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前駐美大使加藤良三發表了一篇名爲《具有真正實效的同盟本質》的文章,其內容對日美關系,日中關系,中美“冷戰”長期化的環境下日本應該奉行的外交政策等問題作了討論,並提出了:“日美關系先于日中關系,日本應當在日美同盟中扮演一個更積極的角色”的看法。
比如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傳統的政策與輿論都寄希望于美國的支持,甚至是出于《日本安保條約》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實施軍事行動保護日本,而加藤良三則強調日本現在應該考慮在釣魚島問題上能爲美國做什麽。
他還說:美國將中國作爲其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這對于日本來說是一件好事。
如果中美之間爆發戰爭,日本近乎會淪爲解放軍東風導彈的靶場,也就是中國戰略打擊力量的首選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官員竟然還爲中美對抗的現狀沾沾自喜認爲這是日本的機會,認爲日本可以從中美對抗中謀求利益;加藤良三的這篇文章,實際上也代表了現在的日本政界的外交戰略:即努力通過中美“冷戰”長期化中日本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尋求其國家正常化。
而日本具體在國家正常化這個目標中的手段,則是在美日同盟中扮演一個越來越積極的角色,也就是在政治,經濟,軍事領域與中國對抗,這樣可以在不觸發美國的反對的情況下完成擴軍與産業鏈建設升級等目標。
日本雖然是戰敗國,現在的政治地位偏低與國家實力嚴重不匹配,但日本確實是除開中美以外在亞太地區政治影響力最強的國家,因爲日本擁有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還是美國的走卒,能夠通過此發揮一定的政治影響力,而且同樣作爲域內國家,日本在推動亞太地區的國際合作上,也擁有一定的便利性。
在經濟上,日本與中國在産業鏈位置上具有一定的重疊性,整體上講日本在國際産業鏈中的位置略微比中國更靠近上遊,實際上在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中國位置的,這對于亞太地區的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即意味著其他國家可以依靠與日本的經貿合作來推動本國經濟發展。
現在像菲律賓,新加坡那些東南亞國家來說,他們實際上處于一種經濟發展依賴中國,政治與國家安全被西方控制的局面;如果說日本經濟能夠給予投資者信心,那麽他們的經濟發展也可以一定程度依賴日本,更重要的是與日本的合作不會受到來自美國的政治壓力。
軍事上講,現在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優勢已經不複存在,面對解放軍完善的戰略打擊體系,第一島鏈的美軍基地在戰時基本不具備生存能力,美軍的軍事行動只能基于第二島鏈爲基礎展開,這幾乎相當于放棄了對西太的控制權,所以美國近年來一直沒有放棄在西太重新建立優勢的嘗試。
而在這樣的戰略下,日本強軍對于美國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日本還是亞太域內國家本身就有在政治上與中國分庭抗禮的能力的情況下,日本強軍對于美國建設亞太版北約而言意義非常重大。
日本前外交官員的此番發言,是對我們過去的中日外交政策的一個警告:由于日本現在仍然處于半殖民地的狀態,在中美關系日益緊張的局面下中國是斷然不可能依靠善意的外交態度換來日本支持的,因爲在中國的力量足夠瓦解一切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反華同盟之前,日本都將從與中國的對抗中獲利。
在中國的力量發展到足以摧毀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控制權之前,哪怕戰時日本會被打得很慘,但對于日本政客而言那終究不是什麽代價;反正也不會是他們上戰場,對于政客們自身的利益而言,反華的利益無論如何是大于親華的!
更要警惕的是,在這個中美對抗的大環境下,日本會尋求在政治與經濟上與中國分庭抗禮,爭奪在亞太國家間的主導地位,這對于中國來說是絕對不可接受的;中國不反對日本推動國家正常化進程,但絕不是說中國可以放任日本靠反華發家致富。
而且,中國必須讓日本意識到,積極反華最終必然破壞雙邊關系,日美關系與日中關系,到底哪一個優先不是我們說了算,但日美關系優先的代價,必須足夠沉重,才能迫使日本做出審慎的決定。否則這樣一個GDP約爲中國40%,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會成爲中國的一個巨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