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一鳴
張莉杉要把華語脫口秀推廣給每個想要快樂的人。(白豔琳攝)
新加坡脫口秀一向以英語爲主,這兩年來也有了華語脫口秀。目前有兩個較大的華語脫口秀社團,定期舉辦演出,其中一個還舉辦華語脫口秀大賽。
脫口秀作爲一種新潮表達形式,已登表演藝術舞台,深受喜愛。脫口秀不只是搞笑,還有觀點、立場和態度,它用有趣視角、幽默態度和敏銳洞察力,來看待分析個人與社會生活。
脫口秀譯自英文Talk show,英文本意指“談話節目”,中文音譯多了一層英文原意不具的“脫口而出、隨性發揮”的灑脫。這個舶來品最近因中國大陸一系列綜藝節目火了起來,風靡華人世界,新加坡亦不例外。
新加坡觀衆對英語脫口秀不陌生,因這個演出市場相當成熟,但少爲人知的是,在新加坡也有華語脫口秀。新加坡目前有兩個較大的華語脫口秀社團,定期舉辦演出,其中一個社團的華語脫口秀大賽已辦了兩屆。
盡管這兩個社團都由中國新移民成立,但顯然華語脫口秀已經征服本地華人,新加坡土生土長的本地愛好者不僅樂當觀衆,也登上華語脫口秀的舞台,甚至在比賽中取得驕人成績。
《聯合早報》采訪“新加坡侃侃華文脫口秀俱樂部”的核心成員張莉杉,華語脫口秀網絡節目《我跟你講》發起人邱嶽,及兩名本地華語脫口秀演員,一探華語脫口秀的魅力。
邱嶽想借華語脫口秀,在新加坡推廣華語。(謝智揚攝)
“嘴癢”想自己搞搞笑
侃侃聯合創始人張莉杉說,兩年多前創辦這個俱樂部,起因是中國綜藝節目《脫口秀大會》把脫口秀形式帶到華人觀衆世界。“愛上看華語脫口秀,難免‘嘴癢’,覺得自己也可以講,但新加坡的脫口秀俱樂部以英語爲媒介。于是我們就想自己搞搞笑,成立我們的俱樂部,侃侃核心幕後人員目前有四人。”
張莉杉也是脫口秀演員,談起說脫口秀的收獲,她很坦誠:“産後抑郁導致我的生活、工作、家庭關系處于人生最低點,在接觸並表演脫口秀後,毫不誇張地說,老公變帥了,孩子變乖巧了,整個世界都變美好了。脫口秀是一個宣泄的出口,是一個獲得認同感的渠道,在歡笑中訴說自己的看法,是一種很特別的快感體驗。我們要把脫口秀推廣給每個想要快樂的人!”
爲新加坡推廣華語做點事
邱嶽發起《我跟你講》這一華語脫口秀比賽的初衷,居然源于本報一篇報道。
他說:“報道說,71%的華族家庭在家中主要講英語。我當時很好奇,想在新加坡爲推廣華語做點事;另一個原因是近年脫口秀網綜特別火,吸引很多本地年輕人觀看,特別疫情期間,很多人缺乏娛樂消遣,很憋悶、焦慮,甚至抑郁,我們想做點讓大家開心又有意義的事,于是策劃制作一檔有新加坡特色的華語競技類脫口秀網綜《我跟你講》。”
包括邱嶽,核心團隊有三人,有中國湖南衛視的前導演王蕾,以及新加坡舞台劇演員李特。“我們三個是行動文化的合夥人,《我跟你講》創辦過程很不容易,最大的困難是在新加坡尋找華語脫口秀人才。兩屆比賽的八強中,新移民、本地人及外國人參與比例大概是6:1:1,即便一些演員是新移民或是外國人,也大多在新加坡居住很久,習慣本地生活,可以說他們的段子有很深的新加坡烙印。”
張莉杉也認爲,新移民目前是華語脫口秀觀演群體的中堅,她說:“我們的受衆現以新移民爲主,但也有一定比例的本地及馬來西亞華人來觀賞。我們的演員年齡介于25到40歲,各種職業都有,基本上都因喜歡看脫口秀而躍躍欲試,通過各種渠道找到我們,希望有個出口來吐槽下身邊的事,讓大家一起聽一聽,笑一笑。”
她說,侃侃是一個紮根新加坡的本土話語脫口秀社團,如果能有更多新加坡人加入,會讓社團特色更明顯,更有識別度,也能讓更多人知曉南洋幽默。
《我跟你講》脫口秀線下現場。(謝智揚攝)
提升到專業水准
侃侃的發起始于興趣,演員們也來自各行各業,但對待公開演出卻上升到專業標准。張莉杉說,演員通過閱讀相關書籍,現場看其他演員的演出來磨煉脫口秀技巧。“最重要的是大家會一起讀稿,一起討論笑點的呈現方式,以及一起修改稿子。通過專門給新人亮相及演員新段子打造的展演平台‘開放麥’,反複打磨腳本,讓內容更成熟好笑。”侃侃的“開放麥”專場,保持每個月三到四場,本月初帶來首次拼盤秀,之後還會舉行更多拼盤秀和個人專場。
作爲比賽制播的《我跟你講》,態度也十分嚴謹。“去年第一季時,我們定位爲養成類節目,邀本地英文脫口秀導師、資深喜劇工作者給選手做指導,決賽時還邀本地著名主持人歐菁仙,香港舞台劇皇後焦媛,北京電視台著名導演孫仝作爲評委,幫選手提高表演技巧。今年的第二季,我們設讀稿會和改稿機制,更邀舞台表演的專業老師幫選手增加肢體表演感染力,使他們的表演更豐滿和有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