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頭美食整8集的內容中,我看到了許多自強不息的女性,但最喜歡的還是「 東洋居酒屋 」,也許是老爺子的樂觀太感染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在宿務篇,一位攤主說:“不管你多窮,你都還在喘氣 ”。
宿務:安多伊的巴卡西
這裏是宿務,菲律賓的主要貿易港口之一。三百萬人口中有四分之一生活在貧困線下,生活設置的稀缺使街頭攤販生意興隆。每天自山裏采摘的無汙染農産品和現捕海鮮,就是大自然給貧窮最好的禮物。
在濱海小鎮科爾多瓦,有一位老人創造了菲律賓最棒的尼拉朗(海鮮魚湯),他的店叫“安多伊的巴卡西”,位于宿務郊外,緊鄰海邊。巴卡西就是海鳗的意思。這種魚的外表雖然有些惡心,但安多伊的料理讓海鳗提升了一個檔次,甚至成了宿務的代表菜。
這道菜還被戲稱爲宿務人的小藍丸,據說當初有一對膝下無子多年的夫妻在品嘗過海鳗湯後不久就懷上了。安多伊出生在漁民世家,爺爺在他5歲時就教他捕魚。在這個窮苦的村莊裏,漁民的生活很艱難,成家後的安多伊決定開創一門事業改善社區的現狀。
宿務的海裏有著大量海鳗,漁民們往往捕到最多的就是這種魚,但它們賣不出好價錢。于是在和其他漁民的商討後,大家認爲或許可以把海鳗做成“尼拉朗”出售。妻子精湛的廚藝發揮了作用,在用不同食材試驗後,他們做出了風味獨特的海鳗湯。
尼拉朗的經典做法是用各種蔬菜和島上的香料煮湯,加入綠芒果和發酵的黑豆增添酸味。“漁夫們很愛這道湯,他們建議我在海邊開餐廳。一開始擔心客人不會很多,因爲沒有大路能通到這裏,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客人比我想象得要多。一開始20人左右,然後變成30來人,來這裏的人太多了,爲此他們專門修了一條水泥馬路。”
然而就在生意水漲船高之時,2013年的超強台風海燕吹走了幸運之神。台風過後,安多伊突發中風,不久後太太因心肌梗塞離世。“我的心中有一個巨大的洞”,他艱難地維持著餐廳的生意。兒女們很擔心孤獨的父親,于是他們回到海濱幫忙,讓這家店和社區繼續成長下去。
在宿務文化中,一個人不會只投資在自己身上,而是重視群體的延續。如今,安多伊有25個孫子孫女,第26個即將出世,他覺得這都是海鳗湯的功勞。
新加坡:阿伊莎的蒸米糕
華人、印度人、馬來人、峇峇娘惹,新加坡沒有自己的語言,也不像周圍國家有傳統服飾,唯有美食能讓新加坡人找到自己的根。這裏沒有路邊攤,但是有小販中心,每一個中心都有足球場那麽大,裏面有上百個長寬3米的小攤位,來自不同背景的飲食變身爲“新加坡料理”。
蒸米糕是傳統的新加坡點心,蒸過的米糕包上融化的椰糖,放進特制的小鐵罐再放入蒸鍋,最後撒上椰子粉,擺上一小片香蘭葉。在Geylang Serai(芽籠士乃小販中心)就有一家全新加坡爲數不多的蒸米糕店,阿伊莎是這裏的主理人。她的曾祖母曾在路邊賣過蒸米糕,這道點心可以說是她家的祖傳料理。
對料理的興趣並不是因爲家裏的關系,而是高中時在家政課上産生的,“我覺得我的未來就在廚房”。高中畢業後她申請了羅德島州的料理學院,但父母不同意,以至于學費都是賣了將近一年蒸米糕才存下的。
“我是班上唯一的國際學生,一開始非常辛苦,每天上完標准課程後,我還會留下來多學些東西。我真的很想成爲最厲害的糕點師。”學成之後,阿伊莎在波士頓港酒店獲得了一個工作機會,這是她第一次能進到專業的廚房做事,那時新加坡離她的人生似乎很遙遠。
直到某天她接到媽媽的電話,“她說店裏的情況不太好,所有員工都辭職了。就我們的文化來說,是不會拒絕父母的請求的,所以我知道自己必須放棄在美國的生活了。”
蒸米糕的傳統做法非常耗時,糯米粉要自己蒸,椰糖要自己切,沒辦法節省成本,導致蒸米糕店一直在賠錢。阿伊莎過得非常不如意,而與丈夫的相遇改變了她消極的想法。這個在對面攤位賣海南雞飯的男生給了她實現夢想的自信。
阿伊莎改用機器來代替部分手工操作,“用了機器後,我們發現可以把處理糯米粉的時間從10小時減少到2小時。一開始父母是反對的,他們擔心這樣會讓品質下降,但我告訴他們:時代在改變,我們必須結合創新才能延續傳統。”這之後,阿伊莎開了四家店,第五家店也即將開業。
越南:蔡氏金方螺肉攤
