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街頭小吃“碌碌”(Lok Lok)近年在獅城開枝散葉,尤其是在疫情暴發這段期間,因兩岸人員往來中斷,更多業者看准商機,開店賣起獅城版的碌碌。本地碌碌醬料以辣味獨領風騷,酒吧、餐館、食閣的舒適環境也有別于馬國的戶外用餐環境,廣受遊子與饕客的歡迎。
馬來西亞的街頭小吃“碌碌”(Lok Lok),被許多看准商機的業者引入新加坡。
你是否曾經到過對岸新山吃碌碌(Lok Lok)?碌碌在馬國多以流動餐車方式經營,餐車開到哪,就在街邊擺起桌椅營業。一輛輛的流動餐車,擺上琳琅滿目的串串,如蔬菜、肉類、冷凍食品等,滿足食客吃晚餐和夜宵的欲望,吃得隨性,更吃得盡興。
馬國封關一年多,這個源自馬來西亞的街頭小吃,被許多看准商機的業者引入新加坡,針對本地食客的喜好,做出串串菜品的選擇,蘸醬的選擇也更精彩,業者淘盡心思研制各種蘸醬;有人將它帶入冷氣環境,有者更提供碌碌自助餐,令“獅城碌碌”自成一格,讓疫情期間無法回家鄉的遊子借由碌碌重溫家鄉味,也帶動本地饕客體驗馬國飲食文化。
“碌碌”廣東話的意思指用水燙煮,用竹簽將海鮮、肉類、蔬菜等食材串起,經過長時間的演化,現今吃法多樣,食客可挑選喜愛的碌碌串,炸、烤、汆燙,蘸上各種醬料享用。
這道街頭小吃集成了亞洲草根美食的身影,汆燙像台灣黑輪,油炸則神似日本炸串,燒烤讓人想到中國大陸的串燒。各地版本形貌相似,但菜品選擇與醬汁調味大不同,保留的是炸串重視的香酥口感,汆燙串講究的入味三分。
醬料是精髓
位于麥波申路宜必思尚品酒店(Ibis Styles)樓下的Lok不Lok Bistro上月中開張,由姐弟符玉玲(30歲)和符方勇(29歲)聯手開設。
Lok不Lok Bistro的炸串蘸上獨門配方的辣醬,脆口美味。(白豔琳攝)
姐弟倆符玉玲(右)和符方勇聯手開設Lok不Lok Bistro。(白豔琳攝)
符玉玲和友人合股經營的酒吧位于餐館對面。自冠病疫情暴發以來,酒吧生意大受影響,他們因而決定頂下酒吧對面的單位售賣碌碌。由于店面空間小,也開放酒吧讓食客在裏頭享用碌碌。她說:“以前酒吧主要讓人來這裏唱歌、喝酒,現在則主打美食。”
疫情暴發前,符方勇幾乎每周都會到馬來西亞新山吃碌碌、添油、購物等。與姐姐選擇售賣碌碌,首先考量到有許多人和他們一樣不能如往常到新山逛街吃東西,第二就是碌碌容易吃,適合配酒享用。”
碌碌美味,精髓在于蘸醬。姐弟倆特別請來母親爲他們調制蘸醬,包括“媽媽Sibeh辣醬”、沙爹醬、越南蒜頭甜醬及泰式辣椒醬。除了泰式辣椒醬,其他三種蘸醬都由母親在家親手調制,“許多顧客都是沖著我們的辣醬而來。”
符玉玲說,餐館自開業以來,吸引許多馬國人聞風而至,占顧客群六至七成。
Lok不Lok Bistro所提供的碌碌選項多達34種,每串碌碌均爲$1,其中又以熏鴨、西蘭花及金針菇培根串最受歡迎。爲提供更多選擇,餐館也售賣龍蝦海鮮面,裏頭特別加入自制XO瑤柱醬,爲龍蝦湯增添鮮美。“許多人喜歡來這裏吃晚餐,一碗龍蝦海鮮面配上幾支碌碌,興致來時再點上幾杯燒酒搭配碌碌。”
符方勇透露,食材每天從超市新鮮采購,爲應付晚餐人流,必須提前四小時到餐館串食材。姐弟倆每天駐守店裏,由于人手不足,餐館只提供炸串。符方勇坦言,沒料到顧客反應會那麽好。“碌碌適合下酒,因此我們也爲酒店樓下的幾家酒吧提供碌碌,但沒料到會有那麽多食客上門,讓我們措手不及。”
符玉玲則認爲,餐館的用餐環境和一般碌碌店不同。“這裏氣氛好,有舒服冷氣環境,也有音樂聽,約上幾個好友在這裏聊天喝酒,吃碌碌,輕松愉快。”
麥波申一帶獨有馬國氛圍
晚餐時間一到,Dllm(Dinner Lok Lok Mou)總是一位難求,不僅排長龍,桌椅甚至擺到隔條馬路的店屋前。
這家開設在麥波申路M171咖啡店裏的碌碌食攤由業者羅元良(27歲)和五個保險業同事合股開設,每天吸引大批食客來嘗鮮。
羅元良(右一)召集五個保險業同事合股開設Dllm碌碌食攤。(白豔琳攝)
羅元良說:“我們的招牌顯眼,會引起路過的人好奇。我很驚訝,許多新加坡人沒有吃過碌碌。”
Dllm碌碌受啓發于新山的碌碌,但他們不提供汆燙碌碌,炸好的碌碌會放在烤爐上保溫。食客普遍認爲碌碌制作工序不複雜,買了食材在家可輕松複制。但羅元良強調,碌碌炸好後經過幾道調味步驟才算完成,這是一般家庭做不到,只此一家的味道。
炸得酥脆的Dllm碌碌串,撒上辣粉一起享用,卡茲卡茲地讓人吃得痛快。(白豔琳攝)
