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我國今年3月將同文萊、馬來西亞和泰國聯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提名文件,把東南亞地區的傳統婦女服裝卡峇雅(Kebaya)列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
國家博物館將推出本地首個在博物館內爲年長者,包括失智症患者辟設的“聚首空間”,利用館內的收藏與展廳設備,爲年長人群提供參與社交與活動的新去處。
土生文化館完成翻新 本月17日重新開放
更新後的大巴窯文化遺産路線將在3月23日開放,更新後將包括新的短途主題路線,路線途經該地區最古老的建築,蓮山雙林寺,以及標志性的龍頭遊樂場。宏茂橋的文化遺産路線也將在8月推出新版,屆時路線會包括六巡三合廟等地標。
經過全面翻新的建築設有全新的永久展廳,展出代表土生華人文化的標志性物件。
此次提名是新加坡首個跨國申遺提名,也是首個涵蓋四個國家的申遺提名。結果預計會在2024年底公布。
此外,闊別近四年的土生文化館(Peranakan Museum)完成翻新,將于2月16日正式開幕,17日重新開放供公衆參觀。
國家文物局星期一(1月30日)發布文告介紹今年的亮點項目,國家博物館攜手本地慈善機構連氏基金開設的“聚首空間”(Reunion)是其中之一。空間專爲年長者設計,並計劃通過博物館的展品與沉浸式的展廳空間,舉辦能促進年長者和失智症患者身心健康的活動。本地雅思柏設計事務所(RSP Architects Planners & Engineers)將與博物館合作,設計這個新空間。“聚首空間”預計在今年初開放。
文物局今年還計劃推出最新的樟宜文化遺産路線。作爲我國第24個文化遺産路線,它將呈現樟宜地區在變遷中,有效連接新加坡與世界各地的曆史進程。例如,從前殖民時期的海上貿易路線到樟宜機場的發展軌迹。路線還將涵蓋樟宜監獄、舊樟宜醫院、軍營和空軍基地等重要曆史地標。
三層樓的土生文化館共有九個展廳,訪客可通過各個主題展位、各種互動展示與活動,更深入地了解新加坡和東南亞多元的土生華人文化和習俗。現場也設有與土生華人文化身份認同相關的三大主題,分別是“起源”“家園”和“風格”。
文物局也將在今年5月推出更新版的新加坡文化遺産計劃(Our SG Heritage Plan),爲本地未來五年文化遺産領域的發展定下方向。在原版基礎上,更新版的計劃前後與公衆和相關合作方進行長達兩年的磋商,采納了許多反饋與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