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聞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最近對中國進行六天的訪問。
提到新加坡,我居然先想到了他們世界聞名的鞭刑!
在新加坡犯了事懲罰手段之一,就是用鞭子抽屁股~包括所有人,美國佬也不例外。
1993年,美國一個18歲少年在新加坡損壞了交通指示牌、還用噴漆塗鴉了20多輛轎車,被新加坡法官判了4個月刑期+6下鞭刑。
消息傳到美國,他們不幹了,說這種懲罰太野蠻了。克林頓親自出面求情,希望免了鞭刑。
新加坡當時總理吳作棟回複說,看在克林頓總統的面上,我們可以把鞭刑從6下減少到4下。
最後這個美國少年抽了4鞭子,外加坐4個月牢。
總統出面也不好使,哈哈。
言歸正傳,回到李顯龍訪華這個事。
(一)
李顯龍,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的長子,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太子”,自幼光環加持。
他的人生可以用開挂來形容。
父親李光耀的傳記說,李顯龍5歲就學會爪夷文,而且數學成績特別好,後來獲得總統獎學金到劍橋大學深造。導師Béla Bollobá是當代圖論、組合學以及泛函分析領域的絕對權威,他曾經苦勸李光耀,讓李顯龍留在英國或美國做數學。
李顯龍還擅長單簧管,小時候就加入了銅樂隊,其他孩子只能演奏一些簡單的樂譜時,他已經可以熟練的演奏莫紮特的協奏曲了。
1980年,他回到新加坡參加陸軍,三年後成爲新加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准將。1990年,李顯龍被委任爲兩位副總理之一。2004年,52歲的李顯龍成爲新加坡第三任政府總理,一直幹到現在。
李顯龍
到這裏大家可能發現了,前面已經提到新加坡的三個總理,李光耀(幹了25年總理)、吳作棟(幹了14年)和李顯龍(幹了19年到現在)。其實他們都是正兒八經的華人。
李光耀的祖籍就是咱們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兒子李顯龍就不用說了,吳作棟的父親是福建永春縣湖洋鎮人。
因爲英國人剛殖民新加坡時,勞動力不夠,就從島外招收廉價勞工,很多中國人就過去了,後來包括許多馬來華人,其中四分之三是來自廣東、福建人。
所以新加坡總共570萬人,其中74%都是華人,是世界上除中國外唯一一個以華人爲主的國家。站在街頭,你甚至可以毫無障礙地用中文來交流。
但是,對中國人來說這個血脈相連的遠親,對我們並不友好。
比如在本土關閉華語學校,強行推行英文教育。
現在新加坡官方語言有四種,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雖然包括漢語,但《新加坡憲法》規定馬來語爲新加坡的國語,英語作爲通行語和教學語,這樣就弱化了中新間的文化聯系。後果是,在新加坡年輕人看來,“中國”不過是爺爺奶奶夢裏的遙遠故鄉罷了。
同時它對中國十分警惕,甚至在背後給我們使絆子。
比如2003年非典期間抹黑我們的醫療防治、唱衰國內經濟;09年主動力邀美國“重返亞太”;日本在釣魚島率挑起爭端時,李顯龍還專門跑到日本“友好訪問”,聲稱“不應揪住曆史問題不放”。
新加坡的一系列舉動,讓不少同胞在情感上接受不了,這不僅是背叛了中華文化傳統,更是另一種形式的“數典忘祖”。
但實際上這是站在中國人的角度看待。
如果站在新加坡國家層面上看就不一樣了。
任何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在個人情感和要保證國家安全及利益的選擇上,會毫不猶豫地會選後者。
尤其是新加坡——
(二)
李光耀在回憶《風雨獨立路-李光耀回憶錄·第一章·新馬分家》)中說:
“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麽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在居住著1億多馬來回教徒的群島上,我們華族人口簡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馬來海洋中的一個華人島嶼。我們在這樣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裏如何生存呢?”
