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個醫學團隊去年的一個調研顯示,新冠康複者出現後遺症之後,每年造成的生産力損失高達40%,形成高達157億新元的代價,等于新加坡2021年國民生産總值(GDP)的2.9%。
要知道,新加坡同年經濟增長才6.1%,而冠病後遺症拖的後腿竟然可能高達2.9%。
此項調研是由美國杜克大學、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連氏慈懷研究中心、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共同進行的,發表在2月14日的《BMC精神病學》期刊。
這是新加坡第一個對冠病後遺症對經濟的影響做出的調研報告。
(圖源:陳笃生醫院)
研究團隊在2022年4月至6月的三個月間,對21歲以上成年人進行調研,其中2348人反映有新冠後遺症,並且反映,連同他們家居成員在內,一共5725人出現後遺症,其中,14.1%出現過抑郁症相符合的症狀,15.2%出現焦慮症相符合的症狀,20%出現兩者之一的症狀,而幾乎半數未正式確診。350人確認爲具有抑郁症、焦慮症症狀。
由于出現抑郁和焦慮症狀,這些康複者每年預計産生1050新元的直接醫療費用,其中,在崗人員每年損失17.7天工作日,等于每人每年損失4980新元的生産值,加上在崗人員損失40%生産力,等于每年損失2萬8720新元。
由于冠病後遺症,新加坡經濟損失157億新元,包括由于帶病上班,生産力下降,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28億新元,占81.6%;由于缺勤造成23億新元損失,占14.2%;由醫療費用造成的損失爲7億新元,占4.2%。
帶病上班和缺勤都是生産力下降,這兩者造成的損失占比高達95.8%。
研究報告指出,在冠病疫情尚未發生之前,一般國家由于抑郁症和焦慮症造成的GDP損失普遍在0.25%至0.78%之間,但個別國家如美國,比例更高,高達1.6%。
但是,由于冠病全球疫情對人們心理形成巨大的直接和間接的壓力,使得這個情況惡化。直接壓力包括源自康複後感覺疲憊、認知障礙、睡眠障礙等後遺症;間接壓力源自社交隔離以及經濟衰退帶來的家庭壓力。
世界衛生組織判斷,新冠疫情在全球增加了5320萬起抑郁症,增幅爲28%,以及7620萬起焦慮症,增幅爲26%。
新加坡雖然已步入“後疫情階段”,已取消一切限制,包括不要求任何旅客進行行前檢測,但是,仍對新冠進行研究,包括後遺症。
同時,新加坡政府正對抗疫工作進行檢討,會出具總結報告,並提交國會辯論。副總理黃循財說,總結報告不是爲了慶功,也不是爲了表揚,而是爲了客觀總結過去三年抗疫曆程,總結哪些方面做得對,哪些做得不足甚至部隊,吸取經驗和教訓,爲下場疫情做准備。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