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日,本科批次的高考志願填報基本結束。根據《百度熱搜·2022高考大數據》報告,人工智能(AI)連續三年蟬聯熱度增幅最高的專業:2020年增長42%,2021年增長52%,2022年增長54%——增長速度也逐年遞增。
數據來源:《百度熱搜·2022高考大數據》報告
據了解,AI專業在2018年才正式成爲本科專業之一,當時只有35所高校增設了這一專業。而到今年,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439,超過全國普通本科高校總數的1/3。
那麽,高校中的AI到底是怎樣一個專業?它爲何能蟬聯三年高考熱搜專業榜一?這一專業中的名校們又都有哪些?南都記者將從國內高校AI專業排名、AI的薪資、就業前景等幾個方面進行梳理和總結。
AI專業:南京大學1 最強,山東相關高校最多,山東相關高校最多
根據教育部今年公布的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有95所高校新增AI專業,爲新增備案專業中數量最多的專業。那麽,國內已經設立AI專業的高校在學校條件、學科支撐、專業生源、專業就業、專業條件5個方面表現如何?
6月18日,世界公認的四大排名發布機構之一的軟科(ShanghaiRanking)發布了2022年中國大學專業排行榜,其中就包括了AI專業。
南都記者注意到,該專業排行榜自2021年首次發布,去年有107所高校上榜。今年參與這一排名的高校共有221所,是去年的兩倍有余。榜單按照上述5個維度將高校評爲了A+、A、B+、B四個等級。
今年得到最高評級A+的高校共有8所,是去年的兩倍。南京大學拔得頭籌,學校條件、專業生源、專業條件皆爲A+;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位居第二,成爲TOP8中唯一一所非985高校;清華大學則排名第三。
評級爲A的高校也從去年的17所升至36所,包括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複旦大學等。評級爲B+的共有43所高校,評級爲B的有134所。
值得一提的是,在榜單的前100名中,有19所雙非高校,其中排名最高的是49位(包含同分同排名情況)的重慶郵電大學。
南都記者從2018年首次設立AI專業開始,梳理教育部度每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發現,2019年是高校AI專業“井噴”的一年——共有180所高校設立了此專業。此後兩年,申請設立AI專業的高校數量逐漸回落至2021年的95所。
對比同年申請設立AI專業的高校數量和進入軟科排行榜的高校數量可以看出,2018年的上榜率最高,達到了94.29%。2019年大幅下降至57.78%,2020年、2021年分別以16%左右的幅度持續下降。其中進入A+/A級的高校占比也自2018年以後呈斷崖式下跌,進入B級的高校占比有所升高。
從前文提到的進入今年榜單A+/A級的高校不能難看出,排名靠前的大部分都是綜合實力較強的雙一流高校,它們通常也是較早設立AI專業的高校。隨著年份遞增,這些高校的AI專業實力也逐漸增強,因此在榜單中排名靠前;而新設立AI專業的高校則更多地被列入B級。
從地域來看,教育部數據顯示,設立AI專業的高校數量最多的省份/地區分別是山東(35所)、江蘇(32所)和北京(31所),均超過30所;湖北(27所)、河南(24所)、廣東(21所)緊隨其後。據統計,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只有西藏尚無高校設立AI專業,香港、澳門的高校則主要在碩、博階段開設AI專業。
值得注意的是,設立AI專業的高校數量並不一定與質量成正比。
如果將範圍縮小至進入軟科榜單的高校,上榜高校數量最多的省份/地區分別是北京(24所)、江蘇(22所)、上海(13所)和山東(13所),而擁有最多所A+/A高校的是北京(11所)、江蘇(5所),其中北京的上榜率和A+率都是最高的。
南都記者根據各高校的AI專業評級賦分(A+對應4分,A對應3分,B+對應2分,B對應1分),將相應地區所有設立AI專業的上榜高校得分相加後除以上榜高校數量後計算得分,分數越高,該地區高校的AI專業質量越好。
計算結果顯示,得分最高的是北京(2.29分)——這意味著,北京高校AI專業的質量和數量都名列前茅。相比之下,盡管河南設立AI專業的高校數量多達24所,但並無進入A+/A的高校,因此得分僅爲1分。
AI頂會論文數:清華2 第一,全球前十中國占四,全球前十中國占四
除了AI專業的教學實力之外,高校的科研能力也不容忽視,這關系到該高校在中國乃至全球AI領域的影響力。
CS-Ranking(以計算機科學領域頂會論文數量爲唯一評判標准的排行榜)的最新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內,全球AI領域內在頂級會議發表論文數目排名前十的高校中,中國高校4所,美國高校4所,新加坡高校2所。其中前三名分別是清華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和北京大學。
圖源:CSRankings官網
若將範圍放縮小到中國,那麽排名前十的分別爲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複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3
AI就業:首屆本科畢業生平均年薪30萬
AI專業屬于計算機科學下的子方向,是以計算機科學爲基礎,由計算機、心理學、哲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交叉學科。因此,該專業的學生能夠勝任的崗位包括機器人、電子信息系統、SG通信、雲計算、數字傳媒等領域的智能化技術開發工作,以及智慧金融、智慧醫療、智能駕駛等産業領域的應用開發和管理工作。
據《揚子晚報》報道,2018年即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的南京大學今年迎來了首屆畢業生。72位本科和33位碩士畢業生中,本科生平均年薪30.38萬元,碩士生48.21萬元。
獵聘發布的《2022未來人才就業趨勢報告》也印證了上述數據。報告顯示,從2022年1到4月新發應屆生職位的平均年薪來看,AI行業中高端人才平均年薪最高,爲28.91萬元。此外,AI領域新發職位三年來都在增高:2019年同比增長13.96%,2020年同比增長28.12%,2021年同比增長51.39%。
事實上,早在2015年,國務院就在《中國制造2025》中提出發展智能裝備、智能産品和生産過程智能化。隨後AI相關政策便進入密集出台期。政府工作報告從2017年起連續三年提到“人工智能”,2022年再次提及“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培育壯大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數字産業”。
各省市也相繼出台了相關政策促進人工智能産業的發展,意味著更廣泛的就業方向。比如2021年4月發布的《山西省“十四五”未來産業發展規劃》提出人工智能率先在煤礦、醫療、交通、金融領域應用和推廣,全面完成智能煤礦改造;2021年8月,《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産業發展規劃》提出培訓人工智能+芯片、人工智能+信息消費、人工智能+城市運行企業。
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撐和遠高于平均水平的薪資,對于吸引人才無疑是極其有效的。根據獵聘發布的《2022未來人才就業趨勢報告》,投遞AI領域的中高端人才和應屆生占比均在前十。
不過,一位從事AI領域工作的工程師提到,2015年到2018年,AI還處在早期發展階段,因此在各行各業中會有較多的需求和應用,這種井噴式的場景需求自然誕生了大量人才缺口。但隨著參與的人數逐年增加,行業也慢慢成熟,市場逐漸飽和,後面能發掘的新場景也越來越少,近幾年的AI人才需求“會變小”。平安科技聯邦學習技術部總經理王建宗也表示,如今AI的泡沫“已經沒了”,短期內不會再回到2019年之前的“全盛時期”。因此他建議,如果高考分數足夠,可以優先考慮報考計算機科學這類一級學科;如果分數差一點,可以考慮信息工程自動化、網絡空間安全或者是軟件工程;最後再考慮成立時間較短的大數據、物聯網、AI等專業。采寫:南都見習記者楊博雯 記者胡耕碩制圖: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