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編者按:不久之前,在尼泊爾中部的拉利特普爾地區,由于水管再一次破裂,居民用水出現困難。在這種背景下,“水商”普拉迪普·塔曼兹的生意又兴隆起来了。水商是近几十年来尼泊尔水荒问题催生出的一种特殊商人群体——他们拥有自己的油罐车和加水站,将地下水开采上来后,用车运送到缺水的城市中,以高出公共供水几十倍的价格卖给尼泊尔的居民。雪山脚下的尼泊尔为什么会如此缺水?水商的崛起又会有怎样的影响?本文译自《纽约时报》,作者Peter Schwartzstein,原標題爲“‘The Merchants of Thirst”.
-
連外交官也無法幸免的水荒
尼泊爾的缺水問題有多麽嚴重?據《紐約時報》報道,在全民缺水的環境下,連外交官也無法享有特權。比如馬來西亞的大使館住宅就出現過嚴重的缺水的狀況,外交官如果想要沖澡,需要額外支付買水的費用,與水商們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在加工制造領域,缺水問題同樣嚴重:一家咖啡加工廠由于儲水量嚴重短缺,不得不選擇關閉工廠。
簡而言之,整座城市的各個領域——無論是工廠、居住區還是行政領域,都需要不斷地向水商打電話買水,以至于運水司機在接受采訪時開玩笑說:“我覺得自己在運‘液體黃金’……也許比黃金還珍貴。”
運水者的工作條件是艱苦的。比如爲了盡可能滿足需求,水商塔曼茲每天都要在居民區和加水站來回奔走。他將平板卡車改裝成油罐車,以儲存更多的水。他手下的三個幫手每天只能在冰箱大小的油罐車廂裏睡1-2小時,每天耗在運水路上的時間長達19小時。在加德滿都(尼泊爾首都)的運水市場上,競爭雖然激烈,但鮮有人能如此拼命。
此外,爲了防止在崎岖的山路上出現意外,一些水商會在車廂裏挂滿宗教小像以保平安。另一些人爲了能進行長途運輸,在卡車上配備了迷你電視或者音響設備。
-
水商:英雄還是投機者?
現實情況是,無論類似塔曼茲這樣的水商多麽辛苦地工作,無論這些裝滿“液體黃金”的改裝油罐車如何不間斷地向城市送水,城市居民的需求始終得不到滿足。
油罐車運水的時間太漫長,而用水短缺的問題太嚴重。在城市的輸水管道完全恢複之時,一些家庭已經靠著這些小型油桶裏的儲水挨過了一個月。
塔曼茲表示:“現在還不是運水的旺季,但是你可以看到現在已經是這樣的情況了。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這些水商)不存在,大家的生活會變成什麽樣?”
加德滿都與南亞、南美、南非及部分中東地區一樣,私家水商們有時候要供應整座城市的用水。沒有了他們,數百萬家庭將無法做飯、打掃衛生或者洗衣服。說得再嚴重一點,沒有了他們,城市裏早已惡化的基礎設施可能會徹底崩潰。
水商達哈爾擁有6輛運水油罐車,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座城市需要我們,如果我們不工作,災難就會降臨到這座城市。”
尼泊爾 圖片來源:PEXELS
-
尼泊爾爲什麽缺水?
