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設計 郁斐
前不久,在國際電信聯盟舉辦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新加坡政府推動的“數字益終身運動”(Digital For Life)因其對促進數字包容的傑出貢獻而榮獲“政府和所有利益相關者共同推動資訊通信科技發展”組別的冠軍獎。
“數字益終身運動”于2021年2月由新加坡總統哈莉瑪提出,旨在通過公共、私人以及民間領域的合作,協助全體公民,特別是數字弱勢群體掌握數字技能,提升數字素養。
新加坡政府通過設立專門基金、與企業合作、與社區聯動等多樣化的方式,在近3年間聯合130個夥伴發起了140多項數字包容行動計劃,令超過27萬名年長者、低收入家庭、小商販、女性以及殘疾者等人群受益,進而在市民生活中更充分地體現數字包容,有效緩解了諸多因基礎設施獲取、技能習得和素養培育等原因導致的數字鴻溝問題。
首先,新加坡政府推出系列舉措,幫助大量低收入家庭以十分低廉的價格獲得寬帶服務和上網設備。
比如,“數字益終身運動”的政策框架下,新加坡政府積極推進公私合作,協調網絡運營商和電腦設備廠商共同推出住家數碼共享計劃(DigitalAccess@Home、)家庭網接入計劃(Home Access Programme)和新生電腦計劃(NEU PC Plus Programme)等“數碼助困”舉措。畢竟,普通市民融入數字生活的首要前提在于能夠穩定、安全、可負擔地接入互聯網。以組屋租賃住戶(類似于中國的廉租房住戶)爲例,申請上述計劃的住戶每個月只須支付5新元,即可享有500M的寬帶服務。若再多支付5新元,還可將網速提升至每秒1G。購買電子設備則可享有25%至75%的補貼。
新加坡政府不僅爲此設置專項撥款,還與SG Bono等民間非營利組織合作,每年回收和改裝千余台舊筆記本電腦,無償提供給特別困難的低收入家庭使用,並爲其開設免費的電腦通識與數字技術基礎課程。
在有效解決數字基礎設施接入和獲取問題的基礎上,新加坡政府投入大量公共資源用以提升公民的數字技能與素養。
在新加坡近580萬總人口中,65歲及以上居民目前占比已高達15.2%。因此,新加坡政府將“數字適老”視爲“數字社會”建設規劃的重要領域來展開頂層設計,專門發布數字預備藍圖(Digital Readiness Blueprint),強調推進增強包容性的數字訪問、把數字素養融入國家意識、推動社區和企業廣泛采用數字技術、改進産品和應用設計以促進數字包容性等重點工作。
新加坡數字辦公室(SDO)作具體執行和協調部門,負責落實各項配套措施。近三年來,SDO已經爲超過21萬名老年人提供了免費數字技能培訓,解決他們在數字化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
與此同時,一整套基于新加坡老年群體實際情況專門設計,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的協同性政策也在持續開展,主要包括:
一、政府與運營商合作,推出“長者移動接入計劃”,令低收入老人能以20美元的低價購買一部智能手機,且在兩年內每月僅需支付5美元手機上網費用,爲老人減輕使用數字服務的經濟負擔;
二、在老人們喜歡前往的各社區服務中心設立數百個數碼服務櫃台,並招募志願者擔任“數碼大使”,面對面爲老人提供數字技術操作方面的指導和幫助,使他們能獲得更多情感慰藉和對數字社會的融入感;
三、與企業及其他公私機構的雇主開展合作,派專人進入工作場所培訓年長的雇員,幫助他們獲得與日益信息化的工作環境所匹配的數字技能,以保住工作;
四、除了培訓基本數字技能,還爲有需要的老人額外開設提高課程,包括學習使用與醫療健康有關的應用程序、了解網絡安全與詐騙防範等相關知識等;
五、與公益機構合作,選出精通技術、積極擁抱數字生活的老人來擔任“銀發信息大使”,樹立榜樣激勵同齡人,並安排他們到社區講課,以提高老人們對數字生活的興趣和信心。
除了爲低收入家庭和老年人群提供切實幫助,新加坡政府還在“數字益終身運動”框架下推出了大量培訓和教育計劃來培養各年齡段人群的數字素養。
例如 ,“數字創造者計劃”(Digital Maker Program)專門面向中小學生提供編程、3D建模等免費課程,旨在提高“未來主人翁”們的數字技術能力和創新精神。針對成年人則設立了“未來技能”(Skills Future)培訓計劃和專項獎勵金,鼓勵大衆不斷學習和提升數字技能。
爲了推動廣大小商販實現小生意的“數字化轉型”,政府還設有專門的電子支付推廣和幫扶項目。此外,政府還制定了“數字解決方案”支持計劃(Digital Solutions Grant),用于爲初創數字企業提供場地、資金和資源支持,以促進數字創新和拉動就業,支持數字經濟和數字包容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經濟和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速度越來越快。在此過程中,一些人群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生活也變得更加便利。但是,數字化轉型中的“離心機效應”也把另一些人群甩了出去。消除數字鴻溝,令數字弱勢人群得以共享美好數字生活,現已成爲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總體看來,新加坡“數字益終身運動”的開展有效提升了民衆數字技術使用便捷度和數字生活幸福感,同時也探索了政府與私營部門、公衆協同合作,在各種場景中長期持續貫徹數字包容、實現數字普惠的具體路徑,相關公共政策實踐或可爲其他國家和城市提供一定參考。
——-
城市因集聚而誕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環境、習俗風氣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觀察,聚焦公共政策,回應大衆關切,探討城市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