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和珠海共享機場模式大有可爲,高質量協同發展勢在必行,怎樣合作共贏?
珠海航空有限公司王長江董事長:澳珠合作密不可分,分則兩弊、合則共贏。澳珠合作有望成爲大灣區的重要極點,輻射帶動整個珠江西岸的發展,不斷開創“一國兩制”事業新局面,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更好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航空交流協會簡浩賢主席:所謂共享機場,其實全球並沒有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定義與模式。有一個例子:在歐洲有一個巴塞爾-米盧斯-弗萊堡機場,是世界上少數由兩個國家共同運營的機場(法國和瑞士)。機場的地理位置是在法國領土,但是根據1946年瑞士和法國簽訂的協議,法國與瑞士均允許進入此機場而無需通過任何通關手續。機場由兩個獨立的部分組成,分別都有其各自的停車場和貨運區。一部分是面向法國區(現在被稱爲申根區)提供服務,另一部分面向瑞士提供服務,中間有一個海關和移民局檢查點在客運樓的三樓。旅客可以通過“邊境”去到另一個服務區域。當然,珠海與澳門都在一國之內,所以實際情況也與歐洲的不盡一樣,所謂共享機場,最主要還是體現在共同合作、合理運用的層面上達到航空資源最大化的模式。
本澳民航業最大障礙之一,是地狹人稠,土地、空域資源匮乏的現實。未來香港第三跑道建成,澳門的空域勢必和香港第三跑道相互影響,空域緊張情況只會愈發嚴重。換言之,澳門機場的位置,可能不足以單獨承載澳門對民航業的期望,與此同時,離本澳稍遠的珠海擁有較爲充沛的土地資源,但苦于沒有航權,雖然正在進行第二跑道和客運大樓擴建工程,但在發展國際客貨運上始終步履維艱。
我認爲在共享共建平台之下,值得深思研究關于兩個機場的合作關系。其中一個說法是可將珠海機場的一部分土地(例如貨運站等)租予澳門特區管轄並交由澳門機場管理。這使得國際航班可以澳門的航權協議在珠海機場(租予澳門的區域)升降,並處理來自大灣區的貨物,使得一國背景下的土地優勢和兩制背景下的航權優勢得以兼顧。
我相信這種“貨運先行”的模式,會是共享機場模式的一個良好的開端:一方面,橫琴深合區爲澳門和內地的合作建立了一個可行的框架,爲共享機場提供了一些政制和法律上的基礎;另一方面,貨運作爲澳門的新産業,可以大膽試點,革故鼎新,爲粵澳之間的合作提供進一步的實踐經驗。
香港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羅祥國高級顧問:對于澳門和珠海共享機場模式這一概念,我不是很清楚。全球未來機場發展的大方向,都是從一個舊的經濟模式轉向新的經濟模式,新的經濟模式指的是:機場和航空業的運作,會多些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方便旅客,減低成本,如可以用大數據整理大灣區旅客使用澳門機場的資料等,通過整理大數據,可以調整航班和服務,改善和提高旅客在機場的舒適度,因此提高服務質素,最終讓顧客滿意,如新加坡的機場管理較爲先進,用機器人清理洗手間;此外利用大數據等先進手段還可以改善機場的管理,降低運營成本。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綦琦副教授:隨著廣東省人民政府于2021年10月,成立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林克慶爲組長的高規格廣東省航空産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以整合各方資源,協調解決重大問題、推動重大項目,研究制定推動航空産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督促各地、各部門抓好工作落實,統籌推進全省航空産業發展。據悉相關産業投資基金已謀劃在珠海橫琴成立在即。澳門特區政府應該積極推動入股珠海機場並探索通過引入內地産業基金參股澳門機場,以實現兩地民航産業在資本層面的深度綁定。將澳門和珠海在民航業發展的優勢資源充分協同,促進産業增量價值共享。
具體到澳門和珠海共享機場模式,大有可爲並對澳門迅速走出疫情陰霾有巨大助力。推動澳門産業多元化,新興産業發展空間是繞不開的難題,而以土地爲代表的空間資源是特區最爲匮乏的資源。以澳門大學新建橫琴校區的“飛地發展”模式是值得借鑒和複制的。澳門機場地理位置優越,作爲澳門産業多元化發展空間極爲合適,也是目前特區最具開發價值和可行性的土地資源。如何能做到“騰籠換鳥”,在滿足特區航空通達性功能的同時,優化特區居民生活環境、孵化特區多元産業、打造特區經濟全新增長是極富意義的探討話題,尤其是對于渴望從疫情陰霾盡快走出的本屆特區政府。
珠海在“十三五”期間得到快速發展,廣東自貿區(橫琴片區)的發展成績有目共睹,珠海機場于2019年實現旅客吞吐量超過1000萬人次,機場擴建工程已獲批覆並動工,珠海機場積極推動其國際航班的開設申請。
在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的發展備受關注,爲澳門和珠海在航空領域共贏合作提供了政策窗口,創造了實現的機會。建議僅保留澳門機場的公務機和跨境直升機的保障功能,將運輸航班轉至珠海,以土地和設施租賃形式將珠海機場的第二跑道、航站樓、飛行區等國際功能委托澳門特區管理,以此確保澳門新機場的獨立運作。考慮澳門居民更加方便的使用機場,可借助在建的金海大橋劃設特區車輛專用線的方式,解決便捷交通問題。在澳門新機場采用“一地兩檢”措施,往返大陸航班可視同國內航班。利益澳門的國際航權優勢,可以迅速開辟國際航線和增加國際航班,有利于珠海機場國際客運補齊短板,厚植澳門新機場國際航空的旅客來源。在國內外航空班次增加的同時,澳門新機場有望分流香港機場的航空貨運業務,成爲更加靠近貨源地——珠江西岸現代化智能制造基地的航空貨運樞紐門戶。
結語:珠澳聯動發展發揮澳門民航業在灣區的特殊功能
1、疫情反複影響下本澳及周邊地區的民航事業都大受打擊,您認爲如何應對疫情的挑戰和新的形勢?澳門航空業的複蘇迹象如何?