有一個問題可能會引發讀者的疑惑:在這座河流環繞、雪山腳下的國家,爲什麽會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
事實上,盡管尼泊爾坐落于水資源豐富的喜馬拉雅山腳下,並且伴隨著有規律的季風,但長期以來公共部門對用水系統缺乏規劃和管理,加之近代曆史上曾經有大量移民湧入尼泊爾,正是這兩個原因導致用水需求大漲。
記者采訪了數名水商、當地官員和居民後,發現水商們已經從國家的管理不善和人口暴漲中攫取了大量的財富。
尼泊爾的私人運水行業于1990年左右興起,最初是在首都加德滿都經營,並向周邊地區輻射。如今,無論貧富,所有的居民都願意向他們購買水資源。
當然,在這個行業興起之初,居民們對水商還頗有好感,認爲在城市公共供水系統時好時壞的情況下,他們的出現有效緩解了用水問題。但很快,水商坐地起價、囤貨居奇的行爲就引發衆怒,水商們的形象和口碑逐漸崩壞。可是由于無法從別的渠道獲取資源,居民們只能一邊“忍氣吞聲”地交錢,一邊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以節約水資源。
-
因缺水而改變的生活方式
對尼泊爾的居民而言,像是洗車這種看起來十分日常的行爲,也要開始像做財務預算一樣精打細算。
一位六十歲的家庭主婦對記者表示:“我以前從來沒想過我要花多少時間洗澡或者打掃房間,但是現在水真的太貴了,每一滴都要好好珍惜。”
很多家庭不得不改變他們做飯、洗漱和清潔房間的方式:許多飯店不再供應菠菜——這種蔬菜的生長需要大量的水資源;他們不敢在老式公寓裏生明火——因爲一旦出現火災,沒有足夠的水來滅火。此外,由于缺水,尼泊爾的醫院裏不願接納定額之外的病人。
尼泊爾 圖片來源:PEXELS
-
暴利背後的黑暗手段
在尼泊爾,水商爲了獲得最大的利益,常常與政府人員勾結,通過限制公用水管排水量、破壞水利項目工程來倒逼市民購買他們的“私營水”。
在加德滿都鄰近的城市拉利特布爾,一些市民爆料稱,水商們賄賂當地官員,要求後者不要修複在2015年地震中被毀壞的公共水管。印度的班加羅爾也有類似的情況,一些媒體稱水商和水管工人之間“關系密切”。
在加德滿都,運水市場的競爭十分慘烈,400多名水商之間常會出現搗毀對方車輛、拉攏政客攻擊競爭對手的情況。一位水商對此評論道:“這種競爭是惡性的,大家都只追求利潤,沒有人關心水的質量。”
-
劣質且昂貴的水資源
許多消費者表示,只要從水商買來的水幹淨可用,他們就願意承擔高昂的價格。但事實上這些水的質量並不達標。根據市民的說法,他們常常因爲這些使用這些水而出現皮膚問題,腸蟲和腹瀉問題。
這一質量問題迫使富人去花更多的錢買飲用水,也迫使無法高價購買飲用水窮人生病、缺勤或缺課。簡單來說,就是窮人只能買水質最差的水,哪怕這些水會損害身體健康。
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稱,在玻利維亞等城市,水商們會直接從氯化遊泳池中取水。
在質量差的同時,這些“貨物”的價格還常常貴的離譜,這對窮人來說是致命的打擊。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對15座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的研究,水商們開出的價格往往是政府供應水資源的10倍以上。在印度的孟買,這一比例更是達到了52倍。
尼泊爾的水到底有多貴?具體來講,根據水商開出的價格,5000升的水需要1800盧比(約人民幣109元)。這樣的價格是公共供水系統水價的40倍。
在一些居民眼中,這些水商往往是貪婪的且難講話的,他們害怕被市場淘汰,因此不惜一切代價去保護自己的利益。在一些坊間傳說中,這些水商常常扮演者故意破壞城市管道、破壞環境的角色。一位居民在接受采訪時,憤怒地稱這些水商爲“小偷”:“他們應該被絞死!他們的行爲令人惡心!”
-
水的私有化時代已經到來?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些水商的崛起是近十年來全球水私有化的一個縮影。許多地區的權力部門相信這些私營企業更能拯救早已不堪重負的供水系統,因此將水資源徹底下放至私營企業。許多水商正是瞅准這一趨勢,承擔起了爲城市供水的任務,他們之中有些人只是簡單地介入其中,另一些則已經取得了正規合同。在這個趨勢下,許多地方官員們就算是相信水資源還是應該囊括在公共服務領域,也只能與這些私人企業合作,代替自己爲公衆提供服務。
在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卡拉奇,水商的數量在過去的十年裏翻了一倍。在非洲的奈及利亞、尼日利亞等地區,水商的數量則增加了三倍。一些研究人員表示,由于一些水商進行的都是地下生意,無法納入統計,因此實際數量很可能比上述數據更多。
此外,在2015年沙特阿拉伯對也門進行幹預之後,也門的水商幾乎壟斷了所有城市的供水市場。在印度半島,運水生意的興起和城市的蓬勃發展同時進行。如今從孟加拉國到玻利維亞,隨處可見這些噴著刺鼻黑煙、渾身布滿鐵鏽、晃晃悠悠行駛在運水路上的簡易油罐車。
尼泊爾 圖片來源:PEXELS
-
水商的興起與全球變暖、城市化
從另一個角度講,這些水商的興起可以作爲一個例證,用以了解私營部門如何從全球變暖和城市化興起的趨勢中獲利。
到2050年,南亞的城市人口預計將增長三倍,達到12億。隨著基礎設施的衰落,城市居民的用水問題將無法從公共渠道得到保證,水資源的供應商將發揮重要作用。
另外,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預測,由于環境變暖,到本世紀中葉,將有19億城市居民將面臨季節性缺水的危機。
由于氣候變化,城市的管理者們難以維持當前的供需平衡,無法爲居民引進更多的水資源。在這種情況下,水商們的存在就成了安全、有保障的代名詞,無論是當局還是民衆都無法抵抗。
在2017至2018年,開普敦曾面臨一場嚴重的旱災,官方開始限制每人每戶的用水量,富裕的居民便通過非官方渠道向水商購買了大量的水。另外在去年,印度最大的城市之一欽奈幾乎一個夏天沒有下雨,在這種背景下,超過5000量運水車湧進城市,提供水源。
康奈爾大學的比爾德教授主要研究城市與區域規劃,她認爲水商的存在“填補了居民短期和中期的用水需求”。“你可以在沒有電的情況下生活,但是不能沒有誰。當你無法找到水的替代品時,你會不惜一切代價來填補這一空缺。”
-
在最貧窮的區域,供水要如何保障?
