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王烨捷
日前,在第二屆全球人工智能大會上,以“人工智能主力教育現代化”爲主題的論壇首次亮相便吸引了上千名觀衆前來參加。會上,教育專家們拿出行業內最前沿的“見聞”與公衆分享,描述了一出遠在天邊由近在眼前的“未來教育”模樣。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張民選長期研究基礎教育,曾參與制定了上海各類教育改革政策。他特別看好“AI賦能學校”,“在教育的方式和空間上,都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改變。”
張民選用6個“any”來概括人工智能給教育帶來的改變,“AI來了以後,學習這件事,變成了for any person,in any time,at any place, for any class, at any level, in any pace都可以進行的事兒了。”這是2014年時張民選就看到的“未來”——任何學習程度的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以隨意選取上任何一門課程。而這些課程的節奏,也可以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程度而進行,“AI將打破我們學校的圍牆,讓我們的教育走向方方面面,爲所有人都提供。”
上海市徐彙中學是上海較早使用AI技術上課的學校之一。在這所學校,孩子們戴上MR眼鏡就能在地理課上真實地感受到九大行星的運行;生物課上,可以看到血液具體在心髒裏是如何流通的。
“孩子的動手實踐機會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我們還可以在一節課裏把生物、地理等幾門課程要教的內容合起來講解。”徐彙中學校長曾憲一說,AI技術的引入,增強了學生的學能和學校講課的效能,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們做一些創新研究,“這是以往我們很難做到的。”
這所學校目前開設了機器人火星車、水下機器人、小衛星、5G、MR等10個人工智能課程,六年級和高一年級全部開設了編程課。
曾憲一說,過去的學科教學總是“面向過去”,老專家們制定了什麽學習內容大家就學習什麽,而人工智能把學校教育帶向了“未來”,“最關鍵的是人工智能給我們創新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上海市闵行區教育局局長恽敏霞看到的遠不止是這些,闵行區教育局當前正在利用人工智能讓“每個孩子以最低的投入獲得最高效的學習”。
闵行區在創建智慧教育示範區的過程中,利用人工智能對每個學習者的特性、興趣、專場、短板等進行了一系列的畫像,以幫助老師更好地優化教學,能夠對學生進行一些畫像,讓我們每個教師在輔助孩子成長過程中更有針對性,“我們不斷地跟專業的公司進行討論,討論管理、教學,爲學習者提供更加回歸本源的環境。”
區教育局把教育教學的流程進行了方方面面的細化,“把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能留下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智能型反饋,再進一步進行研究。”
張民選透露,以PISA測試爲例,上海學生在PISA測試中數學、閱讀、科學都被認爲是“世界一流”,但在“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和學生運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問題的方面,上海學生就體現出差距了。
“2012年PISA測試中有一個選項,不同的國家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參加。閱讀、數學、科學是規定動作,每個國家都要參加,這些我們都是第一;但在“計算機條件下進行問題解決”這個只有部分國家選擇的可選動作上面,我們就不是第一名了。”張民選看到的一個深層問題是,在這個項目上,閱讀、數學、科學都能拿世界第一的上海學生,拼不過韓國、新加坡、荷蘭,不僅如此,上海學生在這方面的“負向能力”甚至是全世界前十中最大的,“理論上來說,如果閱讀、數學、科學都很強,你在計算機條件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會差,不可能會有那麽大的差距。”
張民選說,2013年至今,上海教育系統一直在爲此努力,“我們發現,我們的教師去用計算機技術讓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比較差。”他認爲,AI賦能學校要走的路還很長,“既要讓更多學生受到因材施教的教育,又需要我們的學校、老師、企業一起去做精准的、基于大數據的分析研究,包括對人的情緒和認知的研究。”張民選說,投送資料是信息技術很容易做到的事,而要精准地去分析每個人,分析他的過去、預測他的未來將非常困難,“但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事業。”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