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代號】“裏莫”行動
【英文名稱】Operation Rimau
【媒體稱呼】“太平洋戰爭”的部分
【密級】機密
【發起者】澳大利亞
【運作進程】1944年9月11日-11月4日
【目的】利用特種部隊襲擊東南亞的日軍海軍資源
【背景】
“裏莫”行動襲擊了新加坡港的日本航運,由盟軍突擊隊Z特種部隊使用澳大利亞建造的“霍恩”軍用MKIII潛艇進行。這是1943年9月成功的“傑維克”行動(Operation Jaywick,“傑維克”行動:極爲有限的收獲,帶來意外的無辜者遭屠)的後續行動,又由英國陸軍步兵團戈登高地步兵團中校伊萬·裏昂領導。在當地馬來當局發現襲擊後,共有13名隊員(包括指揮官裏昂)在與日本軍方在多個島嶼地點的戰鬥中喪生,或者被日本人俘虜而被俘並死亡。在日本人俘虜後,10名突擊隊員被運往新加坡的歐南道路監獄,1945年7月7日在日本軍事法庭審判並處決。
在“傑維克”行動成功之後,伊萬·裏昂開始爲“裏莫”行動做准備。 “裏莫”行動由23名特戰隊員組成,另外兩人履行“指揮官”的職責。計劃是:
通過15艘單人潛水艇將突擊隊員送入敵方水域,機動潛水獨木舟稱爲“睡美人”(這些可以在地面上使用或半潛式旅行,操作員頭部在水面上或完全淹沒類似對于小型潛艇,使用類似于現代水肺潛水裝備的人工呼吸器);
前往印度尼西亞無人居住的梅拉帕斯島,他們將這些島嶼作爲基地,並准備足夠的供應3個月;
突擊隊員獲取一艘當地小漁船;
駕駛小漁船駛向新加坡港,如果未被發現,突擊隊員立刻僞裝成當地人;
1944年10月9日晚到達凱帕拉·傑尼赫灣(在淡美蘭群島)24小時,允許一名軍官從帕勞的蘇亞爾(“姐妹群島”)進行偵察;
軍官要花時間觀察目標,然後與“裏莫”彙合並參與攻擊;
行動向北行駛至拉邦島附近,將另一艘獨木舟運往蘇巴爾;
在行動之後,“裏莫”部隊人員將移到拉邦的攻擊基地。
原本打算將被稱爲“睡美人”的機動半潛式獨木舟用于進入港口,然而,他們使用了潛艇。
伊萬·裏昂少校,Z特種部隊指揮官
使用“睡美人”前往日軍港口,用30個水雷將日本船只破壞、炸沉,然後以雙人遊艇(可折疊的獨木舟)逃到新加坡以東70英裏梅拉帕斯島的基地;
1944年11月7日至8日在梅拉帕斯島返回與潛艇的交會;
如果潛艇未能與他們接觸,它將留在該地區,每晚返回指定地點,直至1944年12月8日。
裏昂的行動計劃等到批准,于是他著手組建團隊,成員是:
伊萬·裏昂中校*;
中尉指揮官唐納德·戴維森,英國皇家海軍志願後備隊 *;
主要的雷金納德·英格爾頓,皇家海軍陸戰隊;
上尉羅伯特·佩奇*;
中尉布魯諾·雷蒙,海軍後備隊;
中尉沃爾特·凱裏指揮官;
中尉羅伯特·羅斯;
中尉阿爾伯特·薩金特;
中尉沃爾特·查普曼指揮官;
副中尉格雷戈爾·裏格斯,海軍後備隊;
准尉阿爾弗雷德·沃倫;
准尉傑弗裏·威勒斯多夫,維修技師;
警官科林·卡梅倫,維修技師;
警長大衛·古利,維修技師;
下士阿奇·坎貝爾;
下士科林·克拉夫特,信號員;
下士羅蘭·弗萊徹,步兵與維護;
下士雨果·佩斯,步兵與維護;
下士克萊爾·斯圖爾特,信號員;
一等兵約翰·哈迪,步兵與維護;
二等兵沃爾特·法爾特*;
二等兵安德魯·休斯頓;
二等兵弗雷德裏克·馬什*;
私人道格拉斯·沃恩,步兵和維護。
帶*的,參加過“傑維克”行動。
西澳大利亞花園島
1944年9月11日,裏昂和他的人員乘坐英國“大西洋鼠海豚”號潛艇離開了他們在西澳大利亞花園島的基地。
