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昌銀行私人銀行經濟師宋生文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宏觀環境更加艱難,以及投入品價格更高和人力短缺等因素,使得營商環境競爭加劇。這可能促使今年來新成立的公司減少和更多公司倒閉。
個別行業來看,零售貿易業和餐飲服務業的倒閉情況較爲顯著。以零售貿易業爲例,今年1月至11月終止營業的商業實體有5459家,比去年同期的4854家增加12.46%;今年來倒閉的餐飲服務商業實體爲2553家,比去年同期的2279家增加12.02%。
星展集團經濟師謝光威說,我國今年的經濟增長明顯放緩,2021年全年擴張7.6%,今年預計只增長3.5%,其中一個因素是受到中國經濟放緩拖累。如果中國逐步開放,將有助于提升明年的經濟展望。他目前預測,我國明年經濟增長2.2%。
調查顯示商家也不樂觀
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以及生意成本提高給本地商家造成壓力,今年來新成立的公司有所減少,公司倒閉的數量則增加。受訪分析師認爲,如果明年經濟持續放緩,以及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營商環境預料不樂觀,可能會導致倒閉的公司比新增商家更多。
根據貿工部預測,我國明年經濟將增長0.5%至2.5%,較今年預計大約3.5%的增速明顯放緩。
根據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網站發布的數據,今年1月至11月終止營業的商業實體一共4萬6567家,比去年同期的4萬4855家,增加3.82%。
至于明年的情況,宋生文認爲,很大部分取決于接下來的宏觀經濟環境。他說:“我國經濟極度依賴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如果全球經濟急速和持久衰退,可能出現大幅度失業的情況,導致倒閉公司比新增商家更加多。”
盧耀群教授認爲,公司倒閉的數量出現劇烈波動,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我國在疫情期間推出援助措施,以及本地和全球更廣的經濟政策早前有利于企業,但如今形勢改變,全球經濟惡化給企業生存帶來嚴重沖擊。
此外,通脹也導致人們的可支配收入下跌和企業削減開支,進而影響商家的營業額。
商業實體涵蓋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有限責任合夥企業、本地和外國公司等。
與此同時,新成立的商業實體有5萬9169家,比去年同期的6萬零326家,減少1.92%。
近期的商家調查結果也不見樂觀。新加坡商務信貸資料中心于12月13日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商業樂觀指數顯示,本地企業的商業情緒連續四個季度低落,2023年第一季觸及一年低點,尤其是制造業和批發貿易領域。
另一方面,我國經濟出現一些結構變化,如更加注重數碼轉型和可持續性,可能促使一些現有商業模式變得過時。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所長盧耀群教授指出,新成立的公司減少和公司倒閉更多,更根本的原因是通脹壓力促使各央行和金融機構調高利率,導致企業的融資成本上升。
據會計與企業管制局數據,今年1月至11月終止營業的商業實體一共4萬6567家,比去年同期的4萬4855家,增加3.82%。此外,新成立的商業實體有5萬9169家,比去年同期的6萬零326家,減少1.92%。
終止營業的商業實體數量近年的波動相當大,2020年同比下跌10.27%至4萬2463家,2021年開始回升,增加15.15%至4萬889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