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視這些罕見的疾病信號,早發現,早治療!
每個新添了小生命的家庭,通常都洋溢著歡樂,也充滿了緊張。
新手爸媽們往往手忙腳亂,面對著嬌嫩的小寶貝,他們總是小心翼翼。只有孩子吃得好、玩得好、睡得好,他們才能放心。但百密也會有一疏,有些罕見的疾病信號,也會被這些忙碌的家長所忽視。
不知不覺,小維在兒科工作也已經3個月了,也親眼目睹了各種各樣的神奇病例。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一個驚險的真實故事。
一個出生不到3個月的小嬰兒,似乎一直沒有學會如何進食。
吐奶20多天後,他終于在一個深夜被送到了醫院。這時候,他已經變得十分虛弱,奄奄一息了。可能有的家長看到這裏會感到疑惑:3個月之內的寶寶,出現吐奶的情況好像不至于致命吧?這個寶寶究竟得了什麽病呢?
要想解開這些疑問,就請繼續往下看完今天的內容吧。
事情發生在一個月前。
某天夜晚,小維剛剛准備躺下睡覺,工作群突然熱鬧了起來。
我們主任在群裏發了兩張化驗單,說:“還醒著的同志們可以看下這兩張化驗單,是同一個小寶寶的,前一個是剛剛入科時的血氣分析,後面是經過夜班醫生治療後的血氣分析,簡直就是教科書一般的治療啊,你們好好學習一下哈!”
看到這裏,肯定會有小夥伴說:“小維小維,這麽專業的東西,我們根本看不懂啊!”沒關系,大家只需注意這兩張化驗單裏編號1到4的幾項,這幾項是血液中的幾種電解質的含量。
第一張化驗單裏面,這個寶寶的這幾項值都非常低(左邊的數字是化驗結果,右邊的數字是正常範圍),而電解質低會導致寶寶抽搐,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其死亡。按照我們主任的話來說就是“上一次看到這個情況還是在一個瀕死的寶寶身上!”。
而經過幾小時的治療後,這個寶寶的各項數值就比較接近正常範圍了。
雖然看起來只是兩張化驗單,背後卻連著一條讓人驚心動魄的生死線。
第二天上班,小維懷著好奇的心態去了解了一下這個寶寶的情況。
據夜班的同事說,寶寶來的時候異常安靜,沒有哭聲,呼吸也很微弱,後來居然開始持續抽搐,整體狀態非常差。
待寶寶情況稍微穩定後,同事詢問寶寶的爸爸得知他已經吐奶將近20天了,而且每次都是吃完就吐,起初還不是很厲害,後來越來越嚴重,幾乎是剛吃進去就噴出來。
在寶寶情況穩定後,同事帶著他去進行了腹部B超的檢查,最終確診這個寶寶患有“幽門肥厚”。
經過和小兒外科的醫生會診後,當值的醫生立刻對這個寶寶進行了手術,短短2天的時間後,他就可以正常進食了。
說到這裏,大家可能對“幽門肥厚”這個聽起來不太常見的疾病充滿了疑問。
它到底是什麽呢?不要急,慢慢往下看。
想要了解“幽門肥厚”這個疾病,首先要知道啥是幽門?
如下圖所示,幽門是胃的出口,它是胃和十二指腸相接的地方。順帶一提,胃的入口叫做贲門,是胃和食管相接的地方。
而保障幽門實現“出口”功能的是“幽門括約肌”(幽門括約肌包括了外層的縱行肌肉,中間的環形肌肉和內層的橫行肌肉),這些肌肉群的主要作用就是讓胃裏的的食物不要太快進入腸道,使得食物在能夠在胃裏進行初步消化,而另一方面因爲它的約束,確保已經進入腸道的內的食物無法再反流進入胃裏。
那麽幽門肥厚這個病是怎麽回事呢?
其實它的全稱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由于幽門括約肌中的環形肌肉增生肥厚,導致幽門管腔狹窄,而隨著肌肉的增生,最終導致幽門梗阻,說直白一點,就是幽門管完全堵上了。
雖然很多人沒有聽說過這個毛病,但其實它在新生兒中的發病率也挺高的,大約是1/3000-1/1000,是新生兒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第三大疾病,男寶寶的發病率比女寶寶高,但是目前的病因尚不明確。
那麽如何發現寶寶患有幽門肥厚呢?
患病的寶寶有一個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吐!
