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閱讀本文約4分鍾!
新冠疫情打亂了全球人的生活,可以說甚至打亂全球的發展格局!
對于普通人來說,更可怕的或許不是疫情,而且後疫情時代如何面對新的生活!
對亞洲其他幾個地區而言,新冠防疫措施以及收入損失所致的經濟負擔是疫情期間最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在新加坡,多達57%的人認爲,倦怠(burnout)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最大。
倦怠已經像一顆毒瘤,在新加坡蔓延…
(圖:來源自網絡)
韓炳哲在《倦怠社會》中給出了一種答案。他說,福柯的規訓社會由醫院、瘋人院、監獄、營房和工廠構成。也就是說,一個普通的社會人,他們應該有的形狀、規格和功能,都被社會規定好了。他如果違反了社會的意願,就會被懲罰。社會修理人類,就像園丁修剪樹木一樣。這樣的社會形態正在過時,新的社會形態“由健身房、辦公樓、銀行、機場,購物中心和基因實驗室構成”,其中的成員是自身的雇主,他們既是奴隸主,也是奴隸;驅動他們不知疲倦運轉的是績效。
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已將倦怠列爲一種由慢性工作場所壓力所引起且沒有成功控制的綜合症,三大症狀包括感覺精力耗竭和筋疲力盡、專業效能降低,以及跟工作産生抽離,或對其感到消極、憤世嫉俗。
倦怠的特征是負面情緒,包括恐懼、焦慮、煩躁、憎惡,令人在生活和工作上的生産力降低,甚至是感到抽離。
心理健康專業人士指出,壓力通常來的快、去的快,壓力源消失了就好了,而倦怠症狀則會持續至少一到三個月。
如果壓力是感覺你的責任快將你溺死,那倦怠就是感覺自己已經幹枯。
新冠防疫措施對倦怠也有影響。這些限制讓人難以通過旅遊、跟朋友見面或到健身房運動等方式來管理自己所面對的壓力。
疫情對經濟所造成的影響也可能讓員工更容易出現倦怠,無論他們來自受惠于疫情或受害于疫情的行業。
對于那些在疫情期間需求高漲的行業工作的人而言,他們可能將這兩年視爲更加努力的機會;對于那些生意受影響的行業,疫情自然令他們感到壓力,影響他們的士氣。
(圖:來源自網絡)
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57%的受訪者表示,最受倦怠影響。
專家指出,睡眠跟心理健康和韌性息息相關,而新加坡是全球睡眠最少的城市。
英國床褥制造商Sleepseeker去年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就顯示,新加坡是全球疲勞指數排名第一的國家。
新加坡員工一方面是因爲互聯網和手機的使用率高而睡得少、集中力差和容易分神。
新加坡人是出了名的避免沖突,甯可默默地另尋工作,然後辭職,也不要跟老板進行痛苦的討論。
由于很多人不會透露他們正在掙紮,上司也不會有機會做出改變,所以員工也有責任在他們應付不來或遇到問題時說出來,希望能夠通過討論來改變情況。
還有另一個因素,那就是新加坡是許多衛星總部或區域總部的所在地,因此許多員工必須配合位于不同時區的總部的工作時間而工作到很晚。
(圖:來源自網絡)
公司應該如何應對?
一些公司只會做表面功夫,例如安排瑜伽課或團隊聚餐,而不是解決系統性問題,就如同“在槍擊傷口上貼膠布”。
倦怠最大的警報其實是工作上的有毒行爲,這會影響員工的心理安全感,例如敢于求助、冒險、拒絕,以及感覺工作場所是公平、多元和具包容性的。
一些公司不願坦然討論倦怠這個問題。
據從業人士稱,目前求助的90%公司都是第一次這麽做,但必須從風險緩釋,也就是在員工將要離開公司才來介入,改變成把心理健康支持當作協助員工蓬勃發展的方式。
專業人士呼籲,公司領導層公開支持心理健康支持計劃,並且解釋爲何要有這些計劃。
“你不能只是給他們禮券和午餐,你也要解釋我們關心你,這對我們是重要的,你應該這麽做,我們鼓勵你這麽做。”
(圖:來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