9月23日,“大西洋鼠海豚”號抵達民丹島海岸的梅拉帕斯島。盡管該島被認爲無人居住,但第二天佩戴潛水鏡的特種部隊隊員還是在海灘上發現了獨木舟旁3名馬來人。爲了確保他們的行動未被當地人發現,“大西洋鼠海豚”號指揮官沃爾特·凱裏中尉留下梅拉帕斯島,監視這裏的情況。
行動的其余成員在24日晚離開“大西洋鼠海豚”號,並捕獲一艘本地船,然後沿著婆羅洲沿岸的卡裏馬托海峽進發。
28日下午,“大西洋鼠海豚”從吉打邦停下,在坤甸附近的婆羅洲西海岸爲捕獲的船命名爲“瑪斯提卡”號。7名突擊隊員登上了“瑪斯提卡”號,9名馬來船員被搭載在潛艇上。
12分鍾後,“大西洋鼠海豚”號擊沉了兩艘船,向西返回佩德詹坦島的前方作戰基地。
在接下來的兩個晚上,即9月29日至30日,“裏莫”突擊隊員、SB、福船等從“大西洋鼠海豚”號轉移到“瑪斯提卡”號。
10月1日,行動初步完成後,第二位執行官員沃爾特·查普曼少校和“瑪斯提卡”號的馬來亞船員在“大西洋鼠海豚”號返回澳大利亞 (馬來船員將被運往弗裏曼特爾,在那裏他們留下來參加戰爭的剩余時間)。
“大西洋鼠海豚”于10月11日安全返回弗裏曼特爾。
10月15日,查普曼與羅納德·克羅頓下士一起,在中尉指揮官休·麥肯齊的指揮下登上了“坦塔羅斯”號潛艇。“坦塔羅斯”號潛艇正在南海進行一次進攻性巡邏,並于11月8日與“裏莫”行動會合。
“瑪斯提卡”號通過爪哇海和卡裏馬塔海峽返回梅拉帕斯島。“裏莫”突擊隊員穿著圍裙和染色皮膚僞裝成馬來人。“瑪斯提卡”號沒有發動機,所以突擊隊員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海風作爲動力。
“瑪斯提卡”號于10月4日抵達梅拉帕斯。裏昂決定分成兩組:19名突擊隊員參加突襲,而4名隊員將被留下,留下的隊員被認爲是凱裏、沃倫、克拉夫特和卡梅倫或佩斯。
然後“瑪斯提卡”號前往新加坡港口,于10月6日左右到達港口附近。人們認爲它離開了巴淡島的西海岸。拉班島距離吉寶港口11英裏,是攻擊的預定前沿點。
巴淡島
【行動經過】
1944年10月10日,“裏莫”行動正式開始。
日落前兩小時和襲擊開始前一小時,災難來襲。一艘沿海馬來警察巡邏艇“黑浩”號向卡索島和桑波島附近的“瑪斯提卡”號發起進攻——自“傑維克”行動以來,日本人對該地區進行了更多的監視。但是,“裏莫”行動當時還不清楚爲什麽巡邏艇接近“瑪斯提卡”號——後來研究者提供的各種理論包括:
船只挂錯了旗幟;
船只大小可疑;
水手被認定爲白人,而不是馬來人。
船只被射擊——後來推斷出,願意是一名澳大利亞突擊隊員恐慌,下意識地開始向正在接近的巡邏艇開火。一些巡邏艇船員遇難,但至少有一人逃脫並設法回去報告了事件。這實際是行動曝光了。
裏昂知道巡邏艇會向日本占領當局尋求幫助,決定中止任務。他下令破壞了“睡美人”(“睡美人”在當時是絕密武器)。然後分成4組,使用他們存放在“瑪斯提卡”號上的那些小船分別回到梅拉帕斯島。這些小組由裏昂、戴維森、佩奇和羅斯領導。
其中3個小組立即前往梅拉帕斯島。
至此行動結束。
梅拉帕斯島
【後續】
裏昂帶領他的小組卻進入了新加坡港,准備力所能及地繼續完成任務。小組由他自己和另外6名隊員組成——中尉指揮官唐納德·“達沃”·戴維森、中尉博比·羅斯、二等兵安德魯·“快樂”·休斯頓、下士克萊爾·斯圖爾特、下士阿齊·肯貝爾和私人道格拉斯·沃恩。
後來有研究認爲行動炸沉了3艘帶有帽貝礦的日本船只,盡管證實這一點的證據有限。
日本軍隊新加坡駐軍立即組織了至少100名士兵,由少校藤田介紹領導,包括陸軍、海軍和本地警察,以尋找突擊隊員。
一些遊船很可能停在巴淡島西北部的岬角上並離開了。 1943年,戴維森在“傑維克”行動期間將巴淡島用作藏身之地。
