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左宗棠和李鴻章都是晚清最重要的大臣,一個因收複新疆廣受贊譽,一個因多次代表清廷簽訂賣國條約受盡責罵。梁啓超曾這樣評價李鴻章:“李鴻章必爲數千年中國曆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爲十九世紀世界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
由于李鴻章爭議極大,今天以左宗棠作爲對比,選擇兩人金錢觀的角度。相信大家看完對比後,就知道李鴻章被罵不冤枉。李鴻章的子孫大都在海外,還出現了三個億萬富翁。李鴻章家族擁有巨額財富,這點已經成爲共識。洋務運動期間,李鴻章利用官辦企業攫取了巨額財富,“歲用正款以數百萬計,其中浮支冒領供揮霍者不少,肥私橐者尤多。”
李鴻章究竟有多少財富,我們難以測算,但是“宰相合肥天下瘦”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當時所有企業的總辦、督辦、協辦等人,都是李鴻章挑選的親信來擔任。換句話來說,這些企業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李鴻章。
梁啓超保守估計,“大約數百萬金之産業,意中事也。”梁啓超還是小看了李鴻章,容闳就是說過,“(李鴻章)家資踰千萬,其弟兄子銀私財又千余萬。” 容闳是中國近代史上首位留學美國的學生,曾參與上海江南機器制造總局,還曾組織第一批官方赴美留學生,他對李鴻章比較了解,所言可信度很大。
李鴻章家財萬貫,可左宗棠就寒酸了。左宗棠去世時,給兒子分遺産,四個人每人僅5000兩。有點大家需要注意,就是清朝從雍正年間開始,對官員施行養廉金制度,官員能獲得遠超過俸祿的合法收入。以左宗棠的官銜,一年能獲得幾萬兩養廉金是很簡單的一件事。
如果左宗棠稍微節儉點,他遺産至少有數十萬兩白銀,根本不可能寒酸到遺産只有2萬兩白銀。那麽,左宗棠那麽多銀子去了哪裏?一句話,他捐了出去。與李鴻章做法截然不同的是,左宗棠對金錢看得很淡。
左宗棠68歲時,就給子女立下遺囑,裏面一條就反映了他的金錢觀,“我廉金不以肥家,有余辄隨手散去,爾輩宜早自爲謀。”左宗棠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把養廉金都捐給了廣大貧窮老百姓。
比如光緒三年(1877年),山西、河南等地爆發百年一遇的幹旱,左宗棠一次性就捐了1萬兩白銀。捐款時一擲千金,自己生活卻無比樸素,“自入軍以來,非宴客不用海菜,窮冬猶衣缊袍。”不僅如此,左宗棠對子女要求非常高,要求他們決不能鋪張浪費,要靠自己能力,而非父母的幫助。
除了捐款給窮人外,左宗棠還把養廉金充當了軍費。左宗棠在家書中寫道:“念家中拮據,未嘗不思多寄,然時局方艱,軍中欠饷七個月有奇,吾不忍多寄也。爾曹年少無能,正宜多曆艱辛,練成財器,境遇以清苦淡泊爲妙,不在多錢也。”毫無疑問,左宗棠真正做到了胸懷天下,他受到人們的無比尊敬,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