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9日,“行走中國·2019海外華文媒體美麗四川行”20余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一行走進南充,用鏡頭、筆觸記錄南充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感受南充城市溫度,領略南充山水、人文曆史、民俗風情。
A 泛舟嘉陵江 璀璨夜景讓人感懷
美麗的南充夜色,美在嘉陵江兩岸。10月17日晚,海外華文媒體代表一行在南充港登上遊輪,開啓了夜航嘉陵江的旅程。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印象嘉陵江,山水南充城”……只見夜幕下兩岸一座座高大的樓宇,身穿“禮服”熠熠生輝。光在城市流淌,建築仿佛有了靈動的生命。清澈的嘉陵江水被燈光烘托,呈現出秀美的身姿,城市昂揚的思緒,隨著美景的延伸綻放……
“城市的燈光已不再局限于照明功能,它們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成爲一種文化符號,或現代時尚或沉穩厚重,這些絢爛多姿的燈光,代表著一座城市的風格。”《日本關西華文時報》副總編輯蒙令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沒有想到來到南充能看到國際大都市一般的輝煌景象,“真的很美!美得讓人驚豔!”
“南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俄羅斯金磚電視台副總裁王睿反複強調“翻天覆地”。他說,自己在五十年前到過南充,但現在的南充和印象中的南充完全不一樣了。嘉陵江兩岸的高樓大廈,璀璨的夜景,讓人流連忘返,“這裏已經變成更大更美的城市了”。
來自加拿大《華僑時報》的顧問林子英一邊欣賞嘉陵江景致,一邊拍視頻發“朋友圈”。“確實太精美了、太震撼了,我一定要爲美麗嘉陵江夜遊賦詩一首。”林子英說,燈光秀夜景讓南充成爲嘉陵江畔一顆璀璨的明珠,活力四射、魅力迸發。
在光影浮動、璀璨燈火的嘉陵江畔,在流光溢彩的果城夜色裏,來自海外的媒體人舉目四望,大家紛紛表示要通過文字和鏡頭,向全世界展示南充的發展變化和和對外開放成果,進一步提升南充在海內外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南充璀璨迷人的夜景,遠不只沿江兩岸的燈光秀。春節期間,“印象嘉陵江”濕地公園成遊客熱門“打卡地”。走上浮橋,可見嘉陵江水碧波蕩漾、水鳥歡躍。進入公園,映入眼簾的是畫一般的美景,鮮花盛開、流水潺潺,遊客沿著小徑散步,觀園林美景、聞水鳥歡歌。夜間,公園裏流光溢彩,燦若星河的夜景讓人陶醉。
南充是西晉著名史學家、《三國志》作者陳壽的故鄉,也是三國文化的發源地。爲紀念陳壽,1990年南充市在風景秀麗的玉屏山上重建了氣勢恢弘的萬卷樓。20多年過去,萬卷樓早已成爲世人研究三國文化、傳播三國文化、尋訪《三國志》源頭的勝地。如今,南充提出打造全省文化旅遊副中心,作爲南充文化地標,萬卷樓更成爲“曆史名城·三國文化”的一張重要名片。10月18月上午,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走進西山風景區,登上萬卷樓參觀,深入了解陳壽生平事迹,感受南充厚重的三國文化。
“萬萬沒想到,原來‘三國源’就在南充,我真是太幸運了!”大洋洲(衛視)中文台台長路易斯·彭告訴記者,他知道的三國故事大多來自電視劇,對三國文化只有一個粗淺的認識,通過參觀學習讓自己進一步補齊了三國文化的曆史知識。“回去以後,我們會完整地把三國曆史呈現給西方,讓更多的人了解三國文化。”路易斯·彭說,大洋洲(衛視)中文台總部設立在新加坡,該台將做一期三國文化的專題,趁“中新旅遊年”將南充的文化,包括三國文化推廣出去。
登上257級台階,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走進了重檐樓閣的萬卷樓。在萬卷樓庭院中央,陳壽青銅塑像手抱竹筒,神韻飛揚,形態逼真。大家紛紛合影留念。
“我是蒼溪人,南充也算我的家鄉,今天的參觀學習讓我對家鄉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來自俄羅斯金磚電視台的王睿,祖籍廣元蒼溪,于上世紀80年代前往俄羅斯,當他登上萬卷樓時,立即被庭院中央高5米、重1噸的陳壽青銅塑像那逼真的形態、飛揚的神韻所吸引。
