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我國共發生兩次骨痛熱症疫情大規模暴發:2020年共有超過3萬5000起病例,32人死亡;2022年的病例超過3萬2000起,19人病逝。
2016年推出的伊蚊絕育試驗計劃已擴大至13個地點,其中包括勿洛、蔡厝港、後港與榜鵝,涵蓋約30%的組屋以及9%的有地住宅,惠及超過100萬名居民。
根據國家環境局文告,今年發現的388個骨痛熱症活躍區中,約95%已脫離名單,目前有22個骨痛熱症活躍區,其中六個屬于出現至少10起病例的黑區。
馬炎慶也說,我國過去10年在新型病媒檢測和控制工具取得顯著進展。例如,在全島各地放置約7萬個捕卵器(Gravitrap)來捕捉雌性伊蚊,從而探測伊蚊數量以及它們的滋生處。
截至本月5日,我國今年來共通報超過2900起骨痛熱症病例,今年出現新一波傳染高峰的風險相當高。目前骨痛熱症活躍區有22個,傳播最廣的仍是第三型骨痛熱症病毒。
位于後港1道及羅弄阿蘇的黑區累計病例最多,至今有153起,過去兩周新增一起病例。武吉班讓環路及日拉邦路黑區的累計病例有20起,但過去兩周新增九起,是所有活躍區最多的。
骨痛熱症活躍區共22個
旨在抑制伊蚊數量的伊蚊絕育試驗計劃已惠及13個市鎮的100萬名居民,調查顯示,96%住在這些地點的受訪民衆對這項計劃表示支持。
旨在抑制伊蚊數量的伊蚊絕育試驗計劃(Project Wolbachia)已惠及13個市鎮的100萬名居民,調查顯示,96%住在這些地點的受訪民衆對這項計劃表示支持。我國計劃在未來幾年,把伊蚊絕育計劃擴大至更多地點。
環境局將繼續從這些研究地點收集數據,加強部署策略。同時也會持續和企業夥伴合作開發自動化解決方案,從而培育更多帶有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蚊,並加強釋放這些雄蚊的能力,在未來幾年大規模、具成本效益地推行這項試驗計劃。
馬炎慶說,我國批准使用一款疫苗,可有效保護曾感染骨痛熱症的患者。不過,絕大部分人口未曾感染骨痛熱症,所以疫苗並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毒傳播。
繼續監督疫苗發展
“今年骨痛熱症病例激增的風險依然很高,截至本月5日,已通報2944起病例。即便當今骨痛熱症所導致的風險低于1960年代,但我們的經驗凸顯了有必要持續努力抑制社區中的伊蚊數量。”
“我們會繼續監督疫苗的發展,作爲新加坡多管齊下控制骨痛熱症的方式之一。”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星期一(5月8日)出席第七屆新加坡國際骨痛熱症工作坊致辭時說,因本地人口對骨痛熱症的免疫力低、氣候有利于蚊子滋生等因素,我國繼續面臨骨痛熱症暴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