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山—實裏達區推行一年多的“關懷網絡”計劃今年將進一步擴大,爲宏茂橋的年長居民提供更全面的支援,包括培訓鄰裏商家和小販留意年長者是否需要援助,以及設立流動醫療車爲居民提供免費中醫服務。
娜蒂雅也說,冠病疫情使一些年長者變得更孤僻,不敢外出,也不知道該向誰求助。“我們希望鼓勵他們踏出家門,常到社區參與活動。雖然我們無法強迫他們建立社交圈子,但這對老齡化尤其重要。”
教導辨認失智症症狀
王乙康強調,重要的不只是醫療體系,擴大社交圈子是年長者保持健康的最佳良藥。
“上周,一個70多歲的熟客過馬路時跌倒流血,還來喝咖啡。我們勸他看醫生,他卻不肯。過去一周,都沒有他的消息。以後有通報的管道,我們就能找人幫忙。”
基層組織也會與鄰裏商家和小販密切合作,培訓他們成爲社區的“耳目”,在發現經常光顧的熟客很久沒出現後,就會通報民衆俱樂部或護聯中心跟進。
靜山—實裏達區的年長居民比率較高,逾四成超過50歲。衛生部長王乙康星期天(1月8日)在宏茂橋集選區議員、靜山—實裏達區基層組織顧問娜蒂雅陪同下展開部長走訪選區活動,了解區內的“關懷網絡—活得健康”計劃如何與政府機構、社會服務機構和學校攜手合作,幫助居民改善身心健康。
鄰裏商家小販成“耳目” 熟客久沒來會通報去問候
靜山—實裏達區也與觸愛社會服務舉辦失智症講座,指導居民和義工如何辨認失智症的症狀。據觸愛活躍樂齡副總監黃麗萍觀察,很多居民想幫助失智症患者,卻沒有相關知識,不知從何做起。鄰裏商家和小販以及居民委員會和市鎮理事會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也可能接觸到失智症患者。如果他們懂得辨認症狀,就能及時給予患者援助。
計劃試行初期,約有20名崇文巴刹與熟食中心的攤販參與。李暹福(56歲)是其中一人,他經營飲料攤已有30年,與老街坊都很熟絡。
居民陳楚香(71歲)經常到同濟醫院求診,有時排隊要等上一小時。她認爲,流動醫療車能爲行動不便的年長者帶來便利。
去年9月,靜山—實裏達區與新加坡郵政合作,展開一項名爲“Reach In”的試點計劃,這活動接下來將擴大以包含多四座組屋。在這個計劃下,新郵政郵差送信時,若發現信箱堆滿信件無人領取,就會立即通知靜山民衆俱樂部。義工會上門探訪,確保有關居民安好。
另一項新的試點計劃是與同濟醫院合作設立的流動醫療車。今年3月起,醫療車會走訪靜山—實裏達區九個居民聯系網,爲組屋和私人住宅居民提供免費中醫服務;醫療車每兩個星期出動一次,每次走訪一個居民聯系網,有意求醫的居民須預先報名。
“如果我們盡可能擴大這些項目的規模,相信可以接觸到區內約兩成的年長者。目前已有半數年長者會自然聚集在組屋區的咖啡店和小販中心聊天,但仍有約三成待在家裏,他們可能獨自生活,也很少人探訪。這是我們要觸及的年長群體。”
靜山—實裏達區的年長居民比率較高,逾四成超過50歲。推行了一年多的“關懷網絡”計劃,今年將進一步擴大,新試點包括與同濟醫院合作設立流動醫療車。
王乙康在選區走訪活動結束後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社會的大趨勢,政府接下來將撥出更多資源,協助基層組織整合活躍樂齡社區項目,以更有意義的規劃和推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