隨後,大家參觀了萬卷樓的三個展館,這裏分別陳列著各種版本的《三國志》以及大量的文字、圖畫、表格、照片、實物等資料,詳細介紹了陳壽的坎坷經曆、著書史實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陳壽講好了三國故事、講好了三國文化,我們應向陳壽學習、以陳壽爲榜樣,講好中國故事、傳承好中國文化。”王睿說,文化是一個地方的底蘊,南充應發揚陳壽精神,講好南充故事、傳承好南充文化,“通過認真學習陳列的史料、實物,自己完全贊同三國文化起源于南充,希望家鄉能打好這張文化牌,讓三國文化享譽世界。”
“萬卷樓高千載煙塵今仍在,一書聲遠三國氣象墨猶新。”香港東盟衛視台長劉海江在萬卷樓前有感而發,作下一對楹聯。“南充的三國文化資源豐富,有著寶貴的文化旅遊資源,我們華文媒體一定積極地在海外宣傳,吸引更多的海外遊客來到南充。”劉海江如是說。
B 多元文化交融 山水之城魅力無限
松柏蒼翠,綠樹環繞,琳琅山下,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掩映其中。當天下午,海外華文媒體代表一行走進儀隴朱德故裏景區,追尋紅色記憶,感受紅色文化。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海外華文媒體代表一行進入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整個紀念館圍繞毛主席的祝詞“人民的光榮”,分爲苦悶中的求索、紅軍總司令、長征中的堅定意志等九個部分,展示朱德波瀾壯闊的一生。看著館內展出的一件件物品,在詳細聽取講解後,媒體代表對朱德的革命生涯及其戰友情、親友情、鄉情、人民情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紀念館前廣場上的朱德漢白玉雕像,讓人肅然起敬。媒體代表一行面對雕像,深深鞠躬,以示敬意,並留下合影。
今年1至9月,朱德故裏景區接待遊客總數達268萬人次,其中10月份以來,平均每天接待遊客達5000人次。
參觀結束後,塞爾維亞華僑華人資訊負責人秦宏凱感觸頗深。“朱德元帥的一封家書讓我很受感動,他堅定的理想信念讓我深受啓發。”秦宏凱說,四川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希望此次采風采訪活動可以將紅色文化基因傳承下去。
“朱德故裏景區是一個很好的紅色文化傳承和教育基地。”台灣《南華報》董事長兼社長賴連金表示,今天,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需要大家居安思危、憶苦思甜,學習革命先烈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共愛一個國共愛一個家,振興中華民族。
阆中南津關古鎮位于全國曆史文化名城阆中市嘉陵江南岸,與阆中古城隔江相望,古色古香,充滿詩情畫意,是阆中古城的重要渡口,建築風格爲與古城相協調的川北民居。古街依山而建,街道以石階層層而上,古、雅、幽、深,形成與阆中古城交相輝映的靓麗景觀。這裏自古就是商賈雲集、物貿繁盛的水陸要塞,水路橫貫南北,上通廣元、南下重慶,可通上海,是連接古城和江南的一條必經之路。
當晚8時許,海外華文媒體代表一行抵達南津關古鎮,觀看了大型移動實景演出《阆苑仙境》。“張飛迎客”講述三國名將張飛鎮守阆中七年,桓侯廟譽滿神州,鼓聲雷鳴,響徹雲天。演出中,張飛將軍從曆史中“複活”,訴說著阆苑盛世,傾情迎接八方賓客……由13個部分串聯而成的《阆苑仙境》,曆時1小時,以阆中千年民俗民風爲源,阆中古城爲背景,南津關古鎮和嘉陵江爲舞台,在曲曲折折的南津關古鎮街道中,以一步一景一歌舞的表演形式,向觀衆娓娓道來古城曆經千年歲月所留下的動人故事。移動的舞台、流動的觀衆、夢幻的場景,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的演出,讓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們感到驚豔。
“《阆苑仙境》以其富有獨特美感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全新的視覺感受,帶領我們穿越千年,看到了阆中古城的前世今生,了解了阆中文化的厚重和多元,不虛此行。”美國《華盛頓中文郵報》社長金浩靜說。
