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采購成本通脹和工資增長的影響,私營企業的價格壓力繼續增加,整體投入成本通脹上升至有調查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制造業公司的成本負擔增長最大。不過,根據調查私營企業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速度,是四個月來最快的。
標普的報告指出,受益于潛在需求狀況好轉和國際需求強勁,本地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上升。
潘婧怡表示,供應商的情況惡化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供應緊張將導致更高的成本壓力。未來幾個月,這可能仍是私營企業面臨的一大障礙。
而根據新加坡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星期三針對制造業發布的PMI,制造業已五個月持續萎縮,但步伐有所放緩,微升0.1至49.8。
潘婧怡指出,企業的價格壓力除了來自投入成本通脹和更高的銷售價格之外,消費稅調高也是原因之一。
盡管1月份的需求和産出都有所增加,但就業水平幾乎停滯不前,供應問題也仍然揮之不去。
標普全球經濟指標副總監潘婧怡說:“私營部門商業活動在年初恢複擴張,反映出本地經濟的彈性。目前的商業信心有所提振,樂觀情緒增強,再加上中國重新開放等因素的加持,短期內經濟表現將有所改善。”
上述調查衡量的是整體經濟表現,根據約400家私營企業的小組問卷回複編制而成,按一定比重綜合了新訂單、産量、就業率、供應商交貨時間和庫存等因素,得出經濟表現指標。
供應商的交貨速度惡化的情況爲去年7月以來最快,這限制了産量能夠擴大的程度並使得1月份的工作進一步積壓。
調查顯示,在中國重新開放的支持下,企業普遍對經濟狀況的改善抱有希望,不過商業信心仍低于曆史平均水平。
在需求改善的推動下,本地私營部門商業活動在1月份有所擴張,但供應問題仍然存在,私營企業的價格壓力也在增加。
標普的報告指出,受益于潛在需求狀況好轉和國際需求強勁,本地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上升。相關數據顯示,金融和保險公司的整體需求增長最快,其次是消費服務。
根據標普全球(S&P Global)在星期五(2月3日)發布的最新調查,經季節性調整的標普全球新加坡采購經理指數(PMI)從去年12月的49.1攀升至1月的51.2,高于50的“榮枯分水嶺”,表明私營部門的商業活動狀況有所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