處。該舊址于一九七九年四月被惠來縣人民政府公布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處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有一定價值。
4.潮普惠暴動會議舊址
潮普惠動會議舊址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惠城鎮林樟村內,又名“三山祠”,建于清代,坐北向南,爲三間兩進的四合院式格局,建築面積約250平方米。一九二八年五月五日,彭湃在這裏召開潮(陽)普(甯)惠(來)暴動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各縣縣委書記和委員18人。制定武裝暴動計劃。現祠堂內保存有河林區革命烈士英名錄共計89人。該舊址于一九八三年十月被惠來縣人民政府公布列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處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具有較高的價值。
5.潮普惠南行委舊址
潮普惠南行委舊址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惠城鎮林樟村內,又名朝達林公祠,根資料記載建于民國初期。坐北向南,爲三間兩進的四合院式格局,建築面積約144平方米。一九四八年六月,潮(陽)普(甯)惠(來)南(山)行委于此成立和辦公,領導各縣解放區的政府建設工作。該舊址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被惠來縣人民政府公布列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處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具有較高的價值。
(五)非物質文化遺産介紹
1.木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木雕”于2008年被國務院公布爲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惠來木雕”作爲揭陽市“木雕”的擴展項目,始于唐宋,盛于明清,通常作爲建築物、家具及神器的裝飾或構件。分爲浮雕(在平地上浮起者)、通雕(又稱透雕,既無底子,遍體通透,多層镂空)、圓雕(既立體雕)三種。表現的題材,大都來自民間神話、傳說、戲劇和曆史故事,還有各種珍禽瑞獸、草木花卉、人物景觀等。藝人根據不同的題材、不同的裝飾,將浮雕、通雕、線刻或單獨、或相間、或綜合,靈活運用,表現了不同的形式美。最具代表性的是穿透、镂空、多層的通雕,它吸收了圓雕、浮雕、陽刻及繪畫的某些長處,能把曲折複雜的故事情節集中在一個畫面上,有條不紊的聯系起來,做到敘事明了完整,造型單純概括,經得起玩味觀賞。惠來木雕是揭陽木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雕工精細、多層镂空、富立體感、風格獨特、富麗典雅負有盛名。
2.英歌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英歌(神泉英歌)”2012年被列入廣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英歌是潮汕地區一項獨特民間舞蹈,與整個潮汕地區一樣,它在惠來縣已有400多年曆史。神泉英歌隊系潮汕英歌在惠來傳承中的一支演藝隊伍,有傳承譜系可查的有120多年。“神泉英歌”根據小說中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漢的生活原型,以臉譜化和誇張的動作創編,以水浒梁山泊英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星共一百零八好漢爲表演團體。全體藝員身著武士服,畫著梁山各好漢臉譜,腰挂各好漢姓名腰牌,由戰鼓雙劍作總指揮,獅娘爲導引;以手執雙鞭、斧頭、銀蛇幾位好漢爲開路先鋒。隊伍鼎盛,整齊歸一,雙槌飛舞,恰似蛟龍出海。