據報道,1944年10月14日,一些突擊隊員在潘基爾島上(現在很可能是羅伯特·佩奇的小組)。日本士兵被派往該島,但沒有找到他們。
10月15日,其中5名隊員(裏昂、戴維森、羅斯、斯圖爾特和坎貝爾)在波裏吉爾島附近的索雷島或帕勞的阿索爾附近,這是一個位于帕勞的馬浦爾附近的小島。
一艘日本巡邏隊趕上了他們,並在大約14:00時抵達該島,隨後發生槍戰。澳大利亞人撤離到北部海灘的西端,在未暴露的地區建立了兩個防禦陣地。
澳大利亞人伏擊了日本人和他們的土著幫凶。槍戰隨之而來。戴維森和坎貝爾受了重傷。裏昂、羅斯和斯圖爾特留在索雷島,阻止日本人,以便讓受傷的二人組逃脫。
裏昂3人阻擋了80-90名對手,迫使他們進行了9個小時的戰鬥,並給日軍造成了重大傷亡。裏昂和羅斯攀爬樹木,以獲得更高的射擊位置,並且在槍口暴露他們的位置並且他們被手榴彈殺死之前一直沒有看見。
斯圖爾特得以逃脫,但是他的小船被帶走了。幾天後,他被發現在島上已經死亡。
受傷的戴維森和坎貝爾于10月16日通過小船前往塔帕島。但不幸的是,兩人都在那裏死亡,原因至今不明,或許是傷口感染所致,也可能是以氰化物膠囊自殺。
11月4日,裏莫”的18人聚集在梅拉帕斯島上。一支日本小部隊追擊到島上,遭到突擊隊員襲擊。裏格斯和科林·卡梅倫在戰鬥中喪生,其余部隊現在分成兩組,前往不同的島嶼。
裏格斯和卡梅倫的屍體于1994年在梅拉帕斯被發現。
澳大利亞部隊在襲擊地區截獲了大約20名突擊隊員的日本編碼信息報道活動。但是,如果澳大利亞人做出回應,那就表明盟軍已經破譯了日本的密碼。這使澳大利亞人也陷入了英國人當時的苦惱中——“冷沖”行動:如此瘋狂的“苦肉計”,只有這位屠夫能做出來。最終,指定的救援潛艇沒有被告知突如其來的緊急情況。
救援潛艇“坦塔羅斯”號,中尉指揮官休·麥肯齊命令,于11月7日前往梅拉帕斯島的救援交會區,並在必要時一直待到12月7日。
“坦塔羅斯”于10月15日離開澳大利亞。船長的命令說:
“坦塔羅斯”號指揮官負責潛艇的安全,這是他的首要考慮因素,並可隨時取消或推遲行動……根據巡邏要求,“坦塔羅斯”號將在黑暗中離開她的巡邏隊。11月,前往梅拉帕斯島附近……如果舉行派對並且“裏莫”派對未能保持集合登船,那麽“坦塔羅斯”號最大的任務是謹慎,他應該毫不猶豫地放棄。如果沒有重新建立聯系,或者他有理由懷疑操作受到損害,則進行行動。
11月7日,有10名“裏莫”突擊隊員到達,但救援潛艇沒有出現,因爲麥肯齊選擇在該地區尋找敵人的航運。他與Z特別部隊潛艇上的查普曼少校協商做出了這個決定。“坦塔羅斯”號的主要目標是對日本人的進攻行動,以及對“裏莫”的命令,他們可能期望在最初的約定日期的一個月內隨時被接收。
11月21日,“坦塔羅斯”號潛艇抵達梅拉帕斯島。查普曼和另一名突擊隊員克羅頓下士,擔心沖浪並追蹤,他們在島上的登陸獨木舟到達平靜的水域,遠離2:00的定位。查普曼想要回到潛艇,但是克羅頓拔出他的手槍並強迫查普曼,不能放棄“裏莫”隊員。
克羅頓和查普曼于11月22日黎明後抵達指定的會面地點。他們發現了突擊隊員在那裏的一些迹象——在山頂的空地上一個大的傾斜避難所,遠離原來的基地;空口糧袋;“突擊隊炊具”上的半熟食物;火堆似乎被踩滅;幾塊銀箔;空香煙紙箱。他們沒有向當地人詢問發生的事情。
克羅頓和查普曼回到了潛艇。查普曼和麥肯齊一致認爲,這次行動很可能是失敗的,而且回到梅拉帕斯島沒有任何目的,違背了計劃。
“坦塔羅斯”號于12月6日恢複巡邏並返回弗裏曼特爾,但從未返回梅拉帕斯島。
澳大利亞官員中沒有一個知道“裏莫”突擊隊遇到麻煩,試圖聯系潛艇並命令他們留在該區域以備任何幸存者。一旦12月7日最後期限過去,幸存者意識到他們不會被救出。他們試圖回到距離澳大利亞3000公裏的路上。
