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我國沿海地區民衆爲謀生活,“下南洋”或遠渡重洋僑居海外,形成了“有水的地方就有華人”的移民現象。
現今,海外華人數量已逾千萬。海外華人愛家、念祖、追根溯源的思想傳統,與中華大地一脈相承。然而由于山水相隔、遷移久遠、通訊不便等緣故,不少海外華人失去了與故鄉親人的聯系,奔波在尋根問祖的路上。
頭條尋人現設立“華人尋根”服務,幫助海內外華人實現尋親心願。近日,來自廣東揭陽的羅陳妹婆婆聯絡上頭條尋人,求助華人尋根公益項目尋找馬來西亞的伯父魏森泰(魏惠昌)一家人。
現將魏森泰的信息整理如下,還望您幫忙轉發,通過愛心接力,幫助他們團聚。
姓名:魏森泰(又名魏惠昌)
祖籍:廣東省揭陽普甯市大坪鎮糖唇村(原屬于陸豐地區)
老家親屬信息:侄子魏利美、侄媳婦羅陳妹
海外曾經聯系地址:馬來西亞柔佛州居銮依斯邁街魏氏藥房
海外親屬信息:兒子魏利保、魏利仁、魏利煌(是一名醫生,曾任馬來西亞勞工黨秘書長 )
其他信息:魏森泰是客家人,曾擔任南洋英荷兩屬惠州同僑救鄉委員會委員、新加坡惠州會館常務主席等職位
以下是尋親故事:
羅陳妹婆婆已經90多歲了,兒孫滿堂,生活安康。一家人住的地方現在隸屬于揭陽,但這裏曾經屬于陸豐說客家話的地區。丈夫魏利美在臨終前,留下遺言,希望家人代他尋找遠在馬來西亞的失聯親人。
魏利美有一位伯父叫魏森泰,又名魏惠昌,早年因爲家境貧寒下南洋謀生,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一帶靠種植橡膠起家,並成爲當地僑領。
新馬僑領魏森泰,又名魏惠昌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旅居海外的中華兒女紛紛響應國內號召,積極參與和支持祖國的抗戰。1938年10月,惠州及東江下遊地區淪陷的消息傳到海外,南洋惠屬僑胞無不義憤填膺,紛紛行動起來,開展救國救鄉運動。
10月27日,新加坡惠屬僑胞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救國救鄉大計。同年30日,南洋各地的惠屬僑胞,在馬來亞吉隆坡惠州會館召開南洋各埠惠州華僑代表大會,宣布成立南洋英荷兩屬惠州同僑救鄉委員會(簡稱“南洋惠僑救鄉會”),推舉包含魏森泰在內的41人爲委員。
抗日戰爭能取得最終勝利,既離不開國內軍民的浴血奮戰,也不能忽略這些海外僑胞的大力支援。
魏森泰定居在馬來西亞柔佛,開設了一家名爲“森春”的僑批局,爲當地僑胞提供寄送家書、彙款等服務。魏森泰還于上世紀50年代回鄉過,其後人也和老家親人聯系頻繁。
“森春”僑批局資料
魏森泰有三個兒子,其中小兒子魏利煌和中國老家親人的聯系最爲密切。魏利煌出生于1920年,在馬來西亞開了一家“魏氏藥房”,經常爲貧苦病患提供減免收費的治療,因此有“平民醫生”的美譽,他也曾擔任馬來西亞勞工黨秘書長。
魏利煌曾在信中告訴堂哥魏利美,盡管手足之間還沒有見過面,馬來西亞後人對于老家情況了解也不多,但他依然很惦念家鄉親人,並表示海外一族生活都好,請親人不要挂念。
馬來西亞親人寄回中國老家的書信
除了三子,魏森泰的二子魏利仁也和老家親人有過接觸。魏利仁去世後,其妻子帶著孩子回鄉祭祖、探親,留下的照片依然被老家人保存完好。
魏利仁一家
後來,由于海外親人疑似搬家到他處,兩國親人的最後一次聯系就停留在了2002年。
老家親人曾托人打聽海外親人的下落,發現海外一族已經四散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等世界各地,就連曾經通信的“魏氏藥房”,也因爲魏利煌醫生的名氣,現已成爲當地觀光景點,只是人去樓空。
作爲與海外親人當年直接聯系的親屬,魏利美的遺孀十分想念海外的家人們,希望自己能代先夫完成尋親遺願。
魏利美(已故)
魏利美遺孀羅陳妹(右)
如果您能提供更多魏森泰(魏惠昌)及其親屬在馬來西亞的線索,請您與我們聯絡。頭條尋人華人尋根是一項面向海內外華人的免費公益項目,與馬來西亞《中國報》、觀火新聞網作爲媒體合作方一同發布。如果您家裏也有親人失散在海外,或者您是海外華人華僑,想要尋找中國親人,也可以通過臉書粉絲專頁(名稱: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抖音(名稱:抖音尋人)、微信公衆號(名稱:頭條尋人)、微博(@頭條尋人)聯系我們。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