越南胡志明市,可以說是一個市容雜亂的城市,但同時有著悠閑步調,當地人習慣在外用餐、飲酒。這座擁有一千萬人口的城市裏,有近一百萬人是街頭攤販。文化的多樣性促成了胡志明市的美食大雜燴,不過螺肉應該是這裏最熱門的小吃。
如果在越南點螺肉料理,上桌的不只有螺類,還會有蝦、螃蟹、蛤蜊、扇貝。阿卓賣的菜色很多,卻只有一個便攜式瓦斯爐和一個碳烤爐,獨自完成一切。
淩晨一點,阿卓的丈夫載著她去批發市場,“我會買蛤蜊、螃蟹、扇貝,但泥海蜷才是最愛。”和泥海蜷的結緣是因爲父親。父親喜歡吃螺肉,他做的泥海蜷料理在朋友圈裏相當受歡迎。用油煸炒大蒜,接著放進肉嘟嘟的泥海蜷翻炒,加入椰奶慢火煮,香氣因高溫發散,人們吃過後都贊不絕口。阿卓用這門手藝贏得了生活的資本,但她原本走在另一條命運線上。
阿卓讀完九年級後就辍學了,離開學校後,她來到海鮮處理廠工作。“我喜歡獨立的生活,在廠裏工作時認識了丈夫,我們交往三個月就結婚了。”那一年也有了兒子,她爲了照顧孩子改去離家比較近的竹葉加工廠上班,可是廠子沒多久倒閉了,阿卓就是從那時起開始螺肉攤的生意。
擺攤的啓動資金是從高利貸借來的,一天要交8.6越南盾利息,“他們每天都來收錢,每當我拿不出利息的時候只好說隔天會還雙倍,他們才肯離開,我很害怕,因爲當時還懷了二胎。生活非常拮據,連去市場買菜的錢都沒有。我的第二個孩子出生後四小時就夭折了”。
阿卓去寺廟爲孩子的靈魂祈禱,慢慢地從悲痛中解脫,“我告訴自己,夠了”。重新開始擺攤後依然入不敷出,但是越南人有很強的社群觀念,鄰裏們伸出援手,幫忙宣傳阿卓做的美食。
就這樣生意逐漸步入正規,阿卓開始能存下收入,不再需要借助高利貸維持。要在胡志明市生存,必須拿出真本事,要發揮創意。反言之,如果少了街頭小吃,這座城市也會失去風采。在越南,還有許多像阿卓一樣的女性,他們爲了支撐家庭,付出許多也犧牲許多。
首爾:故鄉刀切面
韓國社會曾經非常傳統,到1883年才和外界接觸,在1900年代各種外國文化輸入韓國,影響他們的生活至今。雖然現在每個街角都有咖啡館,但有些地方則是傳統韓國料理的據點,比如廣藏市場。那裏是個“混亂的美食天堂”,到處都是熱騰騰的鍋氣,老板們吼著招攬生意。在這裏,能吃到醬油蟹、辣炒年糕、紫菜包飯、綠豆煎餅、泡菜水餃這些非常家常的韓國美食。
趙尹善的刀切面在市場裏數一數二。湯頭濃厚,配的泡菜也非常適口。她讓這等平凡料理更上一層樓,做出了一種家的味道。
你可以看到在這樣一個猶如“菜市場”的地方,做生意的氛圍是何等艱苦。“韓國人會把自己的負面情緒藏起來變成恨,我在市場忍受了很多恨”,“在來市場擺攤之前,我是個很單純的人,但是來這裏以後,我的性格變化很大,臉皮必須變厚。因爲廣藏市場就像一個叢林,競爭很激烈,冬天的市場很冷,還要用快結冰的水洗盤子,夏天又非常熱,因爲這裏到處都是燒煮的蒸氣。”
趙尹善出生在戰後的首爾。美國當時提供了面粉援助韓國,母親便會拿分到的面粉做刀切面。“我很喜歡揉面團的感覺,就像在摸嬰兒的屁股”,泡菜和刀切面的做法都是母親傳授給她的。
成家後的她原本是個家庭主婦,但11年前丈夫因經商欠下巨債,不僅花光了家中積蓄,催債電話也在半夜頻頻驚擾,“這種感受沒欠過債的人是不懂的,我們已經窮到快要賣房子了。當時婆家人在廣藏市場工作,所以他們幫我安排去那兒幹活。剛來時我接手的是賣血腸的攤位,雖然我很討厭血腸的味道,但只能忍住,不然留不住常客。”
韓國社會有三種常見的嫉妒,有一種就是老板之間的嫉妒。“一天早上,發現我的攤位前擺了很多垃圾,然後其他攤主沖我大喊,這個市場被你搞髒了。他們無法接受有新的攤主入駐。我經常因爲這種委屈而哭,但是爲了不讓客人看到,我會假裝去冰箱拿東西。”
既然不喜歡做血腸,那麽做自己喜歡的食物會不會更好?于是,她開始賣刀切面。不僅在湯裏加入鮮蝦熬煮(這樣湯底會有一股鮮甜味),還在面裏加胡蘿蔔和韭菜當配菜。客人越來越多,忙到一個人都應付不來。當最後一筆債還清後,趙尹善大松了一口氣,第一次感受到人生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她靠著廣藏市場的生意,供孩子念完了大學。小兒子還去料理學校研習,現在四季酒店的中餐廳工作。最後她說,“我很慶幸市場生活讓我變得那麽堅強。”
Netflix的《街頭美食》,其實是通過美食講人間的酸甜苦辣。不偷懶,是這些路邊英雄掌握命運的鐵紀。命運也許很糟糕,但如若不是這樣,你又怎知自己多強大,敬每一個從廢墟中走出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