在利益的趨勢下,水商們能靈敏地察覺到一個現象:他們最大的消費群體不是中産,而是底層百姓。在加德滿都,越是貧窮、基礎設施脆弱的城市,這些水商越是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加德滿都的貧民窟極少與公共供水系統連接,因此在旱季時,這些貧民窟居民完全需要依靠外部援助——受利益驅動的水商們自然而然就開始坐地起價。
除此之外,由于這些貧困地區多在街道狹窄的陡峭山丘,交通混亂,且在季風期間道路常常泥濘不堪,大型的運水油罐車無法通行,居民只能從小型水商處購買水源——這進一步導致水資源價格虛高,“水市場”嚴重通貨膨脹。
最終的結果是,中産家庭也遭受水資源的通貨膨脹問題。
一對在國企工廠工作的夫婦表示,盡管他們的收入比鄰居多,但是由于運水車難以直接開到他們所住的17世紀的老房子附近,他們不得不再通過拖拉機將拉水車牽引到房子周邊,並且多花一倍的價格(即公共供水價格的80倍)購買這些水資源。爲平衡開支,他們不得不削減其他方面的開支,包括孩子的玩具費用、節日的裝飾品費用。這對夫婦稱:“無論要花多少錢,我們都會花;我們別無選擇。這樣的價格確實難以接受,可我們能怎麽辦呢?”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說,一個家庭在水資源上的花費不應超過其收入的3%-5%。但是依賴水商的尼泊爾人,有時候要花20%的收入去買水;在約旦的農村地區,這一比例可高達50%。
對此,一些水商表示“很委屈”,稱假如道路平整便于行駛,可以保證他們運水過程通常,他們也願意降價。但他們“並不期待政府可以修整道路”。
尼泊爾 圖片來源:PEXELS
-
過度開發水資源導致環境惡化
在水商們激烈競爭的同時,另一個問題也漸漸浮現:由于水資源過度開發,自然環境被大幅度破壞,對城市的長期發展危害極大。
水商們無休止地開采地下水,導致地下水的水量每年以20%的速度遞減。專家和水商們都意識到,除非有奇迹發生,否則地下水資源很快就會消耗殆盡。
在加德滿都南部山丘擁有一座加水站的塔帕表示:“以前這裏還可以看到河流,但是現在已經沒有河了。”但當被記者問及是否會因此停止運水生意,他表示不會:“利潤實在是太豐厚了……而且除了我們,誰還能給市民送水呢?”
-
漸漸失控的販水行業
在公衆憤怒情緒不斷堆積、自然資源不斷萎縮之際,連大型水商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的行業“失控了”。但他們一致認爲自己不是這一現狀的罪魁禍首。他們認爲,如果沒有國家的管理不善在先,這一行業也不會興起。
尼泊爾前水利部部長、政治經濟學家蓋瓦利(Dipak Gyawali)對此評價道:“面對現實吧:是公營的失敗導致了私營的崛起。除非你能革新政府,否則一切都不會改變。這些‘水商’只是頑疾的表現罷了。”
公共供水不足的根源在于水管有問題。在加德滿都,水管供水效率非常低,每個家庭每周只有一小時能使用自來水管道。其余時間他們不得不收集樓頂的蓄水,或者抽取地下水——但由于壓力過小,每個家庭只能抽取不到250升的地下水。
此外,還有30%的家庭完全沒有地下水和樓頂蓄水,只能依靠每周一小時的自來水和商人的販水生活。
對此,政府已經公開表示他們“沒有解決辦法”。一位加德滿都供水委員會的成員表示:“供需缺口太大了:每天的需求量是4億升,供水量只有9千萬到1.5億升,我們能怎麽辦呢?”