不止是李光耀。
如果稍微留意下,李顯龍每次在國際上講話,但凡提到自己祖國新加坡時,難免流露出一種焦慮的表情。
對國家安全和命運的焦慮,其實一直貫穿李光耀、李顯龍父子的執政時期到今天。
作爲我們泱泱大國的子民,可能很難理解,但李氏父子的焦慮絕不是杞人憂天。
原因是這個國家體量太小,總面積加起來才719平方公裏,還不如香港大,加上地緣環境複雜。
很富、太小、危險,這幾個詞一結合就出問題了。
北面的馬來西亞不用說,分家時矛盾就公開化,南面的印尼更是虎視眈眈。
新加坡
新加坡位于馬六甲海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有點像高速公路的收費站,你只要坐這裏就會有天量的貨船經過,東亞到歐洲、非洲和中東的貨船源源不斷地來靠岸,簡直就是抱著一棵搖錢樹。
到2021年,新加坡人均GDP是71100 美元,是中國的七倍,比美國還要高。
打個比方,新加坡就像一個扛著大金塊的小孩,走在人頭攢動的大街上,你說危險不危險?
要說馬來和印尼沒有非分之想,鬼都不信。
怎麽辦?
爲了避免被周邊大國吞並,李光耀在國防上曾提出了著名的“毒蝦”戰略:
大意是,新加坡要成爲“能産生劇毒的小蝦”,通過自身的毒素來震懾周邊的魚群,確保魚群不敢把自己吃掉,從而實現與“魚群”共存。
李光耀說的這個“毒”,具體就是指軍事力量。
新加坡不具備大規模發展軍事力量的條件,但實行少而精的原則。比如軍事預算高達120億美元,在東南亞第一,比越南、印尼這些東南亞“強國”軍費還多。
人均軍費開支就更高了,比如中國去年人均軍費開支大約只有170美元,新加坡達到了人均2105美元,超過全球絕大部分國家。
武器裝備上,幾乎都是采購的世界最頂端武器。
比如從德國采購了196輛“豹”2SG主戰坦克、M-142多管火箭炮系統、SSPH-1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獵人-2型步兵戰車,各類裝甲車應有盡有。新加坡的空軍,擁有戰鬥機、空中預警機、加油機、運輸機等不同功能的高端機近300架。主力戰鬥機是從美國采購的12架F-35“閃電Ⅱ”隱身五代戰鬥機,不需要機場跑道能隨時隨地垂直起降,是全球爲數不多裝備有五代機的國家。
(新加坡無畏號護衛艦)
海軍上,新加坡海軍擁有“東南亞最強大水面艦艇”的可畏級導彈護衛艦6艘,還裝備有“射手”級潛艇、搭載“海鷹”艦載直升機的反潛艦、堅忍級坦克登陸艦,以及衆多巡邏艇、導彈艇等裝備。
所以,單從軍事力量上說,新加坡不會比任何一個東南亞國家弱。
就是在警告周邊國家,如果你要打我,一定會讓你付出慘重的代價。
但缺點是,這只能震懾小魚小蝦,如果碰上鲨魚、鯨魚那種龐然大物,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所以李光耀在外交上還有一個“大魚”戰略:就是把本國利益和大魚的利益捆綁在一起。
你猜對了,那個大魚就是美國。
所以新加坡把樟宜港給美國作爲海軍基地,這樣美海軍不但可以暢通無阻地穿馬六甲海峽,還扼守住了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通咽喉。作爲回報,美國向新加坡提供軍事安全保障。
所以這麽多年來,新加坡實際上是親美的,對大陸態度可想而知。
但是,近些年來,新加坡的這種戰略平衡被打破了。
——中國已經迅速崛起。
(三)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經濟高度關聯國際貿易。
2021年新加坡GDP 是3876億美元,但貿易總額是 8635.8億美元,也就是說新加坡對外貿易量是本國經濟總量的接近3倍。
這樣的後果是,國際貿易一旦出現風吹草動,新加坡的經濟就會出現大動蕩。
拿中美貿易戰來說,本來和新加坡沒關系,但新加坡卻因此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比如2017年,新加坡經濟增速爲4.66%;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新加坡經濟增速下降到3.66%,2019年經濟增長率成了0.73%!
換句話說,我們咳嗦一聲,新加坡就要感冒三天。
軍事上,別看有美國駐軍,中國的海軍力量發展太快。
現在光一個南海艦隊,包括航母、驅逐艦、護衛艦、潛艇和各類大型艦艇86艘,總噸位超過60萬噸。而負責西太平洋的美國的第七艦隊常駐艦艇不到18艘,總噸位只有20萬噸。
中國海軍力量早已經今非昔比。
(055型驅逐艦首艦南昌艦)
關鍵是,真有事美軍跑的比誰都快。看幾個例子。
2016年美國支持菲律賓挑起南海國際仲裁後,美軍的“裏根號”和“斯坦尼斯號兩個航母戰鬥群開進了南海,據事後消息,美軍打算在海牙仲裁結果公布後,不管中國有什麽反應,兩航母戰鬥群會強行開進南海中國島礁12海裏領海。
我們怎麽辦?
