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修改後的三份安保文件——《國家安保戰略》《國家防衛戰略》和《防衛力整備計劃》,國際社會普遍認爲這標志著二戰後日本安保政策“轉守爲攻”的重大轉向。
新加坡媒體《海峽時報》18日刊登評論文章指出,日本此舉將在該地區引發不可避免的軍備競賽,與此同時,日本修改安保文件不僅存在違法憲法的問題,高額的防衛預算也將很難獲得公衆支持,日本國內或將因此陷入分裂。
新安保文件恐多處違憲
日本政府表示,新的安保文件致力于構建“積極的網絡防禦”,並明確提出日本今後將擁有“反擊能力”。
《海峽時報》文章援引日本智庫印太事務研究所主席簑原俊洋(Tosh Minohara)的話表示,岸田政府安保政策的轉向,雖然相當于一種理論上的轉變,但與日本保持“完全防禦”的姿態相矛盾。
簑原俊洋進一步指出,日本的和平憲法也是轉變安全身份的主要障礙。該憲法指出,日本永遠放棄戰爭作爲國家的主權權利,放棄以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作爲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資料圖)
盡管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周五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些變化並不違反憲法,因爲日本保留了“作爲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完全以國防爲導向的政策”。
《海峽時報》對此指出,這些聲明似乎難以贏得鄰國的信任。
日本國內輿論也普遍認爲日本修改安保政策的做法,將惡化與周邊各國的關系,是一種十分危險的動向。
共同社評論指出,一直以來,日本的防衛政策都是不謀求成爲軍事大國,而此次寫入可擁有“反擊能力”,是對基于和平憲法的專守防衛原則的重大挑戰,相關動向可能將給地區局勢帶來更多不穩定因素。《朝日新聞》等自由派媒體也發出警告稱,這將讓日本陷入“無節制的軍事集結”。
此外,《海峽時報》文章也指出,此次修改文件中關于采取“積極網絡防禦”的承諾也可能存在憲法問題。
根據該承諾,私營公司和電信網絡可能被要求共享敏感信息或提供訪問權限。《日經新聞》對此指出,根據憲法第21條保障通信隱私權利,這可能存在問題。
當地時間2022年12月15日,日本東京民衆上街抗議,反對國防預算擴張。
高昂軍費開支誰買單?
根據新的安保文件,日本政府將大幅提高防衛開支,擬將2023至2027財年的五年防衛開支增加到43萬億日元(約2.2萬億元人民幣),這將比五年前大幅增加56.5%,日本也將借此成爲世界第三大軍費開支國。
《海峽時報》文章指出,日本還正面臨自衛隊嚴重的人員短缺問題,這將隨著人口老齡化而惡化。日本的國防工業也很脆弱,由于過去不願投資,制造商們一直回避生産,這意味著日本將不得不嚴重依賴進口。
盡管日本政府計劃通過提高稅收,甚至不惜減損公共利益來“節流”,但有分析指出,日本當下經濟形勢困難重重,這些舉措只會讓日本經濟雪上加霜。
文章援引簑原俊洋的話表示,考慮到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安全政策的改變是在沒有任何公開辯論的情況下進行的,岸田文雄在贏得公衆的支持方面可能還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
日本《每日新聞》也對此表示,“岸田政府正在努力改變日本作爲一個和平國家的立場,不進行辯論,然後要求公衆買單……這無法贏得人們對新安全戰略的理解。”
根據日本《共同社》17至18日的最新民調顯示,岸田內閣支持率持續低迷,僅爲33.1%,不支持率高達51.5%。64.9%的受訪者對爲強化防衛力而增稅表示“不支持”。
當地時間2022年11月14日,美日在日本鹿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利劍23”。
渲染“中國威脅”逆流而動
據日媒報道,日本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將中國的對外政策和軍事動向定位爲“嚴重的擔憂事項”,並認爲中國是日本和相關國家需要應對的“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文件宣稱,“中方試圖憑借實力在東海和南海單方面改變現狀,同時不排除中方爲統一台灣而使用武力的可能性”。
日本政府還在安保文件中寫明,爲了維持國際秩序,不僅是日美同盟,而且將擴大與“志同道合國家”的合作。
對此,觀察人士指出,近年來日本的對外防務合作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推進,一方面與美國亞太盟友強化橫向聯系,另一方面,積極扮演“亞太北約化”的推手角色。尤其是其目標直指東亞海洋領土爭端和台海局勢,肆意煽動中國威脅,挑動地區緊張對立,這不僅是逆時代潮流而動的錯誤之舉,也是火中取栗的戰略冒險。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4日曾表示,中日互爲近鄰,同爲地區重要國家,維護和發展中日友好合作關系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中方再次敦促日方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各項原則,切實將“互爲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這一政治共識體現到政策上,落實到行動中,尊重亞洲鄰國的安全關切,在軍事安全領域謹言慎行。靠渲染“中國威脅”爲自身強軍擴武尋找借口的圖謀是不可能得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