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放緩是主要風險
邊境重開,人們展開報複性旅遊,商業人士紛紛重啓出差旅行,新加坡宇航業走出谷底,業者看好複蘇前景,去年與今年須招聘約3000名新員工。
與業務多元、營運橫跨不同地域的跨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對宇航業的發展同樣重要。
新科工程(ST Engineering)商業宇航總裁林偉明受訪時說,公司的飛機庫(hangar)設施利用率目前保持在最佳水平,機身維修設施也在全面運轉。“然而,我們在引擎和部件維修方面的MRO業務仍有進一步複蘇的空間。”
他說,普惠在新加坡的MRO業務展望非常好。“我們正在招聘以應付需求增長。2021年,我們招聘了250人,去年又招聘了250人。”
那一年,全球的飛機生産支出,以及保養、維修與翻修(MRO)支出比之前一年減少了40%。本地宇航業産值萎縮了26%。
林偉明說:“在冠病前,我們已經開始投資智能MRO。在大流行病期間,這些項目開始取得成效,有助應對一些運營上遇到的挑戰。”
新加坡宇航業協會(AAIS)首席執行官謝慶煜受訪時說,本地宇航業擁有相當完整的生態圈。“我們的中小企業爲宇航制造和MRO提供關鍵技術支持,包括零件制造、加工工具、特殊工藝等服務。”
謝慶煜指出,大多數業者仍然預期業務增長將進一步改善,經濟普遍放緩則是主要風險。
林偉明指出,人手短缺是MRO業務的最大挑戰。“雖然培訓更多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有助緩解人力問題,但要找足適合人才需要時間。”
林熹如認爲,報複性旅遊或許只是短期現象,大多數人習慣了遠距離辦公,企業也可能減少商務旅行。此外,許多國際機構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放緩,或許都是客戶較謹慎的原因。
2020年2月,冠病疫情逐漸在世界各地暴發,形成大流行病,許多國家采取封鎖邊境的非常手段,全球宇航業首當其沖。
美國飛機引擎制造商普惠(Pratt & Whitney)亞太地區和土耳其售後市場業務部副總裁馬勒斯基(Shangari Meleschi)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疫情暴發後的六個月,我們被迫讓一些員工離開。當時全球客運航空旅行非常有限,市場對保養、維修與翻修的需求也大幅減少。”
馬勒斯基說:“在新加坡開發的技術將在我們全球的MRO部門應用。”
華生工程設計和制造的工具,主要供宇航業者在進行生産及MRO工程時,用于固定各種部件。
新科工程一方面加緊培訓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提高數碼化和自動化,讓員工能專注在更高增值的工作。
華生工程(Wah Son Engineering)執行總監林熹如受訪時即說:“從去年10月、11月起,我們明顯感受到客戶回流。可是,客戶下單依然謹慎。”
去年10月,政府推出新的宇航業産業轉型藍圖(ITM),目標是到2025年,實際增值(real value-added)增加到46億元,較2020年産業轉型藍圖的目標增加15%。
正當本地制造業因外部需求減少而擴張逐漸減速甚至萎縮,宇航業成了增長的亮點。根據經濟發展局的數據,自2021年4月以來,宇航業每月産值都呈現同比增長。
普惠同樣推進數碼化和自動化,並在新加坡成立一個科技加速器。馬勒斯基說,這個新的中心專注于數據分析以及關鍵技術的開發和部署,如機器人、先進檢測、可實時分析生産流程數據的互聯工廠(connected factory),以及用來觀察或模擬實體運作的數碼分身(digital twin)。
經發局高級副總裁(資本貨物司)林志勇受訪時說,宇航業已渡過衰退的危機。“在低迷時,我們保留了擁有相關技術的員工,所以有能力在航空旅行複蘇時抓住新出現的制造和MRO需求。這些公司也在積極招聘,在2022年和2023年需填補大約3000個新職位。”
隨著疫情消退,普惠預測商業航空業在2023年至2024年會恢複到2019年的水平。馬勒斯基說:“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區域和國內市場達到將近100%的複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