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瑞士銀行集團才因長期爲法國客戶逃稅被巴黎一家法院處以18億歐元的罰金,12月20日又傳來韓國警方調查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涉嫌在瑞士銀行成立“空殼公司”避稅一案。
瑞士銀行憑什麽可以幫助世界各地的人逃稅?它有什麽特殊之處?世界上還有哪些“避稅天堂”?
瑞銀案件發酵
先來看看瑞士銀行被罰一案。
據巴黎某法院表示,瑞銀集團在2004年至2012年期間系統地幫助法國客戶逃稅,引誘他們將錢藏在瑞士。
而該案最初于2019年宣判,彼時,瑞銀集團被判罰款37億歐元,外加8億歐元的損害賠償及利息,總計45億歐元。之後,瑞銀集團對這一判決提出上訴。
此次判決確認了2019年的審判,認定瑞銀在法國的體育賽事和派對上非法招攬客戶,以及清洗逃稅所得。從處罰的具體細則來看,處罰包括法國政府要求的8億歐元賠償金和10億歐元的沒收款項。盡管目前18億歐元的罰款金額已大幅削減,但瑞銀方面表示,可能仍將上訴,並且希望看到上訴法院駁回指控,特別是針對洗錢指控,“因爲這可能會損害聲譽。”
歐洲對涉稅和其他違法行爲的罰款曆來低于美國,瑞銀案是其他銀行密切關注的一個例外。
其實指控瑞銀的並非法國一家。日內瓦檢察官近日也對一家瑞士銀行處以罰款,因爲該銀行未能向反洗錢當局及時報告從沙特流向西班牙前國王胡安·卡洛斯及其前情人的錢款。在瑞士方面展開調查之前,有西班牙媒體報道說,胡安·卡洛斯可能將政府合同授予西班牙公司,從中獲得非法好處——這些資金可能藏匿在瑞士銀行裏。
再看韓國三星李在镕通過瑞銀避稅案件。
據韓媒2021年10月報道,李在镕涉嫌在瑞士銀行開立賬戶,于2008年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成立了一家空殼公司用以避稅。青年正義黨在有關消息見諸報端後以涉嫌逃稅及隱匿犯罪所得,違反《特定經濟犯罪加重處罰法》等相關法律爲由向檢方控告李在镕。由于檢方只能依法調查偷稅漏稅金額超過5億韓元的案件,此案因涉案金額不明被移交警方。警方表示,11月從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接手此案後已于同月17日傳喚舉報人進行了調查。
在這些案件之前,瑞士銀行似乎就是世界各國“最安全”的銀行。從黑幫大佬到恐怖分子,從貪腐官員到頂級富豪,這些人都喜歡把錢存到瑞士銀行。瑞士銀行究竟有何神奇之處,吸引世界的財産?
神秘而安全的瑞銀
瑞士銀行于1912年由溫特圖爾銀行和托根貝格銀行合並組成。1998年,瑞士聯合銀行和瑞士銀行集團合並成瑞銀,瑞士聯合銀行曾是歐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團,總部在瑞士蘇黎世,爲超過450萬的客戶提供了服務,擁有48000多名員工。
瑞銀集團從2004至2007年連續四年被《歐洲貨幣》評爲全球最佳私人銀行,被《金融亞洲》從2002至2006年連續五年評爲亞洲最佳私人銀行。
其實早在16世紀,隨著基督教加爾文教派的興起,就有大量被迫害的新教徒,從法國、意大利等國逃進了瑞士,在尋求庇身之所的同時,他們也帶來了大量的金錢。爲了保護這些新教徒的財産安全,瑞士銀行初步推出了保密制度。
在一戰、二戰中,瑞士是永久中立國。于是又吸引了大量的歐洲人跑到瑞士去避難,由于在中立國存錢不受政治影響,更不用擔心資産被凍結,所以瑞士銀行再次得到蓬勃發展。
瑞士擁有崎岖陡峭的地形,境內修建有超過1000多座軍事掩體,許多山體都被掏空,裏面藏著飛機和大炮。瑞士的軍事力量也非常強大,雖然只有幾百萬人口,但是武器精良,軍人訓練有素,稱得上精銳之師。軍人們除了保家衛國,剩余的主要工作就是守護銀行了。
即使大家都知道瑞士銀行將錢藏在阿爾卑斯山脈裏,也很少有人打它的主意,因爲那裏有著全副武裝的安保人員和嚴密的安保系統。所以,幾乎不可能出現銀行被盜的情況,基本也沒有人想要搶劫銀行。
把錢存進瑞士銀行,除了安全,還特別隱秘。在1987年之前顧客還能夠使用假名存款,後來因爲國際壓力廢除了這一條規定,而銀行內部也不允許拍照、攝影、錄音。如果瑞士銀行內部的工作人員泄露出顧客的信息,也將會被判刑。
當然,這樣的銀行,也不是誰都能往裏面存錢的。開戶起步就得500萬美元,還要支付高昂的管理費,因此瑞士銀行服務的顧客通常是非富即貴。
“避稅天堂”受挑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全球“避稅天堂”進行了明確的定義:
首先,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機構,其業務往來的對象主要是非本地居民;其次,這些經濟體的對外資金與負債要遠高于對內的資金與負債;最後,所有這些所謂的金融中心,都提供低賦稅(或零賦稅)、寬松的金融監管以及嚴格保密的銀行信息。
在“避稅天堂”注冊的公司大部分都用于控股其他實際經營的公司,離岸公司本身並沒有實際經營活動,也從未申請當地的稅收居民,信息不對稱導致離岸公司既沒有在母國納稅,也沒有在離岸注冊地納稅,從而避免了稅務支出,或者有效節約了稅務支出。
世界各地的“避稅天堂”都在哪裏呢?
他們是加勒比海地區的巴拿馬,開曼群島百慕大,英屬維京群島,巴巴多斯,巴哈馬哥斯達黎加;歐洲地區的愛爾蘭,荷蘭,盧森堡,瑞士,馬耳他,直布羅陀和塞浦路;非洲的毛裏求斯;以及亞洲的香港,澳門和新加坡。
這些“避稅天堂”大多數都是非常小的島國。由于當地缺乏資源和工業,他們只能另辟蹊徑,通過提供離岸金融服務,以非常低的稅率,甚至零稅率來吸引個人和跨國企業到他們國家設立公司,達到避稅的目的。
但是,近年來,“避稅天堂”的保密性也受到了挑戰。隨著2017年1月1日《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准》(AEOI標准)正式生效,瑞士稅務機關開始收集相關銀行信息,並于2018年進行首次信息共享,用以打擊避稅。瑞士“避稅天堂”的地位也因此或將終結。該公約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全球金融業組織聯合制定,指出未來參加該公約的某成員國公民在另一成員國開立銀行賬戶,該公民所屬國家的稅務部門將自動獲取賬戶信息,從而達到打擊避稅的目的。
從巴黎、日內瓦處罰瑞士銀行的案例來看,“避稅天堂”也不再是法外之地。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體系不斷完善,各國加大偷逃稅行爲的力度也不斷加大,偷逃稅勢必被追責。
當下,瑞士銀行(中國)銀行表示要深耕中國市場,加大可持續投資布局。從上述法國案例來看,如果有引誘富豪將錢藏在瑞士的行爲,中國警方也是有權檢查其中國分行信息的。而且,任何一個中國人,不管他的財産放在瑞士、新加坡還是開曼,當地政府都有義務向中國政府自動共享中國籍投資者的稅收財富和收入信息。所有在這些地區的銀行也需要執行AEOI准則向當地的金融監管部門如實彙報他們公司內投資者賬戶的所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