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爭作“浪裏小白龍”,是當之無愧的時代“舵手”。位于馬來半島南端的新加坡,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望,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由新加坡島及附近63個小島組成,國土面積728.6平方千米,約是香港的二分之一(香港面積1106.6平方千米),人口不到600萬,卻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世界交通樞紐。
站在中國的視角看,叫得上號的大國寥寥無幾。對新加坡而言,世界上皆是大國。彈丸之國新加坡是如何在大國夾縫中生存的呢?那就要歸功于新加坡過人的“察言觀色”本領。
1821年,中國帆船承載著首批移民自廈門開抵新加坡。1824年,新加坡成爲英國的殖民地,成爲英國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以及在東南亞的重要軍事基地。新加坡長期被英國殖民,直到二戰結束後,東南亞各國反殖民、求自由,才抱團取暖成立了馬來亞聯合邦。
大家都知道在二戰後,世界出現了兩大社會陣營:以美國爲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和以蘇聯爲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兩大派在全球範圍內爭地盤。作爲蘇聯,主要是向歐洲和中東輸出紅色革命,而東南亞國家離中國更近,曆史上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向這些國家輸出紅色革命的重任就落到了中國的頭上。
中國只有輸出紅色革命的能力,卻無法控制各國的政局,這引起後來東南亞國家和國內的華人嚴重沖突!新加坡華人雖沒有參與“紅色革命”輸出,但引起馬來西亞統治階層的警惕(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11個州屬和新加坡、砂拉越與英屬北婆羅洲(今沙巴)組成了馬來西亞)。
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以126:0票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新加坡州被迫獨立成國家,即新加坡共和國。別的國家獨立都是“歡天喜地”,而新加坡最高領導人李光耀卻痛哭流涕地走出馬來亞議會大樓!
李光耀爲什麽哭?因爲新加坡當時住宅短缺、沒有淡水、沒有糧食、沒有資源、兵力空虛;北邊馬來西亞,南面印度尼西亞,還有東南亞國家那時都非常排華,而新加坡華人比例又高達八成;社會主義中國對新加坡民間又影響力巨大……
一、外交方面
祖籍廣東梅州的李光耀曾說:“英國人教會我用制度來治理國家,日本人告訴我,怎麽通過權力(來治理國家)。”新加坡剛建國就迫不及待加入聯合國,然後與馬、印、菲、泰等鄰國簽署同盟條約,積極招商引資。
李光耀被很多人稱爲“馬基雅維利式”的政治家。作爲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馬基雅維利主張,君主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爲了達到一個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想要不被馬來西亞“欺負”只能找靠山!蘇聯的力量達不到東南亞,中國力量能到但控制不了局面,所以新加坡抱緊了美國的大腿。
二、經濟方面
新加坡調整稅制結構、極度重視制造業。此外還力推航運業,利用馬六甲海峽的地理優勢,讓新加坡成爲連接東西方世界商業航線的中心。馬六甲海峽有點像高速公路的收費站,你只要坐這裏就會有天量的貨船經過,東亞到歐洲、非洲和中東的貨船源源不斷靠岸補給,新加坡只要做好後勤服務就能賺得盆滿缽滿。到2021年,新加坡人均GDP是71100 美元,是中國的七倍,比美國還要高。
三、軍事方面
從美國購進大量軍備,與美國簽署防務協定,將空軍和海軍基地租給美軍使用,新加坡成爲老美在東南亞地區的橋頭堡。新加坡的空軍,擁有戰鬥機、空中預警機、加油機、運輸機等不同功能的高端機近300架。主力戰鬥機是從美國采購的12架F-35隱身五代戰鬥機,不需要機場跑道能隨時隨地垂直起降,是全球爲數不多裝備有五代機的國家。新加坡軍事預算高達120億美元,東南亞排名第一,比越南、印尼這些東南亞“強國”的軍費還多。
四、教育方面
李光耀罪將華語、馬來語、淡米爾語剝離母語教育,以英語取而代之。自獨立的那一天起,新加坡就試圖拿“南洋華人文化大本營”——新加坡南洋大學開刀。當華人激烈反彈,政府不得不妥協,李光耀在上世紀70年代初打出“雙語文化”旗號,讓全新加坡中小學強制以英語作爲第一教學語言,使新加坡華裔的母語能力直線下降。最終南洋大學不得不在1980年關閉,並入用英語教學的國立新加坡大學。作爲華社輿論代表的報社明言這是數典忘祖的行爲,李光耀幹脆以華文報紙是大漢沙文主義的鼓吹者爲由,合並了《星洲日報》和《南洋商報》,加緊了控制的言論。