神泉英歌表演技巧以敲活槌五指旋轉爲絕藝,技藝獨特。藝員們整齊有序的穿梭中,手舉雙槌,空中旋舞,表演起“活槌走指”、“指上飛槌”技藝。這種表演方式技巧性強,表演難度大,是神泉英歌有別于其它英歌隊的一項具有獨特表演技巧的絕藝。
神泉英歌表演內容具有海洋文化特色,內涵豐富。爲增添英歌民族特色,英歌隊伍在粗犷雄渾,豪俠奔放表演後,還組織後棚演出隊,表演《挑鹽做買賣》《撒手網捕魚》《周不錯算八字》等具有沿海地域特色的小潮劇節目。
英歌雖然廣泛流傳于潮汕地區,但在傳承中又與當地的地域文化融彙滲透,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符號,從而體現文化藝術在發展過程中的多樣性。
3.獅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獅舞(高跷虎獅)”2009年被列入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高跷虎獅舞,是有著300年曆史的傳統舞蹈,該舞以貓科動物獅虎獸原型而得名。由于當地習慣把獅虎獸讀虎獅,且踩著高跷而起舞,因而稱爲“高跷虎獅”。
傳說中,獅虎獸能驅魔降邪。因此每當新春佳節,當地民衆便跳起此舞,祈望新的一年合社吉祥平安。另者,爲營造濃烈氛圍,該舞充實武術表演。兩者合一,既有威猛、滑稽、憨態可掬的獅虎舞,又有剛勁有力的武術博擊;既有2米高舞蹈造型,又有圍成圓圈演武場面,形成引人入勝立體效果。由于它富有觀賞性,此舞除節慶表演外,也爲毗鄰鄉鎮及縣內外慶典提供服務,深受群衆喜愛。
4.九鳄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惠來九鳄舞”2007年被列入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九鳄舞是風格獨特的民間舞蹈,流傳于惠來縣。惠來昔年春秋二祭必舞九鳄,清道光以後,改在除夕、大年初一至元宵期間,此俗相沿至今。
相傳,唐朝韓愈來潮州做刺史,興學育人,發展生産,敢于抑制豪強,驅除惡鳄,功績卓著,後人非常敬仰。清雍正己卯年,惠來縣移建韓祠、韓塔于英內學宮兩側。年節拜祭韓文公時,必焚化紙錢和篾紮紙糊的“鳄魚”等冥品。有的兒童就拿起未燒化的鳄魚揮舞玩耍,從而形成“舞鳄”、“遊鳄燈”等活動,逐漸發展成九鳄舞。
九鳄舞的道具鳄燈,用竹篾紮成鳄頭魚身龍尾形,長136厘米,腹部木柄長約60厘米,外蒙絲紙或綢布,燈內有燭火(今以幹電池燈泡代替),揮舞不熄。九盞鳄燈由九名壯漢操縱表演,舞者頭紮英雄巾,身穿綠色武士服,腳穿草鞋,十分威武整齊。在鼓、钹、鑼伴奏下,風格剛健、活潑,色彩絢麗,場面壯觀。全舞由遊行亮相、打四角、對破、拍手圈、穿花、四翻、跳徑、跳龍門、結尾收行列等九套舞蹈動作組成,由操縱尾鳄演員指揮動作和隊形變換,每段舞構成一景,各有特色,表演衆鳄嬉戲、驕恣、作惡、被驅、忏悔、從善成正果等情節,表達人民勸惡從善的願望。
5.飄色(靖海景屏)(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飄色(靖海景屏)”2009年被列入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飄色相傳有200多年曆史。以天罡爲首的甲年遊美景,每小年舉辦一屆,意爲紀念惠來甲申年置縣之甲爲仁之說。漢揚雄《太玄斷》:“庚新金:甲斷仁也。”範望注:“庚義也,甲仁也。”葉子奇注:“庚屬金爲義,甲屬木爲仁。”甲取和諧仁德之意,祈望靖海以仁德天下,民人享仁德之恩。統治者仁、受治者也仁,兩者和諧共處。在籌辦惠來置縣300周年慶祝活動中,靖海藝人學習外籍師傅技巧,制作景屏參與慶祝活動。後每逢遊神賽會,或節慶、廟會等均保留此項目參遊,延續到新中國成立。由于特定曆史原因,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中斷10多年時間。改革開放後,該項目發揚光大,並加入很多現代技術設備,使景屏更加壯觀誘人、神秘驚險、美不勝收。
