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厝港有近一半(48%)的居民都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包含許多失智症患者,這使得建設更完備的公共區域樂齡設施迫在眉睫。
楊厝港居民鄭志光(55歲)說,他80歲的母親患有失智症,平日出行時常苦于無處歇腳,因此他對社區興建的長椅十分滿意。他希望看到第618座組屋下修建的多功能活動區能盡快投入使用。“這將方便我的母親和看護者一起活動。”
該區基層組織顧問葉漢榮于星期六(4月15日)下午,在宏茂橋4道第628座巴刹與熟食中心推出了“爲您建設包容多元性的楊厝港家園”展覽,向到場的約200位民衆介紹計劃內容。計劃涵蓋的設施包括組屋間已建成的無障礙過道、遮雨棚,以及將在4月底開工的樂齡安全區等。
葉漢榮告訴《聯合早報》記者,自2021年以來,他和同事協同護聯中心(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 簡稱AIC)、宜居城市中心(Centre for Liveable Cities 簡稱CLC)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等多家機構和學校,不斷征集居民的意見,共同開發楊厝港親失智者建設計劃。
作爲全國首個非政府部門設計的親失智者社區,楊厝港正在逐漸完善組屋公共區域建設,爲樂齡及失智者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空間。
到場的居民中不乏使用電動代步工具的老人。丘錫標(78歲)使用電動代步工具約五年。他一年多前搬到楊厝港社區後,在使用電動代步工具出行時從未遇到障礙。他很喜歡參加老年人活動,對多功能活動區充滿期待。
楊厝港所有的親失智者公共建設預計在今年底竣工。葉漢榮說,楊厝港將在2025年成爲全國第一個將私人、公共住宅區和社區空間納入親失智者建設的社區,未來也將在全國推廣類似的親失智者社區建設,幫助更多的樂齡及失智人士。
劉石蘭(80歲)笑著說:“我在這裏住了將近一輩子,公共設施都沒有問題的。但我希望第124座組屋樓下的室內健身角落,可以設立更多健身腳踏車供老年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