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知名電商平台Shopee母公司冬海集團(sea),大裁員後宣布爲員工加薪。5月8日,據相關媒體報道,被稱爲“東南亞小騰訊”的冬海集團宣布,將爲大多數員工加薪5%。今年7月開始,3月31日之前加入的員工都有資格加薪。集團創始人李小冬表示,公司已實現“自給自足”,現金余額每個季度增加,提前實現去年設定的目標。
因Shopee此前快速擴張,燒錢換增長,大幅虧損的冬海集團去年下半年開啓收縮戰略,大規模裁員並關停全球多地站點。戰略方向調整後,降本增效效果于去年四季度顯現。據冬海集團2022年財報,去年四季度,Shopee收入同比增長31.8%至21億美元,首次單季盈利。
去年大規模裁員、收縮,騰訊減持
據了解,冬海集團是總部位于新加坡互聯網巨頭,成立于2007年,遊戲起家,吸引到騰訊投資。此後,該集團于2014、2015年分別將業務拓展至數字支付、電商領域,覆蓋了互聯網領域中較爲賺錢的業務。
創始人李小冬出生于天津,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業務擴展後,他靠低價、補貼策略搶占市場,一舉將Shopee打造爲東南亞頭部電商平台,並開啓全球擴張計劃。
跨境電商平台Shopee,覆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智利等十余個市場,是中國企業出海東南亞的重要平台之一,在中國深圳、上海和香港設立跨境業務辦公室。
2017年10月,冬海集團登陸紐交所,“騰訊+阿裏”的業務組合,以及Shopee的快速增長令其備受關注。其股價不到三年時間暴增,2021年10月的高點達366.99美元。李小冬身家大漲,曾一舉擊敗海底撈的張勇,成新加坡首富。
但Shopee燒錢換增長,大肆擴張下,公司虧損加大。2021年三季度,冬海集團虧損擴大至5.71億美元,同比增長21%,環比擴大31%。2022年二季度,冬海集團依舊虧損。財報顯示,淨虧損達9.31億美元,上年同期爲4.337美元。此外,2022年1月,大股東騰訊又宣布減持冬海集團2.6%的股權,持股比例從21.3%減少至18.7%。去年四季度財報顯示,騰訊持股比例爲18.4%。
冬海集團股東持股情況。
與國內互聯網巨頭一樣,燒錢的電商業務帶來大幅虧損後,冬海集團由保增長調整爲重利潤,開啓收縮戰略。去年9月,Shopee被曝出大規模裁員,應屆生也不例外。有准備員工爆料“落地即失業”,帶著狗和老婆,下飛機即收到offer取消電話,被網友稱爲“最慘打工人”。
裁員的同時,母公司上市後,原本在東南亞和中國台灣深耕的Shopee全球擴張,進入歐洲、南美等,全面收縮後關停多個地區站點,專注于東南亞和巴西市場。
專注盈利和效率,上調傭金、物流費用
裁員、關停站點後的冬海集團專注于盈利和效率。電商平台前期采用“燒錢補貼+低價引流”等方法快速搶占市場,收縮時期,增收最直接的方法即減少補貼,提升傭金、支付費、物流等費用。
去年以來,不少商家吐槽Shopee多次上調傭金。據了解,去年1月起,Shopee對平台賣家的傭金費率和新賣家的政策進行調整,平台傭金率統一調整爲6%,此前爲5%-6%。新賣家政策由免傭金調整爲返傭。今年4月,Shopee又宣布于5月1日期調整中國台灣傭金費率,由6%調整爲7%。
一系列舉措之下,Shopee盈利能力有所改善。從財報來看,放棄高增長後,2022年四季度,訂單總數較前年同期下降3億至17億,GMV較前年同期下降2億美元至180億美元,均出現小幅下滑。大幅下滑還有銷售和營銷費用,同比下降54.9%。上述數據下降的同時,Shopee收入同比增長31.8%至21億美元,高于市場預期。客單價也從三季度的9.55美元提升至四季度的10.5美元。
與産品銷售和物流等服務收入相比,傭金和廣告收入可高效提升電商平台毛利。去年三季度,Shopee包括交易費用和廣告收入的核心市場收入同比增長54.1%至10億美元,大幅改善當季度盈利能力。四季度,核心市場收入增長穩定,同比增長53.9%至11億美元,高于整體增速。
此外,有自建跨境物流服務的Shopee調整物流費用。財報顯示,去年四季度,增值服務收入(主要包括與物流服務相關收入)同比增長29.2%至7億美元。
最終,去年四季度,經調整後的EBITDA爲1.96億美元,2021年四季度爲虧損8.77億美元,首次季度盈利,早于管理層預期提前盈利。財報會上,對于Shopee盈利,李小冬認爲關鍵因素是核心市場收入和運營成本的改善。
對于Shopee的快速盈利,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告訴南都記者,Shopee前期的本地化和全球擴張過于燒錢,尤其是花錢買流量。另一方面,相比于國內電商平台,擴張期爲粗放式經營,亂花錢地方多。“Shopee具備盈利的基礎能力,但未來的挑戰也不小。”
采寫:南都記者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