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特氣漲價勢頭持續,盡管部分産品年內漲幅已達數倍。但這可望成爲國內電子特氣産業發展又一助推劑。
據媒體報道,台積電重要半導體材料供應商日本昭和電工近日宣布提高産品價格,同時減少無法獲利的産品線。此前在今年6月初,昭和電工已將半導體制造所需的高純氣體的價格提高了20%。
聚焦工業氣體領域的某A股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透露,由于整體行情向好,公司相關産品也會隨著市場調價。據悉,一般市場上合同簽三到五年,因此産品漲價並非完全同步,會有一個過程。但零售産品價格基本會同步漲跌。
受烏克蘭局勢影響,3月以來部分電子特氣價格大幅上漲。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截至6月中旬,國內氪氣、氙氣價格相較年初均有2、3倍以上增長,氖氣由于集中在烏克蘭供應,漲價幅度更在7、8倍以上。
半導體制造用電子特氣國産化率不足20%
工業氣體可分爲大宗氣體與特種氣體。作爲現代工業的基礎原料,電子特氣等特種氣體主要應用于半導體、顯示面板、光伏、LED等領域。隨著下遊新興産業的投資加速以及政策的定向支持,我國電子特氣市場需求持續保持旺盛。
根據億渡數據,2017-2021年,中國大宗氣體市場規模從1036億元增至145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CAGR)達8.89%,增長態勢良好。2016-2021年,中國電子特氣的市場規模從103億元增至216億元,CAGR達15.96%,其間2020年、2021年增速均超過20%。
由于工業發展迅速,我國工業氣體市場整體增速高于全球水平。國泰君安預計,未來三年我國工業氣體市場CAGR有望保持在10%左右,特種氣體市場這一增速有望保持在15%左右。同時,未來三年我國半導體行業占電子特氣需求比例有望提升至55%。
如前文所述,半導體制造是工業氣體尤其是電子特氣的一大應用領域,目前我國國産化率不高。第一財經從産業鏈了解到,大宗氣體國産化率不足10%,前兩年甚至完全依靠進口;電子特氣國産化率不足20%。一百多種電子特氣,國內能做出來的大概只有三、四十種。
“多家國內氣體企業已借助六氟化硫、四氟化碳等制備難度相對較小的刻蝕氣、清洗氣作爲突破口,打入晶圓廠供應鏈,但是整體提供的産品品種仍較少,特別是摻雜氣、CVD前驅體等高端産品不能滿足下遊多種多樣的需求,相對狹小的産品矩陣限制了公司成長的天花板。”民生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方競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集成電路領域電子特氣的國産率在15%-20%,相較于2018年10%左右已經實現較大增長,但整體國産化進程仍處于初期階段,距離《中國制造2025》的國産化率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泰君安預計,我國電子特氣市場國産化率2025年有望提升至25%。技術研發和産品導入是擺在所有國産電子氣體企業面前的兩座大山。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研發技術需要時間,國內氣體公司只有二、三十年的曆程,而海外企業已經幾百年了,我們確實在處于追趕的過程中。”
另一方面,海外企業涉足行業已久,産品成熟、品種齊全、渠道穩定,已早早深度綁定各半導體客戶,國內企業要擠進供應商名單並非易事。
據上述業內人士介紹,順利的話,産品導入晶圓廠一般需要一年半左右時間,不順利的情況下,可能耗時兩三年甚至更久。
例如,華特氣體(688268.SH)耗時四年才使産品進入台積電供應鏈。不過,爲了保持氣體供應穩定,客戶在與氣體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後不會輕易更換,且雙方會建立反饋機制以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客戶粘性不斷強化。同時,一旦氣體企業的某一種氣體通過客戶認證,後續其他品類氣體在認證過程中可大幅節省前期溝通、廠商資質考察等時間,認證時間可節省約一半。
方競認爲,國內電子特氣行業目前面臨的最大痛點在于特氣品類覆蓋尚未完成,缺少設備、氣體生産和供應的一體化服務體系。“以全球氣體龍頭爲例,或從設備制造商轉型爲工業氣體供應商,或從工業氣體供應擴展到氣體設備制造,均形成了設備、氣體生産和供應的一體化服務體系,目前國內企業也缺少這樣的一體化服務能力。”
本土化趨勢下國産企業迎導入良機
目前全球及國內的電子特氣市場被美國空氣集團、德國林德集團、法國液化空氣、日本大陽日酸四家巨頭企業壟斷,但在國産替代大潮和疫情之下,行業整體環境正發生變化。
方競對第一財經表示,“産業鏈自主可控已成爲業內共識。相較于以前國內氣體企業缺少認證量産的機會,現在下遊本土晶圓廠非常積極配合客戶端的認證,推動特氣國産化。”
上述業內人士也認爲,“疫情下海外供應鏈不確定性增加,帶來了供應鏈本土化的需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國産化進程。”
華創證券分析認爲,站在晶圓廠的立場,半導體材料成本占比低且對産線良率效率影響較大,因此新廠商在做産品推廣和客戶開拓時比較艱難,然而本輪本土化趨勢下,晶圓廠開放了更多的驗證和試錯機會,國産半導體材料企業有望實現突圍。
與此同時,本土晶圓廠擴産也給上遊材料企業帶來了曆史性機遇。“2021-2023年是中國大陸晶圓廠投産高峰期,以中芯國際、華虹、長存、長鑫爲代表的本土晶圓廠正處于産能擴張期,未來三年密集投産會催生對于核心耗材電子特氣的爆發需求,同時帶來本地化配套的成本優勢。”方競表示。
部分國産特氣企業開始逐步進入主流客戶供應鏈。
其中,華特氣體已通過ASML和GIGAPHOTON的認證,實現了對國內8英寸以上集成電路制造廠商超過80%的覆蓋率,進入了英特爾、中芯國際、台積電、長江存儲等主流集成電路廠商供應鏈。公司可生産銷售230余種氣體,已實現近20多個氣體品類的進口替代,目前在研電子特氣項目18項,12項技術可實現進口替代。
金宏氣體(688106.SH)是綜合氣體供應商,大宗氣體與特種氣體均衡發展,2021年特種氣體營收占比爲37.83%,已爲中芯國際、海力士、新加坡鎂光、長江存儲、積塔等IC半導體客戶供貨,其可生産銷售超百種氣體。第一財經了解到,金宏氣體在研發、産業化中的電子特氣國産替代産品十幾個,規劃每年滾動推出2-3個國産替代新品,今年的兩個産業化新品是高純二氧化碳、電子級正硅酸乙酯。
和遠氣體(002971.SZ)目前以大宗氣體爲主,正在加速電子特氣及功能性材料布局,目前在研電子特氣項目2項;凱美特氣(002549.SZ)立足于具有傳統優勢的二氧化碳業務,2021年氪氖氙等電子特氣營收占比約2.75%。目前在研電子特氣項目5項,重點向超高純電子特氣和激光混配氣發力。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一切後果自負。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