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指出,很多人誤以爲結核病患者會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都具傳染性,一些病患也因爲這個誤解遭受不公平對待。
建築公司老板林玉珠(59歲)與丈夫還一路陪伴依斯邁(49歲)完成首六個月的治療,從最初每周到每兩周送他往返位于陳笃生醫院區的結核病控制中心接受檢查,到後期的每月一次。因爲擔心依斯邁獨自在醫院會緊張,並且無法以英語和醫生溝通,林玉珠每次都同他一起進診室。
半年後,依斯邁的病情還不穩定,需要延長治療多三個月和接受支氣管鏡檢測等額外程序,林玉珠夫婦依舊不辭勞苦,在依斯邁治療的最後一個月,每周三次陪他往返中心。
“他畢竟爲我們工作了26年,一向都非常勤奮。我們希望他能在本地獲得更好的醫療照顧,同時配合政府號召,讓感染結核病的人盡早接受治療,除了保護自己,也避免疾病傳播。”
耐多藥型結核病可因病患原本就染上這類結核病,或他們沒有嚴厲遵守服藥時間和藥量而導致病症惡化。
本地之前曾發生患者的租賃合約被提早終止,即使他們正在接受治療;或有病患被要求離開工作,甚至居家辦公,因爲其他人誤以爲會被傳染結核病。
陳沙麗強調,病患一旦展開並嚴厲遵守治療過程,就可在治療的首兩周內失去感染性。
值得關注的是,依斯邁的兩名宿舍室友確診結核病,他沒出現咳嗽等症狀,但是檢測結果還是呈陽性。
初期無症狀但具傳染性 患者須要盡早接受治療
陳沙麗解釋,全球多個研究發現近一半的結核病患者沒有症狀,但痰液測出結核病。他們可因其他原因進行X光掃描才發現染病,這也是盡早測出並預防結核病傳播的一大挑戰。
林玉珠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依斯邁原本提議自付醫療費,但夫婦倆了解他還得照顧家鄉的年邁母親、妻子和三名孩子,于是決定承擔所有費用,好讓依斯邁安心養病。
感染結核病者必須接受直接觀察療法,在醫療人員的監督下服用三到四種相關藥物,這是爲了確保病患定時服藥,從而避免病情惡化至耐多藥型結核病。
2021年7月,客工依斯邁被確診感染結核病,醫院詢問雇主林玉珠,要讓他立即在我國接受治療,或送他回孟加拉,林玉珠與丈夫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並爲依斯邁支付6000多元醫療費。
不過當局強調,雖然我國已實施全國管控措施來減少結核病在本地傳播,所有人在預防疾病傳播中仍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雇主應掌握有關結核病的基本知識,包括疾病傳播與治療方式,來消除對疾病的恐懼。
“雇主也須給員工時間進行直接觀察療法。這個療法一天只花一點時間,卻能給員工最好的治療機會。這也能協助雇主確保工作場所內沒有繼續傳播結核病,對雇主、員工和社區都是雙贏局面。”
“大部分人認爲染上結核病後,一定會咳到很嚴重,甚至咳出血來。其實,在感染結核病初期可以是無症狀的,但它具有傳染性,患者須要接受治療。”
陳笃生醫院呼吸系統與危重症醫學科顧問兼結核病控制中心主任陳沙麗醫生建議,雇主可陪員工到診所複診,一同咨詢醫生。
根據最新數據,我國結核病情況逐年好轉,去年每10萬人有30.7人染病,低于2021年的3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