阆中,曾爲古巴國國都,自秦惠文王置阆中縣起,已有2300多年的曆史,三國名將張飛曾在此鎮守7年,明末清初曾爲四川省會。阆中是“中國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古城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唐宋格局、明清風貌,被專家譽爲“中國古建築的實物寶庫”。
10月19日上午,海外華文媒體代表一行來到阆中古城。巍峨的城牆、古樸深遠的石板街道、曆史久遠的古建築、民居門前高挂的紅燈籠、高聳的城樓、書香四溢的古城街巷……仿佛都在訴說著久遠的曆史,成爲海外華文媒體代表鏡頭中所聚焦的內容。
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是爲紀念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而建。張飛曾爲巴西(今四川阆中)太守,領軍駐守阆中七年。張飛死後谥號爲桓侯,葬于阆中,鄉人慕其忠勇,于其墓前建阙立廟,以禮祀之。當天,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們走進張飛廟,實地領略這位蜀漢名將的風采。
在張飛廟一處題寫有“義”字的照壁前,大洋洲(衛視)中文台台長路易斯·彭挺直身板,兩肘彎圓外撐,擺出一副武將的姿態留影。
“今天的參訪中,我對這個‘義’字的感觸很深,‘義’應該是我們人生的座右銘。”路易斯·彭爲張飛的好漢形象點贊,他說,剛強、義氣這些良好的品質都值得現在的孩子學習,“學校可以多開設一些課外文化課堂,讓年輕一代實地感知三國的曆史文化。”
踏入雲霧缭繞、若隱若現的鳌山聖境景區,仿若來到仙境。登上最佳觀景台,可俯瞰古城全貌,觀阆苑仙境、品仙道文化、感天地靈氣。
阆中之行結束後,埃及《中國周報》副社長朱新娥戀戀不舍。“我們每年都在過春節,卻不了解春節的起源。此次來到阆中才知道,春節文化起源于阆中,是阆中古天文學家落下闳創《太初曆》恒定春節。我們全世界的華人都應該感謝春節老人落下闳,因爲有他,才會有我們輝煌燦爛的春節文化,讓所有華人有了對吉祥團圓的期盼。”朱新娥從阆中古城的春節文化、三國文化、醋文化、科舉文化,講述到阆中古城“人車分流”的管理制度,“阆中古城給我的感覺跟其他古城不一樣,因爲它的古樸,來到這裏心情都會感到放松。”朱新娥笑道,接下來,她打算寫一篇能夠“匹配”阆中美景的文章,在海外推薦阆中古城。
C訪企業看發展助推南充大城崛起
此次,除了探訪南充的文旅景點和項目外,海外華文媒體代表一行還來到了四川依格爾紡織品有限公司內的中國綢都絲綢博物館,探尋曆史悠久的南充絲綢文化,關注我市的産業發展情況。
在中國綢都絲綢博物館內收集、整理、複制了從古至今從栽桑養蠶到絲綢織造等方面的器具和實物。在一台大型束綜蜀錦花樓提花織機旁邊,是仿古複制的中國從古到今的腳踏缫絲機、雲錦提織機等。
美國《明州華人世界》主編鄧晴親自操作傳統織錦機進行了體驗,感受傳統織錦工藝的魅力。
“南充是西部地區唯一一個獲得‘中國綢都’稱號的城市。爲了進一步展示南充絲綢文化發展曆程與厚重的文化底蘊,我們建設了這座絲綢博物館,並于2015年4月由中國絲綢協會正式授牌。”四川依格爾紡織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是世界絲綢的發源地,四川是中國絲綢的發源地,南充是四川絲綢的發源地,也被授予了“絲綢源點”。
“提到絲綢很多人都會想到蘇杭一帶,但是今天來到綢都博物館,才知道南充的絲綢也有著3000年的曆史。”日本《關西華文時報》副總編輯蒙令華一邊參觀博物館,一邊豎起大拇指稱贊。
在參觀完絲綢博物館後,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們又詳細了解了四川依格爾紡織品有限公司發展現狀。當前,該企業正在加快轉型發展,生産的高檔真絲床上用品、真絲服裝已出口歐美,爲多個國際一線奢侈品提供原料。去年,企業的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該企業堅持創新走“工業+旅遊”的發展模式,自2015年建成開放以來,絲綢博物館累計接待遊客超50萬人次,實現銷售收入8000萬元。
南充各縣(市、區)、各絲綢龍頭企業正在探索“絲綢文化+絲綢工業”模式,大力發展絲綢旅遊。目前,相關絲綢企業已建成中國桑茶之鄉文化館、中國蠶絲被之鄉文化展示館、中國蜀繪文化博物館。專營蠶絲被的南充銀海絲綢有限公司,正在將一間倉庫改建成一個絲綢文化展示廳。