6.抛鑼(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抛鑼”2012年被列入廣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抛鑼”是惠來縣華湖鎮堡內村“小梨園”獨創的一項民間藝術,它源于清光緒初年,距今已有130多年曆史。
光緒初年,堡內村民因崇尚關羽仁義忠勇而在該村設“關帝君廟”。經簽示,于每年正月十五爲敬奉關聖帝君日,相應組建永久性“小梨園”大鑼鼓隊,以營造民間民俗活動氛圍。經過幾屆活動後,理事會覺得項目較單調,于是便大膽構思,創作“抛鑼”。它超越大鑼鼓固有表演形式,豐富表演活動內容,彰顯堡內村先人們敢于創新的藝術境界。由于它極具觀賞性,因而代代相傳。
7.竹溪樓日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竹溪樓日曆”2013年被列入廣東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竹溪樓日曆館1911年創辦于惠來縣隆江鎮新街,曆經四代傳承,距今已達百年曆史。其編撰日曆、農曆通書順應當地民風民俗,不僅方便群衆生産生活;還爲研究考證當地民俗、民事活動提供重要資料。
竹溪樓日館編印日曆,除具有一般日曆功能之外,還附有曆代傳承的擇日秘訣、知識、經驗,推算編印的吉凶擇日注釋,且具有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特點。
農曆通書系潮汕等地擇日避凶擇吉的工具書。當地民風淳樸、民心善良,民俗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且世代相傳;凡事祈求吉祥順利,逢嫁娶、建房、入宅、慶典等民事活動均需選擇吉日吉時。竹溪樓日館禀承先師傳授,曆經家族三代傳承(包括先師共四代),精心編印日曆、農曆通書,實用性強,在實際應用中被民間廣泛認可。其日曆、農曆通書流行于惠來及潮汕各地,還遠播福建部分地區及東南亞部分華僑地區,深受群衆歡迎。
8.打火醮(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打火醮”2018年被列入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打火醮”又稱“建醮”是惠來獨有的一項民間廟會活動。“醮”意爲設壇祭神,民間以每十年一次虔誠、隆重設清壇祭神的形式,祈求國泰民安,五谷豐登,生意興隆。它始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距今280年,1946年後中斷,2006年再度恢複。
清雍正十一年,惠來知縣裘曰菊,看到惠來民衆大都住茅房草屋,常鬧火災,認爲惠來背山面海,暴雨過後滴水無存,是爲“水清龍骨現”,屬火地。故在縣治東北角建文昌祠塔,祀“火德星君”崇拜“火神爺”;又因“丙屬火”,故倡議丙年建醮,以禳除災崇,但不久他離任,此事擱置。新任知縣楊宗秉繼裘曰菊的倡議,于乾隆元年丙辰年(1736年),十一月主持“建醮”。自此以後,每逢丙年十一月便擇日舉行盛大的“打火醮”活動,至1946年曾一度中斷,2006年在城隍廟理事會及民俗專家的重視下再度恢複。
9.鶴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鶴舞”2007年被列入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葵潭“鶴舞”是當地流傳久遠的民間舞蹈。鶴乃民間喜慶獻禮之物,有鶴立雞群、鶴發童顔、松鶴延壽乃瑞鶴兆豐年之說。每逢春節、元宵及喜慶之日,常活動于社區廣場、街頭等場地。其風格挺秀、色彩絢麗、剛健活潑,夜間演出尤爲壯觀,爲群衆所喜愛。
該舞的形成來源于當地一則民間傳說。相傳古代惠來有一鄉村屢受附近一邪法了得的魔王淩虐,鄉民苦不堪言。一仙人爲解救黎庶,用七天七夜時間與邪魔展開激烈搏鬥,最後戰而勝之。上帝爲表彰仙人壯舉和祝賀村民從此平安詳和,遂派七只白鶴口銜吉祥花朵,到仙人居住的山巒翩翩飛舞以示慶賀。爾後蘇氏家族以傳說作爲創作主題,形成“瑞鶴獻寶”群舞。在演出結束時,舞宮燈的演員站在圓圈隊形,七只白鶴高居其中,稱“七鶴歸岽”。