珠海航空有限公司王長江董事長:國家橫琴方案出爐,明確了大灣區建設新高地的戰略定位,隨著政策利好的不斷釋放,澳珠航空旅遊業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航空交流協會簡浩賢主席:我對澳門民航業的複蘇保持謹慎的樂觀態度:主要因爲澳門政府旅遊局等在內地的推廣活動,使內地居民對澳門可以說印象良好,而澳門疫情防控工作出色亦使內地遊客樂意前來旅遊;另外本澳的疫苗接種率在穩步提高,對抗疫情的韌性也越來越強。
香港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羅祥國高級顧問: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測,全球的航空業到2024年才可以恢複到2019年的水平。航空公司在2020年下半年是逐步恢複航班的,長途航線恢複得很慢。全球航空業複蘇緩慢。澳門比較多內地航線和短途的地區航線,因此複蘇的速度比香港快。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綦琦副教授:澳門恢複國際航空客運市場,現階段很難預估具體時間表。本人分析:澳門民航業實質性複興的關鍵迹象,應該就是澳門持續推進與內地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盡快複航並加密航班。澳門民航業界重振的重要抓手就是主動面向內地,以響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爲抓手,積極融入國家啓動的“內循環和雙循環”經濟新格局。
2、澳門民航業作爲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主要角色,長期擔當著承載境內外旅客、物流中轉等重要任務。您認爲政府在這其中應擔當怎樣的角色?
珠海航空有限公司王長江董事長:作爲基地航空企業,南航珠海航空公司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責無旁貸,在兩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建議聯合兩地旅遊行業龍頭,成立在線旅遊公司——“珠澳旅遊專賣店”,整合當地“吃住行娛遊購”資源,打造集聚“文化+旅遊+航空+科技”的民航特色的現代産業新生態圈。要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我們認爲可以借助20多年“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的影響力和推動力,打造澳珠極點第三極——航空航天主題公園,以科技創新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文旅産業新格局。
粵港澳大灣區航空交流協會簡浩賢主席:我個人認爲政府應該加強扮演“協調者”的角色。目前有些事情仍需要政府出面進行協調,方能卓有成效地完成,
香港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羅祥國高級顧問:在軟件方面,政府還可以提供多點指導和資金。此外建議政府和業界一起,去了解客源和貨源,政府應和航空公司、旅遊業界一起攜手。是否開多條新航線,是航空公司的工作,但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有主導的角色,政府和業界合作,去找尋新的商機。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綦琦副教授:澳門政府將本澳在防疫能力和卓越成績,讓更多有澳門直航的內地城市管理者知悉,積極推動赴澳航班流程“國內化”。國際客班尚未正常化之前,更好地發揮澳門旅遊業的全要素資源禀賦,在服務國家經濟新格局的戰術性作用,滿足內地居民已被疫情長期壓抑的出境消費和體驗旅遊需求。
3、特區政府正就航空新制度進行研究,您認爲澳門民航發展定位應如何?澳門航空業的優勢在哪?
