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水經注GIS”公號,關注公號免費領取地圖數據)
馬來西亞發生過多次排華運動,最極端的一次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從隔閡打壓到暴力沖突,最終將華人逐出家門。
1965年,馬來西亞國會0票反對,將華人爲主的新加坡州驅逐出聯邦。
從此,新加坡成爲世界上唯一一個違背自己意願實現獨立的國家。
被迫獨立的新加坡
獨立那天,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止不住淚流。
後來在回憶錄《風雨獨立路》中,他寫道:
新加坡的獨立是強加在它頭上的,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麽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
李光耀落淚
新加坡位于中南半島的最南端,扼守馬六甲海峽的最南端的出口。
1819年,英國殖民者開始統轄新加坡,逐漸將這裏發展成繁榮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二戰前一直是英帝國在東南亞最重要的戰略據點。
殖民主義退潮後,原屬于英帝國的殖民地紛紛宣布獨立,新加坡也成立爲自治邦。
1963年新加坡以獨立城邦的形式加入鄰國,成爲馬來西亞的一個州。
馬來西亞並不是一個強國,甚至也提不上有多大的國際影響,爲什麽它最終抛棄了地理位置如此重要的地方?
新加坡位置
前面說到,馬來西亞一個多民族國家,包括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等族群。
華人通常比馬來人富有,馬來人則擁有較特殊的政治地位。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馬來精英因此非常懼怕華人搶奪自己的權力。
聯邦成立之初,新馬互有默契,不到對方的地盤參選。
然而馬來人還是違背了潛規則,宣布組建政黨參加新加坡競選。李光耀也不甘示弱,成立“馬來西亞團結大會”作爲反擊。
馬來精英們希望建立“馬來人的馬來西亞”,李光耀則試圖堅持“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
新加坡,out
大家都沒有在對方地盤討到好處,馬來人在新加坡的選舉大敗,新加坡的政黨也只贏得一個席位。
種族沖突越發激烈,從唇槍舌劍發展到流血沖突,最終引發1964年新加坡騷亂事件,造成36人死亡、556人受傷,以及3000人被捕。
即便李光耀費盡心力阻止,“馬來民族主義”終究還是壓倒了“反對馬來人至上”。
因此合並僅23個月後,馬來西亞通過分離議案,由馬來人控制的議會直接將新加坡踢出聯邦,李光耀直接淚灑當場。
國徽上的獅子代表新加坡,老虎象征與馬來西亞的特殊關系
在馬來人的風俗中,丈夫對妻子說三次“塔拉克”(我休了你)後,兩人便徹底分離,馬來西亞國會也對新加坡三讀法案,象征新馬永遠分家。
新加坡被馬來西亞“休”了後,與李光耀的傷心不同,華人爲此歡呼雀躍。
“就在我難受的時候,新加坡華人區的商人卻歡欣雀躍。他們放鞭炮慶祝脫離吉隆坡馬來人的種族主義統治,一些街道因此鋪滿了紅色的炮竹屑。”——李光耀《風雨獨立路》
在國父的淚水裏,新加坡華人獲得了新生。
獨立後的新加坡
李光耀爲啥不願獨立?
某種程度上,國土狹小幾乎可以與弱小劃上等號。
新加坡是一個城邦島國,又被稱爲“獅城”,以前靠大英帝國,後來靠馬來西亞,由于缺少腹地,直到現在飲水都要依靠馬來西亞供給。
新加坡實在太小了,在浩大的南洋中,就如同一葉小舟。四周的排華浪潮湧起後,如何讓一個“華人城市”在風雲詭谲的國際環境生存,是李光耀一直回避但最終不得不思考的命題。
新加坡全國衛星圖
1970年代,新加坡經濟迅速發展,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
“一個被虐待的妻子離了婚,現在比她的前夫成功得多,會想回到這段關系嗎?”,新加坡人現在這樣表述對馬來西亞的感情。
即便成爲發達國家,取得令人矚目的發展成績,與鄰國實現了和解,晚年的李光耀仍對排華心懷芥蒂。
新加坡 圖/wiki
1969年馬來西亞爆發持續數個月的排華運動,獨立後的新加坡雖然幸免于難,但也受到波及。
1998年印尼發生排華事件,又稱黑色五月暴動,超過千人死于這場暴亂中,大部分華人被燒死在商場,也有一部分被當場打死或遭到槍殺。
2006年,李光耀因發表“馬來西亞和印尼政府在系統邊緣化華人”的言論引起與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外交風波。
印尼黑色五月暴動 圖/wiki
在李光耀發出以上言論後,馬來西亞總統不僅否認華人被邊緣化,甚至反擊說,馬來西亞也可以質疑新加坡把當地馬來人邊緣化。
印尼多位國會議員也對李光耀的話進行了抗議,並反駁說,印尼華裔在印尼經濟中占有統治地位。
對此,當初被逐出馬來西亞聯邦的李光耀保持了沉默。
2015年,李光耀走完了自己光輝的一生。
印尼《羅盤報》稱李光耀爲“鐵腕的新加坡國父”,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則表示,一代政治強人李光耀的生平曆史,其實就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兩國之間,在地理、曆史、血緣等方面十分密切且微妙的縮影。
寫在最後
獨立後的新加坡把馬來語定爲國語,將英語作爲第一通用語,只把中文設爲四種官方語言之一。
相反的是,即便在官方的歧視打壓下,留在馬來西亞的幾代華人仍堅持上華文學校,接受華文教育,學習的也是簡體字。
“馬來西亞的簡稱不是馬來,我們是大馬華人,不是馬來人”,時至今天,在中國社交網絡上,仍有不少馬來西亞華人不厭其煩地糾正中國人的簡稱。
新加坡走了幾十年的風雨獨立路,大馬華人也在風風雨雨中走了幾十年的反抗歧視路。
(本文首發于“水經注GIS”公號,關注公號免費領取地圖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