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防止嗜毒理事會認爲,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個讓下一代遠離毒品的共識,一些父母或長輩若覺得毒品問題難以啓齒,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向年輕一代說明毒品的危害。
“毒品浪費我了三年的生命,我希望青少年們不要浪費自己的青春。”
延伸閱讀 大麻濫用最普遍 本地嗜毒者首次吸毒時平均未滿16歲
周端昌說,父母或祖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給下一代,比如60和70年代,當濫用毒品在本地社會是一個嚴重課題時,政府大力防止之外,那時候的家長也和孩子溝通,讓他們了解到毒品問題的嚴重性,勸他們遠離毒品。
黃慧玲說,毒品看似能解決一個人所面對的問題,但一切都是假象,只要一上瘾,就會失去對生命的控制。
全國防止嗜毒理事會副主席周端昌博士回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說,近年來無論在全球或本地,青少年對毒品的態度都越來越包容,2022年健康及生活方式調查也驗證了個現象。“當越來越多年輕人相信毒品可被接受時,嗜毒者人數也將上升。”
“今天,濫用毒品的問題可能不明顯,一些家長也可能沒有意識到毒品對孩子的危害,或者覺得難以啓齒和孩子討論毒品問題。其實,家長可以從孩子們帶回的預防毒品學習資料下手,而祖父母也可以告訴孫兒們從前的故事,讓他們了解到毒品問題的嚴重性。”
她說,很小時候父母就雙亡,她在12歲時就濫用強力膠。升上中學更無心念書,認識一群損友後開始曠課。“我開始參加毒品派對,濫用大麻和藥丸。我當時的男友也向我介紹海洛英,于是我就上瘾了。”
年少時曾墜入毒海的“轉捩點”(The Turning Point)理事會榮譽秘書黃慧玲(42歲)已戒毒多年,她深知毒品的危害,因此對現在一些青少年對毒品開放的態度感到擔憂。
到了15歲,和她同住的小姨在她書包內找到海洛英,于是報警。那次的經曆救了她,讓她在16歲成功戒毒,改過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