2016年,南充決定實施“155發展戰略”,將絲紡服裝産業作爲帶動南充經濟發展的五大支柱産業之一,用5至10年時間培育壯大絲紡服裝千億産業集群,建設中國西部最大的蠶桑綜合開發利用基地、絲紡服裝生産研發基地、絲紡服裝産品集散中心和中國蠶桑絲綢文化旅遊名城(即“兩基地、一中心、一名城”)。南充近期目標是:力爭到2023年,絲紡服裝産業産值突破800億元。
南充絲紡服裝産業涵蓋了絲綢、棉紡織、服裝、鞋類、化纖及其他(含産業用紡織品)五大類,並且絲綢旅遊日益紅火,以桑枝、桑葉、桑葚爲原料的新産品開發已初戰告捷。
目前,南充初步形成依格爾紡織、嘉美印染、六合等爲龍頭的産業集群,擁有規上企業96戶,擁有缫絲、紡紗、織造、染整到服裝服飾、家居用品等相對完整的制造體系,初步建成高坪都京絲紡服裝工業園、嘉陵工業集中區絲紡服裝産業園和儀隴光華制鞋産業園等3個專業園區。2018年,南充蠶桑絲紡服裝及相關絲綢文化旅遊實現銷售收入450億元,同比增長13.1%。
采訪中得知南充不僅絲綢文化悠久,絲綢産業也在由傳統産業向現代化産業加快轉型,這一話題引起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們的濃厚興趣。“南充的絲綢産業有自己的獨特優勢,應注重加強品牌建設,可由地方政府與企業通力合作,打造獨有的南充絲綢品牌,使其成爲地理性標志産品,同時加強提升産品的設計感,這樣才能提高産品附加值。不僅僅是做原料供應,更要做高端産品,才能讓絲綢産業走得更長遠。”蒙令華說。
南充是國內CNG/LNG等清潔能源整車和發動機産品發源地,也是我省唯一具備生産柴油、LNG、純電動、增程式、氫燃料、甲醇等多種動力路線商用車的城市。近年來,南充緊緊圍繞“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戰略目標,大力實施“155發展戰略”,全力打造汽車汽配千億産業集群,推動汽車汽配産業強勢崛起和高質量發展。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一行還來到位于嘉陵工業集中區的新能源汽車産業園集中采訪。在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車項目一期的總裝車間裏看到,現代化的生産設備,忙碌的工人正有序進行生産流程操作。一輛輛新能源汽車在生産線上“誕生”。
吉利一期項目生産經營“成績單”亮眼。“訂單源源不斷。僅1至7月,銷售整車4571台。”吉利南充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吉利汽車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持續發力。4月26日,全球首款M100甲醇重卡在南充研發生産基地下線。
當前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車項目二期正加快建設。該項目于2018年5月開工建設,占地650畝,計劃投資68億元,建設年産50萬台新能源商用車動力總成(20萬台甲醇發動機、30萬台增程式動力總成)、1萬台清潔能源客車生産基地,預計今年底建成投産。待二期項目全面建成後,年産值將超300億元,帶動就業2萬人。屆時,吉利汽車將成爲南充汽車汽配産業“領頭羊”,助力南充形成汽車汽配千億産業集群。
“走進車間,看到所有的生産設備和生産線都非常現代化,令人很震撼。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産業當前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對保護環境更有積極意義,非常有潛力和前景。”匈牙利歐洲華通社社長李震說,此次南充之行,從人文曆史、經濟社會方面對四川以及南充都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希望通過各種渠道更進一步了解南充,向海外推薦南充。澳大利亞天和電視台董事長王海光認爲,新能源汽車産業在國外市場廣闊,希望通過此次南充之行,可以幫助對接澳大利亞市場,同時還要不斷加強新能源汽車産品研發,使其應用領域更廣闊。
香港東盟衛視台長劉海江表示,三天的南充之行,讓他收獲滿滿受益匪淺,回去後將把這些感受通過所在電視台和新媒體渠道,加強宣傳推介,將南充的美景展示給外界,講好南充故事、傳遞好南充聲音、展示好南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