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們顫抖!“避稅天堂”淪陷,21萬億美元資産無處藏身
“窮人割肉繳稅,富人花式避稅”長期爲人诟病。然而從今往後,隱匿富人們巨額財富的避稅天堂,很可能將不複存在。本月起,中國首次與其他部分國家交換CRS(海外金融賬戶共同申報准則)信息,中國稅務機關將掌握個人境外收入,一旦被列爲高風險的納稅人,在面臨巨額資金來源不明審查的同時,還得補繳大額的個人所得稅。 另外,修改後的個人所得稅法首次設立反避稅條款,將給予中國稅務機關有力的法律依據。簡言之,中國打擊國際避稅大網的正式打開,隱形富豪們將無處遁形。
CRS+反避稅條款海外逃避稅的富人們瑟瑟發抖
國家稅務總局官網信息顯示,從本月(2018年9月)起,國家稅務總局將與多個國家(地區)稅務主管當局第一次交換信息。
這種信息交換即“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爲打擊海外賬戶避稅問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在2014年的G20布裏斯班峰會上,正式發布了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准。
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協議,叫做共同申報准則(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簡稱CRS。簡單而言,它就是各國政府互助合作,相互通報對方公民在自己國家財産信息的標准,以共同打擊納稅人利用跨國信息不透明進行逃稅漏稅及洗錢等行爲。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7年9月,百慕大、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盧森堡等“避稅天堂”就已經進行了第一次信息交換。截至2018年8月7日,已有103個國家(地區)簽署了《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多邊主管當局間協議》。
而在中國,按照此前計劃,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都在今年9月同其他CRS參與國完成第一次信息交換,此外還包括新加坡、巴哈馬、巴林……,共47個國家和地區。
這意味著,中國稅務部門通過這個方式可以輕松了解和掌握中國稅收居民海外資産收入信息。
具體而言,對于在其他國家或地區金融機構擁有賬戶的中國稅收居民,只要財富所在國家(地區)簽署了互換協議,那麽該居民的個人信息以及賬戶收入所得將會被財富所在國的金融機構收集並上報給該國相關政府部門,該國政府再與中國的相關政府部門進行信息交換。這種交換每年進行一次。互換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的內容:
國家稅務總局官網給出的信息互換過程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備受關注的修改後個人所得稅法獲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將于明年1月1日實施,其中首次引入的反避稅條款也意味著對高淨值人群強化征管。根據中國人大網公布的修改後的個稅法,新增了的反避稅條款作爲第八條:
據《第一財經》報道,普華永道中國私人客戶服務中區主管合夥人王蕾表示,隨著CRS(“海外金融賬戶共同申報准則”)的實施,反避稅在個稅層面的立法變得迫切。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個人A在海外通過BVI(避稅天堂維爾京群島)空殼公司進行投資,BVI公司的利潤只要不分配到個人股東層面,在現行稅法下,個人A無需繳稅;而反避稅條款下,中國稅務機關可以以受控關聯公司的名義將沒有商業實質的BVI公司取得的利潤視同個人直接取得而課稅。CRS的不斷推進實施與新個稅法中反避稅條款的加持,熱衷在“避稅天堂”開賬戶、偷偷藏錢的有錢人,或涉及洗錢、漏稅的,但凡有不合規的行爲統統都會有大麻煩。
澳洲、新西蘭的大批華人賬戶已被封
早在一個多月前,外媒便發布重大消息,新西蘭、澳洲各大商業銀行凍結了數千的賬戶,並要求確認開戶人是否屬于外國納稅人,其中也涉及到了大量的中國居民。
澳洲國有企業Kiwibank的發言人表示,銀行在5月底向大約3000名客戶發送了信件,並給客戶14天的期限來補充他們所需的海外稅務狀況信息。
澳大利亞最大的銀行ANZ表示,一周時間凍結了大約200位客戶的賬戶,並將按照稅法規定的要求,每周繼續凍結賬戶。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和BNZ也做了相同的反應。
事實上,早在6月初新西蘭媒體就放出消息,如果不提供涉外納稅信息,新西蘭銀行將凍結你的賬戶。從7月1日起,還沒有按照銀行規定,補全海外欠款的,統統凍結賬戶,沒有人可以例外。當然,凍結賬戶中的資金將留在賬戶中,但客戶無法訪問。
目前,澳、新兩國銀行已經凍結了上千個賬戶,而範圍仍將持續擴大。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澳大利亞及新西蘭,都在今年9月首次交換信息的名單之中。所有在澳洲開戶的非澳洲居民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證號碼,住址,生日,賬戶號碼,賬戶余額還有每年出現的重大交易,另外還有銀行存款賬戶、托管賬戶、保險合同等等信息都會實現兩國稅務局的共享。
21萬億美元資産“藏”在11大避稅天堂
長期以來,很多富人都悄無聲息地將自己的巨額資産轉移到國外。他們看中的地方便是所謂的“避稅天堂”,如巴哈馬、開曼群島、維爾京群島、盧森堡、瑞士……爲吸引外國資本流入、繁榮本國(地區)經濟,這些有“避稅天堂”之稱的國家(地區)有一些共同點:對前來注冊登記設立公司只收極少的年度管理費;對公司股東信息、股權比例、收益狀況等給予高度保密;不征稅或稅負極低;無外彙管制;監管寬松。同時,在這些國家(地區)設立的公司幾乎被所有國際大銀行承認,可在銀行開立賬號。
于是,一大波想要隱藏財富、逃稅甚至洗錢的“隱形富豪”來到這些避稅天堂。
這些富人往往會高薪聘用一些稅務行業、私人銀行業、會計行業和投資行業的專業能手,來爲他們量身定做諸如跨國並購、地下錢莊、影子公司、比特幣交易等項目來躲避監管,繼而實質上完成資産轉移。
事實上,這樣的避稅現象及監管難題並不單單存在于中國。
根據哥本哈根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美國經濟研究平台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三位經濟學家的分析,全球企業一年的利潤爲11.515萬億美元,其中85%由當地公司創造,其余15%由外國控制公司創造。
然而,在外國公司獲得的1.703萬億美元利潤中,近40%即總額達到6160億美元,已轉移到其本國以外的其他稅收管轄區。
其中92%轉至11個國家,這些國家隨後獲得了臭名昭著的避稅天堂稱號。美國是轉移利潤最大的國家,利潤轉移高達1420億美元,其次是英國610億美元,德國550億美元。這三國也是巴拿馬文件中利潤轉移至避稅天堂損失最大的國家。
對于較小的國家來說,轉移到國家的利潤幾乎與該國所有企業利潤的總和一樣多,這正好說明了爲什麽成爲避稅天堂可以吸引他們。與較大的經濟體相比,百慕大當地利潤爲96%,加勒比爲95%和馬耳他爲86%,盡管愛爾蘭,瑞士和新加坡等國家仍有超過50%的國內利潤轉移。
據估計,這些避稅天堂的資産規模超過21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不受稅務人員管轄。
就個人財富方面來看,據Business Insider去年9月援引世界銀行的數據,全球GDP總和約爲75.6萬億美元,也就是說,超級富豪們隱匿了約7.5萬億美元的財富。
形勢嚴峻,CRS的出台,也正是爲了打擊這樣的海外賬戶避稅問題。有人可能要說那把資産轉移到非CRS成員國就好了。據了解,暫時沒有簽署的不代表以後不會簽署,現在已經有了信息互換標准,只要簽署協議,信息就可以隨時交換。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