-
拖延半世紀的政府公共項目
政府在這方面真的完全無所作爲嗎?
其實也並非如此。早在1970年代,政府就提出過針對水荒的解決方案——Melamchi計劃。該計劃旨在將喜馬拉雅雪山上的水引入河流,再輸送到城市之中。
該計劃于2000年正式開始實施,本來預計可以每天輸送1.7億升水,但這一數量早已趕不上日益膨脹的人口和需水量。
蓋瓦利也批評了這個項目:由于管道和漏洞太過密集,“哪怕管道對面連接的是貝加爾湖,首都依舊無法獲得足夠的水源”。
國家水利部部長馬加爾(Magar)將水荒問題歸咎于政府的頻繁更換,並表示“如今我們有了穩定的政府,所以有機會解決這個問題。”她承認尼泊爾政府對販水行業的放任,但認爲一旦Melamchi完工,一切就會解決。
-
政府腐敗是根本原因?
根據《紐約時報》的說法,如今貪腐和官僚組織幾乎遍及尼泊爾的每個行政區。水商們需要准備成沓的現金來賄賂官員和警察,否則官員就會關閉他們的加水站或禁止通行。
不出意外,這些賄賂的成本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淨水價格進一步攀升。
事實上,水務部門對水商的管理是十分松散的,這直接造成了前文提到的淨水質量問題。比如在2012年,政府規定水商必須在油罐車上用有顔色的貼紙來區分水的等級:綠色爲飲用水,藍色爲家庭用水,黃色爲工業用水……但是多年以來,這條規定從未被執行過。
另一條規定管理者要定期派人監管水商,頻率爲每周至少三天。但是加德滿都供水管理委員會表示自己沒有足夠的人手來監管;而水商們則表示只要官員口袋有錢,就不會監管自己。
尼泊爾 圖片來源:PEXELS
-
從水荒到社會暴力
這種現狀是否會一直維持下去呢?記者認爲並不會。
一方面,隨著氣候的變化和人口的增加,居民對水的需求不斷增長:由于環境變化,雨水越來少,一些原本靠樓頂蓄水的家庭如今也不得不向水商購買資源。一些水商表示“每年都會有更多的人找到我們,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延長配送時間,或者直接拒絕”。
另一方面,地下水資源在不斷萎縮。除過水商的抽取之外,地下水資源萎縮的另一個原因是當地政府爲了發展經濟而大量砍伐森林、開采礦油,導致地下水不斷流失。許多原本可以靠抽取地下水生活的家庭,最終也因爲地下水位降低而放棄這個渠道。
隨著供需缺口的不斷加大,水資源價格不斷攀升,社會矛盾也愈發凸顯。目前已經出現了憤怒的居民攻擊水務官員的事件。
現在尼泊爾每人的生活用水量是15升,低于聯合國爲難民定下的20升的標准,相關負責人警告說,除非政府解決這一危機,否則暴力沖突將更加嚴重。
-
改變在逐漸發生
面對愈發激烈的矛盾,一些肉眼可見的改變正在發生。
在加德滿都附近的錢德拉吉裏山,6名水商已經組成聯盟,堅持用可持續手段采水,從而保護森林和地下水。
在首都南部的一些地方,地方行政官員已經做出保證,每家每天至少有6個小時可以使用公共供水系統,其價格爲水商的60%;此外,這些官員完全將私人水商拒之門外。
在尼泊爾之外的其他國家,也出現了利用行政手段限制水商,進而達到緩解水荒的現象。在撒哈拉以南的一些地區,通過保護湖泊和濕地,地下水得到補充,居民得以通過公共豎井獲取更多的水資源。
但在水荒中掙紮的這一代人,是否真的對改變現狀抱有希望?在等待地下水一點點重新注入的同時,他們是否要訓練自己去尋找水、搶奪水?
十月的一個周六,加德滿都的居民蘇瓦在自家門口等待一周一次的公共管道輸水。規定輸水的時間一點點過去,沒能接到一滴水的她變得越來越生氣。在規定時間過去後,她又等了一個小時,直到她不得不去工廠趕工賺錢。最後她加入了向水商購水的隊伍:“國家騙了我們,水販搶我們的錢,大家不都是想要錢嗎?他們有什麽區別呢?”
本文摘自36氪神譯局,譯者:Michiko
立足亞洲 面向世界
傳遞論壇最新動態 促進亞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對話的傳達者 亞洲共同發展的瞭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