他們不知道,兩個多星期以來,“裏莫”所有隊員都被俘、被槍殺或被淹死——
最悲催的莫過于威勒斯多夫和佩斯。二人于1945年1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亞的羅蘭島被捕,此時距離澳大利亞僅僅約350-400英裏,這表明二人已經經過大約2000英裏的艱難漂流,卻在即將到家之際落入虎口。
1945年3月,威勒斯多夫在東帝汶帝力因被日本人囚禁而死亡。
幾個月後,佩斯在1945年6月在同一設施中饑餓而死亡。兩人都被埋在距離監獄約200米的一座小山上。
沃恩能夠逃避日本巡邏,直到1945年3月,但是在發燒引起的一次幻覺之後被捕獲。他在海軍警察的控制下被帶到泗水,日本人進行了野蠻地審訊,1個月之後死于未經治療的傷口。
東帝汶
【關聯性】
“裏莫”行動屬于戰略行動,突襲行動。自身沒有行動序列,並且不屬于任何行動序列。
“裏莫”行動最初是“犀鳥”大型行動(Operation Hornbill,“犀鳥”行動:有多大量,發多大光,可惜的是流年不利出不了門)的一部分,“裏莫”的目的是通過在黑暗中劃動潛水艇並在船上放置帽貝水雷來沉沒日本航運。
但“裏莫”行動是澳大利亞特種部隊在二戰太平洋戰爭中的一個小型軍事行動,關于衆多的軍事行動,請點擊鏈接志高運短:澳大利亞突擊隊太平洋戰爭期間行動的悲喜交織回看。
【影響】
總共有11名特遣隊成員被捕並被帶到新加坡的歐南路監獄。在監禁期間,隊員遭受酷刑,並提供類似于向該設施中其他囚犯提供的饑餓口糧。
突擊隊員馬什死于瘧疾。
1945年7月3日,他們因背信棄義和間諜罪受到審判,被判有罪並被判處死刑。
日本官方記錄顯示,1945年7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張正結束前大約1個月,這10名隊員在巴西班讓被斬首。後來的證據表明,執行這些人需要超過半小時的功夫,有時需要兩到三次才能完成斬首。被執行斬首的隊員包括:
雷金納德·英格爾頓少校;
羅伯特·佩奇隊長;
阿爾伯特·薩金特中尉;
沃爾特·卡雷中尉;
阿爾弗雷德·沃倫准尉;
警長大衛·古利;
克拉爾·斯圖爾特下士;
羅蘭·弗萊徹下士;
水手沃爾特·福爾斯;
一等兵約翰·哈迪。
所有隊員的屍體被傾倒在3個沒有標記的墳墓裏。
包括裏昂在內的19名“裏莫”突擊隊員,被埋葬在新加坡的克蘭芝戰爭紀念館。
1993年,在島上當地居民的幫助下,在梅拉帕斯島發現了裏格斯和卡梅倫的遺體,並于1994年8月被轉移到新加坡進行埋葬。
梅拉帕斯島
【評論】
“裏莫”行動是澳大利亞特種部隊拙劣行動能力的最典型一個,與“雷弗斯”行動:膽怯的極致就是無畏?可真正無畏者並不膽怯極爲類似,參加行動的隊員幾乎損失殆盡,而行動本身卻收效甚微。
“裏莫”與“傑維克”的主要區別是:
通過特殊的單人機動潛水獨木舟(“睡美人”)運送水雷;
一個更大的行動團隊(23人而不是14人);
捕獲一艘船,而不是從澳大利亞直接啓程;
捕獲的船沒有發動機。
【代號說明】
“裏莫”,是馬來語中的“老虎”。
行動之所以以這樣一個馬來味十足的代號命名,是因爲裏昂的胸前有一個多色的虎頭紋身。
勇士們的樂觀主義和全軍覆沒的悲慘命運,使“裏莫”雖然默默無名,但又非常血腥。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請勞動您寶貴的小手指,或關注、或評論、互收藏、或轉發,這將成爲堅定“曆史脈動”爲您地提供各類行動計劃不竭的強大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