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國家最新提出的、最基本的發展戰略。
這個戰略在今年5月舉行的“兩會”上首次提出,6月“正式亮相”,7月末被寫入政治局會議通稿、並被全面闡述。
短短4個月裏,國家已經全面行動起來,舉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座談會、出台了一連串的新政,爲“國內大循環時代”接生。
值得關注的事件和政策有:
一、中央在7月、8月、9月連續舉行了三場最高規格的座談會,分別是企業家座談會、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科學家座談會。短時間裏,舉行如此密集的座談會比較罕見,顯示我們正處于“重大戰略轉換期”。三場座談會傳遞的主要信號有:
1、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從長遠看,經濟全球化仍是曆史潮流;我們要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
2、中國將繼續深化改革、推進全方位的開放;要實施好民法典和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平等保護國有、民營、外資等各種所有制企業産權和自主經營權。
3、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4、把教育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加強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建設
二、北京要建自貿區!
9月4日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國家宣布:將支持北京設立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爲主要特征的自由貿易試驗區。
雖然這只是中國第19個自貿區,但卻是第一個以“服務貿易”爲主的自貿區。這意味著兩大變化:
第一,北京非常罕見地站在全國開放的前沿,這在新中國的曆史上還是第一次;
第二,北京的經濟中心功能再次被喚醒。
其目的至少有兩個:一是帶動全國改革開放;二是北京親自出馬,平衡日益加大的南北差距。
三、推進出口轉內銷。
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出口産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提出: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支持出口産品轉內銷,幫助外貿企業纾困,確保産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四、爲節約糧食立法。
8月,領導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爲”做批示,隨後全國人大宣布“開展制止餐飲浪費專項立法”。與此同時,農村抓緊清理閑置宅基地。這些舉措,都跟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有密切關聯。
五、全面強化耕地保護。
9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爲的通知”,要求嚴禁違規占用耕地綠化造林、嚴禁超標准建設綠色通道、嚴禁違規占用耕地挖湖造景、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擴大自然保護地、嚴禁違規占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等。這跟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密切相關。
六、加強現代流通體系建設。
9月9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研究了“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和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問題”。提出: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硬件和軟件建設,培育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爲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七、邀請5個國家,共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
8月24日,中國在“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議上”對東盟10國裏,跟中國距離最近的5個國家——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和緬甸提出,共同建設中國和新加坡最早提倡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這其實是一條西側通過中國中西部連接歐洲,東側通過中國西南穿過中南半島連接新加坡的“貿易新通道”。這個通道可以繞過印度洋,它在“國內大循環時代”的戰略意義顯然是巨大。
八、加大對民企的市場開放。