當李光耀發現,自己“集權式”、“高壓式”現代化,被西方诟病時,他再次祭起“華人文化圈”、“儒家治國”的法寶,強調新加坡這個南洋華人國家的特殊性和東方性,爲自己的做法辯護。
總的來說,在“大中華圈”正式外交場合說英文、在英語圈則說普通話的李光耀,推行的主要是一條“黃皮白心”的路線。新加坡模式,走的是一條精英治國機制主導下推行威權法治主義、發展主義、貿易開放主義和社會福利主義的結合。這種結合,最終讓新加坡形成廉潔政府架構、積極的對外開放政策、高積累的財政模式和穩定社會保障體系。
“舵手”新加坡
新加坡是大國均勢玩得如火純情,如同中美水平儀中間的那個氣泡,
如果雙方處于均勢,新加坡會停在中間。
如果一方占優勢,新加坡會倒向強勢的那方(新加坡在台海問題也是這個立場)!美國綜合實力一直強于中國,所以前期新加坡是明目張膽親美的。
在建交問題上,新加坡明確提出必須在印尼和中國複交之後才能同中國建交。馬來西亞在1974年就跟中國建交了,所以新加坡一直在等待印尼與中國建交。1990年7月初,就在印尼外長訪問中國後不久,一群新加坡客人迫不及待來到北京(中國與新加坡于1990年l0月3日建交)。
新加坡方面在備忘錄中寫明:中國只有一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不提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們要求中新建交後台灣地區領導人和新加坡領導人之間仍可互訪,但只限于私人名義。
表面上看,新加坡從未與台灣建立任何公開的官方關系,但兩者之間維持多年的微妙關系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比如說1973年李光耀前往台灣拜會蔣經國。1975年,新加坡和台灣簽署了一份絕密的軍事交流計劃,即“星光計劃”,按照這一計劃新加坡組建了一支由步兵、炮兵、裝甲兵和突擊連隊組成的“星光部隊”,定期輪流到台灣訓練。
新加坡的最高國家利益是:保證新加坡的海洋貿易中轉站的地位!中國和美國正在爭奪亞洲的領導權,美國是海權國家,而中國是陸權國家(海權爲輔)!中國設計的泛亞鐵路、中巴經濟走廊,本質都是將亞洲納入自己的經濟體系——這套體系對沿線陸地國家都有致命的吸引力,但對周邊沿海國家,尤其是新加坡這樣的國家則有致命打擊!
中巴瓜達爾港,剛開始是美國想建的,建成後中亞的土庫曼斯坦石油可以通過阿富汗進入巴基斯坦,經過印度洋的巨型油輪運輸到日本、韓國等遠東地區。結果俄羅斯橫插一腳,買斷了土庫曼斯坦境內80%的油氣儲量開采權,攪黃了美國的計劃。
1999年時,穆沙拉夫總統執政後,決定上馬瓜達爾深水港項目,並請中國政府援建。中國出了大部分資金把港口建成,馬瓜達爾港的運營權2007年又被新加坡公司“搶”去,基本上閑置了五年,2013年才重新將瓜達爾港的運營權移交給中國公司。
新加坡親美雖沒亡國之憂,但得罪了全球化的旗手(中國),日子也不好過。比如2017年,新加坡經濟增速爲4.66%;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新加坡經濟增速下降到3.66%,2019年經濟增長率成了0.73%!在2016年中美南海危機,2022年俄烏沖突之後,中美力量變化明顯。面對日漸強大的中國,新加坡睡不著覺,對華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新加坡重開了華語學校、推行儒家文化,在經濟交流合作上也由劃清界限轉爲向我國企業示好。歡迎中資企業在新投資上市,歡迎中國遊客來新旅遊。2019年第18屆香格裏拉對話會上,李顯龍發表演講時說:大家都必須接受中國會繼續壯大,阻止中國強大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更非明智之舉。2022年,中新兩國簽署4份諒解備忘錄,包括綠色發展、數字經濟、電子商務和陸海新通道建設等。2023年3月27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偕夫人抵達廣州,對中國進行爲期六天的國事訪問,致力于推動中新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系邁上新台階。
等中國陸上戰略通道全部打通,再加上把美國軍事擠出去的南海,那麽依靠海洋生存的國家基本都將成爲粘板上的魚肉,比如依靠海洋運輸的日本、韓國、澳大利等。因爲他們都必須經過中國的南海,而中國陸權建立後,我們則可以不依靠馬六甲海峽的供給!
如果有一天中美對抗升級,美國要求新加坡封鎖馬六甲、切斷中國的石油供應和貿易路線,對新加坡來說則是滅頂之災,也是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不過,作爲時代的“舵手”,新加坡已經提前拜好了碼頭,中國看好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