2016年7月5日至11日,解放軍在南海舉行了規模最大的海上聯合演習。
岸防導彈、戰略空軍做好一級戰鬥准備,戰略火箭軍在南海附近部署數十枚新型導彈。中國海軍三大艦隊精銳,像昆明艦、長沙艦、合肥艦、蘭州艦、廣州艦、甯波艦、沈陽艦等各類艦艇100百多艘,幾乎囊括了當時海軍的所有主力都開進了南海。
轟六、殲轟7、殲11B等上百架最先進的戰機升天,太平洋深處,戰略級核潛艇悄悄潛入太平洋深處。
轟六K轟炸機突然出現在中方宣布的演習圈外,黃岩島上空巡航,說明我們已知曉並第一時間向世界公開美國航母坐標。就在此時,我國另一戰略武器,號稱航母殺手的東風21D導彈罕見地在電視上露面—–
發現就意味著被摧毀,我們的態度很明確:要玩就玩大的!
月高黑風夜,美軍果斷撤離。
再就是去年10月,美國一搜潛艇在南海與不明物體發生碰撞,造成潛艇上15名海員受傷!
這裏要說兩點。
1,最近幾年,美軍打著“南海自由航行”的幌子不斷闖入南海,也就爲了不斷更新完善南海海底的水文資料,讓海底電子地圖更加准確。
2,美軍被撞的是海狼級核潛艇,號稱世界最先進的潛艇。造價高昂,僅造了三艘。
一艘擁有全球最先進聲納、雷達、導航系統的核潛艇,在擁有清晰完備水文電子地圖的情況下,竟然被一個不明物體撞了。
唯一的解釋就是,它被不明潛艇追逐時發生相撞。
(海狼級核潛艇)
海底是無法目視的,只能靠聲呐相互感知,爲了避免暴露自己的位置,潛艇又不會開啓主動聲呐,只能靠被動聲呐相互聽音定位,再加上速度極高,和別國的潛艇發生碰撞也就合理合情了。
這就說明美國潛艇的聲呐技術也不過如此。最最重要的是,相撞的物體已經能近到海狼無法准確定位的程度。
一個不明物體既能做到讓美軍核潛艇毫無察覺,還狠狠地撞上了,假如這個不明物體是一顆導彈,那就直接被擊沉了。
這就是中國對于打著“南海自由航行”的美軍核潛艇,發出了最嚴厲的警告——真要下殺手,擊沉你易如反掌!
這一切世界都看到了,當然包括新加坡。
(四)
面對中國日漸強大,利益決定立場,新加坡對華態度也發生了巨大轉變。
比如現在又重開了華語學校、推行儒家文化,在經濟交流合作上也由劃清界限轉爲向我國企業示好。
去年,中新兩國簽署4份諒解備忘錄,包括綠色發展、數字經濟、電子商務和陸海新通道建設等。
很多中資企業在新加坡投資,中國跨境電商平台“希音”在新加坡擴大投資,蔚來汽車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科興生物計劃在新加坡投資100億元人民幣設立科研設施、國際商業總部等。
新加坡旅遊部門預計,隨著中國恢複公民出境旅遊,新加坡迎來更多中國遊客,今年旅遊業收入有望達到180億至210億新元。
甚至在2019年第 18 屆香格裏拉對話會上,李顯龍發表演講時說:大家都必須接受中國會繼續壯大,阻止中國強大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更非明智之舉。
這是說給美國聽的,要接受中國的崛起!
新加坡兩邊誰都得罪不起,做中立派才最符合自己利益。
因爲如果有一天中美對抗升級,美國就會要求新加坡封鎖馬六甲、切斷中國的石油供應和貿易路線。這對新加坡來說才是災難性的,他們根本承受不了這兩大國中的任何一國的反制。
這也是新加坡竭力避免的。
但最後要說的是,這種局面主動權並不在新加坡手裏,甚至包括新加坡的命運和未來,自己未必能掌控—小國寡民的悲哀。
這也是李顯龍會如此想方設法在中美間搞平衡,對新加坡未來如此焦慮的原因。
文章首發公衆號《點評校尉》,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