請大家想象一只氣球,幽門堵塞的胃就像氣球一樣,只有入口沒有出口。流通不暢,會導致寶寶在喝奶後奶液只能潴留在胃內,胃就像氣球被吹氣一樣越來越大,而當胃部承受不住這種壓力時必然會使奶液從入口出來——嘔吐,這種嘔吐不僅僅會導致寶寶攝入不足,還會導致他體內的電解質紊亂,營養流失嚴重。
這一症狀一般在孩子出生後的2-4周內就會發生,少數寶寶會在出生後2-3月發生(比如說上文的寶寶)。而這種嘔吐通常一開始很像一般的吐奶,但是程度會逐漸加重,最後變成噴射性嘔吐,幾乎每次吃奶後就立刻會吐。
並且隨著病情加重,部分寶寶會表現出黃疸不退、營養不良、脫水甚至抽搐(頻繁的嘔吐導致身體裏面的電解質紊亂就會抽搐)。
此外幽門肥厚的寶寶,在觸摸其腹部時,可以摸到一個像橄榄核或者棗核形狀硬硬的東西,那就是肥大的幽門(雖然這也是典型特征之一,但小維在臨床實踐中只摸到過一次)。
如果想要確診幽門肥厚,首選給寶寶做的檢查就是腹部B超,可以直接測量出幽門肌的厚度以及幽門管的直徑和長度,通常幽門肌厚度≥4mm,幽門管直徑≥13mm,幽門管長度≥17mm就可以診斷爲幽門肥厚了。
而上文講到的寶寶,他的B超結果是:幽門肌厚度6.1mm,幽門管直徑13.1mm,幽門管長度19.5mm,可以算是非常典型的幽門肥厚了。
那麽寶寶得了幽門肥厚怎麽辦?
因爲幽門肥厚這類疾病的診斷很容易明確,明確病情後,家長不必驚慌,要聽從醫生的安排。如果患兒就診時病情嚴重,生命體征不平穩,就像文章開頭說到的那個孩子一樣,就必須先接受靜脈輸液補充營養、吸氧(嚴重的時候需要用呼吸機幫助患兒呼吸)、以及部分藥物治療來穩定病情,等到患兒狀態良好之後就可以進行幽門環肌切開術來進行根治。
這個手術雖然需要開腹,寶寶也需要進行麻醉,但相對來說操作比較簡單,而且術後恢複也很快。
就像上文提到的寶寶術後2天就可以正常進食了。所以一旦家中有寶寶被確診了幽門肥厚,也不要太過擔心。發病後,及時治療,不要等寶寶因爲頻繁噴射性嘔吐導致嚴重脫水、營養不良再去就醫。醫生安排手術後,大多數患兒的預後都是良好的,也不用擔心複發的問題。
講了這麽多有關幽門肥厚的知識,大家是不是有些繞暈了?
在這裏,小維要說明的一點是,幽門肥厚會導致嘔吐,但嘔吐不一定意味著存在幽門肥厚。新生兒吐奶本身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因爲剛剛出生的寶寶胃呈水平狀且胃容量也比較小,所以當把剛吃完奶的寶寶平躺時,寶寶就很容易溢奶(就是大家常說的寶寶吃奶後容易吐奶)。溢奶的情況可以通過“拍奶嗝”來避免,拍奶嗝方式有很多種,比較常用一種是寶媽在餵奶後將寶寶豎抱,讓寶寶的頭趴在自己肩上,而後五指合攏彎曲呈碗狀,自下而上輕扣寶寶背部,直至寶寶打嗝。
那要怎麽判斷寶寶是正常的溢奶,還是不正常的嘔吐呢?
主要是看吐奶的方式、吐奶的量以及吐奶的次數,通常溢奶的嘔吐不劇烈。
如果寶寶的吐奶量比較少,也不是特別頻繁就算正常情況,這種嘔吐通常在寶寶6月齡左右會消失。
而不正常的寶寶吐奶常表現爲噴射性嘔吐,寶寶吐奶量會很大,次數也比較多。
除了觀察這些之外,各位寶爸寶媽們也需注意平常寶寶吐奶的顔色,正常的吐奶會是乳白色或者帶一點黃色,如果吐奶顔色呈現綠色(膽汁)、紅色(鮮血)或者褐色(陳舊的血液)時,請及時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檢查,這時寶寶的消化道極有可能出現了問題。
導致寶寶不正常吐奶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幽門肥厚,還有其他的消化道畸形比如說胃扭轉、腸旋轉不良等等,還有一些細菌、病毒感染以及牛奶蛋白過敏也會導致嘔吐。輕者有可能是消化道黏膜破損,重者則有可能是消化道的畸形或者位置的改變,這些都是非常嚴重的疾病。
不管怎麽樣,照顧寶寶時家長就應當多長個心眼,一旦察覺寶寶出現了異常情況,第一時間帶寶寶就醫絕對是最好的選擇哦!
我是小維,一個還在摸索學習的兒科新手醫生。這期的幽門肥厚科普對你來說,有收獲嗎?下期你還想聽到什麽有意思的兒科疾病呢?(PS:如果你有什麽感興趣或者想知道的兒科相關知識,可以在留言區留言喲,說不定下一期就是你需要的呢!)
主稿:刖維揚;編輯:包包、魯魯修;質檢:笑言;排版:CC;題圖:魯魯修
參考資料:
[1]兒科學 第9版 王衛平、孫锟、常立文主編
[2]系統解剖學 第9版 丁文龍、劉學政主編
[3]諸福棠實用兒科學 第8版 江載芳、申昆玲、沈穎主編
題圖來源:《本傑明巴頓奇事》.豆瓣電影
本文系【法醫秦明】頭條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