10.糕點制作工藝(隆江綠豆餅制作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糕點制作技藝(隆江綠豆餅制作技藝)” 2015年被列入廣東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隆江綠豆餅制作技藝始創于清康熙末年,距今二百八十多年。是一項聞名海內外的潮汕傳統餅食生産技藝。其生産的綠豆餅精巧美觀、通體金黃、油光閃亮,口感皮酥餡潤、清香爽滑。
11.中醫正骨療法(康甯堂骨傷療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中醫正骨療法(康甯堂骨傷療法)”2013年被列入廣東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康甯堂骨傷療法系家族傳承,至今有百年之余。它按患者骨折關節錯位部位,憑師傳醫術、民間驗方和臨床經驗,不需現代手術就能把骨折部位駁接,讓錯位部位矯正,敷上自制中草藥、藥膏或塗抹加醋藥末,最後用夾板固定,靠患者氣血通暢自然康複。在康複期還需用中草藥煎成湯藥和酒送服,以加速消炎、加快受傷部位愈合到完全康複,讓受傷部位康健如初。
12.中醫正骨療法(蔡氏中醫正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中醫正骨療法(蔡氏中醫正骨)”2015年被列入廣東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蔡氏中醫正骨是岐石鎮坑仔村蔡炎燈家族祖傳的一項純中醫治療骨傷的民間技法和秘方,曆經五代及家族三代傳承,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在治療中醫生根據患者骨骼脫位、骨折的部位,不采用外科手術,憑經驗將其複位、駁接;然後敷上自制純中草藥研末調制而成的藥膏或塗上藥醋,並用獨自研創竹片夾板固定好受傷部位;在療程內服用中草藥煎成的湯藥或自制的藥酒以加快受傷部位的愈合和複原,從而達到理想治療效果,使患者受傷部位康複如初。
八、惠來特色美食
惠來縣是海濱之城、魚米之鄉,域內美食不勝枚舉。近年來,爲認真落實中央、省、市、縣關于加快旅遊業發展的部署和要求,充分挖掘和梳理惠來優秀文化、旅遊資源,打造惠來文化旅遊新品牌,打響“惠來美食”名片,助推文旅産業和縣域經濟發展。經縣委縣政府同意,于2020年組織舉辦了“惠來十大傳統名小食”評選活動,並最終確定了“隆江豬腳”“隆江綠豆餅”“靖海豆(米咠)”“惠來魚丸(魚面、魚酵、魚餅)”“惠來蝦棗”“塘田卷章”“周田豆幹”“鴨脖子糖”“老郵電甜湯”“冬節繭”。
九、惠來特色農副産品
惠來地處廣東省揭陽市西南部沿海,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自然資源豐富,是粵東地區荔枝、鳳梨、鮑魚等農産品、海産品種養殖面積最大的縣。近年來,惠來縣委縣政府緊抓特色農副産品,推進鄉村振興,先後舉辦了“首屆中國惠來鮑魚國際網絡節暨惠來名特優新農産品雲展會”和“‘惠來五寶’國際網絡節+雲展會”等活動,大力推進我縣特色農副産品,惠來五寶分別是:鮑魚、鳳梨、荔枝、隆江豬腳、魚丸。惠來鮑魚是全國優質鮑魚的著名産地,也是廣東最大的鮑魚産區,享有“南有惠來鮑”的美稱,目前,全縣現有鮑魚養殖場約170多家,養殖水體約128萬立方米,年産成品鮑400多萬斤,産苗約40多億粒,年産值約16億元;“惠來鳳梨”原産于南美洲,目前種植面積約6萬畝,年産量近10萬噸,年産值達5億元。僅惠來縣葵潭鎮種植鳳梨面積就超過3.5萬畝,尤其以“高山生態鳳梨”久負盛名,2015年9月葵潭鎮被國家農業部評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荔枝種植面積約17.36萬畝,是粵東地區種植面積最大的縣,種植的品種有40多個,同時也是國家荔枝産業技術體系示範縣。此外,彈嫩糯香的隆江豬腳、爽脆味鮮的惠來魚丸,都是大街小巷常見的地道美食,大受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美食愛好者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