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生的兒子今年3歲,以前胃口特別好,很喜歡吃東西,但最近一段時間脾胃功能偏差,不思飲食,時而嘔吐酸馊食物,時而腹脹腹痛,而且還出現發燒症狀。精神不振,身體也逐漸消瘦。劉先生帶兒子去看中醫,醫生說是飲食不慎,脾胃受損而至食積。
孩子小,大都沒有自控力,看到喜歡吃的東西,就會使勁地吃下去。此時,父母要擔起阻攔的責任。可現在不少家長覺得愛孩子,就是要把他最喜歡吃的東西提供給他,讓孩子吃個夠,但從醫學的角度來說,這不是愛,而是在害孩子。
讓孩子少吃一點很關鍵
"要治療積食,首先就要讓孩子少吃一點。"濟南市市中醫醫院兒科主任崔文成表示,積食的原因就是孩子吃的東西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消化能力。所以,家長要把孩子的飯量減下來,更不要填鴨式的餵孩子。如果以前吃一個饅頭,現在孩子只吃半個,那就不要再期待孩子把剩下的半個饅頭吃完。
教你一眼分清孩子是否積食
1. 睡眠不穩定
小孩出現積食現象,他們在睡覺會時常翻身,有時還有咬牙情況。
2. 食欲不振
因爲積食影響,導致小孩子原本大開的胃口變小,出現食欲不振。
3. 肚子不舒服
小孩子出現肚子痛、肚子脹等情況,也有可能是積食緣故。
4. 口鼻情況
出現積食的孩子,鼻梁兩側會有發青現象,同時舌苔變厚,口中還會出現難聞的氣味(酸腐味)。
5.體溫
小孩睡覺後摸摸胸口和腹部是不是比其他部位熱。如果是就要小心啦,有可能是積食了。再者胸口、腳心、手心的溫度比較高,"五心煩熱",也是內積化熱的症狀。
如果寶寶出現食欲下降、咳嗽等積食症狀,但還沒有外感症狀時,可采取飲食調節治療。
1.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點,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湯、面條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可適當吃些魚蝦。
2.三餐要定時定量,不能餓一頓飽一頓,這樣會打亂腸胃的生物鍾,影響消化。
3.晚上最好不要吃太飽。寶寶白天運動量大,吃東西消化得快,但晚上胃蠕動慢了,消化能力比白天弱,如果吃得過多過飽,就容易積食,因此晚上吃飯不要吃得太飽。
4.對于尚處于哺乳期的媽媽來說,一定要忌口,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飲食。若媽媽飲食無度,嬰兒就可能"奶積"。
另外,崔主任還說,孩子積食主要跟飲食有關系,所以調理也可以從這方面入手,如果孩子有積食現象,家長可以給孩子喝點猴菇金棘類化合物幫助孩子清理積食,減輕脾胃的負擔。含有的山楂,沙棘、茯苓等食物濃縮提取氨基酸、鋅微元素、角蛋白以及微量蛋白酶等,既能幫孩子消化積食,也能增強脾胃。此外,一日三餐盡量清淡,不要給孩子吃油炸或過甜的食物,可以做些山藥紅棗粥,養胃健脾,緩解積食。
"積食"的兩個食療方:
糖炒山楂
取紅糖適量,入鍋用小火炒化(爲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鍾,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白蘿蔔粥
白蘿蔔1個,大米少許,糖適量。把白蘿蔔、大米分別洗淨。蘿蔔切片,先煮30分鍾,再加米同煮(不吃蘿蔔者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