珠海航空有限公司王長江董事長:澳門機場定位打造複合型國際幹線機場,國際航線主要覆蓋東南亞等地區,珠海機場定位國內市場,剛好形成互補。澳珠兩地市場具有同城化、一體化、國際化和協同化特點。
粵港澳大灣區航空交流協會簡浩賢主席:澳門現就未來航空新的准入制度做規劃及設計,以更合適的定位打造澳門的獨特優勢。當中應研究現有深合區的創新發展模式,以服務大灣區以至中國與葡語系周邊地區爲核心,利用”共商共營共管”的理念,把澳門的市場輻射至大灣區。其中一點值得研究的是在共贏基礎上如何拉動珠海機場與澳門機場的合作。
香港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羅祥國高級顧問:大灣區內其它城市的機場有大的發展步伐,澳門機場還是應在內地航線、東南亞航線作爲主要發展目標。澳門航空在2019年旅客數量達致九萬多,所以澳門繼續發展多元化旅遊項目,吸引家庭型遊客非常有必要。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綦琦副教授:建議特區政府要根據新形勢更具前瞻性地研究民航業新定位,大力發展澳門民航業,利用本澳在粵港澳大灣區最具比較性優勢的國際航權和旅遊休閑等稀缺資源要素,攜手珠海將本澳資源禀賦轉化爲價值增量,這對後疫情時代的本澳産業整體複蘇尤爲重要。
4、有意見認爲澳門可以發展航空物流産業,實現航空業客貨互補,亦可以促進澳門産業多元化發展,對此您怎麽看?有何建議?
珠海航空有限公司王長江董事長:珠澳兩地在機場和民航業上的互補發展,既是“最優解”,也是“唯一解”。我們認爲成立一家經營管理公司十分必要,用于規劃機場的功能,整合空域資源,加強空地聯運,共同開發客貨市場,讓澳門政策的優勢覆蓋珠海機場,使珠澳機場實現高度專業化和協調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航空交流協會簡浩賢主席:我認爲澳門和珠海等西部機場發展貨運物流産業是十分有前途的:澳門擁有世界上最優質的航權資源,貨運航空公司可以飛往世界大多數目的地。倘若澳門能依靠航權資源,以中山、珠海等地的制造業爲依托爭取大灣區貨運需求的話,哪怕爭取到十分之一,都可能爲本澳帶來一個嶄新的重要産業。
香港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羅祥國高級顧問:發展航空貨運主要看以下幾方面:首先是貨物從哪裏來,所以關鍵點是澳門要找到足夠的、需要航空貨運的貨源,這一點還需政府和業界去策劃發展,加強尋找商機,尋找貨源。如果可以在珠江三角洲西部,包括廣西,找到需要航空貨運的貨源,那樣就可以促進航空貨運業的發展。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綦琦副教授:“飛地概念”和“共享模式”的實施落地將極大增加澳門民航業的發展空間,客觀上使得澳門未來“客貨並舉”的補短板式發展成爲可能。只要在海關、貨檢等相關政策方面,澳門——橫琴甚至澳門機場——珠海機場實現互認,澳門航空物流産業將因本澳爲適合航空運輸的時效性貨品消費地優勢得到急速發展,將原本更多依賴香港航空物流能力的供應鏈回流至本澳,爲本澳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5、澳門和珠海共享機場模式大有可爲,高質量協同發展勢在必行,怎樣合作共贏?
珠海航空有限公司王長江董事長:澳珠合作密不可分,分則兩弊、合則共贏。澳珠合作有望成爲大灣區的重要極點,輻射帶動整個珠江西岸的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航空交流協會簡浩賢主席:我認爲在共享共建平台之下,值得深思研究關于兩個機場的合作關系。其中一個說法是可將珠海機場的一部分土地(例如貨運站等)租予澳門特區管轄並交由澳門機場管理。這使得國際航班可以澳門的航權協議在珠海機場(租予澳門的區域)升降,並處理來自大灣區的貨物,使得一國背景下的土地優勢和兩制背景下的航權優勢得以兼顧。
香港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羅祥國高級顧問:全球未來機場發展的大方向,都是從一個舊的經濟模式轉向新的經濟模式,如可以用大數據整理大灣區旅客使用澳門機場的資料等,通過整理大數據,可以調整航班和服務,改善和提高旅客在機場的舒適度,最終讓顧客滿意。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綦琦副教授:澳門特區政府應該積極推動入股珠海機場並探索通過引入內地産業基金參股澳門機場,以實現兩地民航産業在資本層面的深度綁定。建議僅保留澳門機場的公務機和跨境直升機的保障功能,將運輸航班轉至珠海,以土地和設施租賃形式將珠海機場的第二跑道、航站樓、飛行區等國際功能委托澳門特區管理,以此確保澳門新機場的獨立運作。
今次的探討,各位專家就澳門民航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作出了精辟的分析,並提出了具有指導性的建議,實際可操作性較強,值得政府和業界參考。綜合各位嘉賓的意見,本刊認爲:民航業具有國際性,相信民航産業將成爲粵港澳大灣區高速發展的引擎之一;亦將爲澳門的民航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重新定位好澳門機場的發展定位,珠澳共享機場模式,互補發展,既是“最優解”,也是“唯一解”,建議讓澳門“一國兩制”的政策優勢覆蓋珠海機場,使珠澳機場共同協調發展。此外倘若澳門能依靠航權資源,以中山、珠海等地的制造業爲依托爭取大灣區貨運需求的話,極有可能爲本澳帶來一個新的重要産業。當前特區政府亟需謀定而動,創新航空業發展模式,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亦是澳門民航事業發展的行穩致遠之路。(稿源:澳門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