記者在麥波申一帶發現多家碌碌專店。羅元良說,許多人會認爲麥波申這帶較偏僻,但這裏晚上有在馬來西亞吃碌碌的氛圍,晚上也特別涼爽。食攤開業至今靠的是口碑,顧客中有七成是馬來西亞人。周末店裏的吉祥物“阿嫲”還會亮相,與食客互動。
Dllm推出的碌碌選擇有25至30種,每串$1,除了蔬菜、海鮮,也有雞胗、雞肉沙爹、烏達和自家腌制的三層肉,下來將推出炸魚餅、肉幹串。除了提供泰式魚露醬、參峇峇拉煎、泰式甜辣醬、Cincalok蝦醬,也爲食客提供溫熱的鹹蛋醬和沙爹醬。
攤位也售賣快熟面,加了蛋和特制辣椒。羅元良笑說,一些食客會問有沒有賣飯、賣面之類的,食客尤其喜歡在等碌碌時先吃一碗快熟面暖肚。”
碌碌自助餐受歡迎
五年前,工程師李林玮(32歲)與友人創業,開設了早樂,該店搬遷了幾個地方,目前落戶在榮壽司大廈樓下的海南食閣裏,白天賣麻辣香鍋,晚上則主打碌碌自助餐。
食客只需付一個價格便可享用碌碌自助餐,炸碌碌和火鍋碌碌無限供應,二合爲一。食客也可單點碌碌炸串,三串$2。這種經營模式深受本地家庭、年輕人和學生歡迎。
他說:“我經常會到新山吃碌碌,加上合股友人來自馬來西亞,當時發現,本地沒幾家碌碌店,就決定引進。”
早樂提供自助餐,讓食客無限量享用碌碌炸串和火鍋碌碌。(龍國雄攝)
早樂售賣的碌碌與馬來西亞式碌碌不同,部分炸串使用自己調配的天婦羅粉油炸羊角豆、金針菇等,吃上可嘗到薄脆的面衣,帶有幾許日式風味,口感酥脆不油膩。
李林玮五年前與友人創業開設早樂,將碌碌飲食文化帶到新加坡。(龍國雄攝)
李林玮說:“碌碌其實大同小異,我們重視的是炸的技巧,油溫,火候的掌控等。”
從碌碌蘸醬到火鍋湯底都是店家自己研發,除了招牌蘸醬、辣椒螃蟹醬汁,叻沙湯底和肉骨茶湯底同樣受到食客歡迎。叻沙湯底濃而不膩;肉骨茶湯順口,藥材味不會過重。受歡迎的炸串包括三層肉、金針菇、馬鈴薯片、地瓜片、長豆、饅頭等。
碌碌在本地大受歡迎,專店、食攤逾20多家,李林玮不感意外,說:“大家不能去馬來西亞,吃過碌碌的人都會想念這個味道,也因爲社交平台最近出現許多碌碌新店,帶動了這股熱潮,使碌碌越來越普及,上門的顧客比以前多出兩成。”
吹冷氣享用街頭美食
位于美芝路的The Lok Lok Bar于去年12月開設,由三個好友——郭鑫濤(39歲)、陳福文(33歲)及林偉利(44歲)共同創立。
好友三人(左起)陳福文、林偉利、郭鑫濤共同創立The Lok Lok Bar。(龍國雄攝)
當過廚師,開過咖啡座、咖啡店的郭鑫濤並非餐飲新鮮人,他說:“我們以前經常開車到新山吃碌碌,那裏都是開在戶外,環境悶熱。”三人討論後,決定打破食閣和咖啡店模式,結合碌碌和酒吧概念,讓食客吹著冷氣吃碌碌街頭美食。
The Lok Lok Bar主打郭鑫濤的家傳自制辣椒醬,也有沙爹醬、泰式酸辣醬及nacho芝士醬供選擇。
The Lok Lok Bar將碌碌和酒吧概念結合,讓碌碌街頭小吃搬入冷氣環境中。(龍國雄攝)
郭鑫濤說,隨著越來越多人回返公司上班,餐館附近逐漸恢複人潮。餐館在午間推出碌碌便當盒套餐,讓食客任選五支碌碌炸串,搭配米飯及飲料。餐館全天也推出海鮮泡飯和泡面。
和大多數的碌碌店一樣,這裏也只提供油炸碌碌串,選擇約有35種,其中最受食客歡迎的有西蘭花、自制豬肉串及培根金針菇。郭鑫濤說:“別小看炸碌碌串,油炸講究技巧,時間掌握須精准,不然食材容易炸幹。”
陳福文說,餐館大門挂上了醒目的霓虹燈,成功吸引年輕人上門。餐館決定統一碌碌串的售價,每支一律$1.50。林偉利說,“一些碌碌店的價格不一,我們希望能統一價格,讓售價更透明。”
三人認爲,新加坡人對碌碌不陌生,餐館逾九成客人都是本地人。“碌碌在本地深受年輕人喜愛,喝酒總要配點小吃,吃碌碌最合適。”
★Lok不Lok Bistro
401 MacPherson Rd #01-21 S368125
★Dllm(Dinner Lok Lok Mou)
171 MacPherson Rd S348536
★早樂
Hainan Foodcourt
28 Tai Seng St #01-03 S534106
★The Lok Lok Bar
Concourse Skyline
302 Beach Rd S199600
文:葉曉虹
如何優先看到“新加坡魚尾文”內容?從“訂閱號消息”點擊“新加坡魚尾文”進入我們的公衆號點擊右上方按鈕將“新加坡魚尾文”設爲星標⭐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