9月1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進一步爲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帶動擴大就業。持續放寬市場准入,推動油氣基礎設施向各種所有制企業公平開放;支持民企參與重大鐵路項目建設和客貨站場開發經營;推動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進一步向民企開放;允許中小民企聯合參與工業用地招拍挂;鼓勵各地建立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分擔機制。
這一系列密集的新政,將給中國未來的發展帶來哪些影響?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1、國家將著手縮小“南北”和“東西”的經濟差距,全面提升西部戰略地位。
如果以西安爲坐標原點,用經線和緯線把中國版圖分爲四份,你會發現:東南地區在中國經濟、人口中的占比越來越高。這種“一邊倒”的增長方式,對未來的發展和國家安全不利。
北京突然親自上陣,站到了對外開放的最前線,並再次強化其經濟中心的功能,有利于平衡南北關系。僅僅依靠天津、雄安新區,顯然無法帶動華北、乃至整個北方的發展,必須北京親自出馬。
北京目前彙聚的資金總量相當于2個深圳、3個廣州、5.3個天津。北京定位的新變化,耐人尋味。
此外,西部的戰略地位在全面提升。
要知道,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聯合構建的“戰略菱形”(印太戰略),是想從太平洋和印度洋兩面封鎖中國。而中國通過西部聯通中亞(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就可以到達中東,並可以聯絡歐洲。這不僅是一條物資通道,還是能源通道、糧食通道,沿線很多國家跟中國關系密切,所以相對安全。這意味著,中國將在構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過程中,全面提升中西部的戰略地位。
2、交通、物流在“內部大循環”裏占有重要地位,不僅方便軍隊調動,還方便物資、産業鏈的調動,是重要的投資熱點。
大基建、新基建在穩增長、保就業中具有特殊作用,未來國家還會在“鐵公雞”以及5G和物流智能化上加大投資力度。其中重慶、成都、烏魯木齊等一大批中西部城市的地位會獲得提升。
3、“陸權複興”全面提速,東部“純港口城市”地位會下滑。
幾年前,我曾率先提出了“陸權複興”的概念。
當時依據的理由就是: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終結、營商成本的提高,以及西方對貿易逆差越來越重視,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會有所下降,原料和制成品的進出將減少,中國在全球10大港口裏占據7到8個,很明顯是見頂了。
未來,隨著高鐵網絡的建成、內需的擴大,內地傳統的陸路交通中心(以省會城市)將全面複興,沿海純港口城市將衰落。
這個看法,顯然跟最近出台的“國內大循環戰略”不謀而合。
但請注意,不是東南沿海整體要衰落了,這個可能性非常小。只是說那些純港口城市,産業沒有轉型升級的城市會衰落。
深圳、上海、廣州、蘇州、廈門、甯波、青島等城市,在港口以外形成了豐富的産業體系,企業在資金、技術、標准、品牌上有優勢,一旦“出口轉內銷”,仍然可以迅速占據市場。這些城市人口、資金增長迅猛,未來值得看好。
但那些純港口的城市,沒有在物流之外形成顯著競爭力的城市,就可能面臨衰落的風險。
4、中西部的新機會,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市,不可能全面鋪開。
在“國內大循環時代”,國家越來越重視中西部,是否意味著中西部機會全面到來。我的看法是,未必。
畢竟人口和資金仍然向東南沿海集中,中西部只有核心城市、城市群才有競爭力和更多的機會。這些機會主要集中在高級別城市裏,很難向普通的三四線城市擴散。
如果列一份值得關注的城市名單,也不過是重慶、成都、西安、武漢、鄭州、長沙、南甯、貴陽、昆明、蘭州、烏魯木齊、銀川、西甯等城市而已。
有人悲觀地認爲,未來東南沿海城市比較危險。回顧一下1949年到1979年的曆史,你就會發現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風險。
強調“國內大循環爲主”,並不是要閉關鎖國,更不是要搞冷戰、甚至打仗。
而是要進一步做大做強國內市場,增加中國市場對全球的吸引力,最終通過“市場互換”,在逆風中推進“全球化”。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做最壞打算,防止出現極端情況,做到有備無患。但對于世界的未來,還是要保持樂觀,並向著樂觀的方向努力。
改革開放的前一個40年,是一個邏輯(順風行船);未來10到20年,甚至40年,又是一個邏輯(逆風行船)。
看懂這一點,對我們未來的投資至關重要。
最後談談今天的股市。
今天上證指數出人意料地大漲了67點(2%),重上3330點。這跟最近幾天中美關系的緩和、人民幣的升值有關,也跟市場信心轉強有關。資金充裕,又沒有地方去,A股下跌空間有限。展望未來,今年年底和明年年末重上4000點可能性比較大。但需要耗過大選(11月3日)前這段不確定的日子。
最近常有讀者問:到底是特朗普上台對A股有利,還是拜登有利?其實他們的政策差別不會太大,只是特朗普出招更亂、更急,拜登更緩、但更有力。所以,兩者的影響很難說。但有一點是肯定是:趕快結束大選,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漲幅居前的是保險、證券、地産、煤炭、建材、銀行等,都是前期漲幅比較小的。但這些板塊對指數拉動比較明顯,能否持續尚有待觀察。但成交是放量的,陽線是光頭的,都顯示市場比較強。
由于距離美國大選投票日還有1個半月,所以不建議大家重倉。
本文源自劉曉博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